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着她手指的方向,洛傾歌幾人看去。
只見那裡正停着一座華麗的車駕,車簾上垂着的流蘇,掛滿了價值高昂的上品晶石。單單是這車簾,可就夠得上一般宗門一年的開銷了。
這駕車,不正是那日她們在雁回湖上看到的嗎?記得當時,這駕車是由八隻幽冥烈鳥拉着的,而如今,那八隻幽冥烈鳥則不知蹤影。
那一行來自曲幽界的人,更是不見蹤跡,也不知究竟爲何,他們會將車駕丟在此處置之不管?
洛傾歌看了幾眼,便收回目光。
“我們趕路吧。”哪怕是無主之物,想想它的來歷,也是碰不得的,曲幽界那一行人哪怕出了什麼事情,也不是她們能夠管的上的。
當務之急,她們還是快些趕去彌沙界纔是正理。
信仰石,可是有大用處的。
不同於蒼焰界,彌沙界是一個仙凡混居的界域,其中有八成的人都是世俗凡人。也正是因此,佛宗在此界的聲望很大,彌沙界的凡人,人人信佛,爲彌沙界幾大佛宗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
洛傾歌幾人落下的地方,正是彌沙界一處凡人聚居的村落。
彌沙界共有六個國度,六國國力相當,已經有數百年的時間未曾發動過戰爭,而這六個國家所信仰的佛宗又分別不同。
洛傾歌她們如今所處的位置,便是在六國之中魯國的皇城外,這裡是皇城附近最大的一個村落,村子裡有着兩百餘戶人家。
看到遠道而來的陌生人,村長很熱情的招待了他們。
“幾位姑娘,可是要去皇城?”大河村的村長,是一位頭髮已經灰白了的老者,他已經當了三十多年村長了,在大河村地位超然。
大河村距離皇城不遠,距離離皇城最近的沙河鎮更近,趕着牛車去沙河鎮,也就半個時辰,去皇城也用不了兩個時辰的時間,尋常倒是時常有從其他地方遠道而來的人路過大河村。
大河村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這也和彌沙界整個界域的生活狀況有關。
彌沙界中多凡人,無戰亂,這裡的佛宗因爲信仰力充足,修行順利,且幾家佛宗之間關係和睦,是以,這是一個真正平靜祥和的界域。
在這個界域中生活的凡人,也很幸福。
大河村村長看這趕路的幾人都是女子,此時天色已晚,便主動道:“天色已晚,幾位姑娘再趕路怕是不太安全,這裡距離最近的驛站也有一段距離,幾位姑娘要是不嫌棄的話,倒是可以在我們村裡休整一晚。”
村長指指身後,屬於他自家的這農家院子,“晚飯就在家裡用,我讓孩子他奶給你們殺只雞燉了。”
村長說着,便去招呼村長媳婦,給幾人準備晚飯。
大河村村長家四世同堂,年紀最長的是村長他老孃,最小的是去年剛出生的小囡囡,也是村長最小的孫女,一大家子人十幾口人分作兩桌,把堂屋坐得滿滿當當的。
村長夫人熱情的招呼着洛傾歌幾人,還往小黑蛟碗裡夾了一大塊肉,看着小黑蛟可愛的小臉誇道:“這女娃娃長得可真俊吶!我們小囡囡長大了,要是有你一半漂亮就好了。”
被村長小兒媳抱在手裡的小囡囡聽到阿奶喊她的名字,兩隻如蓮藕版白嫩的手臂便伸了出來,向着村長夫人的方向伸手要抱抱。
村長夫人接過小囡囡摟在懷裡,對小兒媳道:“你也快吃飯吧,小囡囡我來喂就好了。”
小囡囡還小,可不能吃桌上這些大魚大肉,只有一小碗早先準備好的蛋羹。
村長夫人一邊喂着小孫女,一邊還不忘了給洛傾歌幾人介紹,“這個是狀元肉,是咱們村上李婆婆祖傳的手藝,做法就只傳給了咱們村子裡自己人呢。”
洛傾歌好奇,“爲何名爲狀元肉?”
“李家小兒子是狀元郎吶,狀元郎小時候可就是吃着李婆婆做得菜長大的呢。”說到這,屋子裡這些大河村的人,都與有榮焉。
原來是這樣,難怪這碗酥肉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飯後,洛傾歌向村長打聽了皇城附近的寺廟。
彌沙界人人向佛,家家戶戶都共有佛宗的雕塑、畫像,每天清塵第一件事便是上香祈福。
而佛宗佛祖們,也是實實在在的碧悠着這些心懷誠意的人們。
彌沙界的風調雨順,百姓的安居樂業,少不得佛宗的佛修們維護。
在彌沙界各個國家中,都有着不少寺廟,這些寺廟中的主持,多是佛宗派出歷練的弟子。
洛傾歌想要換取信仰石,便要先找到位來自大佛宗的佛修,才能找到門路。
村長聽聞,便恍然道:“幾位姑娘是要去法華寺參加法會的吧?”
法華寺?
洛傾歌暗暗把這個名字記下,面上卻不動聲色的點點頭,聽村長繼續說道。
原來,在下個月初一,魯國信奉的聖安宗會派遣高僧來法華寺傳授佛法,許多魯國百姓聽聞後,都想趕來參加這次的法會。
聖安宗高僧。
能夠來皇城宣揚佛法,想來這位高僧在佛宗內的地位不會太低。畢竟,聖安宗佛修們的修行,還要倚仗着魯國百姓供養的信仰之力。
洛傾歌暗道,就是他了,聖安宗身爲彌沙界六大佛宗之一,宗門內必定會有信仰之石,她需要的不多,僅僅三塊而已,到時且看聖安宗的高僧能夠提出什麼條件了。
“正好,我們一家也要去法華寺,到時姑娘與我們一道同行便是了。”村長夫人說道。
後日,便是初一了,得知這幾位遠道而來的姑娘也要去法華寺,村長夫人忙熱情的邀她們再在村子住上一日。
洛傾歌謝過村長夫人,婉言相拒,問清楚法華寺所在的位置,悄悄在堂屋的小几上留下了兩錠銀元寶,這便又重新上了路。
法華寺就在魯國皇城郊外,不單單是平民百姓,就連達官顯貴的家眷也是法華寺的常客。寺廟香火不斷,每到初一十五,更是人來人往,不到清晨,便有人趕着來上第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