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我也要辭讓

曹智與獻帝秉燭夜談,是多大的榮耀,也是多麼找人妒忌之事。楊奉、董承已感受到了威脅,他們一直等在書房外,守職的老太監勸說了好幾次,他們也不肯走。

直到四更丑時,曹智出來後。楊奉他們就緊急要求覲見了獻帝。

劉協此時已經找來鍾繇執筆,草擬第二日封賞的聖旨。這時的獻帝已不再寒酸,李儒已經事先着人送來了一批卷軸、印綬,而且都是上品之物,由鍾繇獻上後,供皇上使用。

楊奉、董承一看來的正是時候,獻帝一度很是依賴這兩個肱骨之臣,既然兩人來了,就詢問起他準備讓曹智襲他祖父費亭侯的稱號。楊奉、董承立即表示了反對,這繼承他祖上的爵位,不是曹智應得的,因爲他是次子,他上面還有兄長,應該留待敕封給他兄長曹操。

劉協對於楊奉等人提出的這一點,考慮了半響,最後還詢問了一下執筆的鐘繇,先皇們是不是對襲承爵位有這方面的祖制。

鍾繇一五一十回稟到,對於襲爵之事,雖說沒有強行規定,但漢朝歷代先皇,的確沒有把襲爵稱號賜給次子的,通常都是長子來繼承。

劉協看學富五車的鐘繇都這麼說,也覺得自己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於是就改封曹智爲都亭侯。但在官職上,劉協準備封曹智爲大將軍,主領軍、政要事,楊奉等人再次反對,認爲曹智剛到,救駕之事可以說寸功未立,這個官職太大了,以曹智恐難服衆,滋養驕橫之氣爲由,堅決反對獻帝一下子就封曹智這麼大的官。

劉協聽到“滋養驕橫之氣”的話語,立即就想到了董卓、李傕、郭汜之流,他們也是在他手中一下子就受封了很大的官職,結果很快就驕橫的不把他放在眼裡,唯所欲爲。

劉協此時因爲經歷的多,看問題也會比較着衡量了,在官職上,楊奉等人再勝一步,勸阻了獻帝,把曹智只封爲車騎將軍。楊奉等人再進一步,要求徐晃能掌宮衛。這時獻帝連皇宮都沒有,但這個保護皇帝的侍衛營,還是要的。從長安到大陽的一路上由於走得匆忙,一直沒妥善安排此事,皇帝身邊的侍衛也都是楊奉、董承的士兵臨時充當。獻帝已知楊奉手下的騎都尉徐晃無比悍勇,讓他呆在自己身邊,劉協也覺的很安全。

但接下來就讓楊奉等人大跌眼鏡了,獻帝竟主動要求把曹智帳下那個叫許褚的將官調來和徐晃同掌宮衛,也就是說獻帝準備設立兩名侍衛營統領將官。

這下可急剎了楊奉、董承,他們好不容易把曹智壓制在和他們平起平坐的位置,正要把將來的獻帝身邊都安排在自己的掌控中,沒想到獻帝自己怎麼會想到曹智手下的一員司馬。楊奉、董承認定這是曹智向劉協進言的,其實劉協倒是因爲看見許褚殺李樂的一幕,認爲此人同樣悍勇無比,此時經楊奉等人提醒,也就突發奇想,想把許褚招在他身邊的,曹智可是從來未曾提到過這些。

楊奉、董承可不管這是誰想出來的,他們一致、竭力反對獻帝招許褚擔任侍衛將官。但好死不死的,這時執筆的鐘繇站出來說了一句話,“此正值亂世,皇上身邊應該多武藝、且能征善戰之人!”

本來劉協在楊奉、董承的一致反對下,意志已有所動搖,但此時被鍾繇一說,立時又堅定了信念,“我是皇帝,當然應該有更多武藝高強的人來保護!”劉協也明白這可能是楊奉等人要維護自己權力的一種行爲,但現在和明顯是曹智勢力大了,怎麼能爲了你們的一點私心,而得罪勢力更大的曹智呢!

劉協接下來在升任許褚的事情上沒有在妥協,堅持要兩名掌宮禁衛的將官。

大陽縣府在進行一場權利博弈之時,同樣回到設在大陽城一戶人家的曹智臨時行轅,也正召開着一場重要會議。李儒、荀諶、賈詡、樂進、許褚都未讓曹智安寢,他們沒有詢問曹智和皇上深談了些什麼。李儒開門見山問曹智:“如果皇上明日封主公爲大將軍,主公將如何自處?”

說實話曹智還不適應,在皇帝手下做大官,他在丹陽,在自己軍中向來是一言堂,他民主點時,也只要和屬下商議一下,就能決定,但現在肯定不同了,曹智需要改變觀念,接下來無論什麼事,都應以皇命爲開路先鋒。

這一切對曹智來說發生的太快,也太突然,誰會想到曹智在大陽就遇到了皇帝。

曹智也沒侍奉帝駕的經驗,他虛心的向李儒、荀諶等人求教:“列位認爲曹智當如何自處?”

李儒、荀諶其實也沒這方面的政治經驗,但好在他們這時身邊有侍奉了獻帝四年的賈詡。當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到賈詡身上時,賈詡小眼亂閃之下,無奈地接受現實。

“曹太守,或者我應該叫一聲曹將軍,要我幫你可以,但你一定要在此地事了之後,放我去宛城。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曹將軍不陌生吧!賈某還想活長久點,最好的辦法就是離皇上越遠越好,找個紛爭不大的地方安身立命!”

賈詡開出條件後,曹智咯咯直笑,理也不理賈詡開出的條件,對着荀諶問道:“依照我朝制,無論我被封爲五府中的那個官職,均有權開府吧?”

曹智的問題讓荀諶一愣,續而解釋道:“依照我朝官員制,將軍一直是皇上身邊權利的重要部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之多。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但不常置。如是太后臨朝稱制,通常都是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爲五府。以上將軍不但都可參政,而且均開府,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御屬三十一人。將軍以本號領軍的,各有部曲、校尉若干。”

荀諶雖說不明白曹智突然問他官制是何意,但他對這套官制的確非常熟悉,也花過大量時間去研究。

荀諶滔滔不絕的訴說完漢朝對五府中的將軍級官制,曹智就轉向賈詡道:“無論我受封什麼管職,賈詡你都將在我府中有一份官職!今天我已在皇上面前說你是我屬下了,賈詡你那兒也休想再去了!”

“你......”

賈詡氣得言不能成句,只能戳着手指,說個“你”字。碰上曹智這麼無賴的,實在是少有。官做得越大,往往越好保護自己的顏面,賈詡在以往也是憑藉着這點,遊刃與一些上官之中,無往而不利,但現在碰到的是曹智,連做官都是霸王硬上弓的,真是絕無僅有!

曹智不理賈詡的抗議,此時已和李儒等議起了下一步的計劃。

賈詡沉默半響,突然幽幽道:“如果皇上封你爲五府中的任何一個官職,你第一步定要推辭,那樣皇上纔會認爲你是個大大的忠臣,以後纔會更加信任與你!這叫辭讓!”

“喔......接下來呢?”李儒和曹智相視一笑後,進一步詢問着。

這一夜,楊奉等人忙活拆曹智爲官的基石時,曹智的行轅內,也是一片忙碌,所有的人都被賈詡上了一課,他們充分了解着什麼叫官場。

第二日李儒他們再次不得不佩服賈詡的神算,曹智的確如他所說的被封爲車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而封的爵位也只是亭級的列侯,而不是世襲曹智祖父的費亭侯。連李儒因爲前兩日侍奉的皇上很是滿意,而被封了個議郎的官職。最讓人意外的莫過於許褚被提拔爲羽林中郎將,和徐晃同時成爲隸屬光祿勳治下的同僚,同掌皇帝身邊的宿衛侍從,這是誰也沒想到的。

曹智等在行轅跪地受封接旨後,曹智就帶着屬下一衆官員前往縣府和獻帝升堂議事,去展現他的謙遜和忠誠。

許褚看着曹智抱着的那份辭讓表,突發奇想的拽着李儒走在後面,賊頭賊腦的對李儒道:“老李,你也給我寫份”辭讓“吧!”

李儒一驚,問道:“你嫌這羽林中郎將五品的官小了?”

許褚粗大的雙手亂擺道:“不是,不是,俺是嫌大了,老李你不是不知道俺是個山賊,哪能伺候皇上啊?俺還是繼續當大哥的丹陽司馬,來的自在!”

李儒一聽笑了,“哎,我說許褚啊,人家哪個當官不想着往上當的,你倒好不思上進啊,儘想着往下當,這事我幫不了你!”

“嗄,老李,老李,你先別推辭啊,昨兒個我看你寫的那什麼‘受之有愧,有功乃當世…….惶恐……’什麼的,一大堆酸詞,你給我也寫兩行,就說俺真不想當什麼羽林中郎將,和那個徐晃同幹一份差事!”

“哈哈,許褚,你說出心裡話了吧,你是怕了那個徐晃,纔不敢接受這份差事?”

“呸!放屁,俺會怕他,俺是怕一不小心宰了他,不好向皇帝老兒交代”

“行,行,你不怕他,就一塊兒給皇上看門去,別光嘴上說。再說了,你也看見了,這主公被封的列侯,才能辭讓,你這是皇上任命的一個小官,這那能辭讓啊,不信你問賈先生去!”

唉!……

曹智在大陽縣府,接過了獻帝賜下的節鉞,和羣臣山呼萬歲時,心中滿是感慨和沉甸甸的。許多人奮鬥一生,爲的就是這點權力。而他曹智是這麼容易就得到了這一切,曹智回想從十九歲初到洛陽到現在,整整八年間,自己到底有沒有做了利國利民的事,今日能夠如此容易的達到權力的頂峰。

曹智自己也說不準,或許同樣和他位列朝堂的楊奉,董承也沒建過什麼利國利民的大功,但他們卻悠然自得的接受這功勳。

有人說爬得太快的人,摔得越深,一批“涼州狼”就是血的教訓。但曹智看得很開,他不喜歡一下子得到這麼高的權利,也能坦然面對那天再次失去這些權利。

曹智現在和楊奉同被“錄尚書事”就是有了總領尚書檯諸事之能,這是非常大的權力,依照東漢政體,尚書檯是個中央政府的實權部門,而曹智的“錄尚書事”便是這羣人中最具實權的人物。

而且曹智不光有了政務上的實權,還被一下子提升爲“車騎將軍”,這已經是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的軍職體系第三大要職,是可以接受金印紫綬的高級幹部,在前兩大要職空缺的情況下,曹智和楊奉、董承的地位於三公已經是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說在何進掌朝是開始,三公就被三大將軍的權力所架空,現在的太尉楊彪怪不得要暈倒了,他作爲正常體系下全國部隊的最高統領,三公之一的太尉,在兩位車騎將軍“錄尚書事”後,他就什麼作用也沒有了。

但在現在的朝堂裡已經有一批人認爲曹智是不能和“涼州狼”相比的,他家出身三代人爲漢朝官員的家庭,他所有官職也都是出至兩代皇帝(少帝、獻帝)的欽封,而不是自封或是強取豪奪來的,可以說與“涼州狼”那幫等同於土匪的傢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朝堂之中以鍾繇等爲代表的一批少壯派官員還是對曹智的到來充滿了期待,希望能爲糜爛的朝政颳起一股清風。

當然也有人希望曹智、楊奉等新權貴有朝一日一下子都摔死,他們好成爲新權貴,這批人也是現在朝廷的少壯派,以侍中臺嵩,尚書馮碩爲代表。

獻帝劉協對於曹智的“辭讓”很是感動,這時候還有人肯如此謙讓的,着實很少了。大部分人都是在逼他給予他們更大的權利,劉協在朝堂之上大力褒獎曹智的同時,堅持原封。於是,這推來讓去的又照成了君臣之間的一場哭戲。

第324章 變數第867章 黃泥灘屠宰場第508章 拿朋友開刀第978章 決戰(8)第967章 巴陵失與蔣幹勸降第1171章 不再迷信第510章 名人云集第1167章 梟雄本色第62章 周昕的苦惱第568章 三方聯盟第183章 他鄉遇故人第244章 事業起步第619章 許褚殺到第780章 率先出手第728章 殺張揚 迎獻帝第727章 遷都第772章 留待有用第919章 兩對父子第750章 去而復返第873章 富足的荊州第827章 互不相讓第4章 準備第84章 雞籠山役第784章 計劃快要成功第1136章 戰爭目的第1009章 用心征服第531章 指揮若定第919章 兩對父子第230章 勸降第670章 老謀深算的張昭第588章 許褚誘敵第389章 先氣死喬玄第625章 代價慘重第476章 審判第1077章 袁紹的雷霆行動第656章 貴人董昭第588章 許褚誘敵第875章 突圍第708章 孫策的痛苦第1131章 全城叛變第658章 丹陽危機第24章 娘心第1174章 你包我圍第916章 摩擦第697章 水上投石機第1078章 令人詫異的升職第594章 放棄了的逢紀第754章 有尊嚴的死第915章 搶功之嫌第708章 孫策的痛苦第769章 寶貝別怕第538章 走投無路第852章 貂蟬在哪裡第589章 聰明的趙雲第937章 拼死殺出第574章 沒選擇的荀諶第385章 要死要活第855章 享受戰利品第413章 以地換糧第917章 不安的感覺第377章 壽春郡府第562章 拆房子第915章 搶功之嫌第50章 狂士禰衡第234章 自戀狂孫策第1051章 囂張的少爺兵第381章 僥倖第6章 共謀大事第440章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第963章 來使與艱苦歲月第90章 大戰尾聲第99章 愛情真諦第541章 軍法處置第635章 以糧換軍餉第982章 總結與交州有變第329章 早有預謀第9章 皇后、太后還是美人第762章 人生得意第682章 兗州驚變第594章 放棄了的逢紀第649章 封官第1040章 徐晃的等待第586章 無盡恐慌第677章 她不會走了吧第823章 軍令狀第704章 亂軍救人第69章 天生他才,必有用第671章 遣送家人第380章 意淫第82章 初見成效第1035章 戰法百出第137章 死得其所第622章 殿後第909章 高瞻方能遠矚第20章 回到譙縣第716章 麥田裡的風景線第216章 賊窩第306章 陳溫倒下了第931章 撤退第31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