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忠濟想要腳踏兩船,一方面安排自己的三弟棄元投明;一方面還打聽清楚了陳德興主力的位置,又從李翠仙那裡要了一副板甲去獻給忽必烈——倒不是爲了用這副板甲討好忽必烈,就忽必烈那個麻將牌身材,也穿不下李翠仙親衛的板甲。他送板甲去給忽必烈的目的,就是要強調困難的。
北明最強的精銳都已經穿上這種刀槍不入的鋼甲,他的嚴家兵苦戰不勝,只得棄榆關而走也是不得已之選……
不過他的消息和板甲並沒有很快送到忽必烈那邊兒,因爲忽必烈現在不在京兆府老老實實的呆着。
他去哪兒了呢?
嚴忠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正東西和消息送上去了,總會到蒙古大汗手中的。
而御駕親征的李璮卻很想弄清楚忽必烈還有他的十萬蒙古大軍到底去了哪兒?
金鼓聲動,大軍如雲。
洛都中人,滿布街巷。臨街住戶,家家香案,多少甲士,沿着洛陽御街散開,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好一派戒備森嚴,真個是大唐天子御駕親征纔能有的威嚴。
天方及旦,天子戎車就自洛陽禁中而出,隨附而出的還有羽林禁軍三千,披甲持兵,個個都是人高馬大的壯漢,護衛着天子御駕。這羽林禁軍不在八衛府兵之列,而是從八衛府兵中挑選出來的長大漢子,用厚祿細糧供養,又由滅門尼姑親自授以梨花槍術,並且嚴加訓練出來的精銳。現在全都披上了明光甲。手持着夾鋼長槍(槍頭是從北明進口的)。這三千羽林,可不是擺出來讓人看的架子貨。而是真的要上戰場殺敵的精銳軍兵!
李璮所坐的戎車,並不是唐朝的制式。而是一輛十六匹馬拉的超大號四輪馬車。車身厚重肅然,鑲滿銅釘,天子之旗在車上飄揚,望之只讓人覺得凜然有威。
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連同耀眼奪目的天子旌旗穿城而過,頓時就激起了一陣又一陣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之聲。可是李璮坐在車內,卻是眉頭緊鎖,彷彿心事重重。
羽林禁軍之後,又是百官衆將的隊列,無論文武。全都甲冑兵器在身,乘馬隨行。李璮以武開國,又吸取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教訓,自然推崇武藝。便是文官也大多通兵法善刀弓。
而這些大唐的文武官員,此時也都如李璮一樣,眉頭輕皺,心思沉重。
顯然都在擔心即將開始的大戰。
原因無他,就是細作從京兆府傳回的消息讓人憂慮。並不是蒙元在關中集結了多少大軍,而是忽必烈和京兆府的蒙古軍將已經離開。並且下落不明。目前留守在京兆府的是陝西大萬戶河南王末哥,而守軍除了少量的蒙古軍之外,就是隴佑開來的汪家軍和從山西開來的耶律寶童所部漢軍。
忽必烈放棄京兆府逃走了?
包括李璮本人在內,大唐的一干文武重臣。是沒有人敢想這種好事的。那可是忽必烈啊!怎麼可能會那麼輕易就認輸?而且忽必烈麾下還有10萬蒙古精銳,論起戰力猶在李璮的五萬府兵之上。便是合上各路依附李璮的北地漢侯和南宋藩鎮的兵馬,勝負也在五五之間……
之前忽必烈只帶500人就敢去搏阿里不哥的命。如今他有10萬大軍又如何甘心棄了中原?
既然忽必烈不會退走,那麼他和他的10萬大軍又躲去哪兒了?這可是10萬一人三騎。可以日行數百里然後立即投入戰鬥的蒙古精銳啊!而且北明方面還送了消息,說大宋已經給蒙元提供了一大批h藥武器!
李璮的身子突然抖了一下。然後便沉聲吩咐道:“宣史天澤、王文統、田師都、李雄覲見。”
……
李璮的戎車寬大,史天澤、王文統、田師都和李雄上車後,全都在李璮對面坐着。戎車則繼續前進,並不耽誤行程。
“有什麼消息?”
看到幾人坐定,李璮開口便問。李璮善於用間,在臨安、燕京和京兆府都安排了細作,在明都同樣有情報網。
“宋國朝廷又派了幾個大臣回鄉去辦團練,還給江萬里升了爵,以表彰其在江西辦團練的功勞。另外,臨安最近還興起一個禮社,宣揚復禮。要在南朝復周禮,行封建,行王與士大夫共天下……”
回答問題的是王文統,他現在是李璮的中書令,也就是大唐丞相,權力是極大的,軍務政務特務一把抓。凡是真正瞭解李家內情的人都知道,李璮其實是個主意不大的人,他的大部分政策都是出自王文統和滅絕師太楊妙真的。
“都是些什麼啊?”李璮搖搖頭打斷道,“宋國的事情由他去,還是說京兆府吧。”
“京兆府?”王文統兩手一攤,“還是老樣子,沒有什麼變化……連潼關、武關都沒有整修佈防。”
“還沒有佈防?”李璮一愣,“忽必烈什麼意思?要把朕的大軍引入關中去?”
他看了眼史天澤。現在大唐旗下最能打的將領就是這位河南道行軍大總管了。
“不好說,沒準是個空城計。”史天澤搖搖頭,捋着鬍子反問,“皇上,若是忽必烈讓人打開潼關大門,也不放一兵一卒,皇上您敢帶兵入關嗎?”
“不敢。”李璮答的乾脆。
“那陳明王敢不敢呢?”史天澤又問。
李璮嘆了口氣:“他啊……他要領兵到了崤山,忽必烈早就在潼關布重兵了!”
史天澤一笑,道:“皇上所言極是。如今大唐所遇到的困難,不是忽必烈去了哪裡,而是唐軍終不如元軍能戰!”
這是大實話。現在唐宋元明四國中,軍隊戰鬥力最強的當然是明,其次卻是元,再次是唐,最弱肯定是宋。所以大唐要復中原,最大的困難不是找不到忽必烈,而是打不過忽必烈。
“但是元兵卻被明軍牽制。”王文統插話道。
“對,”史天澤點點頭,笑道,“相公說的對。唐元明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其實還是元,雖然元兵不如明軍強,但勝在人多勢衆。元兵是多而強,明軍是少而精,大唐的兵馬比北明多,卻不如蒙元強。如果讓大唐或北明單獨去和大元開戰,恐怕都是沒有勝算的。”
“所以忽必烈的麻煩就是要同時對付朕和陳德興?”
“皇上英明,”史天澤捋着鬍子,思索了一會兒,又道,“忽必烈的上策,必然是先擊敗北明或大唐中的一國。”
“所以他就敞開潼關、武關,想要引誘朕的大軍入關中去?”
史天澤微微皺眉,這個李璮只要不涉及軍事,腦子其實很清楚。可是一到打仗的時候,就免不了犯糊塗了。忽必烈只要腦子不殘,就不大可能做這樣的部署——打垮李璮,又暫時沒有辦法收復山東之地,還讓陳德興取了燕雲。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用屁股想就都明白了。陳德興會毫不費勁兒收了李璮在山東的勢力!到時候忽必烈還不哭死?
“皇上,這事兒可不好說……沒準忽必烈敞開關中門戶就是在故弄玄虛,而將主力潛出長城,先去對付北明瞭。”
“先對付北明?”李璮眉頭皺皺,“忽必烈有幾分贏面?”
“贏面還是有的,”史天澤道,“且不論燕雲大萬戶府下的幾萬漢軍,便是忽必烈的10萬蒙古軍加上蒙古東道四王的10萬大軍,就夠陳明王受的了。”
二十萬蒙古大軍!蒙古帝國崛起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樣強大的蒙古軍團呢!
李璮的容色凝重,“若是陳德興兵敗……這20萬蒙古人可就要……”
“就衝咱們來了!”李雄低聲嘀咕道。
李璮的大將田師都也道:“皇上,那咱們不能去關中啊!”
李璮看了看史天澤。史天澤拈着鬍子道:“可以屯兵孟津,再造浮橋通南北,作北伐河東之勢,而後遣使山西,招撫三晉豪傑。同時靜觀燕雲之戰。”
“那關中……”
史天澤道:“若忽必烈大軍伏於關中,吾大唐軍便是去了也難勝。若是忽必烈潛行至塞外攻打北明……吾大唐當伺機北上相助,共破蒙古於幽燕之地!若戰事久拖難決,吾大唐正好趁機收攬人心,盡收北地豪傑爲己用。”
李璮又看看王文統,王文統皺着眉頭,正在苦苦思索,“皇上,微臣也同意史總管的建議,只是出屯孟津是不是離燕雲太遠了些?莫如北上太原同李毅奴哥和戴曲薛二將合兵吧。”
史天澤問:“那洛陽誰來守?萬一忽必烈伏兵關中怎麼辦?”
王文統道:“可以留太子守洛陽。”
李璮的太子李彥簡不是王文統的女兒所生,同王文統自然不是一夥兒的。王文統留他守洛陽其實是不想讓他多立功勞。
他接着又道:“還可以讓趙王在益都召集兵馬,出屯濟南,做隨時北上之勢。”
“這……”李璮眉頭深皺,他可不想自己的大唐也出個秦王李世民。“太子還是要隨徵的。雄兒,不如你帶左武衛留守洛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