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家國和睦

第338章 家國和睦

“自嘉靖年間以來,百官哭訴俸祿不足,然各府縣衙門官吏私下挪用賦稅,又有宣宗章皇帝,孝宗敬皇帝幾次增添各種衙銀,實……”

九月十六,當加急的文書送到皇宮養心殿時,朱由校正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而養心殿內則是站着王安、王體幹、劉若愚、魏忠賢四人。

王安讀着朱由檢的手書,而朱由校在沉思假寐。

這份奏疏的內容,讓魏忠賢幾人越聽越不對勁,越聽越害怕,最後到了王安念出要全面廢除潤筆制度的時候,他們都捏了一把汗。

誰都知道,齊王殿下如果這麼說,那潤筆的制度多半是真的要廢除了。

並且、奏疏之中提到的畢自嚴要徹底將官員的各種福利做出彙總,將各級官員的俸銀計算,這事情會引起的波動,也不必潤筆制度的廢除小。

官員哭窮,似乎已經成爲了一個晚明政治正確的口號了,誰都喊着自己窮,營造出清流的人設,可實際上他們有多少家產,或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齊王要廢“潤筆”,還要重新將各州府縣衙,大小官員的俸祿重新算。

不瞭解其中貓膩的人,聽了之後,都以爲後者是爲了前者廢除後,漲俸祿才發出的政策。

但如果瞭解貓膩的人就知道,一旦各項福利都查了個清楚,那麼官員的俸祿擺上案頭,那麼除了基層的書吏和胥吏以外,從九品到正一品的官員都吃的腦滿腸肥。

並且,這種貪污也是違法的,按照《大明律》流放和發配都等着他們。

這條路子如果被斷了,那將影響的,是除了朱由檢和朱由校兩兄弟外,所有官吏的‘生路’。

別看魏忠賢和王體幹拉攏了崔呈秀,還弄出了一個所謂閹黨。

刨子的聲音在養心殿內不斷迴響,但有節奏的刨木聲,讓不少人都得以放鬆心情。

作爲一個太監,勾結外臣是皇帝最忌諱,也是太監最危險的一個行爲。

“每歲盈餘數千萬石,這放在哪一代都是了不得的數額。”

四大太監都在等待,然而朱由校一言不發,坐了片刻後好不容易起身,卻是走到了木料前,繼續開始對付木料。

與朱由檢不同,朱由校珍惜和所有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對她們也十分上心,因此在示意三人入座的時候,自己也坐到了旁邊椅子上。

“寫了,兵馬司和衙役、大理寺以及一衆書吏共支出八百九十一萬餘兩銀子,百官俸祿再支出三百二十七萬兩。”

一旦俸祿被算出,朝廷可能要維持,適當性的增加一些官員的俸祿,但貪污受賄這條路也將被斷。

十一天已經算是很長的時間了,用八百里加急的塘騎來傳遞消息,更是能從北京跑到南京數個來回了。

這奏疏需要抄副本留下,以便朱由校隨時拿來觀看,正本則是發給朱由檢,朱由檢回覆過後再發往司禮監,由司禮監轉交朱由校查閱。

同樣的,王安也是這麼想。

“戶部雜項一百六十九萬四千餘兩,以上合計二千四百二十八萬四千六百兩現銀。”

拿慣了合法合理的潤筆銀,突然要他們去拿需要賭上性命的髒銀,這必然會引起百官們的反彈。

三人一邊放菜,一邊報出了菜名,而朱由校聞言則是嗅了嗅,笑道:

“鮑魚燉海蔘……”

他們是太監,文臣武將不怕皇帝,怕齊王,是因爲他們知道朱由檢能收拾他們。

“萬歲聖明……”聞言的衆人紛紛附和,而朱由校也十分受用,擺了擺手道:

“行了、不要馬屁精了,都退下吧,留若愚隨堂便可。”

看到朱徽媞的時候,朱由校總覺得有些虧欠她,而她這模樣也讓朱由校覺得更爲虧錢了,因此擺了擺手道:

“那我安排便是,無事的話你們三人先回宮吧,皇兄這還有些政務要處理。”

刨木的聲音響着,在魏忠賢他們都以爲朱由校要擱置奏疏的時候,他卻突然開口道:“畢自嚴現在到哪了?”

太監怕齊王,但更怕皇帝,因爲皇帝能立馬收拾他們。

魏忠賢義正言辭的爲自己辯解,而王體幹瞧他這模樣也不像說假話,心裡瞬間便懷疑到了王安和劉若愚身上。

那麼既然朱由校都知道事情壓不住,爲什麼還要故意說出來讓他們壓住呢?

別說他,便是百官也都不敢想,大明眼下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四千九百餘萬兩銀子,如果沒有大災,哪怕糧食折色價值降低,也能有個六千萬兩左右。

劉若愚這開口一說,朱由校便表情不太好看了起來:

“田賦降低,稅銀上漲,只是年年虧空,年年都需要反腐來維持國庫。”

“軍報發給弟弟了嗎?”

他給朱徽妍找的駙馬,是燕山醫學院的一名學子,相貌端正,爲人善良體貼,朱徽妍嫁給他,總比嫁給勳貴要好得多。

“讓徽妍她們進來吧……”

朝中的大臣們將會是第一羣知道這件事情的人,而眼下不過是九月十六,距離九月二十七還有整整十一天。

“奴婢領命……”劉若愚應下,隨後接過了奏疏,交給旁邊的一名小太監送往了司禮監。

遂寧公主朱徽婧打趣着,而旁邊的朱徽妍也白了她一眼,不過還是說道:

只要大災過去,依託人口的增長,這些稅收還會變多,而田賦便可以逐漸減輕,最後成爲財政收入的小頭,直到徹底免除田賦。

“回萬歲,七十四了……”劉若愚回答着,而朱由校聞言也點了點頭道:

“鹽課司、茶課司、酒課司共入現銀一千二百三十六萬四千餘兩,其中酒課司歲入四百二十七萬餘兩。”

王安想了想,當即就眯了眯眼睛,隱晦的看了一眼魏忠賢和王體幹,而王體幹注意到了王安的目光,下一秒的心裡一緊。

“是……”三人聞言,當即行禮,隨後一個接着一個的退出了養心殿。

他從太監手中接過奏疏打開一看後便皺了皺眉,因爲楊鎬的這份奏疏和以往彙報工作不同,這次他是希望朝廷派出一個人來接替他的位置。

“十個月四百多萬兩銀子,也就是說一年應該能有五百萬兩銀子?”

但不管是幾天,總能瞞上一段時間。

“這份奏疏發往陝西給弟弟,讓弟弟選一個人接替楊鎬吧。”

“嫁出去後,少能見皇兄,便趁這段時間儘儘心思了。”

龍案的旁邊,是一根正在被炮製的木頭,而朱由校中衣的穿着,也說明了他剛纔在做他經常做的木工活。

但這一切的一切,實際上都是在朱由校的默許中進行的,一切都處於被默許的邊緣。

“已經在接到的時候第一時間發給齊王府了。”李若璉低着頭回應,而朱由校也點了點頭道:

只是眼下剔除了支出,卻只能剩個四千一百萬石了。

“萬歲剛纔的話,你聽出什麼意思了沒有?”

他們兩個作爲司禮監裡的兩個聰明人,都不認爲是對方泄的秘,而是懷疑魏忠賢。

“萬歲,朝鮮楊侍郎發來的奏疏……”

“嗯?”魏忠賢對政治了解的比較表層,但這不代表他是傻子。

“咱家能說什麼?”魏忠賢對王體幹質問的口氣不滿,而王體幹見他表情,也明白自己語氣重了一些,於是平復心情,緩和了語氣說道:

“奴婢告退……”聞言的王安、魏忠賢等人紛紛告退,最後只留下了劉若愚待在養心殿內。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規模,便是鹽酒茶專營的結果。

“我倒是不急,可以再等兩年。”朱徽婧笑着打趣,末了看向旁邊的朱徽媞道:

朱由校這麼說,但誰都知道這東西是壓不住的,和朱由檢的錦衣衛遍佈天下一眼,文官們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算來算去,用八百多萬兩的支出來維持兩千四百多萬兩的稅銀,還是比較划算的。

因此在兩人幡然醒悟後,都將目光投到了魏忠賢身上,而魏忠賢則是在想怎麼辦朱由校說的這件事,畢竟壓住消息不是那麼容易的。

如果不是酒課司和南場織造局等地方交上來了足夠的銀子,恐怕朝廷今歲的支出要捉襟見肘了。

皇帝這話不是說給他們簡單聽聽和壓住消息的,而是要看看有沒有人給文官告密的……

“海鮮亂燉……”

“今歲太倉歲入田賦二千一百六十二萬三千餘石米,一百一十二萬麥,御馬監上交軍屯籽糧二千七百三十二萬六千餘石,合計米麥五千餘六萬九千餘石。”

劉若愚在念,但朱由校的眉頭一直緊鎖,原因便是田賦下降的太厲害了。

“九月二十七……”朱由校呢喃着,而他之所以呢喃這個日期,四大太監中,只有王安和王體幹體察了出來。

人嘗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官場亦是如此。

這筆田賦,興許還要用於可能發生的賑災上,若是按照京城的米價折色,這便是兩千餘五十萬兩銀子。

“謝皇兄……”朱徽妍行禮表示感謝,而只是朱由校也看向了朱徽婧道:“明歲便是你要婚嫁了。”

如果沒有小冰河期,沒有那麼多大旱,那麼今年的大明本該歲入八千萬石左右,加上去年結餘,便能突破一億石。

在她們退出之後,朱由校才慢慢的收了表情,而這時北鎮撫司指揮同知的李若璉求見,朱由校也一擺手宣見。

“如此下去,若是反腐堅持不下去了,或者抄不出銀子了,那我大明朝豈不是沒銀子可用了?”

誠然文官有獲取消息的渠道和手段,但那也需要時間,這個時間或許是一天,或許是兩天,也有可能是三天。

走上這條路,本來就好比凌空踩鋼索,步步驚心。

一旦“潤筆銀”廢除,那麼他們就沒有貪污的好藉口了。

“這還不是五姐要嫁人了每日拉着我們一起做飯嘛……”

拉到角落,王體干連忙追問起了魏忠賢,然而魏忠賢並不知道他的意思,還單純的說出了朱由校話裡的表層意思,讓王體乾着急不已:

“我是問,你和崔呈秀或者其他人有沒有說什麼不該說的?”

沒有人懷疑劉若愚,因爲他的權力小,陪伴皇帝的時間也少,不可能接觸到太多東西。

只是在他們懷疑的時候,卻見一名錦衣衛又行事匆匆的走進了養心殿……

百官們哭訴海瑞,但他與金鉉一樣,前期同爲正七品官員,一年五十餘兩銀子的俸祿,不存在會吃不起肉。

龐大的機構消耗的大明不少財政,但如果不維持它們,大明就收不上來那麼多銀子。

朱由檢的政策,是要徹底的把明代官員的遮羞布撕下來,並且還要把他們僅存的褲衩給搶走。

“清炒牛肝菌……”

這話一出,便瞬間把話題引向了旁邊臉紅的朱徽媞身上,她臉紅的不知道怎麼開口,而朱由校見狀也笑道:

“徽媞有中意之人嗎?或者是具體的性格?”

這麼多的時間代表的,便是一個足夠長的操縱空間。

如果一不小心逾越雷池,那遭受的便是天子之怒……

朱由校是在算酒課司的稅,不過劉若愚卻道:

“萬歲,帳不能這麼算,酒課司的攤子還沒支開,若是支開了,恐怕歲入七百萬也不奇怪。”

徹底的查清楚官員俸祿的這筆亂賬,這一步棋必然會攪得大明朝全國震動。

整個流程有些繁瑣,總之沒有十天半個月是很難處理了。

“明歲戶部的支出,奏疏上寫了嗎?”朱由校微微頜首反問,而劉若愚低頭看了一眼道:

想到這裡、王體幹都下意識想到了魏忠賢,覺得魏忠賢是不是在什麼時候和崔呈秀說了什麼不該說的事情。

“回萬歲……”魏忠賢掌着東廠,消息也不差,因此說道:

“比五百里的加急走的慢些,目前剛剛進入太原府境內,估計九月二十七才能回到京城。”

“如此算下來,朝廷需要調撥三千二百七十五萬四千二百兩銀子,七百萬石米,一百萬石麥……”

“五軍都督府需要支付交趾,舊港的斬首銀,撫卹銀,撫卹田,以及各府的軍餉,合計是一千六百七十五萬四千二百兩銀子。”

“軍械局需要七十二萬兩銀子,軍備院一百萬兩,七大船廠各自需要三十萬兩銀子託底。”

過了幾個呼吸,李若璉帶着一份軍報走進了養心殿,作揖行禮後雙手奉上軍報,並說道:

“萬歲,鏡城來了消息,是關於建虜的。”

“奴婢領口諭……”李朝欽見狀轉身離開,前去傳喚三位公主,而朱由校也擡起了雙手。

百官們如果得知這個消息,那將會做一些什麼舉動?誰也不知道……

“地方衙門和兩京,五軍都督府需要截留七百萬石米,一百萬石麥。”

因此,朱由校停下了手中的木工活,隨後才說道:

“奏疏暫壓,能壓多久壓多久,壓到畢自嚴回來。”

“國帑每年負入,本就是常態……”劉若愚安慰道:

“只是這些年來,由齊王執掌御馬監和戶部以來,國朝纔好不容易盈餘了幾年。”

“倒也是……”朱由校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朕有一個善於理財的弟弟,這便是朕與大明曆代祖宗的有所不同。”

“你們倒是廚藝越來越好了。”

“楊鎬今年幾歲了?”朱由校心不在焉的詢問。

面對朱由校的沉默,養心殿內的衆人沒有一個人敢開口。

這其中的事情,就很值得推敲了。

所謂海瑞窮的吃不起肉,也不過是因爲海瑞娶了三次妻子,兩次小妾而導致的,畢竟明代婚娶價格並不便宜。

四大太監還在互相懷疑,但這種時候門口的隨堂太監李朝欽卻走了進來請問,而朱由校見狀也微微頜首道:

王安和魏忠賢當即上前爲他穿上了常服,而在穿着常服的時候,三個十七八歲的妙齡少女也走了進來。

“古稀之年還漂泊海外,確實難爲他了。”

“倒是徽媞,聽聞最近一直在刺繡,恐怕是想嫁人了。”

朱由校自然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也知道廢除潤筆銀的好處,因此在王安唸完後,他沒有直接像往常一樣同意,而是穿着中衣,在椅子上繼續閉目養神。

兩萬餘名文臣,都會因此而丟了臉面,而更要命的是“潤筆”銀的廢除。

當錦衣衛的聲音響起,又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朱由校處理。

不過似乎是爲了報復朱由校這些年的偷懶,今日的奏疏似乎格外的多,一份份的送到了養心殿來,其中便有關於戶部上交的賦稅彙總。

“咱家對萬歲那可是忠心耿耿,怎麼可能會做出逾越的事情?”

可如果有人告密,那麼就說明司禮監內部出了內鬼。

三位公主託着托盤,一個個的把自己做的東西放在了朱由校旁邊的桌上,分別說道:

畢竟是大明改良了兩百多年的血脈,三個少女都長得十分漂亮,而朱由校面對三個妹妹也笑着說道:

“又做了什麼好吃的?”

“嗯?”一聽消息是來自建虜的,朱由校打起了一些精神,而王安也接過軍報,轉而遞交給了朱由校。

“今歲若不是弟弟反腐抄家,酒課司和南場的織造局做的不錯,想來還需要折色大半米麥才能填補這個虧空。”

“大旱保了老奴一條狗命,等旱情褪去,必要先犁庭掃穴,將建虜亡其種族,絕其苗裔!”

“市舶司歲入二百二十九萬四千六百餘兩,皇店收益六百七十二萬九千餘兩,南場織造局一百二十萬餘三千兩銀。”

“萬歲和王安他們恐怕懷疑你我串通了外廷,勾結了外臣。”

“萬歲,寧德公主、遂寧公主、樂安公主做了膳食前來,是否接見?”

“當然聽出來了,不就是攔住消息嘛……”

皇帝是懷疑到他們四個人身上了?

朱由校接過後一目十行,在見到建虜居然在興京城種植番薯,不免皺緊了眉頭,而對於其針對劉興祚的間客行動也略微點了點頭。

“呵呵……那劉有福不錯,我看過,雖然沒有什麼大才,但勝在對人體貼。”朱由校笑着對朱徽妍說。

“全憑皇兄安排……”朱徽媞長得很漂亮,一雙眼睛十分勾人,但卻性子很柔弱。

不過這個經過還需要數十乃至上百年的時間,甚至朱由校、朱由檢有生之年都難以看到。

不過,衆人剛剛退出養心殿,王體幹就拉着魏忠賢走向了一旁,而王安則是對此眯了眯眼,最後說了一聲:“走吧”便與李若璉離開了內廷。

能結餘這麼多銀子,放在天啓四年以前,都是朱由校所不敢想的。

“這銀子上,今歲國庫和內帑還結餘不少,應該能把俸祿都發下去,糧食還能剩個四千一百餘萬石。”

去年還有接近六千萬石的存在,今歲突然就變成五千萬石了。

誠然、他們還可以用商賈給地方修路、修葺城牆等等所謂“善舉”來貪墨銀子,但這其中能貪墨的數量,必然是比不上之前,輕輕鬆鬆拿“潤筆銀”的時候。

朱由校不瞭解財政上的事情,但朱由檢告訴過他,只有將田賦降低,才能儘可能的維持大明的統治。

只要有一口飽飯,百姓就不會造反,因爲這是大一統以來兩千多年的馭民結果。

朱由校正值鼎盛,他倒是很期望大明在自己兄弟二人手中,創造出一個比開元盛世還要強大的盛世。

這麼想着,朱由校也端起朱徽妍三人所做的飯菜,一點點的吃了起來,心頭暖暖的……

(本章完)

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章 難兄難弟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87章 一團亂局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150章 大小曹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5章 回京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80章 少年縱馬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