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梟雄末路星隕落

話說上次,陸橋與祁奎,再三求情,師妹青雯法外開恩,准許二人上前探望,兩人疾步上前,準備掏出懷中饅頭餵食周遠峰。

“好一個同門之誼,包庇之情啊。”只聽見遠處傳來笑聲一陣,一中年道士緩緩而來,“五師伯,弟子給您請安了。”衆人皆彎腰抱拳作揖言道。

龍虎山恆陽真人,座下五弟子,玉巖,俗名段本興,河北恆滄人氏,此人性格剛猛果斷,直言直語,身材高大魁梧,面黑如炭,濃眉大眼,胖嘟嘟大圓臉,下脣似乎有些殘缺,脫掉這身道袍,你肯定以爲,他定是個屠夫也。

這玉巖子,天生神力,面相兇惡,兩把大鐵錘,足有百十來斤,玩弄於手中,那是如同拎根木棍,附近山人,皆尊之爲“黑麪閻羅”,爲人好打抱不平,直爽憨厚,是一根腸子通屁股的耿直人。

“我這不才回來,咋回事啊?這遠峰師侄咋綁樹上了,喲喲喲,我說玉虛子這傢伙,不地道啊!徒弟給人綁了,這還袖手旁觀啊!”玉巖大大咧咧走近樹前,拍着陸橋與祁奎肩膀言道。

“家師已來探過,無奈四師姑,玉清要嚴懲,大師伯罰其一天不得進食,空腹冥道一日。”陸橋抱拳言道。

“我說這玉清師妹姐,沒事跟這小輩計較個啥嗎?有話好好說嘛,非綁了不可,鬆開了,鬆開了。”玉巖子指着繩子言道。

“五師叔,家師命我二人看守於此,你這樣,恐我二人擔當不起啊?容弟子稟明師尊,再放如何?”玉雯抱拳言道。

“你去通報吧,你們倆別愣着啊,趕緊的,鬆開他了,這小子性格隨我,想幹啥就啥,有我當年的影子,可惜你投錯了師父,玉虛子這小兒,天生就怕事,深怕丟了他老爹,恆陽真人的臉,啥事都忍着,真沒勁,鬆開,鬆開啊你倆倒是。”玉巖扯開喉嚨,衝陸橋祁奎二人吼道。

陸橋祁奎齊齊應道,“呃呃”,趕緊的替周遠峰鬆綁,將其從樹上扶至臺階而坐,周遠峰跪地三叩首,“多謝五師伯,遠峰在此謝過了。”

“喲,我就說這大殿院內,如此這般熱鬧,原來是五師弟回來了啊,怎就不通傳一聲呢?”四師姐玉清手持拂塵,杏步而來。

“四師姐,玉巖這給你賠不是了,你綁這人,我給放了,現海盜猖獗一時,保家衛國的時候,國人一致對外,你說你把自已人給綁了,這唱的哪出啊?”

“師弟,你此番剿海盜而歸,你是有所不知啊?這個劣徒,光天化日之下,脫師弟褲子,這有傷風化,有辱我龍虎山清譽啊,我等乃女兒之身,怎能見那污穢之物。”玉清越說越激動言道。

“這些毛孩子,懂個啥嗎?在一起不瘋瘋鬧鬧的,我都覺得不正常了。”玉巖憨厚笑道。

“這次是被我所見,要是下次讓進香的女香客看到,這怎生是好啊?傳將出去,我龍虎山清譽何在?我等顏面何存啊?”玉清越說越激動了。

“不就瘋瘋鬧鬧一下嗎?至於這樣嚴重嗎?這人我已然放了,你乾脆將我也綁了吧?”玉巖也有些上火了。

“青雯,青嵐,將這地痞流氓,周遠峰給我綁起來,就算師父,恆陽真人在此,也攔阻不了我。觀中清譽,我誓死力保。”玉清儼然一隻發威的母老虎,怒髮衝冠,嚴聲厲喝道。

“誰敢上來?別怪我段本興不客氣,今兒我就力保於他,動他我就跟誰急,我留着還有用的,你們把他餓壞了,我找誰去啊?”玉巖怒氣言道。

“好啊,你啊,五師弟,段本興,去年出去抗海盜,這才一年就還俗了啊?你別忘了,你可曾還記得,你還有個道名叫玉巖嗎?”玉清歇里斯底狂吼道。

“二位,別吵了,都是同門師兄弟,何必爲個小道,同室操戈呢?”二師兄玉濮,慌慌張張從院外進來,揮手言道。

玉濮,恆陽真人座下,第二弟子,俗名王隨安,古都西安人氏,寓意隨遇而安,有人曾暗中傳言,他乃王世充後人,當年爭奪帝位,兵敗而亡,其後人爲避仇家追殺,投了這龍虎山,天師府中做道士,此人面相甚醜,尖嘴猴腮,一撮小山羊鬍須,左臉下角一顆大黑痣,讓人一下就聯想到,裝神弄鬼,糊弄百姓,生壇作法,騙人錢財的驅鬼道士。

由於王世充兵敗成寇,史冊並沒有太多記摘,讓我們重溫下這一代梟雄,他是怎麼沒落致死的吧?

王世充先祖原爲西域胡人。後因生活窘迫流落中原,祖父流亡過程中客死他鄉,其祖母爲了養活自己的兒子,後下嫁霸城王氏,故亦改姓王也。

王世充,字行滿,隋朝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人氏,中國隋朝末年起兵羣雄之一,與宇文化及命運相同,幾乎是同出一輒。

此人自幼打小喜好學習,經書歷史和諸家兵法,十多年寒窗苦讀,一本兵書常伴其左右,只爲他日報效朝廷,臥薪嚐膽,當然也是沒有少吃苦頭。

長大成人後,時值災禍延年,民不聊生,各地皆揭竿而起,到處是叛黨與亂軍,山匪流寇佔山爲王,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以北,千里荒蕪人煙,江淮之間,皆成沒人種植的荒地。加之旱澇不保收的災年,商人從中盈利,坐地起架,谷價猛增,百姓困苦不堪言表,飢寒交加。在這無法生存,朝不飽夕的時局下,各地農民均拿起鋤頭武器,均投奔起義軍,起義的隊伍約百十餘支,遍及全國,星星之火,亟待燎遠。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百支,參加的人數多達百萬之衆。後來,農民起義軍由弱變強,由零星匯爲總存,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李密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強大的便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軍。

王世充遂棄文從武,投身於軍營,到處討伐農民起義軍,開皇年間,因討伐起義農民軍,且巧舌詭辯,阿諛奉成,逢顏拍馬,在軍中混的風生水起,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官至江都宮監,頗爲隋煬帝信任,後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楊玄感率軍圍困東都洛陽,他曾帶勤王之師將其驅逐。

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所弒,擁秦王楊浩爲帝。

王世充與元文都、皇甫無逸等人在東都(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爲皇帝,即皇泰帝,王世充被任命爲吏部尚書、鄭國公,加官進爵,成爲柱國之功臣。

瓦崗軍此時率兵三十萬,圍攻東都洛陽,李密急功心切,欲取帝都已替之,久攻不下,準備與城中隋軍,做長久對峙,恰逢弒殺隋煬帝楊廣,率精兵十萬北歸的宇文化及,將瓦崗軍圍於東都城外,讓其前後腹背受敵之險。

這支最爲強大的瓦崗趕義軍,在李密謀殺瞿讓,奪其權位,搞得瓦崗內部紛爭,其強大之勢已衰,使得瓦崗軍衆將紛逃,其中單雄信去了河北竇建德處,而王伯當,徐世績雖未言明,但多少有些顧忌,故其實瓦崗軍心渙散,不是從前的瓦崗軍了,李密在腹背受地的情況下,爲保其不被殲滅怠盡,接受了隋皇泰主楊侗的招安,空出手腳,與宇文化及的北上軍廝殺決戰。

所謂鷸蚌相爭,魚翁得利,就在宇文化及與瓦崗軍互相廝殺,雙方皆損失慘重之際,王世充率精兵出城,對瓦崗軍李密言來幫忙,與弒殺隋煬帝,擁立秦王

,楊浩爲新君,挾天子以令諸候,枉想再做一回曹孟德的宇文化及決戰,宇文化及所率,北上軍頻頻敗北,無力再抵擋王世充,所率精兵的突襲,王世充遂即取宇文化及而代之,勢力壯大開來。

宇文化及被其消殲滅合併後,王世充率軍折返,遂又追殺圍剿瓦崗軍,這時的瓦崗軍連連敗北,且戰且敗逃,河南境內皆被王世充收復,李密無奈敗逃,偕衆將降於唐皇李淵。

后王世充兵精糧足,爲獨攬朝中大權,殺死權臣元文都,專擅朝政,朝堂之上已無人敢語。

一日上朝拜君,王世充密令文武羣臣上表奏摺,訴王世充平叛有功,恩澤海內,羣臣文武皆拜服,求加九錫(加九錫原意是登基稱帝,後多寓爲篡奪皇位),楊侗沒有元文都,與王世充在朝野的權衡,手中軍權均被王世充獨掌,成了架空的皇帝,被迫答應其無理要求。

隋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羽翼漸豐,不滿足於鄭國公這官爵的王世充,遂廢皇泰主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國,年號開明,黃袍皇冠加身,龍椅端坐,受文武百官朝拜,開啓了人生的巔峰,坐享這帝王之樂也。

後因其統治過於嚴苛殘酷,導致民心盡失,民衆向南逃亡,且不少將領帶兵降於唐朝,這也致使這鄭國,一步步走向衰亡。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唐秦王李世民,率兵挺進中原,勢如破竹,相繼攻佔豫州多郡,王世充的軍隊屢戰屢敗,最後被圍困於洛陽孤城,王世充迫於無奈,書信一封,遣人乞援於河北的竇建德,竇建德明白脣亡齒寒之由,親率精兵十萬之衆,火速援救王世充,雙方經過幾次交戰,最後於虎牢決戰,在虎牢之戰爲李世民所敗,遂率殘部奔逃回河北。

王世充獨守孤城,軍心渙散,且糧草不足以維繼,城中時有軍民譁變,內憂萬患交加,李世民派人遊說,保其不死,王世充含淚摘去皇冠龍袍,以平民之服出城跪降,迎接李世民大軍進城。

鄭國開明歷時三年,這皇帝就做到頭了,宣佈以降唐告終。

王世充降後被貶作平民,全族皆流放巴蜀,途中居雍州廨舍,與其兄王世惲,皆被仇家定州刺史獨孤修德所殺。這一代梟雄,三年帝王夢也隨之畫上了句號。

但見眼前這玉濮(王隨安),私毫沒有梟雄的霸氣,倒真應了他的道號,活脫脫的就一卑躬曲膝的僕人。

“二師兄,你來得正好,你來評評理,這劣徒擾亂龍虎山清律,壞我天師府威名,想必你也有耳聞,大師兄罰其空腹一日,思過思道。你看,這五師兄回來,擅自放了此等劣徒,還要與我等,同室操戈而對。”玉清左手持拂塵,右手握佩劍,怒目而語。

“如今海患成災,沿海一線皆成海盜樂園,肆虐搶掠無數,我等國人應團結一心,共抗外患,安撫內憂,如此自相殘殺,有何益處?”玉言對玉濮師兄言道。

“你們說的都對,可是俗話有云(國有國法,家有家歸。)這劣徒既然師兄已做定奪,我等還是依大師兄之意而行吧。”玉濮言道。

四師姐與五師弟,各持已見,不予退步,四師姐非要綁了周遠峰,不給其吃喝,五師弟言明,大師兄只爲要周遠峰空腹冥道,並非要綁着。

兩人抓扯起來,幾句話不合,就動起手來,情況急劇惡化,二師兄玉濮見兩師弟妹,不聽其勸,遂奔大師兄関廂房而去,此時,大殿內窗口,有一人頭直盯看外面,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龍虎山代掌教,恆陽真人的大弟子玉関。

這大師兄代掌教,一直盯着外面,想必已是多時,殿外玉清與玉巖兵戈相見,打鬥於一起,玉清哪是這黑麪閻羅的對手,徒弟青雯與青嵐齊齊助陣,將玉巖師叔圍於當中。

此時,院門外一隊兵丁行來,皆是戎裝裹甲,隊伍整齊行將進來,爲首將領率衆行至玉清與玉巖中間……

第五百九十一章 城牆告示衆歡喜第五十五章 夜溼火器窮寇追第一百四十章 皇榜京師羣雄聚第四百九十九章 手足相殘青雲急第二百六十九章 下山尋蹤長老許第十四章 江南煙雨醉紅顏第四百六十七章 玉竹林內道三虛第七百一十六章 冰天雪地送貨安第四百八十一章 泥濘山路苦命攀第五章 英雄救美結雙雄第三百七十九章 碎石壓頂山洞出第三百七十九章 碎石壓頂山洞出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弓落日威風震第四百七十七章 道衆狂追尿溼身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王北調諸侯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神箭星沉送鬼西第六百一十六章 惱羞成怒皇威嚴第一章 青松白鶴古剎靜第六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矛頭指第七百章 返京回宮帝王殿第三百九十二章 臨危受命意不亂第五百二十八章 師徒拜別天險攔第六百五十一章 抗命不從付聞禮第六十章 塵封舊事雲煙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田徑賽馬禍心藏第十二章 初戰告捷衆心歸第一百六十一章 皇宮後院風波起第三百零三章 圍追堵截東瀛客第三百七十四章 水仙怒走黑鼠衛第三百五十一章 奇門遁甲驅賊寇第四百五十九章 黑狼殿嚇衆兒郎第四十七章 滄雲尋蹤道經賊第二百七十三章 範成入夥丐幫中第六十二章 黑衣蒙面道經洞第五百六十章 絕處逢生飛天還第五百一十三章 往日恩情聞聲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茫魁玄關破五重第一百四十三章 斬草除根挺身救第七百一十三章 萬事俱宜封地蜀第四百七十章 黑猿引路竹林仙第一百六十五章 敬宣敗北真武殿第三百零五章 遇堵比武敗北迴第兩百零二章 懲兇除惡後山坡第二百六十七章 相見恨晚英雄惜第五十二章 衆倭圍山探鷹潭第五百章節 萬絲成繭蜘蛛精第六百四十七章 半夜突圍衆人棄第三百七十九章 碎石壓頂山洞出第一百八十七章 英雄救美街邊巷第五百六十六章 陰謀內戰心寒已第二十九章 榕城通緝二狗引第五百三十六章 浪人逼退窩裡反第一百五十一章 田徑賽馬禍心藏第八十六章 煙雨過後風波起第四十六章 脫險急赴雲鬆觀第六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矛頭指第兩百零二章 懲兇除惡後山坡第九十六章 衚衕強搶黃龍橋第一百二十一章 退避兵痞狀元樓第三百零九章 仲基密報暗夜行第六百二十三章 寄人籬下衆人投第五百九十二章 天朝敗落王公起第五百七十章 夜襲偷營計連番第三百三十七章 前堵後圍寒泉遁第二百九十二章 攻城受阻護花回第二十四章 古宮救主客劍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焚衣引火鷹嘴逃第四百零三章 死屍復活幽冥鬼第四百五十二章 兩怪夾攻怒人意第七百零二章 戴罪立功前路劫第五十九章 黑猿偷窺明月觀第六百四十九章 孤身隻影推炮返第五百八十章 怒囂街鄰知難退第六百七十六章 流離失所池魚殃第六百零五章 以少勝多弓弩車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寶救主冷雨夜第二百零四章 尋得冥風覓路回第六百九十五章 水落石出意料外第二百八十章 淑香心儀近衛徵第一百一十五章 冷嘲熱諷奔京師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劍怒砍惡鼠輩第四百零三章 死屍復活幽冥鬼第三百八十六章 暗夜刺客險境浮第四百零七章 強奪人妻河清跳第五百九十一章 城牆告示衆歡喜第八十八章 幽魔教主鬧龍虎第一百六十八章 追趕兇手錯被擒第二百三十三章 小人得志枕邊風第六百四十四章 信手拈來把營歸第三百七十九章 碎石壓頂山洞出第二十四章 古宮救主客劍州第五百一十九章 西院起火東廂襲第五百三十章 手下留情泄天機第九十一章 龍虎神功救玉虛第二百零十章 花魁藍兒討歡心第三十五章 玉山尋芝跌深崖第一百章 大仇得報心欲歸第三百三十七章 前堵後圍寒泉遁第四百三十二章 天險失守道觀留第二百九十三章 天涯淪落帝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