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

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

天啓四年三月二十九、伴隨着朱由檢的信件送抵昆明,雲南總兵馬祥麟領兵九千前往麗江府。

他的舉動讓身處元謀的沐昌祚、沐啓元、吾必奎三人緊張不已。

因爲在昆明前往麗江的這段路程上,最近一處不過距離元謀百餘里,於是沐昌祚三人領兵四萬駐守老青山,派出哨騎南下三十里,隨時觀察馬祥麟三營兵馬的動向。

當馬祥麟的兵馬經過時,兩方之間的氣氛緊張到了極致,但誰都不敢打響第一槍。

本來信心滿滿,認爲真打起來能吃下馬祥麟的沐昌祚,在看到馬祥麟中軍的三百門五斤燕山大將軍炮後,也忍不住心裡發虛了起來。

雙方渡過了緊張的一個時辰,這樣的緊張伴隨着馬祥麟兵馬的漸行漸遠而逐漸舒緩。

“馬祥麟這廝看樣子是要去大理和麗江?難不成準備和木增聯手對付我?”

在馬祥麟的兵馬遠去後,大青山頭上的沐昌祚忍不住自問,但他想了想又覺得不可能,因爲隨着昆明兵馬的增多,洪承疇和馬祥麟完全可以獨自圍剿他。

一想到不可能是聯手,那麼就只有雙方爆發矛盾而準備戰爭,或者木增投降接受改土歸流這兩種可能了。

這兩種可能在沐昌祚的腦中一出現,他瞬間心裡一沉。

由於大明在雲南的羈縻方式主要是維繫土司對大明的國家認同和版圖上的歸附,以達到穩定西南邊疆國家疆域的目的。

“大軍之中,想要退出耕種的,我也絕不阻攔,願意留下的,則是年俸十五兩。”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兩年後遼東的田畝數應該能突破一千萬,而可以種植糧食的田地會達到八百萬畝。

所以大明對於雲南土司的治理方式是通過軍事管控和羈縻統治,使雲南土司成爲大明國家疆域的同時,還令羈縻土司承擔護國捍邊的藩籬重任,以實現大明西南疆域的擴大和穩固。

陸文昭見到曹化淳,眼神打了一個招呼,隨後纔回應起問題:

這四條消息就是沐昌祚需要的一切,而對此、朱由檢自然是有些不高興的。

這些東西總結下來,無非就是四點。

想到人口,朱由檢便跟着想到了遼東兩百萬饑民的吃食問題。

如果遼東的人口能再多些,那麼開墾田地的數量還將更快,只不過……

想了想,朱由檢還是不準備出兵,因爲遼東的明軍騎兵暫時沒有來回奔襲近兩千裡的能力。

不僅如此、木氏土司的兵權交出後不久,滇西北和雲南八關等地小土司相繼交出兵權的消息便不斷傳出。

直至四月二十八,元江以西的二十餘位小土司相繼交出兵權,而馬祥麟也按照朱由檢的指令,上表他們爲地方知府,將俸祿提高到八百兩一年。

“七日前送來的最新黃冊是戶二十六萬有餘,近一百三十萬口,至今共開墾二百零四萬餘畝。”

直到清代,由於支持明軍北伐而遭受重創,之後不得已投降清朝後,因爲支持明軍北伐的行爲而被針對,之後逐漸沒落。

對於木氏,朱由檢是抱有善意的,因此在寫給馬祥麟的書信中,也特別交代禮儀上的事情。

這樣的官職品級和俸祿,這些小土司都十分滿意,而馬祥麟也不費吹灰之力的解決了雲南三分之一的土司問題。

說到這裡、朱由檢頓了頓,過了片刻才嘆氣道: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馬祥麟白天整編木氏的三萬兵馬,晚上則是和木氏欣賞當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這樣的消息傳回,讓沐昌祚頓時繃不住了。

說了建虜的事情,朱由檢也關心起了遼東的事情,因此特意讓人去傳陸文昭。

最近的陸文昭一直在忙碌西南、西北、南洋各地的情報消息,連貼身跟隨朱由檢都做不到了。

當他來到這裡時,麗江土知府、雲南右布政使的木增已經帶着麗江城內的一萬兵馬列陣,自己手持托盤,奉上兵權虎符印信。

第三、希望將勳臣的世襲提高到五代,因爲三代對於勳臣着實苛刻。

“殿下、西軍都督府和賜田的要求需要駁回嗎?”

就算是熟悉,誰又能判斷,林丹汗這傢伙會不會突然起意來偷襲明軍呢?

這傢伙在歷史上的底子可不乾淨,一邊拿歲貢,一邊劫掠邊鎮的事情沒少幹。

如果說馬祥麟的手書代表了大明對雲南改土歸流的初步成功,那麼沐昌祚的手書就代表了大明可以開始全面的改土歸流了。

不過、隨着木氏交出兵權,土司一方的兵馬數量瞬間消失了十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

“紅毛夷(荷蘭)在南洋人數最多,足足有三萬餘人,戰船二十餘艘,商船二百餘艘,散落南洋各地的駐兵四千餘人。”

麗江木氏爲了維持三萬大軍,每年的支出也是數十萬兩銀子,現在交出了兵權,而保留了礦場,就賺銀子這點來說,木氏並不虧。

遼東長城內外總田畝數快要突破八百萬畝了,這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而人口也更是突破了三百萬。

騎兵奔襲過去倒是可以打殺,但怎麼回來就成了一個問題。

不過好消息就是,等明年大戰結束,最少要等到天啓六年才能遷移百萬百姓。

曹化淳研墨執筆,擡頭問了一言,而朱由檢沉默後也道:

“可授予沐昌祚西軍都督府右參事,至於賜田,如果沐昌祚放棄家丁,則不用開口回收,如果沐昌祚願意前往隴川和孟艮,齊王府可以出銀七兩一畝購入賜田。”

“三部都在遊牧地築城、開墾了不少田畝,數量加起來應該不小於五十萬畝。”

至於大明所需的,不過是土司幫助大明抵禦敵國進犯的同時,主動承擔賦稅罷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皇帝護着,他們對朱由檢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在晚明朝廷財政困難的時候,木氏從嘉靖年間開始就積極向朝廷捐餉銀、戰馬,多次派士兵幫助朝廷征戰,成爲全省土司之首。

算起來、兩人已經大半個月沒有見過面了,這次正好問一些事。

“倒是南洋,北鎮撫司打探了大半年,差不多摸索出了各國兵馬數量。”

這就導致了大明對雲南土司實行的羈縻統治十分寬鬆,地方政務上、土司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叫陸文昭來。”

建虜可以這麼做是因爲他們本身就是漁獵,而兵馬中又有大量的蒙古人幫忙遊牧,所以才那麼輕鬆,但這一切明軍卻沒有。

“沈副提舉註解,大致明年,約有四十餘萬畝便可以耕種了,不過具體產量應該不會高,因爲殿下您說番薯不能種植超過半成。”

豁爾辰部的放牧地在後世興安盟、白城之間,距離明軍最近的駐地也有近千里。

說是可以放牧牛羊,遊牧着回來,但如果出動的兵馬太多,恐怕牛羊吃完了都沒回來。

“弗朗機人(葡萄牙)在各地不超過兩萬人,駐兵不超過兩千,戰船九艘,商船百餘艘。”

因此、即便大明兩百多年以來一直在改土歸流,但哪怕接受了改土歸流的土司,手中還是掌握着數量不少的兵權。

但是沐昌祚要求家丁就不同了,他又希望能住在昆明,又想要在西軍都督府有官職,繼續鎮守雲南。

當從京城趕來的曹化淳開口,朱由檢也被拉回到了現實中。

朱由檢追加了一代,以黔國公府的爵位來說,還可以富貴四代人。

這樣的待遇,決定了他完全可以用一千家丁在軍中發展自己的人脈關係,說不定等幾十年後,雲南當地的駐軍只知道沐府而不知道朝廷了。

從天啓二年開始,到眼下的天啓四年,琉球府總算有些糧食上的收入了,儘管寥寥勝無,但總歸比沒有好。

大明去年的財政折色後也不過最多三千七百萬兩,這每年六百萬兩的開支確實對於大明來說有些困難。

一個月的時間、馬祥麟將木氏三萬兵馬整編裁撤爲七營,共計兩萬一千餘人。

“此乃麗江府三萬大軍印信虎符,請馬總兵取走……”

“回殿下……”陸文昭作揖,隨後說道:

“西北的青海、寧夏、河套三部人口應該在三十餘萬左右,男丁不超過十五萬,可披甲的戰兵不超過五萬。”

即便袁應泰再怎麼精打細算,兩百萬人每年依舊要吃去一千二百餘萬石糧食。

不過就在曹化淳回信的時候,一名錦衣衛卻快步走入了會廳,對書房內的朱由檢作揖行禮道:

“殿下、朝鮮千戶所傳來消息,韃靼部虎兔墩於十日前出兵劫掠科爾沁麾下的豁爾辰部。”

琉球加上遼東,兩地三百多萬百姓,每年需要消耗大明價值近千萬兩銀子的糧食。

“豁爾辰部?”朱由檢聽聞消息皺了皺眉,只因爲那個地方太遠了。

“豁爾辰部虜酋向老奴求援,老奴得知消息後,特命黃臺吉於三日前提領建虜、北虜五千餘人,向豁爾辰部開拔而去。”

朱由檢從書房走出,坐在了會廳的主位,而曹化淳也緊跟着。

他看了一眼沐昌祚的手書,沐昌祚本人最大的擔心和不滿還是朱由檢對勳臣待遇太苛刻,因此他在信中也小心翼翼的說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對青藏的控制力變弱,因此開始委派麗江木氏監視青藏,而木氏也利用這個權力,施展武力向北與青藏土司爭奪衛藏地區的金礦、鹽礦。

一旦日後朵甘設爲行省,木氏在朵甘的地位將更上一層樓。

因此、不出意外,在陝北百姓遷移後,大明每年將會又多出上千萬石糧食的開支。

馬祥麟對於朱由檢的交代也做得很好,他在距離麗江城十里外命令大軍紮營,自己則帶着十二名親隨便策馬來到了麗江南城門處。

“多謝馬總兵。”聽到朱由檢還願意讓自己豢養一千家丁,木增心中更爲滿意了。

“……”一時間,沐昌祚腦中思緒萬千,過了許久後便直接下令收兵。

且不說大明的鐵騎已經上百年沒有去過科爾沁草原北部,不熟悉當地情況。

五月十九,坐在書房椅子上的他拿着馬祥麟和沐昌祚兩人的手書,臉上洋溢着笑意。

“化淳,幫我寫信,回覆沐昌祚,除非沐氏願意舉家遷移至孟艮府或者隴川,爲大明防備安南或者緬甸,不然家丁一事不用再議。”

第二、兵權可以交出,但他希望自己和沐啓元、以及之後的沐氏子弟可以在西軍都督府有官職。

朱由檢有些頭疼,在遼東民力沒有恢復前,遼東明軍可組織不了數萬兵馬的遠征。

這還是遼東一地,如果算上琉球府……

想到這裡、木增也露出了笑容,與馬祥麟互相行禮後,雙方翻身上馬,向麗江城中走去。

如果再算上油鹽和其他蔬菜、肉類,每年的開支大概在六百萬兩左右。

可如果出動的兵馬太少,又難以重創科爾沁和黃臺吉,這倒是有些麻煩……

現在琉球府的市舶司賺取銀子,都把銀子投入到糧食貿易上去了,大量從湖廣、江西採買糧食運往琉球府,每年支出不下三百萬兩銀子,還得御馬監補貼。

麗江城於元末明初修建,洪武十五年、元朝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大明,朱元璋設麗江軍民府,而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並被封爲世襲知府。

“木布政使放心,末將已經得到了殿下的口諭,即日起木布政使即爲西軍都督府左參軍,未來朵甘都司設置布政司的時候,也將由木布政使擔任,金銀礦之事如木布政使信中所說一般照舊。”

也在手書送往京城的同時,雲南各地的土司都知道了麗江木氏交出兵權的消息,一時間整個雲南土司譁然一片。

得到了大明的承認,加上大明對地方上的政策,麗江城開始不斷擴建,而木氏也發展的越來越強,逐漸成爲了滇西北霸主。

“奴婢領命……”曹化淳鬆了一口氣,因爲他在京城呆着,所以知道京中的勳臣眼下到底是什麼態度。

“除此之外還有暗厄利亞(英國),弗朗擦(法國)等各歐羅巴人,不過駐兵多者不過七八百人,戰船商船合計不過數十艘。”

“大弗朗機人(西班牙)不超過一萬五千人,呂宋之地駐兵不超過三千,戰船不過十餘艘,商船百餘艘。”

“繼續觀察。”

在爭奪礦產的同時,也不忘興修水利,發展農牧業及手工業、商貿業。

不過、除了這三個地方,他還需要再發動對南洋的戰事,加大對南洋的百姓遷移和開墾。

到了天啓六年,遼東的饑民也人手一畝田地了,能爲大明減輕不少負擔,而琉球府也是同樣。

“殿下、黔國公希望殿下能把勳臣的世襲提高到五代,萬歲知道後也建議提高,您看……”

第四、希望朱由檢能同意沐氏保留一定的家丁,並且繼續鎮守雲南。

“木增,謝萬歲、謝殿下隆恩……”

“這虎兔墩,倒是挑個近的打啊……”

“遼東眼下已經有六十四萬六千餘戶,三百二十三萬餘口,涌入難民近二百萬,自去歲到如今,遼東新墾田畝數一百七十九萬四千餘畝,田畝總數七百九十四餘萬畝。”

到了晚明,木氏更是與蒙化、元江並稱爲雲南三大土府之一,富冠諸土司。

這百萬百姓的支出,要比遼東兩百萬百姓的支出還大,因爲前往河套只能走陸路。

他了解木增,木增不可能背叛大明,那麼……

木增得到了朱由檢準確的承認後,終於鬆了一口氣,而馬祥麟也接過了印信,並且說道:

“麗江府三萬大軍,木布政使需要的可以抽走,殿下親口答應,可以允諾您豢養一千家丁,維持朵甘礦區。”

算上麗江和雲南八關,昆明等地的朝廷兵馬,西軍都督府在雲南境內的兵力達到了恐怖的六萬七千餘人。

第一、軍屯田可以交出,但沐氏曾經被歷代先皇授予的賜田不能交出。

畢竟眼下的麗江木氏是實打實的雲南土司之首,既然木氏都表態了,那麼其他土司必然也只有跟着表態。

“至於南洋大小數十個部落國家,強者兵馬數萬,弱者兵馬千餘,雜七雜八,全部加之不會超過十五萬兵馬。”

所以、他必須在天啓七年以前不斷開闢新財源,儘可能把大明的稅收潛力挖掘出來。

說實話、在中樞掌握兵權而強勢的時候,手中握有重兵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沐府需要的家丁要求,朱由檢根本不會同意,除非沐昌祚願意舉家搬遷孟艮府,爲大明鎮守邊疆。

“罷了、伯爵去爵之後,授正五品驍騎尉,年俸一千五百兩。”

“至於西南,緬甸和安南、南掌都在動盪中,各部伐交頻頻,暹羅國倒是因爲每年對我朝上貢木料,因此得以倖免於難。”

“說說遼東黃冊的田畝、人口數,再說說西北、西南、南洋的消息。”

朱由檢倒也理解,因此不怎麼讓人去打擾他。

消息傳回昆明的路上被元謀的哨騎截獲,元謀的沐昌祚得知消息後,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但很快他就振作了起來。

這已經讓大明有些捉襟見肘了,可朱由檢沒有時間,他還是需要打河套,隨後遷移陝北上百萬百姓。

這追加一代雖然不能抵消他們對朱由檢的仇恨,但最少可以緩和一下。

他給木增一千家丁的定額,是因爲木氏確實需要這一千家丁來保護礦場,畢竟眼下大明的兵馬還沒有做好對青藏土司改土歸流的準備。

想到這裡、朱由檢沒有着急詢問,而是看向陸文昭,示意道:

“西北、西南,南洋的事情如何了?”

四十多萬畝耕地,即便只能產出二十萬石糧食,也能解決四五十萬人一個月的口糧了。

這樣的消息傳回京城的時候,朱由檢個人還是比較高興的。

朱由檢算過,天啓六年大明應該只需要支出兩千六七百萬石就足夠維持這三個地方的開墾了。

這個時代黃河的流量比後世更少,想要通航是難上加難,尤其是洛陽以西的段落,想在這一段通航,堪比登天。

“殿下……”

他派人去麗江打探,直到十天後才確定了木增交出兵權,接受改土歸流,並且主動交出麗江等地十餘萬畝軍屯田的消息。

“至於勳臣世襲五代……”

木增將放在托盤上的印信虎符遞出,而馬祥麟也翻身下馬作揖道:

“琉球府的情況如何?”朱由檢靠在椅子上詢問,而陸文昭想了想後便道:

即便他們卸任知府,其子孫依舊世襲正六品雲騎尉的武勳虛銜,每年領年俸五百兩,待遇維持五代。

也是隨着朱由檢的吩咐,過了一刻鐘後,陸文昭便火急火燎的趕來了會廳,並在第一時間對朱由檢作揖行禮。

“嗯,不管多少,總歸能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了。”朱由檢鬆了一口氣。

“是……”曹化淳應下,隨後繼續開始回信。

陸文昭的話,大致爲朱由檢說明了南洋的局勢,而聽完之後的他也是下意識搓了搓指尖,隨後開口道:

沐昌祚再也忍不下去,只能主動認慫下場,給朱由檢寫去了一封手書。

去年新墾田地近一百八十萬畝,雖然這只是初步的開墾,需要再等兩年才能耕種,但不得不說這開墾速度確實很快,沒有浪費朱由檢留下的耕牛、挽馬。

大軍收兵返回元謀,而五天後,馬祥麟也提領大軍抵達了麗江城。

“這麼看來、只需引乙級艦隊兩支,商船百餘艘,將士萬餘人便可將南洋拿下……”

說到這裡、朱由檢眯了眯眼睛,隨後開口道:

“你讓人去問問黃龍,如果要出動萬餘水兵、萬餘步卒,乙級艦隊兩支,遠征拿下南洋,需要多少錢糧?行軍圖又是如何?”

朱由檢說着說着、反而有些莫名的興奮了起來:

“若是支出不大,孤倒是不介意,在復套之前先收復舊港……”

(本章完)

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章 難兄難弟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466章 終末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96章 扶弟魔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531章 國事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