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

在搞定法國之後,是繼續攻擊英國還是轉向中東直擊印度。這個選擇問題讓德國總參謀部和海陸空三軍爭執不下,畢竟其中的風險和收益同樣讓人無法割捨。如果說打下法國讓同盟國在對抗協約國的戰爭中獲得了極大的優勢,那麼打下英國後,說同盟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不爲過,原因很簡單,英國人垮了,美國和華夏還打算在歐洲登陸?德國本土將處於安全之中,沒人能威脅到同盟國的本土!再打下去就是漫長的消耗戰,這對於華夏和美國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即使同盟國同樣無法奈何的了華夏和美國,那麼至少讓後者承認德國在歐洲、北非和中東乃至南亞的霸權還是可以的!而且打下英國可以順勢通過談判獲得印度,何苦讓上百萬大軍從歐洲趕往南亞呢?

而想要佔領英國的話,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海軍和空軍,和陸基關係不大,按照德國陸軍的說法,只要你能把我們送到英倫三島,那麼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你們管了。十五天之內大家在倫敦慶祝勝利。但是如何把陸軍送過去這還真不是一個好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其中牽扯了相當多的問題。首先空軍方面就面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里希特霍芬不是沒考慮過攻佔英倫,相反,他還專門和其它將領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反覆的推演。

在設定之初,德國空軍認爲英國空軍將在法國戰役中損失3成左右的一線兵力,這個推斷是按照伊朗戰役中英德雙方的空軍損失和空軍總量來計算的。在一擊擊潰英國駐伊朗空軍的戰役中,開始的時候德國人的攻勢在經歷了最初的優勢期後,在戰役中盤也不是勢如破竹。雙方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鏖戰。而當英國空軍可用兵力下降到6成的時候,雙方的形勢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英國空軍一線兵力出現巨大缺口,進而導致全盤崩潰。

以這個數據爲臨界點,如果再空軍方面同盟國最終在法國戰場上壓垮協約國後,那麼英國空軍駐紮在法國的航空隊損失數量應該也在這個比例上下,當然考慮到英國空軍不可能把所有飛機都派往法國。所以當法國戰場空戰形勢發生逆轉的時候,英國空軍的損失力量應該在3成左右,如果英國人抽身比較早的話。那麼這個損失率還會更低。也就是說同盟國空軍將在英吉利海峽面對英國皇家空軍另外7成左右的兵力!

當戰場從法國本土轉移到英吉利海峽和英倫三島之後,雙方的形勢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德國空軍的設想,在法國戰役結束後2個月左右的時間,德國空軍才能完成對英國的戰役準備。這倒不是說德國空軍磨蹭。而是因爲數千架飛機進入法國。而且還要修復被戰爭損毀的機場和防空設計,再加上需要儲備空中戰役需要的燃料配件。還有大量的技術和維護人員要進入法國安排生活。這一系列的準備能用2個月解決就不錯了!而這兩個月的時間則是英國人休養生息恢復實力的關鍵。德國人對英國戰時戰鬥機的產能估算是每月1000架左右的各種戰鬥機,這個數據在徐傑看來還是偏低的,畢竟英國人2戰飛機產能的巔峰是26萬架,其中有不少雙發和四發轟炸機,如果英國人一心一意的生產戰鬥機的話,那麼一個月1500架以上應該不成問題。不過即使每月補充1000架戰鬥機的速度,也足夠讓德國空軍感到壓力巨大了!

1000架戰鬥機是個什麼概念?一個月的時間英國人就能補充一個航空軍的規模。而這一次。德國人作爲攻擊方就必須穿越英吉利海峽在英國本土上空和對方作戰,在獲得了法國本土的前進基地後。bf109和fw190戰鬥機的短腿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攻擊距離依然不富裕,畢竟是你是帶着副油箱過去的,一旦碰到攔截就要把副油箱扔掉。然後憑藉fw190機體內不過624l重量才半噸的燃油和對方纏鬥pk的話那實際航程肯定會大打折扣,畢竟理論航程是一個方面,戰鬥中激戰是另外一個方面。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德國空軍在英國南部爲轟炸機羣提供護航就已經很不錯了。

英國人不傻,他們人很早之前就考慮到德國人可能對英國實施戰略轟炸,所以人家果斷把重要的軍事部門和工廠遷到了北部,如果德國空軍想要轟炸的話,那麼戰略轟炸機就要做好單刀赴會的準備,看看意大利戰場和伊朗戰場上轟炸機的損失,再想想英國的航空實力,里希特霍芬就有些不寒而慄!想要摧毀英國人的工業基礎那將是一個相當漫長而殘酷的過程。

也許有人說了,我們不把手伸到那麼遠,直接瞄準英吉利海峽和登陸場不就行了?掩護陸軍上岸,然後將後面的任務交給陸軍不就可以了?里希特霍芬想想也對,但是如果不對對方縱深進行打擊的話,那麼英國空軍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補給,而美國人也可以從英國北部港口爲英國輸送飛機和飛行員。那麼戰鬥將必然導入到消耗戰之中,而在英國人的主場作戰,德國人勢必撈不到便宜,英國人有完善的雷達網、高炮陣地、防空警戒哨和衆多的基地。德國人有什麼?也許飛機數量是優勢,但是飛行員掉一個少一個,可沒有跑回來的可能,總不能遊過英吉利海峽吧!

所以最終德國空軍對英倫空戰的推演結果並不看好。他們甚至有打算在沒有完全拿到制空權的情況下強行發動登陸作戰,德國空軍有孤注一擲的氣魄,但是德國陸軍卻拒絕接受。畢竟海上可是沒掩體的,一艘船上好幾百上千人,一發炸彈就可以解決!空軍認爲他們能壓制英國空軍就不錯了。想要徹底打垮對手那必須斷絕英國的海上運輸。而這一點就要看海軍的了。

德國空軍對形勢的估計還是很正確的,如果再英國人原料充足,並且有美國人援助的情況下發動攻擊的話,那麼空軍很難取得壓倒性勝利,所以,想要解決英國這種島嶼國家,最關鍵的還是制海權。所以在這方面海軍還是有發言權的。在空軍推演後面的戰局時。海軍也在考慮在法國戰役結束後,截斷北大西洋航線的可能性。相對於空軍方面的保守,海軍方面還是很自信的。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雖然開始的時候德國海軍認爲在法國戰役結束之前,海軍的壓力不是那麼大,但是隨着法國戰役初期的重心向地中海方向傾斜,所以德國海軍必須在完成法國南部登陸戰後主動駛出直布羅陀海峽。在大洋上尋找重創美英艦隊的機會。這一次德國海軍在形勢上佔據優勢。德國並不依賴海運,而美英法三國必須把相當一部分力量用來維持北大西洋航線的安全。德國的潛艇、航空巡洋艦和僞裝襲擊艦組成的狼羣將對協約國賴以生存的血管展開攻擊。而當美國人不得不分散力量驅逐和圍攻海上的襲擊艦的時候,德國海軍將集中力量在遠離大陸的地方伏擊美英艦隊。

依靠雙發飛機的優勢在陸基支援越弱的情況下,德國航空母艦擁有的感知優勢和攻擊優勢越明顯。再加上德國海軍可以獲得亞速爾羣島的岸基飛機支援,德國海軍認爲他們在戰爭初期將獲得優勢,尤其是在美英兩國的大型海上巡邏機沒有部署到位的情況下。而爲了保證海軍計劃得以實施,德國高層在經過協調之後,增加了對海軍物資的配給數量以及經費支持。雖然新的航母建造計劃上,頭一批建造的航空母艦依然是2艘毛奇級裝甲航空母艦和1艘歐羅巴級航空母艦。外加3艘18萬噸的輕防護型中型艦隊航母,但是在物資和財政全力支援的情況下,這6艘航空母艦可以保證在3年內投入現役,並且配齊所需要的艦載機。

而爲了配合德國海軍的行動,奧匈帝國海軍也適當的增加了海軍的支出。在未來3年裡,奧匈帝國將完成兩艘25萬噸以上的裝甲航母並且另外一艘將在開戰後半年內投入現役。這樣一來同盟國航空母艦艦隊的規模將達到18艘以上!面對一支如此強大的力量,斯佩伯爵都感覺有些飄飄然了!他認爲即使開始就和美英艦隊正面碰撞一次也絕對不會吃虧。

而實際上是這樣嗎?德國人顯然有些低估了美英兩國的造艦能力,在德國人大量下水新式戰艦的時候,美英兩國也沒閒着,尤其是美國!作爲目前協約國中的扛把子。關鍵時刻美國人是絕對挺得起來的!早在意大利戰爭開戰之前,美國人就擁有2艘約克城大型航空母艦(用兩艘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改裝的)和2艘黃蜂級航空母艦(本位面黃蜂級航空母艦排水量爲25萬噸,其它數據和歷史上約克城級航母差不多,但是防護水平接近歷史上日本的翔鶴號航空母艦。)隨後又利用條約剩餘的噸位建造了3艘據稱排水量是15萬噸的中型艦隊航母,突擊者號、蘭利號、薩拉託加號,這樣一來,美國人在條約期擁有了7艘艦隊航母。

而在完成了7艘航空母艦之後,美國人開工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完全可以用下餃子來形容,其實當年德國人耀武揚威的殺出北海進入大西洋的時候,美國人擁有的航空母艦數量比德國人還要多一艘,當時埃塞克斯號的2號艦剛剛服役,而在伊朗戰爭期間,美國又有1艘埃塞克斯號完工服役,到現在美國人有10艘艦隊航母,而在船臺上開工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一共有6艘之多!

按照美國人造船的速度,在未來2年的時間裡即使不開工新的艦隊航空母艦,那麼美國在戰時能投入的航空母艦總量也有16艘之多!就單純憑藉這個數量,美國人從紙面上已經可以和德奧國打擂了!當然,實際上德國還能從土耳其、西班牙那裡攢出一些航母。但是即使這樣,一旦開戰,同盟國艦隊面對英美法三國艦隊從航母數量上看還是有一些劣勢的。而當德國人洞悉了美國人的造艦能力和造艦速度後,又額外追加了新的超級航母,試圖通過質量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當然,這一級就不是凱撒級的了。而在意識到美英等國充分發力後,同盟國會被越甩越遠,德國甚至都沒有等到3年準備工作的到來就倉促的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這方面也能看出美國人的生產能力的恐怖之處!

而更讓德國人想不到的是,美國人雖然量產了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但是他們同樣對更大的航母十分有興趣。在美國人看來,埃塞克斯雖然經典,但是依然無法和德國人的歐羅巴級航空母艦相比。對於德國人設計建造如此巨大的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內部也做過研究,他們也在考慮德國人爲何非要搞如此巨大的航空母艦。美國人以自己的思路來考慮推測德國人的想法,首先德國人的毛奇級航空母艦和美國的航空母艦一樣都是單層大機庫,如果雙方的飛機體積和起飛性能類似的話,那麼毛奇級航空母艦和美國航母的載機量應該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將近3萬噸的航母可以運轉的飛機數量都在100架左右。(包括備用機)

雞蛋不會放到一個籃子裡,美國人相信德國人會明白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建造新的大型航母絕對不會是單純的增加艦載機數量。那麼他們的目的何在呢?在這一刻,美國人想到了德國人可能會使用雙發飛機的問題,不過在最後關頭,在接近事實真相的那一刻,美國人的思路突然發散了一下。那就是,他們認爲德國德國人是不是打算弄一種空戰、轟炸和雷擊三合一的飛機呢?美國人認爲很有可能!

感謝書友jm6677000、書聖654321、旭日中華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第1504章 夏威夷會議第1448章 歐陸最後一戰第331章 楊用霖的決斷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454章 交鋒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447章 跨過黑龍江第1292章 快速突擊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1303章 側翼威脅第667章 新“施裡芬”計劃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461章 消耗戰第113章 北洋版掃街第1516章 河口之戰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1309章 反擊準備第1133章 大戲開場第403章 首殺第516章 自造無畏艦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444章 落幕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艦隊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337章 相持第587章 清醒者第1010章 談判第1272章 折戟第111章 意外衝突(二)第267章 馬卡諾夫的囑託第535章 徐傑的想法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戰過後第1409章 南大西洋之戰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416章 華夏和德國第1393章 增大的籌碼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1168章 最長的一夜(1)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950章 妥協和重建信任第376章 苦戰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1052章 朋友or敵人?第624章 大碰撞第500章 攤牌第1098章 備戰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857章 意外第25章 信任危機第1051章 交換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184章 大計劃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1301章 全力施爲1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817章 逃亡之旅第640章 裝甲長龍第1201章 華夏鷹羣3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847章 震驚的美國人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943章 升級版VS翻版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374章 海上巨無霸第194章 但丁級戰列艦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1158章 鋼鐵墳場第775章 終於有人識貨了第190章 元山登陸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997章 試探第323章 一路搶過去!第733章 斯佩攻略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104章 提前發生的撤旗事件第1074章 華夏新式坦克第938章 接戰第834章 舉世震驚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187章 拼命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068章 進軍羅馬?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962章 新的一年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62章 談判桌外的合作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