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

“尚書,您回來了……”

“嗯……”

五月中,當大明東北正在進行着轟轟隆隆的百姓自主遷移,而西南籌備戰事,國內又因爲齊王籌備藩國而熱火朝天的時候,畢自嚴也帶着一天的疲憊返回了府邸。

他的府邸並不大,在南薰坊裡只算得中下,僅有不到四分地(245平),卻住着大大小小八人。

兩個婢女,一個廚婦,一個馬伕,一個掌事,外加他的原配妻子和六歲的孩子。

除此之外,後院的馬廄還有一輛供他上朝的馬車。

以它正二品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的身份來說,這樣的院子與他的身份十分不匹配。

“夫人和少爺呢?”

畢自嚴回到了家裡,在沒有聽到家人的聲音時,好奇的看了一眼掌事,掌事聞言也連忙迴應:“夫人帶着少爺出去遊玩了,興許要等晚膳纔回來。”

“嗯……”畢自嚴脫下了自己的烏紗帽,露出了滿頭的灰白頭髮和網巾下的細汗。

“是啊……”畢自嚴倚靠在了扶手上:“正因如此,我才佩服那種面對小事而不拘泥,遇大事而穩如泰山,對人胸懷坦蕩的人。”

“四書五經,以中庸開篇,全因熟讀《中庸》,便知道了做人做事的根基。”

“雖說有結餘,但見龍兄伱也知道,戶部目前已經積欠金融司一千四百萬兩銀子了。”

便是畢際文,也是天啓五年時,朱由檢給他放了半個月假期才陰差陽錯有了的,因此也算老來得子。

隨着諸藩逐漸強大,需求日漸變多,那他們遷移的人口數量也會不斷變多,而這其中,尤其以齊國的需求最爲龐大。

畢際文一聽自家父親的詢問,立馬滔滔不絕說了起來。

畢自嚴聽他這麼說,也看向了掌事,而掌事躬身迴應道:

“等殿下回京,我會去詢問殿下的。”

“如果可以,那陸文昭就不會抓到了這麼多我燕山之中的蛀蟲了!”

今年大部分賞銀都是用海外金銀髮放的,這些銀子雖說不會引起通貨膨脹,但爲了以防萬一,畢自嚴還是準備把這筆銀子還上。

還政給皇帝,這是所有燕山派學子都不認可的事情。

“五百兩買一個燕山官員的前途,我燕山官員難不成就這麼卑賤嗎?!”

朱由檢在,那註定了皇帝是吉祥物,可朱由檢走了,他要走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鞏固皇權,然後還政給皇帝。

“嗯?”畢自嚴擡頭看了一眼這個從自己青年時期就伺候自己掌事,然後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中庸》,隨後才道:“這《中庸》,是怎麼也看不完的。”

“黃都督對殿下忠心,昔日他在萬里海疆奔波時,朝中大臣每個都懷疑他會割據自立,只有殿下相信他不會,如此信任,黃都督不會願意和我們一起逼迫殿下的。”李德茂分析着,但他也注意到了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成德。

他朝着畢自嚴跑來,見到他,畢自嚴臉上勉強掛起了一絲疲憊的笑容。

李德茂的話,說出了其它三人的心聲,至於他們口中的報復,恐怕就是朱由檢推進就藩的事情了。

孩童抱住了畢自嚴的腿,畢自嚴也點了點頭,笑着迴應。

倘若朱由校有朱由檢,不……哪怕他有朱見深的手段,那燕山官員們也不會那麼難受。

“是鄉村,是集鎮……”

“歷來錦衣衛都不會查鄉村,而是頂多查到集鎮,因爲他們的力量不足,另外鄉村也貪污不了太多東西。”

“入世容易,可辦事卻很難。”

同樣是抓貪腐,孫傳庭和陸文昭不一樣,孫傳庭主張全殺或者流放,而陸文昭主張的是收回和俸祿,罷免爲庶民。

“擇優留京?這可不是好事,若是他們留京,日後升遷,那我等的話權豈不是……”蕭道規蹭一下站了起來,但成德擡手示意他別激動,而是自顧自說道:

“留在京城,看上去能掌控權力,但實際上真的能掌控嗎?我問你們,《燕山政治》第三篇第二章是什麼?”

成德的話讓人倍覺震耳,然而張懋才卻提出質疑:

“誠然,元升你所說的有道理,但既然元升你都說了,殿下是第一個發現,並企圖控制鄉村的人,那我們的意圖,殿下也會第一時間察覺。”

“如果燕山之外的學子全部擇優,那他們就職的地方就是京城,是省治,是縣衙,而我們的人就職的地方是哪裡?”

朱由檢一直擔心這個,加上擔心市場的假幣販子橫行,因此他一直沒有放出天啓通寶。

成德咬牙切齒的說出這句話,話裡話外都是恨鐵不成鋼。

所以畢自嚴他們都在想,朱由檢口中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時候……

“誒……”

“這些東西價值不過千萬兩,卻讓兩萬多名學子倒下,均攤他們身上不過五百兩。”

他的感嘆隨着夏季的暖風,吹向了京城官吏坊,而此刻的官吏坊內,成德也在面見李德茂、張懋才、蕭道規等人。

“唉……”畢自嚴嘆了一口氣,把文書放在一旁桌上,愁容道:“殿下決定的事情,恐怕是攔不下了。”

對此,反而只有李德茂能理解成德,他笑着說道:“我懂了,元升你這一招是陽謀!”

“是啊,何況如果緩一日繳納賦稅,那國朝的根本恐怕會被傷及。”蕭道規也猶豫了起來。

過了許久,李德茂才臉色難看道:“此事根本就不是我們做的,殿下明知,卻何故要用此等手段報復我們?”

“本來可以聯合黃都督的,只是以我等的身份,黃都督怕是不會接見。”

這個標準一旦達到,那幾千萬兩海外金銀,足夠戶部吃上十年。

金融司有幾千萬兩銀子,這件事情整個京城的人都知道,但是隨着朱由檢的解釋,衆人也知道,金融司的銀子不能隨便動用,不然必定會讓大明陷入通貨膨脹。

朱由檢很清楚燕山派想要什麼,要麼做皇帝,要麼坐在京城齊王府的這個位置上,一輩子不挪窩。

戶部的積欠金融司的銀子,說白了也就是這次掃北和諸藩戰爭的賞銀河撫卹銀,撫卹田。

“既然如此,我們就暫且不要爭搶了,這物件在我們手中只是消遣,對於百姓來說確實生活所依。”畢自嚴聞言搖了搖頭,並低頭看向了畢際文:

如果是按照人口,那大明就別想放出這幾千萬兩銀子了,因爲自諸藩就藩成功以來,大明已經外遷了近四十萬百姓。

他們都抱着僥倖心理,覺得只是貪幾次,估計錦衣衛也查不出來,然而他們偏偏遇上了想在朱由檢面前刷業績的陸文昭。

畢自嚴詢問,畢際文回答,二者溝通簡單直白,而畢自嚴聞言也將他抱到了懷裡:“今日出去,可有什麼見聞?”

“這些他們看不上的地方,卻是大明委以重任的地方,也是大明的重中之重。”

原本戶部去年結餘一千萬兩銀子,但隨着戰事結束,戶部反而積欠金融司一千四百多萬兩銀子了。

這是他仲子畢際文,生於天啓五年,今年六歲。

“爹!”

成德想了想被抓的那兩萬官員,只能把目標放到了恩科上。

“今日月中,又到了皇店上架新貨品的時候,不過今日的自行車只上架了一千輛,早早就被搶購一空了。”

之前天災人禍的時候倒不覺得,畢竟當時大明面對的是饑民,可眼下諸藩遷移的人口,大多都是中原腹地和沿海的百姓,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賦稅貢獻者。

畢自嚴的話裡話外,所說的人在整個大明朝堂,實際上只有一個人。

畢自嚴說這話的時候,眼神虛浮,心不在焉,而伺候了他三十多年的掌事自然能看出,因此不免疑惑:

“嗯……”

“他們不知道是我們把他們安排進入的鄉鎮,因此只會抱怨朝廷,而村官俸祿低廉對於我們來說不是難題,反而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

在金融這塊,朱由檢比畢自嚴他們更瞭解大明,因此畢自嚴他們只希望眼下的大明,已經達到了朱由檢心中可以放出銀子的標準。

那掌事瞧着他手中的《中庸》,不免問道:“尚書您似乎看這本《中庸》已經看了半個月了吧?不換一本嗎?”

“爹!!!”

“一個勁的埋頭苦幹,即便是把事情幹光了,也很難說結果會如何。”

“孃親和李廚娘去後院準備今日的膳食了。”

他如此,李德茂等人又何嘗不是。

對此,吏部的李德茂也拱手迴應:“約二十六萬人,不過難度提高之後,估計只有不到八萬的名額。”

“罷官辭官算什麼?當年浙黨是怎麼威脅朝廷的?無非就是讓南方漕糧緩一日到京。”

畢自嚴交代,畢際文也很懂事的離開,而掌事已經去和婢女準備待客的茶水去了。

“自然,一個貪污不了太多東西,俸祿還十分低廉的地方,便是連我等燕山學子都避而遠之,那燕山之外的那二十一萬學子裡選出的人,他們會甘願去做一個鄉鎮村官嗎?”

“嗯嗯……”畢際文習慣了自家父親爲百姓考慮的風格,況且他現在確實騎不上車,他更想的是讓自家父親騎車帶自己出去,就好像其它孩子一樣,坐在後排,被父親帶着出去騎車吹風。

“懂了嗎?”成德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隨後才道:

“與其阻攔,倒不如詢問殿下,是否可以開放金融司的金銀入場。”

對於畢際文,畢自嚴沒有什麼厚望,只希望他健康長大。

畢自嚴他們還不知道齊國什麼時候回開始進行百姓遷移,但可以預見的是,作爲掌握最多財富,最大權力的朱由檢一旦開始將資源投入齊國,那齊國的發展速度將是十分恐怖的。

在百姓的收入都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就肆意放水,放出大量銀兩,這可以說是間接逼着百姓們負債。

“按照袁可立的態度來看,他是準備把通過的官員一分爲三,一部分調往關外三省,一部分充實關內,最後一部分等着調往西南,等洪承疇平定緬甸後進入緬甸。”

“孃親呢?”

“也就是四十七萬人選八萬……”聽到這話,成德心裡清楚,這是自家殿下在削弱燕山派在朝堂的力量。

“去歲國朝賦稅幾何?鄉鎮給田賦和皇店貢獻了七成以上直接稅和間接稅。”

“這本文冊是吏部交上來的,從去年正月至今,陸文昭一共逮捕了三萬四千多名官員,其中有七成便是我燕山官員。”

儘管藩王交給戶部的一人十兩銀子,足以達到這羣移民幾年的賦稅,但長期算下來,大明還是虧本的。

“關外三省的布政司衙門加上這些鐵路,各種支出算下來,恐怕戶部得增加上百萬兩銀子銀子的預算。”

前者要人命,不然就要讓遠離故土,後者最少還給了燕山體面。

因此,戶部恐怕要緊巴巴的過兩年日子了。

這種事情,成德能怪陸文昭嗎?

或許許多在京官員在責怪,但成德他們卻不會。

成德反問起了衆人,而李德裕聞言便皺眉道:“上層力量可以決定中層力量,而中層力量可以決定下層力量,但如果沒有下層力量的託舉,中層和上層力量都會瓦解……”

“元升兄,難道你就沒有什麼想說的嗎?”

“我又能說什麼,殿下決定的事情,你確定你們有能耐拉回來?”

“我?”成德回過神來,緊接着嘆了一口氣:

“如果我們能控制鄉鎮,那力度會比控制府衙要更大,更強。”

畢自嚴剛剛感慨完,院內影壁後就傳來了孩童的聲音,緊接着一個頭戴虎頭帽,身着紅衣的孩童便從因影壁背後跑了出來。

“歷代王朝的統治力量,往往只能掌控國、省、府、縣,而對集鎮、鄉村的掌控十分薄弱。”

“今年的恩科,燕山有多少學子參加?”

“話說回來,怎麼拉?是召集天下燕山官員辭官威脅?還是集體沐休?”

董應舉沒有直呼畢自嚴的表字,因爲他比畢自嚴要大十二歲,如果他稱呼畢自嚴的表字,那就等於讓畢自嚴稱呼他爲兄了。

只是他也知道,自家父親很忙,每日都忙到深夜……

畢自嚴他們不可能像朱由檢一樣,能預見到幾年後會爆發更嚴重的大旱,會出現幾千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巴,因此朱由檢的許多政策,對於他們來說是衝突的。

他不明白自家尚書爲什麼要提那個人,或許是長年累月的共事太久了,聽了近日京城內的消息,有感而發?

由於朱由檢把官吏都歸爲了官員,因此對於大明來說,大部分恩科畢業的人都是官,只是品階不同罷了。

陸文昭可不管你貪污了多少,只要貪腐了,哪怕你只是年俸十五兩的從九品芝麻小官,他也要將你繩之於法,讓上面的那位看到他在辦事。

畢自嚴並非沒有孩子,只是長子年紀輕輕早逝,加上公務繁忙,他一直沒有來得及要第二個。

“……”聽着畢自嚴的話,掌事沉默了片刻。

“可如果我們讓天下九成以上的鄉村集鎮都緩一日繳納賦稅田賦呢?朝廷會如何?”

“你眼下還騎不了,等你比自行車高一尺,我便買給你。”

他走回了後院的臥房,兩名婢女跟上去爲他換了一身道袍,服侍着他洗臉後離去,而他則是走到了會廳的主位坐着,手裡雖然拿着一本《中庸》,但心思卻不在書上。

“金鉉被派往齊國了,以他的性子,恐怕會把齊國經營的十分得當。”

人口遷移對於大明來說,不僅僅是損失了人口,還損失了這些人口連帶的鹽稅、茶稅、酒稅和各種直接稅以及間接稅。

“您說的這些,似乎都不是您在做的事情。”

對於能領兵打仗,又能下馬治國的大部分燕山學子來說,他們很難忍受上面坐着一個“無能”的皇帝。

“尚書,董侍郎求見。”

“殿下是唯一注意到這點的,因此他纔會任命村官,即便每個村只有兩個人,卻也能借着朝廷的名義,控制這整個村子。”

“既然有人想讓他們上位,那就把這二十一萬人裡選出的學子擇優留京吧。”

長此以往,大明的日子很難說會變得很好。

並且由於財政的問題,哪怕是次九品的官員,一次性錄取八萬多人,也會平添八十多萬兩的支出,因此恩科註定會越來越難。

“你們確定自己可以辭官,但你們確定下面的人可以辭官嗎?”

畢際文這麼想着,一道腳步聲卻響起,負責看門的馬伕走到了院內作揖:

“有!今天皇店擠滿了人,好多人都在買自行車,爹,我們傢什麼時候買自行車?還有鐘錶和溫度計,我看其它叔伯家裡都有。”

“因此,若有幾分道家出世的精神,才能志存高遠,以坦蕩胸懷而成就大事。”

“今年燕山之外的學子報名有多少?”成德沉着氣詢問,李德茂也面露難色道:“約二十一萬人。”

話也說回來,如果燕山官員不貪腐,那陸文昭和孫傳庭也抓不到燕山派頭上。

只可惜,燕山學子大多出身貧寒,對於他們來說,幾百兩銀子已經是他們父輩,祖父輩幾代人才能賺到的銀子了。

大部分恩科沒有通過的學子,最後只能聽取官學安排,前往工業區做一個熟練的工人。

“帶進來吧……”聽到是董應舉求見,畢自嚴把腿上的畢際文抱回了地上,讓畢際文心裡一陣失望。

“這七成官員查抄的資產纔多少?黃金白銀,古玩字畫,宅院別墅一共不過四百六十餘萬兩,查抄田畝也才六十七萬畝。”

“我此次趕來,便是想與尚書大人討論一番,是否要勸阻殿下,請殿下和萬歲推遲這三條鐵路的建設。”

想到這裡,成德心裡大概瞭解了殿下準備對付燕山的手段,但他也知道怎麼破解:

同樣,隨着馬伕離去,很快穿着一身道袍的董應舉也走進了畢府院子,跟隨馬伕走進了會廳後,坐在了左首第一位的位置,並拿出了一本文冊,作揖道:

“尚書,這是今歲戶部各司預估的賦稅文冊,按照這個文冊,國朝秋稅收取後,應該能結餘一千二百萬兩銀子。”

“百官和百姓爭搶,許多百姓都沒有搶到。”

“自然不願意!”李德茂激動道:“既然他們都不願意,那我們就可以把燕山的官員安插進去。”

沉默許久,畢自嚴端起茶杯說了這麼一句,而董應舉看他端茶送客,也自覺的起身作揖,隨後離開了院內。

“嗯?”張懋才和蕭道規不解的看向李德茂,而李德茂也解釋了起來:

“儒家的精神雖說是入世,但這《中庸》卻有幾分道家的精神。”

不過,畢自嚴並不覺得有什麼,在馬伕接過文冊後,畢自嚴大概看了一下,隨着掌事帶着婢女端茶上桌,他才合上文冊道:

聞言,董應舉也微微點頭,臉色沉重道:“聽聞近來萬歲和殿下準備再開設三條針對關外三省的鐵路。”

四人坐在位置上,桌上的茶水已經放涼,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飲用。

“我大明發展至今,一共三萬多集鎮鄉村,生活着大明九成左右的百姓。”

“去玩吧,爹和董侍郎有些事情要聊。”

這自然不是貶低朱由校,而是朱由校的能力確實配不上他們心中的皇帝。

雖說這些百姓分攤到藩王的封國上,每國不過萬人,但對於大明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

說着,成德伸出手,把手放在了旁邊茶桌的一本文冊上。

張懋才面色凝重的說着朱由檢對齊國的安排,而蕭道規也頭疼道:

平平無奇,甚至有些狹小的官吏坊普通宅院會廳中,坐着他們四個燕山主事人,確實難以想象。

望着董應舉的背影,畢自嚴不免感嘆:“見龍兄雖七十有三,但這身體,卻比我這六十有二的人要好太多了……”

“只需要我們提出爲村官漲俸,那大量燕山出身的村官都會支持我們。”

李德茂看向承德:“如此一來,我們雖然失去了代表中層權力的府縣,卻收穫了下層權力的鄉鎮,而中層和上層的權力,又是被下層權力擡起來的,因此一旦下層權力集體罷工,那中層和上層……”

話說三分滿,李德茂不再說,但張懋才和蕭道規已經理解了成德的心思,他們紛紛眼神炙熱的看向成德,但成德也放下了茶杯,擡頭看向了天花板,長嘆道:

“我不想威脅殿下,我只是想讓殿下留在大明,帶着大明走向他在教材之中所寫的均貧富……”

下午的更新在五點半左右

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609章 秋風起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78章 葉向高第75章 回京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86章 上架感言第67章 戚金練兵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490章 師徒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64章 孜孜不倦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34章 奸宦毒婦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379章 對內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