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應驗

陸錚回府後,先去看了魏老太君,魏老太君見孫子好好地回來了,人也精神了許多,知道陸錚有事要忙,也沒多留,略說了幾句話,便叫走了。

陸錚這才又回自己的院子,去看望他那“尚在病中”的妻子。

陸錚回去的時候,安笙正在寫東西,聽見動靜,見是他回來了,便擱了筆,站起身朝他迎了過去。

“宮裡情形如何?”

安笙只在國公府管家口中聽到些宮內情形,但管家所知畢竟有限,而陸錚進宮去肯定見過太子,太子有什麼安排了交代,這會兒必然已經跟他說了,所以她纔想再問問。

安笙猜的沒錯,太子確實已將計劃與安排同陸錚說了,陸錚也沒瞞着安笙,但也沒說太詳細,一是他時間緊迫,來不及細細詳說,二是怕安笙擔心,也不願將那些事說的太過詳細。

安笙聽了幾句,猜到陸錚的心思,也沒刨根問底地追問下去。

知道太子的大致安排,她便有底了。

她倒是不大認爲瑞王還有能力掀起大型政變的可能,汪家沒了,瑞王最大的支撐倒臺,手中又沒有大行皇帝留下的遺詔,既不佔理,也不佔義,縱然起事,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但太子有太子的考慮,安笙不好多加評判,陸錚身爲太子心腹近臣,太子將此事交於他,也是出於信任,陸錚自然不能不重視。

陸錚還急着回宮去,便也沒在家中多留,與安笙說了下之後的安排,便又匆匆走了。

陸錚回來後,大行皇帝的喪儀已經算是接近尾聲,再有四日,便要移梓宮於壽皇殿,屆時,朝中上書太子繼承大統的聲音,只會更多。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雖老皇帝去了,但國家必然要迎來新主,據說,大行皇帝的遺詔便封在乾德殿正大光明金匾後頭,只待太子登基,便可出示羣臣。

……

轉眼,便到了移送大行皇帝梓宮於壽皇殿去的日子,是日,太子一身孝服,滿面憔悴,卻仍強打精神主持儀式,帶領羣臣送大行皇帝梓宮前去壽皇殿。

皇后娘娘前兒夜裡因傷心過度暈厥了過去,虧得諸命婦小心看顧,纔沒出大事。

皇帝殯天,舉國齊哀,移送梓宮這日,京中自王公以下官員一律白袍,伏道左哭送,儀式十分隆重。

待梓宮移送完畢,請奏太子即刻登基的摺子,果真如雪片一般飄進了御書房。

朝臣們用的理由也很恰當,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再悲痛,也要先考慮天下萬民,天下不能無主。

但太子依舊沒有答應即刻登基,後在羣臣一再的請求之下,方纔忍痛答應。

新帝登基,又是大事,欽天監和禮部忙的不可開交。

京都的局勢,似乎隨着新帝的即將登基,也平靜了下來。

就在欽天監擬定的登基吉日前一夜,西北大捷,匈奴認輸了。

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雖然因在大喪期間,不可大肆慶祝,但即將登基的太子還是下令,擇日犒賞三軍。

西北大勝,陸文便也要帶領大軍還朝,太子的心也越發安定了下來。

想他內有賢臣輔佐,外有強將護佑,這江山,這王座,勢必是他的。

只是,瑞王對皇位時時覬覦,也實在叫人如鯁在喉。

此時此刻,太子倒寧願瑞王起事,他也好有理由將人收拾了,平了這後顧之憂,否則總這麼不上不下,時時擔心,也是膈應。

誰知太子才這麼想了沒幾日,便應驗了……

新帝登基,改元弘治,登基前,新帝要先去叩謁梓宮,然後換掉縞素,穿上禮服,率領王公大臣叩謝太后,按說,皇后這時是要接禮部送上的冊封太后的金冊,但由於悲痛太過,皇后決意待仁宗入葬後再接太后金冊,太子也感念母后一片深情,對此十分贊同,羣臣雖覺有些不合規矩,然到底說不出什麼,因而,這意味叩謝父母的一步,便降格辦了。

此事爲新帝和皇后迎來一片讚譽之聲,朝中對於新帝的評價也越來越好。

因仁宗梓宮已移送壽皇殿,因而,新帝便要前去受皇帝叩拜梓宮,一大早,新帝便帶着文武百官和儀仗隊去了壽皇殿。

瑞王身爲親王,位置最高,正站在新帝側後方第一位,是看着新帝看得最清楚的一個。

不過,瑞王看着新帝的眼神可絕對稱不上真心敬從,反而有些奇怪。

衆人到達壽皇殿後,新帝進殿叩拜仁宗梓宮,羣臣在外跪地等候,瑞王亦是其中一位。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瑞王跪着跪着,忽然間站起來了!

羣臣莫不驚駭。

瑞王想要幹什麼?

在仁宗皇帝的靈前不敬,這是大逆不道啊!

然而還不等他們想明白瑞王想幹什麼,他們自己就被人包圍起來了!

周圍不知何時忽然涌出大批黑甲軍,將王公大臣們和儀仗隊緊緊地包圍了起來。

隨行而來保護新帝和王公大臣們的禁衛軍緊張地與之對立着,氣氛一觸即發。

就在這時候,衆人卻見瑞王從懷中掏出一張明黃紙絹,接着揚聲道:“本王有先帝親筆的遺詔,你們之前看的那個遺詔,是假的,是太子心懷不軌僞造的,本王纔是先帝屬意的繼承人選!諸位大人,莫要被太子所欺騙了!”

新帝登基大典之日,瑞王拿出另一份遺詔,聲稱太子的遺詔系僞造的,這,這是怎麼回事?!

就在衆人還未緩過神來之際,入內叩拜先帝的太子緩緩自殿門內出來了。

太子一派坦然鎮定,看着瑞王的眼神甚至帶着幾分憐憫,“皇兄可知,僞造遺詔是什麼罪名嗎?”

瑞王卻不接太子這話,只自顧叫囂道:“亂臣賊子,休得再煽動人心,今日當着父皇的面,你若老老實實答應交出皇位,爲兄也不爲難你,可你若是執迷不悟……”

羣臣聽到這話,心都不由自主地提了起來。

太子卻冷冷問道:“若我不應,你待如何?”

瑞王聞言雙眼微微一眯,方狠狠道:“若你執迷不悟,那便別怪爲兄不客氣了,爲兄今日便替父皇,教教你什麼叫綱綱常倫理,大道得天!”

第六百二十三章:鬥法第三十六章:亂像第二百四十二章:處事不驚第三百八十一章:死劫與賜婚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天選之君第一千二百章:擔憂第三百零七章:頹然第四百八十四章:“花名冊”第三百七十四章:寄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重議第七十八章:窩心腳第六百五十七章:猜想第六百六十六章:動了第二百零五章:舊事不堪第二百五十二章:有失道義第五百九十六章:打臉第六百六十五章:動容第七百六十章:青園第六百一十二章:各懷心思第五十一章:討差事第七十七章: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八十七章:哄勸第七百五十四章:邀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不要臉第一千零九十章:誰之因?第六百八十九章:說不清第六百五十六章:迫人第七百八十九章:舊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歸處第三百九十五章:“刀客”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局勢第三百七十一章:多有夫妻相!第九百二十章:解圍第八十三章:暗中護送第七百五十章:茗茶仙子第三百零七章:頹然第八百九十九章:雪夜身死第一千零七十三章:手心手背第一百九十章:再碰面第五百一十一章:存疑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情深不易第二百九十一章:軟刀子第一千零五十章:認命第三百三十六章:錯開第五百一十二章:賞賜第一百零五章:衆口鑠金第九百五十七章:情字傷人第四百一十九章:唯心而已第一百九十四章:配藥第一百三十三章:不懷好意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看笑話第一百五十章:認虧第九百六十一章:承擔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談條件第一千零八十七章:指桑罵槐第三百一十七章:一本正經忽悠人第三百零一章:夜鷹傳信第五百七十三章:一問三不知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期滿第二百六十二章:送福袋第五十八章:砸場子?第一百五十五章:誇獎第九十八章:浴佛節第三百二十八章:賞花宴第四百零七章:放心第一百二十九章:一語成讖第八百一十四章:爭端第五百三十二章:戲演過了第二百二十三章:“不拘小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談條件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局勢第四百二十四章:中風?第三百一十六章:急人所急,救人之難第八百零八章:雞湯小餛飩第一百六十一章:“鬥法”第九百四十八章:認命第六百零八章:孤男寡女第八百六十五章:夜訪第三百四十章:亂像第一千零四十五章:硬闖第五百八十三章:鞭打第六百六十九章:心疼第五百一十章:擡舉第七十四章:以次充好第一千零二十九章:平地一聲雷第四百六十八章:救兵第五百零三章:別後悔第六百五十六章:迫人第一千一百零九章:福澤深厚第四百七十三章:生死相隨第一千零四十一章:高興過頭第六百三十四章:得罪了第三百五十九章:拐彎抹角第四百五十四章:話別第三百五十五章:離情第一千零七十三章:手心手背第八十章:禍水東引第九百二十四章:暗生悶氣第一千一百零九章:福澤深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突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