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一)

徐傑辭別彭氏父子後,回到了暫住的旅館。而維托裡奧等人則把意大利軍方暫時不打算裝備X級裝甲巡洋艦的情況告訴了徐傑,並且暗示,布林部長在徐傑回國的問題上已經有所鬆動。這對徐傑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強壓着興奮,徐傑吃過晚飯後便一頭扎進了臥室中,開始了他的回國做準備。

同意他回去只是爲他改變歷史提供了一種可能。徐傑距離自己的目標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一點也不過分。按照當年他在軍隊中考慮問題所養成的習慣,他取出一張紙,用鉛筆在紙上寫下他可能面對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問題一,自己的到來,是否會受到北洋上下的重視。他們將如何對待自己這個外來戶呢?先說北洋方面的首腦李鴻章,自己又薛福成的推薦李鴻章自然會重視,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作爲北洋的首席幕僚和智囊。(個人感覺薛福成在北洋中智囊中的地位要高於張佩綸,雖然張佩綸是李鴻章的女婿,但是無論從資歷還是水平上來說薛福成要高於張佩綸,張佩綸原本是清流。雖說後來去南洋幹過,不過在中法戰爭時,福州船政局和福建水師的情況證明了,這位老兄水平欠佳。而薛福成早年無論是兵事,吏事還是治政都幹過,更有極其靈活的外交手腕。)但是老李絕對不會因爲薛福成的一紙推薦就委以重任。要是這樣的話,他就不是李鴻章了。試探,敲打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刁難都是很常見的。因爲老李必須保證他任用的人不會威脅自己的地位,確實有才能,並且不會跳槽(話說當年老李成立淮軍的時候,就曾從老師曾國藩哪裡挖走了不少人)李鴻章以下,在他身邊,並對他能起重大影響的就是張佩綸,這位從清流而入淮系的幕僚在老李心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李鴻章相當欣賞此人的風骨和才幹,即使是張佩綸因爲馬江之戰而永不敘用後,老李依然接納了他,並把大女兒許配給他。要知道,張佩綸可是有過前妻的。這在當時可是頗招人非議的。而自己去北洋後,老李肯定不可能直接召見自己,而用別人去試探的話,張佩綸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北洋海軍方面。閩黨!!徐傑把兩個字重重的寫在紙上,如其說劉步蟾是北洋的右總兵,到不如說是北洋實際之提督!!北洋艦隊從各艦管帶到大副管輪槍炮長,幾乎所有位置都是閩黨控制。丁汝昌出身於淮軍陸師,本身對海軍的瞭解遠不及這些從科班畢業的專業海軍軍官,所以在實際事物的處理上丁汝昌必須倚重這些專業海軍軍官,而如果這些專業海軍軍官都出自一省的話,那把持北洋艦隊,那就易如反掌了!!而隨着1890年的到來,如果撤旗事件隨着歷史車輪的前進而發生的話,那失去琅威理幫助的丁汝昌,對閩黨的一家獨大將沒有任何辦法。而一旦自己真的進入了北洋水師體系。自己會不會像鄧世昌那樣被閩黨上下視爲異類呢?自己如何與之相處?對抗肯定是不行,連淮系出身的丁汝昌和英國背景的琅威理都不行,老李本人都無可奈何,自己一個外人加新人更是想都別想。所以徐傑對自己的定位是不輕易得罪,不過分靠近,求同存異,除了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徐傑可做必要的讓步。

問題二,清廷對北洋海軍軍費的挪用。那個老佛爺爲了自己享樂,按照歷史的軌跡,醇王眼看就不行了,而代替他上任海軍衙門的慶王,則是一個無論才能還是品德都是一個爛的沒法的人,在他眼裡,除了上下鑽營後爲自己撈取好處外,就沒有別的本事。而那個老佛爺則在趁這個時間,由於李鴻章有仇的翁同龢出面,軍機大臣和慶王支持。上了一個《請停購船械裁剪勇營折》。徹底堵死了北洋購買新艦的可能。要說這個摺子可是厲害啊,區區500字不到,就讓北洋這一大清第一強藩束手無策!!摺子中先說北洋海陸二師聲勢已足!!短時間內用不着再添購軍械了,然後順利成章的說現在戶部缺錢,要把銀子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最後說,這只是暫時停購,3年爲限,3年後可以再行購買新船。好個冠冕堂皇憂國憂民的摺子!!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爲這個翁師傅是個好人!!

先說北洋海陸軍已經完備,直接堵死了老李等人反駁的理由,如果你承認,那就只能順着老翁的意思走下去。如果你不承認,那老翁又該問你,你北洋水陸二師不算購艦款,每年都要花幾百萬兩的銀子,銀子都到哪去了?至於一條戰艦是否需要保修,是否要更新,以及當今世界上戰艦發展的速度,這些老翁爲代表的統治者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正他們也只是爲了找個藉口。僅此而已!!然後就是戶部缺錢,需要挪用一部分北洋的錢去幹別的。聽起來多麼大公無私??但是去幹什麼呢?自然是老佛爺的園子!!但是這話誰敢說出來?把慈禧太后搬出來,就連老李想不扯破臉皮也沒轍吧?得,北洋再吃一個啞巴虧吧!!至於最後一段更是絕妙。停購3年,第四年就可以買了,Y的第四年就是老佛爺60大壽了,老李還能拿到錢?況且熟知歷史的徐傑非常清楚,倒時候,你就算有錢都沒地方買啊!!就這樣,一道摺子,在各方面勢力的運作下,成爲了壓垮北洋這一大清最強的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據《皇太后六旬慶典》檔案資料記載,慈禧六十大壽的費用主要來自二個方面:一是“部庫提撥”:從“籌備餉需、邊防經費兩款”中提用一百萬兩,從鐵路經費中挪用二百萬兩;二是“京外統籌”:即向京內外臣工攤派的銀兩。據檔案記載,宗室王公、京內各衙門、各省督撫將軍等文武官員共計報效銀兩二百九十八萬餘兩。至於貢品和賬面下的隱形費用,那就真不知道有多少了!!僅僅就這近600萬兩銀子,就足夠買3條吉野的了!!)

至於應對方法,徐傑現在也沒想出一個合適的辦法。至少在北洋和中樞扯破臉之前,想通過正常渠道拿到這些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樞沒人,其它的要麼是沒權利的,要麼是和老李有仇或者和慈禧一夥的,你說這錢咋搞??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看這道摺子下來之前,錢能搞到多少。

除了自己可能要面對的清國兩大勢力外?至於南洋的張之洞和劉坤一,徐傑暫時還和他們打不上交道。即使以後聯繫上了,徐傑也打算本着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看法,能結交就結交吧。

;

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226章 失誤第1176章 沉默的德國海軍第1465章 碰上了!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394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416章 混戰第359章 T字橫頭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564章 遠距離炮擊實驗第512章 無畏時代的開啓第1165章 局勢第1225章 神嘲諷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451章 決斷第633章 纏鬥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533章 快速艦隊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104章 提前發生的撤旗事件第107章 和解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1353章 絕唱第39章 論海軍第776章 前來摸底的傑里科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501章 簽約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919章 西線癥結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735章 帝國危機(2)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184章 底牌盡出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584章 快速戰列艦VS戰列巡洋艦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154章 分配戰艦第964章 協商第1147章 泥潭第1003章 爭分奪秒第966章 陷阱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361章 戰列艦!第1457章 在我之後,哪怕洪水滔天!第1505章 大棋局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1485章 裝甲啓示錄(2)第961章 崩潰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152章 最後的資金!第664章 先手第55章 海軍痼疾第889章 鏖戰第480章 雙保險第499章 東南亞攻略第232章 戰與和第1484章 裝甲啓示錄(1)第1377章 戰爭倒計時第410章 謀劃第249章 升級的重炮部隊第1469章 夜戰2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331章 楊用霖的決斷第372章 異動第1309章 反擊準備第999章 準備進行時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1184章 底牌盡出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1531章 窗臺行動第534章 步入成熟的華夏海軍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1460章 寶刀不老第1498章 修羅場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1307章 宿敵2第695章 裝甲戰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992章 諸神的黃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