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

“科目……”

步五丈看了看邊上的一卷簡犢,魯駋示意他可以拿起來,步五丈取來觀看,見到上面所書寫的,足足有三十個科目。

正與他所聞相同。

老人頓時露出微笑:“大道三十,只是無義,但三十科目,卻又皆有義在其中,只要真如荀子所言,可以利天下的話……”

魯駋失笑:“學宮設立,從來都是利天下的。”

老人道:“政治和百工,可以嗎?”

魯駋目光一動,道:“政治?是禮樂,還是事鬼神,亦或是兼愛,不拔……百家皆有其言,這門科目不是一家之堂。”

老人道:“這不是那些君王都不採用的糟粕麼,我也只想讓我的糟粕流傳下來。”

魯駋失笑:“不入流的學說是有很多的,甚至有人說,如果天下人都不說話,那人就沒有紛爭,於是他就不再開口,但是啞巴又怎麼能真正讓人認同呢?”

他言辭之間,認爲這個老人也是一個不入流的,自己憋了很久,自認爲是塊金子,美玉,只是沒有合適的推薦,所以得不到綻放光彩的機會,事實上他只是一塊頑劣的灰化石罷了。

於是,似乎連老人的粗布衣裳,也顯得有些可憎起來。

這種昏聵和拙劣的言語,如果真的到了講堂上,那是對稷下學宮,乃至於新宮的大大羞辱。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

魯駋搖了搖頭:“我建議你換一個,有些學說,荒誕無稽。”

老人道:“你不是還沒聽我第三個答案嗎,聽聽也無妨吧?”

魯駋想了想,點點頭,確實是,老人還沒有述說他的道,雖然可能十分荒誕,但是因爲考覈的緣故,還是不得不聽。

老人道:“再讓我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吧,我不計較封號與財祿,我的道,在我走了這麼久之後,也該畫上一個結束了。”

“以前我去傳道,也有很多人說我的道是有道理的,但是往往他們前腳說聽從,後腳用完了我的道標把它拋棄,我總想再努力一把,於是到處宣揚我的道,倒也集結了不少人。”

但他們最後產生了矛盾,並且不可調和,一樣的道,最後卻不能歸一,乃至於不相爲謀。”

“所以我明白了。”

“天地有私,人不能兼愛相同,世事有欲,人不能皆從道理,是,天下定於一!”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我聽聞程子對此言有解,說是一種悖論,是有一種作用力在平衡世界。”

“力,刑之所以奮也!但這天下,誰能擔當這麼強大的力量呢?”

Wωω ▪ttκá n ▪¢ ○

此時,其他的應試者也被老人的言辭所吸引,包括十個考官,於是邊上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詢問:“仲尼通曉禮樂,六御皆全,作春秋而傳千古,上比天子,世人稱以爲至聖,儒門七十二賢者,可以爲此力。”

步五丈笑道:“泰山將崩,天下皆稱仲尼爲聖,但卻又沒有人用他的道理,儒門有七十二賢者,子夏更是其中天驕,他所教出的人,李悝,吳起,魏武侯,每一個都冠絕當世,但他們都不是儒家的人。”

“儒家在平衡世界嗎?他們還擔當不起,古老的天禮將要崩塌,有七十二聖賢,卻沒有一個人的道理可以爲衆國所用。”

那頭髮花白的老人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最後發出了一聲意義深長的嘆息。

邊上有人不服。

“楊朱之道可以爲天下平衡之力也!”

步五丈:“不拔一毛以利天下,更不害天下,人人皆爲自己,是遵從人的慾望,卻又以道理來約束。楊朱的道走在正確的路上,但又拐去了岔路,所以他死之後,學派分散,不能聚集,人心離散如流沙,不能積爲丘也。”

那人默然,他正是楊朱學派的傳人之一,此時被說,自然瞬間明悟,極爲慚愧。

這時候,顧齊開口,問道:“既然孔,楊皆不可衡力,商鞅如何?”

諸人皆看步五丈,步五丈道:“依法治國,法家三派,最聖者莫過於鞅也,李悝不能及之!”

“然而若要說衡天下,則爲時過早也。”

“弱民而強國,一時之盛,或可得天下,但必不可久持!”

“百姓貧窮,方有求富之慾;富有之後,方生求智之慾,那樣就不可能強盛。所以,國家必須想辦法在百姓富裕後合理拿走他們的財富,讓他們再度陷入貧窮。”

“大謬之言也!萬般法度皆爲上乘,然只此一言,商鞅便不足以衡世也!”

又有人站出來:“醫家如何?可衡天下否?”

步五丈只是道:“你只去問秦越人,他敢說這句話嗎?”

那不服者頓時泄氣,不再言語。

步五丈道:“學醫可救一人,可救十人,救百人,但這個數字變成萬萬千千天下人的時候,醫就沒有用了,因爲醫治得了刀劍之傷,卻治不了貪婪之病。”

一時之間,這裡陷入了激烈的談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也都在此時如洪流般噴涌出來,魯駋有些緊張,他莫名感覺,這個老人似乎要搞個大新聞!

他在把這裡變得混亂!

於是魯駋道:“諸子不足以衡世,獨墨家未言!”

步五丈哈哈大笑:“墨家,墨門,一言而出三派,三派皆爲下乘,秦之墨,知天下一定而不懂殺生之患,楚之墨,知天下之危而不懂拯救之法,齊之墨,搖脣鼓舌,落於表象而無其理……”

“但若我現在來選,寧擇秦墨也不擇齊楚……”

女公子按耐不住,頓時問道:“那程子呢!您這次都在用他的道理,用上了【衡世之力】這悖論之詞,您不是在應證他的道理嗎?”

老人看了她,見到她有些激動而導致臉色微紅,言道:“明天下之理,言事實之辭,但其實乃亂世之言,天下不變,則不可以用也。”

女公子則是不服,欲再復言,乃至於要打開她的箱子,卻是此時,後面傳來聲音,程知遠過來,點頭行禮。

“是亂世之言也!老先生與子夏先生,對那程夫子所作評價,同也!”

周圍悉悉索索,沒有人認出程知遠,稷下幾個人都是後調來的,有人覺得程知遠面熟,好像在學宮外見過,但沒有交談。

程知遠道:“悖論之所以爲悖論,是不可實現,但可以解,解不等於實現,微弱的平衡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那麼,您是來講述衡世之道的嗎?”

步五丈道:“衡世之力,此解有二,一曰退,二曰進,退者,衆生歸蠻荒愚昧,進者,皆開明智,不說皆爲聖賢,只需人人皆得聖賢半分智慧,則天下衡矣!”

“故我不講退步之法,只講進步之道!進五丈之步,或可衡世!”

程知遠:“何爲五丈?”

步五丈道:“一丈,學而知之;二丈,知而明之;三丈,明而用之;四丈,用而變之;五丈,變而衡世之!”

魯駋拍案而起:“荒謬至極!”

程知遠撫掌而拍:“大道至言,不過比起五丈這般晦澀之言,倒不如用【知行合一】四字,儘可詮釋也!”

魯駋愕然:“你……”

步五丈也是一愣。

卻只見程知遠向步五丈行禮,而後道:“您被錄用了,墨翟先生!”

第九章 七千年春秋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五百八十一章 聖人滅於秦(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一百九十五章 甘棠(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華山將倒第二百九十章 夢 ? 磨世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該丟掉的臉面第一百七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折枝)第五百八十七章 垂名於千古青史第二百八十七章 夢 · 劫糧?劫命!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五十五章 劍食人心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後裔第四百五十章 遲來的報復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六百零七章 車輪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第一百七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折枝)第三百一十三章 交稅的白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口裝着江山的箱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甘棠見龍素?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後裔第二百九十四章 夢 · 封山之策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五百二十三章 龍素的準備第七百三十三章 天門大開!第二百九十六章 劍聖駕臨!第三十八章 山河鼓劍(上)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二百五十五章 皓首窮經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無情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三百三十一章 我認你當大哥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魚宴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嬴異人第五十三章 狐祁山,虎神偶第一百八十四章 擇碑記(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夫子的手,昊天的劍第二百六十七章 《七星》第五百零二章 老朽步五丈第六百一十三章 勇者無懼(上)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二章 莊子說劍第一百五十六章 公子嘉第四百四十七章 飛昇之謎第一百一十二章 白璧黃泉(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姬止接劍第二百零六章 劍心(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臣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六百四十一章 萬物一馬第六百零四章 宏觀第六百八十九章 殷墟青日起長虹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於地獄之下(上)第五十六章 認識一下,以後你和他就是同事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平素裡談笑風生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山阿女蘿第四十三章 河丘榆次,三位劍士(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白龍馬,蹄朝西第二百一十五章 禍事了(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碑記(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之大將不叩周之小兒第三百章 一夕陽,兩白衣第四十六章 因爲我窮第三百一十七章 青風暮雪,大道無行(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莊生是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地游龍(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八十四章 夢 · 同牀異夢?第二百三十九章 未始離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六百零三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地游龍(下)第一百零六章 相馬記(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齊國的打神鞭第七百二十五章 雁門風雨第六百零五章 三儒第一百七十八章 隻手遮天第一百零七章 相馬記(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坐過站的感覺第六百九十七章 道與國第五百九十五章 燭火(上)第一百零四章 紅袍劍仙第四百二十一章 仙人盜跖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