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快速機羣2

“可是,先不說bf110戰鬥機能否上艦,僅從油量上來看,bf110雖然有4個油箱,但是容量都不大,兩個油箱爲375升,另外兩個爲260升。@,加在一起也不過1300升左右。因爲這款飛機並沒有完成研製,所以對重載條件下的航程也只能估計而沒有實測數據。”施佩勒臉色一變說道。“至於說武器嗎?這款飛機的正常武裝並不強大,只有兩門20mm炮和4挺機槍。”

施佩勒說的沒錯。1300升的內油量對於一款雙發飛機來說確實不多,不要說歷史上的那些雙發飛機了,歷史上日本的97式魚雷機都有1000l的內油。而同時供給兩臺發動機的話。1300l真的不算多。更何況還有執行轟炸任務。

“好吧,技術方面的問題我就不多說了,我就想問一句,這款飛機的最高速度和巡航速度能否達到和戰鬥機一起高速飛行的要求?”盧克納爾伯爵問道。

“這款飛機理論上最高速度爲550千米左右,而理論上最高巡航速度爲450到480之間,當然,這個條件必須在較高的高度和無外掛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如果裝上炸彈或者魚雷的話,巡航速度接近每小時400km是沒什麼問題的。起降性能按說也不會差太多,畢竟是兩臺發動機,作爲單發戰鬥機的bf109的空重都有2噸,功率和重量的比率也不是很低。當然這要看具體負載。”施佩勒說道。

施佩勒說的沒錯,從功重比的角度來看。bf110也就比同時期戰鬥機差一些,和歷史上的攻擊機比的話說不定還能勝出一籌。比如說美國的tbd。其空重達到了2540kg,但是發動機功率卻是連1000馬力都不到的r1830。而且這貨還是氣冷發動機。迎風面積肯定高於液冷發動機。而且tbd的載油量也不多,僅僅180加侖約合680升,不過是bf110的一半左右。實際最大速度不過每小時205英里,可謂是悲催到極點。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倒是可以考慮讓bf110戰鬥機上艦,從體積上看,這款飛機的長度和某些攻擊機一樣長,而翼展也大了不過2米左右,這點寬度增加對於翼展十多米的攻擊機來說並不算什麼。而且我們還可以在發動機位置弄一個折翼。最爲關鍵的是。他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戰術優勢,一架俯衝轟炸機最多攜帶一枚重磅炸彈,而bf110可以攜帶2發!攻擊力提高了將近一倍。當然,魚雷的話就只能掛一發,不過我想在機翼上掛載額外的火箭也是可行的。攻擊力的提升不會像轟炸機那麼明顯,但是至少不會吃虧。最重要的是bf110可以以每小時接近400km的巡航速度跟上戰鬥機,極大的減少了對方的準備時間。這種戰術上的優勢遠遠大於我們讓它上艦帶來的麻煩。”盧克納爾伯爵興奮的說道。

歷史上1戰中的盧克納爾伯爵曾經依靠一艘名爲海鷹號的機帆船偷偷的從大英帝國大艦隊的眼皮子底下溜了出來,隨後在大西洋上偷雞摸狗打家劫舍。結果從對手的圍堵中一次次逃脫。而這個位面上,盧克納爾伯爵雖然沒能重現1戰時的輝煌。但是天生富有創造力的他卻一手促成了雙發飛機上艦這件事情。從時間上來看,比華夏海軍都要早很多。讓作爲穿越者的徐傑感到慚愧不已。

當然,雖然bf110這類飛機有上艦的可能,但是實際上卻並不像說的那麼容易。如果只是偶然的在航母上起飛和降落的話,那麼卻是沒什麼難度,但是如果要成批次的在航母上運轉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這款飛機必須可以放進機庫,並且可以在機庫中完成整備。其次,升降機必須能夠提升這麼大的飛機,再次,這款飛機的起落架強度可以經受住在航母上的頻繁起降,以及機體結構可以適應惡劣的海上環境,潮溼而且有腐蝕性的空氣永遠是各種精密機械的大敵!各種悲催的原因加在一起極有可能導致這個看似美好的計劃最終夭折。

不過好在盧克納爾伯爵是現任德國海軍司令斯佩伯爵的學生兼得力干將。再加上他的想法確實很有誘惑力,雙發攻擊機的高速高攻擊力的特點讓德國海軍高層眼前一亮。即使和盧克納爾伯爵並不是很對付的雷德爾也表示了支持,所以整個德國海軍航空母艦編隊立即圍繞雙發飛機上艦問題展開研究和實驗。

整個工作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自然是由航空技術部門負責的飛機研製和改進工作,以便讓飛機儘可能的適應苛刻的海上條件,而另一部分則負責雙發飛機在戰艦上的整備和運轉工作。雖然飛機還沒研製出來,但是弄一個等比例模型在機庫中和甲板上推進退出,模擬整備還是可以的。結果讓人想不到的是,德國空軍碰上的第一個難題不是飛機做不出來,也不是飛機太重太大機庫放不下,而是整備問題!

雙發飛機看樣子很大,但是實際上如果可以折翼的話,那麼他們的寬度會比歷史上的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更窄,舉個例子,英國人搞過一個艦載版的蚊式飛機,其翼展高達16.4米左右,但是摺疊之後寬度卻只有8.2米!縮短了整整一半,而零式飛機幾乎是沒法折翼的。其翼展達到了11米!日本人都可以讓零式在相對狹小的雙層機庫中運作,那麼德國人自然可以讓折翼後連9米都沒有的bf110在較爲寬大的單層大機庫中運作。

關鍵問題是,這東西的重量實在是太大了!2戰的飛機定位和補給可都是靠人力的,尤其是定位,每架飛機都是靠人推到指定位置的!一架bf110不裝彈藥和燃油自重就有5.2噸,這麼重的東西想要推到指定位置實在是有些費勁!尤其是當一艘航母上有一箇中隊的雙發飛機需要起飛的時候,帶給整備人員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什麼?你不信?好吧,咱們舉個形象點的例子,大家都推過車吧,一輛朗逸的空重不過1200+千克!而即使以輕著稱的零式52式戰鬥機的空重都有1800多千克,等於一輛半朗逸!而一架bf110等於4個半朗逸的空重!加上近1噸的內油和1.5噸左右的彈藥、副油箱、潤滑油什麼的。這個起飛重量直逼7噸多了!要是完全靠人力推動的話確實太費勁了!)

對於這個情況,德國人的解決辦法是打算把小型汽車弄到航母上,大衆甲殼蟲和桶車都是熱門候選車種,這兩種汽車本來就很小,馬力也夠用所以順理成章的成爲了第一代航母整備車輛。而隨着研究的深入,德國人發現雙發飛機的起飛滑跑距離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如果以德國用商船改進的長達270米的大型航母爲例的話,從甲板後部釋放一箇中隊的雙發飛機並沒有什麼困難。

(這點並不奇怪,歷史上的海基版實驗蚊式飛機在搭載1發魚雷2個100加侖郵箱的情況下,總重量高達10.8噸。如此的重量在30節的甲板風情況下,滑跑距離也不過227米左右。當然,蚊式飛機的發動機功率比較大,最大出力高達1640馬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海面上不可能沒風。而bf110雖然發動機功率有限,但是起飛重量卻很低。加上油料和1噸的炸彈也不過7噸出頭。)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以bf110雙發飛機爲基礎改進的艦載機在德國海軍的大力推動下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隨着一個個技術難關被攻破和一次次的陸上和艦上試飛實驗的進行。德國人在經過研究和總結後認爲以現有航母搭載一定量的雙發飛機是可行的。但是想要完全依靠雙發飛機提供戰鬥力卻是不可能的,因爲雙發飛機的起降距離畢竟比較大,一般攻擊機180米左右就可以重載起飛,而雙發飛機的重載起飛距離至少在210米以上!如果全部使用雙發飛機的話,那麼整個航母戰鬥羣起飛的攻擊機數量必然少的可憐!

“即使是3萬噸的大型航空母艦其甲板長度也不過在250米到270米之間。從210米開始佈置雙發飛機的話,那麼最多可以容納5到7排,而每排最多放置3架,那麼實際上可以起飛的飛機數量不過15到21架。加上前面約20多架的戰鬥機,實際起飛數量不過是35到41架。這對於一艘長達270米的大型航母來說數量是偏低了。更何況這一切都是理論數字,實際上可以動用的雙發飛機數量只會更低。所以,我們必須帶上單發攻擊機。當然,爲了保證單發飛機也可以伴隨機羣以較高的巡航速度前進,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降低載荷,提高速度,另外一種就是換裝發動機或者進一步優化機體設計。”在一次海軍例行會議上,一名負責技術的官員這樣說道。

這一刻,木桶原理又一次展現了它的強悍,德國人費勁力氣也不過是解決了部分攻擊機的巡航速度問題,而整個編隊的巡航速度依然不算高。除非德國人願意捨棄爲數衆多的單發攻擊機,否則的話,他們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賞~~~,以及書友王白石、小神、旭日中華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第60章 翁師傅的對策第1206章 航母不夠用啊!第376章 苦戰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287章 改朝換代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185章 外援第143章 與俄國人的交易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675章 堵回去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1168章 最長的一夜(1)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531章 窗臺行動第175章 海上會議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878章 丹澤港外的戰鬥第150章 火炮生意第80章 有客來訪第1388章 登陸第854章 伺機而動第560章 無與倫比的龍興級戰列艦第960章 攻擊開始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戰艦!第538章 馬卡諾夫的建議第1247章 遊騎兵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740章 最後的核心陣地第32章 論勢(二)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349章 俄國人的遠東艦隊第270章 俄國人的動作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634章 鐵錘砸雞蛋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1068章 進軍羅馬?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1368章 定海神針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1349章 勝利or深淵?第1462章 送人頭第109章 艦至巴達維亞第268章 就北洋艦隊的終結第248章 大事可定第69章 熱那亞級輕型裝甲巡洋艦第447章 跨過黑龍江第1163章 產能問題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531章 俄國人也悲催第626章 無畏入場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1026章 預備航母計劃第488章 艱難的選擇第163章 豐島海戰(三)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972章 攔截第1274章 太兇殘了第503章 南洋水師的未來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728章 經驗教訓第292章 處理舊貨第1067章 陰謀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1308章 宿敵3第662章 追蹤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222章 聯合防禦第1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115章 總結經驗教訓第1158章 鋼鐵墳場第46章 x級裝巡的未來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1522章 坐不住了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559章 大家一起對付俄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