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忽必烈在這兒呢 ,

河套大草原,望不到邊的人馬,正沿着黃河不疾不徐的向東而行。@,

此時此地,北風正勁,雖然現在還是秋季,然而河套大草原上卻已經是一片肅殺的荒涼景象,周遭除了枯草就是荒山,沒有一絲一毫的綠意。

黃河兩岸,星星點點的到處都是蒙古包聚成的部落,大部分牛羊已經被宰殺醃漬起來,作爲冬季的儲備糧。只有少部分的牛羊被當成了“種子”保留了下來,也不再放養,而是圈在了木欄裡面,用儲備的牧草餵養。在蒙古包周遭活動的,多是穿着豔麗衣服的女子或是還沒有長成的少年。往年青年男子騎着駿馬互相打鬧比試,在馬背上彎弓射鵰的景象,卻再不見。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牧人,騎在馬上在部落周遭遊動,還不住翹首東望,彷彿在擔心着什麼。

塞外遼東,已經有英雄出世,正在做西征入寇之勢。或許已經揮軍攻入漠南草原了!

作爲漠南蒙古草原的一部分,河套大草原現在是蒙古中央兀魯斯的冬季草場之一。也是中央兀魯斯所屬的10萬蒙古大軍的屯駐之地。忽必烈還沒有愚蠢到讓他的蒙古勇士統統住進城裡,學着漢人一樣生活。哪怕他自己裝成了漢人,住進了京兆府的皇宮,還煞有介事地組織科舉考試。

但是他卻沒有忘記自己和大蒙古國的根都在草原上面!所以除了少數的高級官員和親衛軍將,忽必烈並沒有把更多的蒙古人帶進中原。也從來沒有打算讓整個蒙古民族漢化。

因爲他很清楚,漢化了的蒙古人是守不住草原的。到時候又會有新的力量崛起於塞外蠻荒之地,就像女真、蒙古一樣。到時候。就是大蒙古國的末日了。

可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就在他小心翼翼地防備之下。新一代的塞外雄主還是出現了,而且更讓他想象不到的是,這個雄主居然還是漢人!

對於北明的迅速崛起,忽必烈從來都沒有掉以輕心過。之所以沒有將主力運用於遼東,其實是過度重視的體現——他害怕自己被擁有強大火器和精銳輕騎兵的北明擊敗,從而失去繼續統治大蒙古的實力和聲望。

或者說,之前他壓根就沒有打敗陳德興的信心!

不過現在,這位在歷史上滅亡了漢家江山,開創了大元帝國的雄主。卻看到了戰勝陳德興,將崛起中的北明生生打垮的良機。

現在率領着這大隊望不到邊的蒙古騎兵東進的,正是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本人。但是忽必烈卻沒有讓人打出象徵大汗的九斿白纛,也沒有象徵皇帝的黃龍旗,更沒有從人口繁密的漢地通過。而是從人口稀疏,只是蒙古人聚居的草原悄悄東進。

甚至連在各地督軍的大萬戶和京兆府的大部分蒙漢官員都不知道,他們的大汗和皇帝,現在居然裹着一領半舊不新的披風,騎着駿馬在收起了魚鱗鐵甲。只穿了白色羊皮袍子的怯薛軍的護衛下,策馬東行,臉色無比陰沉,眉頭緊緊擰着。彷彿正在心中反覆推算着將要開始的大戰之中,唐宋明三國可能採取的戰略方針。

忽必烈雖然長得粗糙,但是思慮卻極周密。所採取的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之前從燕京轉移到京兆府是如此,現在又將戰略重心放回燕雲地區。同樣也是反覆斟酌的結果。

在他看來,整個大蒙古國的興亡就在自己手裡的10萬大軍還有蒙古東道的10萬大軍手裡。要是這20萬大軍被陳德興打光。大蒙古國就完了。不僅北方漢地保不住,就連蒙古本部和西道的四個兀魯斯都難保!

因爲他覺得,陳德興是個不大正規的中原帝王,目光不是盯着中原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和蒙古人差不多,全世界沒有他不想征服的土地!還異想天開的派人去大海對面找什麼新大陸!

而且,陳德興還祭出了恢復周禮的怪招兒,要搞什麼周式封建,要搞什麼夏君夷民……忽必烈一開始不知道是啥意思,讓劉秉忠和姚樞解釋了半天,原來就是把漢人的諸侯和皇子外帶一些貴族還有一些平民,一塊兒封到蠻夷的地盤上去!這招兒不是和成吉思汗分封一樣嗎?

什麼周式封建,什麼復周禮,什麼夏君夷民,分明就是抄襲大蒙古的制度。這都是什麼路子啊!自己挺好一個蒙古大汗要裝漢化,他一個漢人的王卻在學蒙古人的老辦法……

若是讓他得了志,大蒙古國就必須握有一支強兵,這樣才能周旋對抗,實在不行還能逃之夭夭!

一路行來,一路思來想去,到了最後忽必烈終於有了點頭緒。這才精神一振,舉着馬鞭遙指前方:“前面就是雲內州了,這一路走得甚是辛苦,今夜許勇士們飲酒!明日開始要加倍打起精神來,陳賊的大軍可能就在數百里開外了。他們可不是宋國的步卒,他們也是有無數戰馬馱馬可用的!”

忽必烈身邊兩人,左爲伯顏右爲劉孝元。兩人一樣的戎裝打扮,也都一樣騎在馬上,年紀也差不多,就連相貌都相差不多,都是略顯文氣,剛柔相濟的外表。其中伯顏原是旭烈兀的屬下,不久之前才被旭烈兀派了恭賀忽必烈就任大汗和大元皇帝。結果被忽必烈留在了身邊——忽必烈本人沒有去過西方,卻不知怎麼的就對西方事情有了興趣,經常向伯顏提問,交談之中,忽必烈發現了伯顏的才幹,也就愈發重用他了。而劉孝元則是因爲“看着陳德興成長”,對陳德興的各種政策和明軍的新式武器都非常瞭解,所以也被忽必烈帶在身邊,隨時詢問。

聽到忽必烈的命令,劉孝元皺了下眉頭不說話。伯顏卻開口道:“大汗,沒有那麼快吧?這裡離開平還有近500裡呢,陳德興怎麼可能深入至此?而且他來這裡做什麼?打河套草原?”

忽必烈哈哈大笑,“伯顏還真是足智多謀,什麼都瞞不過你。”

被忽必烈沒來由誇了一下,伯顏卻是臉色微紅,因爲他根本沒有看出忽必烈要做什麼。而他身邊的劉孝元卻微微冷笑了一下,隨即就在馬上拱手:“大汗,須得遣人聯絡燕京,弄清楚陳德興和東道四王的位置。”

忽必烈瞅了一眼劉孝元,點點頭道:“是得讓人走一趟,莫如就你去燕京吧!”

……

灤平路,灤河以西,沿着南北向的灤河兩邊,多有堡壘城寨。隨着陳德興崛起於遼東,緊挨着遼西的灤平路也緊張了起來,堡壘城寨紛紛拔地而起。原本散聚的漢家農人都被集中到一個個堡寨當中,且耕且戰。不久之前,還有從遼西遷來的漢人,也都被安排在了灤平路,於是又修建了更多的堡寨。原本人口不密的灤平一時變得繁盛起來。

不過這時,一座大型城寨,卻是濃煙滾滾,上千北明軍將士,已經從大炮轟開的缺口衝進了城寨,到處大砍大殺。很快就將盤踞在這裡的一支蒙古色目軍逐出了堡寨。早就等候在外面的八旗黑旗兵馬隊呼嘯着蜂擁而上,又是砍殺又是捕捉,不一時就盡滅了這股色目。

一名穿黑衣的八旗軍將和一名穿着黃色戰襖的明軍軍將,飛也似的馳上一個小丘,朝着中軍大旗下的陳德興行禮回稟:“大王,這次一共得了85個首級,俱是色目。另外還捉了213人,都手腳俱全,沒有重傷的。”

陳德興掃了眼跟前的二將,其中一人是正黑旗左協協領楊阿喜——他現在已經是堂堂漢士了!封了士爵,還擁有三個三百畝的田莊和二十二個農奴。

另一人則是新近投降陳德興嚴忠嗣,他是帶着2000人投降的,不過卻沒有得到什麼優厚待遇——陳德興雖然一天到晚嚷嚷周禮,嚷嚷封建。但是他的封建和周禮都是有規矩有秩序的,都是圍繞功勞來的。

嚴忠嗣是被迫無奈才投降的,陳德興給他一個大功也不算虧待。不過在封了士爵賜了田莊之後,卻毫不客氣的剝奪了他的兵權,把他的2000人打散編入各部。同時又給他一個步軍營長的差遣,還讓他所在的營衝在了第一線,連着拔出了幾個灤平路境內抵抗北明的堡寨。

陳德興聽了彙報,只是手一擺:“打得不錯,嚴忠嗣,你還有些本領,等打完這一仗便去軍校念兩年書,將來可是前途似錦。”

他揮揮手,讓兩人退下,論功報功的事情,自有嚴忠嗣和楊阿喜上級的主官和大義教官合議。陳德興這個明王是不直接插手的。

“大王,咱們這樣一路攻城拔寨,是不是太慢了?”陪同在陳德興身邊的張世傑這時低聲建議道,“不如繞開堅城,速攻燕京,只要取下燕京,蒙古東道四王便只能西去大同了。”

第98章 一石三鳥 ,第706章 會有一個統一的歐洲嗎?第342章 堵門的棱堡第650章 良心和吃苦第663章 明王降世是真的!第860章 國人和野人第660章 門客也不好當第874章 忽禿倫的詛咒第100章 分田分地真忙第522章 新的亂子又要來了第668章 忠臣是怎樣煉成的(二)第454章 終於把王師盼來了第292章 反動封建第756章 失於賽里斯,得於歐羅巴第564章 誰是郭汝瑰第710章 無向南番浪死歌第426章 過太平洋 一 ,第442章 蠻荒之王(六)第473章 變數起?第849章 和蒙古人的生意第749章 睜開眼睛看世界 ,第282章 新生總是從陣痛開始第21章 攻心和內應第692章 興,百姓苦第311章 百枚天雷第36章 地主老財第767章 英格蘭洋務派第472章 大唐還有將來嗎?第25章 開銷第238章 磨刀霍霍第95章 桃花運 ,第201章 他比岳飛狠第720章 東方的強盜們第31章 可用否?第742章 邊疆無人區第894章 老佛爺第97章 快船和槳手 ,第880章 額乃皇上帝第894章 老佛爺第520章 越走越遠的資本主義道路第49章 來了 ,第856章 黃種人的世界第627章 要打仗,先籌錢第833章 就是要硬碰硬第638章 帶路光榮第812章 一千比二十一第631章 大封建第510章 悲劇的開始第822章 都是私心作祟第499章 炒期貨第12章 據說很牛的蒙古鐵騎第724章 發現歐羅巴第113章 父與女 ,第46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90章 勇士,頂住 ,第893章 拖下水第413章 趙宋會失德的第258章 大火,魔教,兵變第71章 大勝可期第889章 老大帝國第288章 獅子率領的肥羊第92章 美好的諾言 ,第540章 呂宋也是宋第823章 各有麻煩不同第698章 伸冤運動 又是第50章 秀才 ,第155章 大汗南下第759章 逼上征途第547章 尋找帶路黨第357章 神仙,兇猛 七第579章 合兵,尾隨第371章 飛天火箭第421章 民主人士第795章 和平的曙光?第28章 只爭朝夕第301章 高麗的奸雄 狂第332章 圍魏救趙 ,第556章 奸臣乎?忠臣乎?第734章 戰場上的老爺們第804章 真是和做夢一樣第820章 如何建城第145章 陳德興的接班人第413章 趙宋會失德的第181章 交個底第808章 天方教聯合艦隊第455章 智取第895章 民族主義的大掛第487章 千鈞一髮 奉上,第616章 宋國女王?第224章 觀軍容,慷慨歌第244章 才子真金第320 大婚,殺局 五第378章 宿命之敵(三)第313章 大封第122章 儒生是這樣的第698章 伸冤運動 又是第771章 十字旗飄揚第141章 密謀 ,第592章 梟雄和刺 奉上第380章 宿命之敵(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