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

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

“踏入工業革命,降低土地投資價值,加速土地兼併,最後把土地收歸國營……”

朱由檢轉身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提筆開始將自己的思路寫下。

一個更能緩解土地兼併的辦法出現在的朱由檢的面前,那就是工業革命。

只要讓大明踏入工業革命,那耕地作爲生產資料的地位就會大大下降,沒有耕地的人被工業、服務業吸納,朱由檢也就不需要抑制土地兼併。

相反,到時候他還會鼓勵土地集中經營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農業人口。

朱由檢仔細研究過宋代土地兼併過程,首先面對宋代的土地兼併,北宋採取的辦法也是革新抑制。

然而,在土地兼併的大勢面前,最先活不下去的,不是土地被兼併的人,而是土地沒被兼併的人……

不是說,豪強搶了農民的土地,農民活不下去了,於是農民就造反了。

而是說,朝廷本來向一百個農民收錢,結果後來有五十個農民連人帶地被免稅的大戶兼併了,那麼剩下的五十個人就要交過一百人份的。

“工場、皇店、銀行,這一環扣一環,只要人換得足夠勤快,沒幾個人插的進去手。”

大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的近八成的土地長期掌握在大約四百個左右的豪門手中。

“現在手裡有了尚方寶劍,不殺幾個人,你以爲他會老老實實的被摘出去?”

“投筆從戎的人,哪能受得了這個氣?”

“旁人看來,與士紳豪強,貪官污吏鬥爭,純屬是飛蛾撲火。”

“刨除準備用於幣制的金銀,國帑還有銀三百七十六萬餘兩,一千零七十二萬石。”陸文昭老實迴應道:

“今歲四月以來多地下雨,戶部對田賦的預判上升到了五千八百萬石左右,稅銀應該在二千七百萬兩左右。”

到了這個時候,朝廷就跟篩子一樣,全身上下都是一堆“偷稅漏稅”的獨立王國。

他很清楚,眼下的大明,實際上正在努力踏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舞臺,並且由於之前的積攢,大明一旦踏入這個舞臺,就會直接達到巔峰。

這幾個東西了,除了醋沒有那麼強勢以外,其它四項放在哪個國家都是必需品。

“朝廷的災民僱工,眼下有多少人了?”

“在殿下這邊,總歸還能商量,還能議論。”袁可立端起茶杯,沏了沏,瞧着茶水之中泡開的茶葉,繼續開口:

“若在孫傳庭那邊,那羣人就是要命了。”

天竺的白布是一匹折色五百文,而大明的白布是兩百文,這其中的利潤足以換回許多金銀。

www тTk án C○

“總之,不管他要錢糧還是人才,只要朝廷有的,朝廷就給他支持,明年年末之前,我一定要見到銀行在大明各地矗立而起。”

“你的意思是……萬歲這尚方寶劍發錯了?”孫承宗盤恆着。

北方重工業,南方輕工業,這個配置是不錯的,礦石源源不斷的從海外運來,也不會損害北方自身的資源,除了山西和陝西的煤礦。

“批紅吧。”袁可立嘆了一口氣:

把各大士紳往南亞趕,不僅能促進文化,還能開採礦產,用南亞的資源從東籲一直往內地發展。

不過,這麼做的前提是國內的工價必須跟上。

“另外,茶課司監管的各大茶場,從今年開始擴充,五年後產出茶葉要翻倍。”

穩定、需求……

這次的三年大旱導致多少土地被兼併,多少貪官污吏貪墨賑災款項,幫助士紳豪強壓榨百姓,這些都得總結,並在下一場大旱中預防。

“江南的蠶絲收購價格暫時不變,但桑田的田賦降低到五十賦一。”

之所以沒有提高蠶絲收購價,是爲了民間的小作坊考慮。

流民有了機會就不會爆發動亂,朝廷就能得到喘息的機會,繼而慢慢對士紳豪強下手。

“這三環扣起來,孫傳庭也不用查貪腐了,直接查銀行就行。”

“還是得創造出一批缺少生產資料的人,利用他們驅趕大的士紳,最後再對弱小的士紳豪強動手。”

到時候不管是貨幣改制,還是安撫流民,降低耕地作爲生產資料的地位,大明都會得心應手。

寫到這裡,朱由檢的筆頓了頓。

只要這兩個東西一起出現,內需外需就會共同被拉動,一個佔據眼下世界人口二分之一的巨大經濟閉環就會形成。

食物這一點上,首先食鹽和醋、米麥、糖、肉類等各種食用的東西里,米麥大明是不可能出口的,鹽作爲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朱由檢也不準備和諸藩競爭,而是選擇合作的方式。

至於茶場,基本可以說囊括了長江以南的各個省份,需要做的就是擴大規模。

大旱會持續,但會迎來三四年左右的低谷期。

“是……”陸文昭見狀,便帶着腦中的消息退了下去,隨後親自動手寫出兩份一模一樣的奏疏,發往了金融司和內閣。

用戶籍存摺直接發放工錢,要比撥發錢糧給地方官府,再由地方官府轉發給百姓要直接多了。

銀行的事情必須推進,戶籍存摺制度也得推進。

朱由檢需要給百姓一條活路,不管是流民還是自耕農,或者是城鎮百姓。

“我大明即便在洪武年間,依舊有百官逼宮,逼奏。”

“基礎教育必須得推動,孫傳庭需要一羣幫手……”

“殿下把孫傳庭想簡單了,低估了他的執拗,高估了他的順從。”

這羣人吃了大半錢糧還不滿足,還要和地方士紳聯合來吃掉百姓的田地。

朱由檢之所有暫時沒有作爲,是他在等一個機會。

之所以織造局的規模沒有擴大來搶佔大明國內市場,是因爲江南的民間家庭作坊還需要這一份收入。

“唯一的變數是孫傳庭,他退還是不退,現在不在殿下,在他自己。”

只是大明現在的局面很尷尬,首先英國土地私有制,所有可以收取遺產稅。

這肯定是反覆兼了又兼的產物,雖然在兼併的過程中屢有騷亂髮生,但從宏觀上來看,這些大地主長期都是英國的中堅力量。

小作坊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但不是現在。

制衡他的東西太多,他方方面面都得考慮到,不然一子落錯就是滿盤皆輸。

“以工代賑”是饑民們最後的一條活路,這條路被堵死了,那就只有賣地求生了。

這個低谷期不是代表大旱會消退,而是大旱的規模不會比前面這三年大了。

你想管其中哪一個,其他人都會爲了自己的利益阻止你。

他很清楚,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因爲工業革命會刺激資本市場,最後把資本這頭野獸釋放出來。

這四種商品能惠及的不是一家一戶,而是數百萬家,數百萬戶。

隨着負擔加重,有些遭不住的農民又連人帶地投靠大戶,剩下人的負擔又繼續加重。

以南場的規模和渠道,自然可以提高蠶絲的收購價格,但那樣的話,民間的小作坊和家庭作坊就活不下去了。

內閣拿到消息的時候天還沒亮,整個文華殿裡依舊還是隻有袁可立和孫承宗。

“今年下發告示,廣西種植甘蔗的田地免賦稅,皇店收取甘蔗的價格從一文一斤,漲到三文一斤。”

“礦山要推進,眼下蔗糖的事情朝廷也開始插手,兩者齊下,本就有些艱難,偏偏又要弄出一個銀行,我總覺得……”孫承宗欲言又止。

這個時候,拿着文冊的陸文昭走進了承運殿,朱由檢側過身子看向他,而他也作揖道:

土地越多,交的稅越多,最後英國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才終於在二十世紀前後把大地主給肢解了。

“壓力在殿下這邊,總比在孫傳庭那邊要好。”

大明需要在地方抗旱的情況下,增強百姓的抗旱能力,總結第一次抗旱中對抗天災人禍的經驗來準備抵抗第二波大旱。

第一波大旱的巔峰在去年,並且在緩緩褪去,直到三四年後會迎來第二波大旱。

因此朱由檢合上了文冊,沉吟片刻後便開口道:

“下面的人要鬧翻天,這是擋不住的。”袁可立老神在在,顯然在看到奏疏的時候就明白了時局不可更改。

同樣的一筆銀子,玩貿易順差可以賺取數倍利潤,玩土地只能收穫微薄。

只可惜“以工代賑”需要海量的錢糧,而這筆錢糧,朱由檢累死累活的從國內和海外收集,結果投入下去後還要被一羣吸血蟲吃掉大半。

朱由檢制定的三個政策,直接惠農的有兩個,一個是甘蔗收購價格上漲,一個是桑田田賦降低。

他的身份首先是大明的齊王,其次纔是大明執政者之一,然後纔是大明百姓。

朱由檢記得他看過的書裡,其中有對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關於土地兼併的資料。

火光在他臉上照耀,飄忽不定,他也大概摸索出一條道路。

“川東的事情是結束了,但你別忘了,四川富碩的地方是川西,是成都那幾個府。”

“……”聽着這話,孫承宗覺得事情有些棘手,試探性問道:

“若是這孫傳庭不願意被摘出來,那銀行和貪腐一起進行,這……”

說到底就是,這次大旱裡,朝廷和饑民中間的中間商太多了,每個人都要吃一層回扣,吃到後面饑民沒得吃了。

他轉身走回到了位置上,坐下後對陸文昭交代道:

“你親自前往戶部的金融司告訴李長庚,下個月的恩科,他可以單獨添加一科,選出他想要的人來。”

“他是不會退,因爲換做是我,我也不會退。”

只走內需,在天災環境下拉動大基建是可以緩解土地兼併,養活饑民的,這點從貪官污吏都要對“以工代賑”的銀子下手就能看出。

土地禁止流通,必然會讓一些農民無法通過賣地來前往城鎮從商,開闢致富的新道路。

“這奏疏若是批紅下發,百官的注意就要從孫傳庭那裡,轉移到殿下這邊了。”

當然,他也可以一直反腐來追求穩定,但反腐也有代價,也需要替罪羔羊。

後來還是因爲世道變了,地主在和資本家的鬥爭中落了下風,朝廷開始向他們徵收高額的遺產稅。

賦稅收取總額恢復了一些,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朱由檢知道,需要花錢的地方也變多了。

“殿下、天竺的市場需求都在這裡了。”

“是……”袁可立老神在在:

他說着,將文冊雙手呈上,而朱由檢也接過了文冊,籠統的看了一遍。

“發給內閣,也發給金融司,內閣不批就走中旨,李長庚自己會接。”

不過收拾了士紳豪強,卻會招惹出一頭更爲貪婪的資本,這到底值不值得,需要朱由檢自己來衡量。

但土地禁止流通,變相也是在保護農民,哪怕對方進城失敗,村裡還有土地供對方養家餬口。

“我看他們的腦子是被銀子給塞住了,有了三分能耐,就想和萬歲、殿下掰手腕。”

對於造反的人來說,他們不是跟某一個大戶有矛盾,而是跟整個體系有矛盾。

端掉一個窩點杯水車薪,他們如果就此罷手的話,依然負擔沉重。

這樣大的體量,註定了自耕農是無法一次性消失太多的,所以朱由檢需要兩樣東西。

在這種局面下,大明單獨的效仿後世,或者單獨的效仿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都是不可取的。

“川東貪腐,順藤摸瓜之下,川西又安能清廉無事?”

“殿下這是要越過地方,直接給饑民發錢糧。”

把甘蔗放在廣西是不錯的行爲,廣西的人口不算稠密,全省不過三百餘萬人,況且今年開始廣西的旱情開始衰退,不出意外,未來十年都不會再遭遇大旱。

就這點就決定了,不管朱由檢怎麼做,反腐都要繼續,而孫傳庭的巡撫之路也要繼續下去。

在國內朱由檢需要顧慮,但在國外就不用了。

“眼下算起來,也算承平三年有餘了。”

“三年裡,外廷和內廷都積壓了不少脾氣,趁着這個時候宣泄一番,再由萬歲或殿下走出來收尾,這事情便定下來了。”

大明雖然也是私有制,但目前八億多畝土地裡,有近兩億畝是公有制。

到時候只要按奈不住的大士紳下海從商成爲資本,那剩下一些實力弱的士紳豪強,朱由檢收拾起來就輕鬆多了。

災民的僱工數量變少了,這是朱由檢的第一反應,但他沒有詢問爲什麼變少,而是問道:

他在等第四代蒸汽機,也在等黃龍給大明開拓的第二市場。

剩下的醋、糖、酒、茶不用多說,它們和布匹將是大明對外出口的主力商品。

將奏疏放在桌上,袁可立看清本質,並且他也認爲這是個不錯的手段。

“可伱說他不會退。”孫承宗眉頭緊皺,袁可立微微頜首:

工業大革命是不能抑制土地兼併的,但它能緩解土地兼併,讓王朝過渡到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時代。

他在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甚至連一個效仿對象都沒有。

“殿下……”陸文昭小心詢問道:

“這奏疏,不發給內閣?直接發給金融司嗎?”

種桑養蠶,種植甘蔗,培育茶樹,這三個惠及自耕農的政策必須推行。

“只怕那孫傳庭,一旦得知尚方寶劍的消息,便會直接乘車前往成都……”

他得維持大明統治的同時進行改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局勢玩脫,把自己玩死。

“沒發錯,恰好發的很對。”袁可立將桌上的烏紗帽戴回了頭上:

朱由檢將寫了一半的文冊合上,拿着走到了火爐旁,將寫了一個時辰的這本文冊給丟到了火爐之中。

“沒那麼誇張……”袁可立抿了一口茶:

當然、選擇在廣西,也是因爲此地的地方豪強早就被朱由檢給解決了,更容易安插朝廷支柱性產業。

朱由檢詢問陸文昭,而陸文昭對此心知肚明:“大概一百二十餘萬人。”

孫承宗拿起奏疏仔細看了看,一邊看一邊說。

“下面人的氣焰,是該殺一殺,得讓他們知道大明朝的穹頂之上,是誰在主持大局。”

他們沒有遠洋貿易的渠道,只能用高價買入材料,然後以大明市場的平價賣出布匹。

只要是人,實際上都牽扯到“衣食住行”四個行爲上。

只是……

“殿下把他從裡面摘了出來,不過以我對孫傳庭的瞭解,他願不願意從泥潭裡被摘出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袁可立的話讓孫承宗的思緒飄往了四川,但很快他回過神來,看向桌上那奏疏:

左邊是士紳豪強,右邊是資本家,朱由檢站在中間,左右爲難。

“現在萬歲給孫傳庭尚方寶劍,我敢篤定,他們不僅收拾不了孫傳庭,反而要被孫傳庭收拾,說不定還得落下一身灰。”

總的來說,天竺的人口市場放在那裡,實際上只要調查清楚莫臥兒各大城池的商品需求,就能大概判斷出該地需要的商品。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東西方貿易順差就會越來越大。

“殿下!”

衣服不用多說,南場織造局就是專門織造布匹的。

“但在他孫傳庭看來,恐怕這纔是一個官員該做的事情。”

袁可立把茶杯放在了桌上,而孫承宗也皺眉道:“什麼意思?”

漸漸地,朱由檢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寫下去了。

這一場大旱裡,地方官府靠不住的秉性徹底暴露出來。

“國帑積攢的錢糧還有多少?今歲能收上來多少?”

官員說到底也是士紳的一份子,指望他們所有人有良心的賑濟災民,不如寄希望於黃老爺捐獻家產。

當然,大明太大,人口也太多,因此大明一個朝廷的工業革命,實際上就堪比一個大洲的工業革命。

哪怕這個中間商也有貪污現象,但想要追查的話,難度降低不說,速度也很快。

所以單獨指望工業革命來緩解土地兼併是不可能的,工業革命只能是增加就業崗位,讓流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他的話讓朱由檢沉默數秒:

“別以爲他們眼下一黨獨大就可以一手遮天了,只要上位想,他們該死的時候還是得死。”

朱由檢可以效仿英國,承認土地私有制,但他本質上還是想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禁止土地在市場流通。

穩定的國內政治局面,國內外市場的商品需求,人工需求。

“如果是這樣,那這奏疏……”

銀行要是弄好了,“以工代賑”的工錢發放就只需要經過一箇中間商。

這份關於銀行的奏疏送到他們二人面前時,二人很快就明白了朱由檢想要幹嘛。

最後一些人被擠兌的沒轍了,就扔下土地去當流民,或者乾脆造反了。

朱由檢存了大量的金銀來推行幣制,現在只等李長庚出手,銀行就能很快建立起來。

西南有了四川和交趾兩個產糧基地,在廣西建設榨糖工場是不錯的建設。

“可川東的旱情和案子已經結束了啊?”孫承宗皺眉,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袁可立難得和孫傳庭站在了同一陣腳,孫承宗有些吃驚的看向他,但袁可立卻淡然道:

“是人哪能沒有三分脾氣,他孫傳庭被下面的人攔追堵截,弄得灰頭土臉。”

“什麼意思?”袁可立靠在了椅子上:

經濟佈局必須要開始了,黃龍拿下南亞大半市場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

甘蔗在舊港種植是最好的,但大明需要舊港來作爲緩解土地兼併,向國內補給糧食的基地。

“另外,收購國朝各地礦山的速度需要加快,今年的皇店也要篩選一批人出來,讓燕山畢業的學子進去,提高提高效率。”

用孫傳庭來做替罪羔羊,這種事情他做不出來。

“即便你我不批紅,殿下也會讓李長庚接中旨。”

“事情是擋不住的,孫傳庭要殺人,殿下也要殺人,下面的人若是還有三分腦子,眼下服個軟說不定還能自救。”

“只是我看顧秉謙、馮銓、施鳳來三人居於家中閉門謝客,看來那羣人已經成了棄子。”

“你我就好好在這文華殿當值,不出意外,恐怕接下來你我有得忙了……”

(本章完)

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09章 秋風起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143章 大反攻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620章 國債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76章 浙黨勢大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466章 終末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3章 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