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絕大多數生物專家都認爲製造生命屬於神的領域,外星人的生化技術再高,憑空製造生命的可能性也非常之低,合理的解釋是外星人利用某種外星生物充當改造模板,修改這種生物的基因,從而改造出僕民。
改造一種生物和用無機物製造生命,只要智商正常就懂得其中究竟有多麼大的差距,而且難度也不是一個等級,因而前一種可能性比後者高得多。
但是北都沒因爲專家的分析而掉以輕心,立刻命令前進基地中的政工組加臺觀察,最好能從抵抗組織那兒搞來僕民的詳細資料。
說實話,這個任務不光政工組覺得棘手,就連北都都沒抱什麼希望,因此即沒規定期限也沒苛求結果,只要求所有政工人員知道有這麼回事,萬一發現線索的時候加以注意。
北都與抵抗組織的合作不是建造多少艘兩棲登陸艦,而是合作反攻木星,因此除了四艘兩棲登陸艦之外,軌道工廠還新建了四艘重型空天母艦以及數艘主力艦,重型艦載機、艦載無人機、各種炮塔以及核彈等配套裝備統統優先製造。
光有裝備還不行,操縱裝備的人員也必須到位,北月洲艦隊現有的人員根本滿足不了未來的需要,而且人員缺口不是一點半點的大,因此對北都來說,人員的培訓是比建造艦隊還要麻煩的巨大工程。
爲了彌補巨大的人員缺口,軍方從全軍範圍內抽調了一大批優秀官兵,所有人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太空艦隊的必備知識,還要通過一系列航天訓練,在這一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遭到淘汰,直到通過所有科目的考覈才能獲得加入艦隊的資格。
注意,只是取得資格,到底能不能加入艦隊還不一定!
爲防止意外,軍方抽調的人員數量是艦隊崗位的十倍,可即便是這樣,也沒人敢保證最終的結果……九成的淘汰率很高麼?
爲此北都和軍方也採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如大力推進自動化,凡是能用機器取代人力的地方一律用機器,凡是能用電腦控制的地方一律用電腦。
爲了這事兒,設計人員不知道又熬死了多少腦細胞,結果是北月洲艦隊的自動化水平得到了本質上的改善。
其實這事早就在軍方的計劃之中,相應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各種設備的自動化控制設備都是現成的,軍方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設備裝到戰艦上!
之前一直沒這麼幹,一是因爲自動化設備的成本比較高,二是因爲軍方始終信奉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對武器的自動化不是非常重視。
在以往的低烈度戰爭中,確實有意志戰勝先進武器的案例,便是隨着戰爭形態的變化,特別是在太空這種特殊環境,武器裝備等客觀因素無限放大,而人的因素必須受裝備因素制約,軍方想不重視裝備都不行。
或者說,減少人員強加自動化是太空艦隊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點不會被高層的意志左右,就算現在不重視,將來的某一天也一定會擺到軍方大佬們的面前。
軍方不缺有識之士,意識到這一點的軍方大佬也不缺魄力,正好趁這個機會撥亂反正,爲所有現役戰艦升級,根據總參謀部的模擬,艦隊升級後,需要的人員將減少三分之一,艦戰鬥力卻能得到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二十的提升。
投入雖然巨大,但是完全值得。
可以預見,遠征軍第五艦隊的戰鬥力將遠超以往,就算不能徹底殲滅盤踞木星的外星人,也將給予外星人一個慘痛的教訓。
不過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外星人也不會因爲這個教訓而放棄入侵地球。比較樂觀的估計是人類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與外星人打持久戰,雙方的戰爭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比較悲觀的估計,第五次遠征就是人類的最後一次遠征。
這一點不僅是北都的觀點,也是人類各個國家的共識。
所以儘管北都和基地集團在木衛零的問題上明爭暗鬥,可是該有的合作一點也沒耽誤,具體點說,北都在木衛零的問題上進行了一些讓步,基地集團也做出了參加第五次遠征的決議,全力建造新艦以及培訓人員。
當然了,第一艦隊是北都的說法,華盛頓的命名依然是聯合艦隊,在這個問題上,兩邊都非常的固執,誰也說服不了誰,乾脆各說各的互不干涉。
合作不僅體現在太空艦隊,還體現在地面戰場。
自巴拿馬防線反攻成功之後,美軍一路高歌猛進,壓得南美蟲羣擡不起頭來。
由於蟲羣對南美雨林的破壞,美軍的推進速度第一次超過了蟲羣的補充速度。
然而美軍向南美戰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巨大的物資壓力導致美軍後勁不足,爲了維護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包括北都在內的各國進行了一輪緊急磋商,迅速向南美增兵的同時向南美緊急調動大批物資。
此次行動涉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非洲戰場除保留尼羅河防線的兵員之外,包括中方非洲派遣軍在內的所有兵力全部抽空,全速趕赴南美戰場。
一週之內,進駐南美的軍隊由一國增至二十一國,總兵力由不足五十萬猛增至二百餘萬,各種軍車六萬餘輛,飛機七千多架,各種水面艦艇三百餘艘。
兩週之後,總兵力再漲一百多萬,人類軍隊對蟲羣形成了絕對碾壓。
此後,各國不斷向南美增派軍隊和物資,粉碎了蟲羣的數次反撲,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南美的抗蟲形勢終於出現了根本性的逆轉。
爲了緩解南美蟲羣的不利局面,大批非洲蟲羣向北推進,尼羅河上七道防線被蟲羣攻破了五道,守軍與蟲羣展開了慘烈的攻防大戰,每一道防線的陷落,都伴隨着守軍的覆滅,最後不得不用核彈轟擊尼羅河沿線,才堪堪阻止北上的蟲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