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皓首窮經

那些數字扭曲了,而邊上的註釋也變得模糊,此時映照在程知遠眼中的,正是竊法於天這句話。

朦朧且晦暗,但卻帶着一種浩瀚深遠的意境!

伏羲是中華文明的初代始祖之一,楚帛書記載他爲創世之神,更是這片蒼茫南世之上第一位“王”。

一畫開天的傳說,正是講伏羲始作《連山》,乾卦三畫之第一畫。

保世滋大,概羣藉而羅萬有者,悉在此一畫開天,人文肇始之。

當然,南方的楚帛書記載的比中原的更加神秘與奇詭,他的神性高於人性,這和南世中原的史書記錄有些出入,但影響不大,畢竟上古時代,荒蕪矇昧,伏羲帶領衆生走出昏暗,立八卦,教漁獵,馴野獸,變革婚姻,更改習俗,發明樂器,創作樂土歌謠,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更有始造文字的傳說.....

尤其是文字,使衆生能夠用言辭記錄天地之間發生的一切,而伏羲與倉頡二人造字的傳說也被一直流傳。

大體的意見是伏羲創造最“元始”的文字,只有三百餘,而倉頡則是擴展整理,到他的時候,在這三百餘字的基礎上,一口氣著出“世間文字八萬個”。

而“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提到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之中的漢字構造原理,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只是程知遠未曾想到,他在這段註解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但是他的眼睛眨了眨,那些文字又重新變化回去,之前出現的那些字彷彿如同幻覺,讓他又是驚了一下。

《連山易》,作爲最古老時代的易,它用數字進行推衍的方法,相比起後來直白的註解,看似原始,但事實上,卻最可能是破解了天地間基礎的奧秘。

從科技時代來到這裡的程知遠,對於數字的力量,那真是再瞭解不過了。

手指在竹簡上繼續推移,程知遠希冀再從其中窺見一些古老時代的記載,但很可惜,後面的數字在費勁心思推衍出來之後,就都是正常的連山卦象了。

伏羲竊仙法於天?

一畫開天?

遂古時代,伏羲曾經取得過《河圖》與《洛書》,這兩本典籍可以說是中原文化的源頭之一,河圖之河乃指雲漢,洛書之洛,指的乃是脈絡變化。

《河圖》主常數,《洛書》主變數,常變相輔相合,於是《連山》方出?

程知遠爲自己這個猜測震驚了一下,但同時心中又升起另外一個猜想。

伏羲竊仙法於天,這麼看起來,好像是伏羲偷了南華真君的法術,而後傳道人間,這才把文明帶了起來,但事實上,如果真的是河圖洛書之故,那麼這所謂的“竊”,其實就是伏羲窺透了天地間本不可見的奧秘至理?

但上古時代的人們都是相信神靈存在的,這種神指的就是抽象概念上的神,伏羲明白了世間很多事象的運行規律,甚至由此推衍出各種修行之道與文明之路,這確實是竊取了上天的“法”,是俱有偉大意義的,不亞於開天闢地。

而伏羲作爲人,登臨高山竊去法,人登山上,故而稱“仙”!

“艮卦對應一,陽爲一,伏羲在思考如何前進。”

“師卦爲二、無,意思是時機到來就要上,必須主動強硬的動手。”

“震卦對應四,逆天登山,奪上蒼之法,故讓天駭。”

“大過卦對應三、六,陽之三,三生萬物,然而孤陽熾烈失調,是伏羲得手的意思。”

“坤卦是零,也就是無,順勢而下,伏羲運用仙法來教導衆生。”

“直至乾卦,是七,從開始到繁榮,無須解釋,文明始開。”

程知遠認真研讀這本《連山易》,此刻在他眼前放置的這些竹片,代表了上古時代乃至於,甚至於可能,是這片天地之間最原初的奧秘!

這一鑽研就忘記了時間,直至七日之後,程知遠才聽到外面的叩門聲,他猛然驚醒,轉過頭去,身體動彈了一下,肩頭卻已經落滿塵埃。

那種氣息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動的山嶽,不動則已,動如雷震,程知遠站起身來,感覺自身的情況前所未有的好。

他的眼中出現了一片脈絡圖。

那是人體的經絡,更是各個穴位的顯化!

“龍素說過,人之修行,乃握自身,天宮駐神,馭百竅千江,她說我身體內的江河浩大寬廣,無比兇猛,這是因爲仙人體魄與凡人體魄的不同所導致的差異。”

“當初我懵懵懂懂,如今卻也知道了很多。”

從黃厲之原逃出來的時間還不足一年,程知遠已經修行到了第五重樓,其中不僅僅有黃帝柏的功勞,也有劍神童子,也有龍素,也有石人們,更有那個倒黴鬼神厲長生的一份苦功。

當然,最大的原因,是程知遠的這具身體太好了。

生來爲仙,體魄異於常人,世間只有五十二具!

人的身軀就是一座山脈,無數的穴便是這片山脈上的萬象,有風有云有雨有樹有草有洞穴有陰陽有瀑布有天池.....一片山脈之中同樣有支撐它的脈絡。

那被稱爲龍脈。

軀殼的奧秘,精神的奧秘,連山,出雲而震!

程知遠越是鑽研,越是看不到盡頭,只覺得《連山易》浩大精深,確實是如祭酒大人所說,不能長時間觀看,否則容易被這股浩如煙海的知識攝住,最後耗盡自己的心血去研究,導致精氣神明損盡,過早的寂亡。

“焚膏繼晷以窮年,皓首窮經爲哪般?”

程知遠回過頭去,看着那些書架,這些古老的典籍安靜的呆在這裡,它們訴說着過去發生的一切一切,用文字,用刀印,用無聲的注視,告訴後來者們。

我們就在這裡,歷史亦在其中。

天地的奧秘,大世的輪轉,萬象的莫測,星宿的更迭,山海的起伏,人間的輝煌。

凡汝等所思所想,所得所問,一切於一切,皆可在此,尋到答案。

程知遠道:“旁人有先生一人,夫子一位,我這裡,有七千位。”

他向那些典籍重重一拜,隨後灑袖而去。

第三百五十二章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第七百五十七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九十三章 夢 · 百獸還糧第六百一十八章 乘車負擔第四百八十四章 夢 · 武王伐紂第四百二十一章 仙人盜跖第七百七十章 天界(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生意人好說話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五百三十一章 灞上赴會高陵君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三百四十三章 廬山幽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雲當面化龍蛇第三百八十八 霊山裡鬼神部衆第四百二十章 天距人間三尺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終究還是躲不過!第三百一十二章 齊國的打神鞭第二百一十九章 惶惶第四百四十一章 黑白飛熊第二百七十二章 夢 · 南次三經(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吳越舊事與仙聖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山》!第六百三十一章 立下規矩第二百八十九章 夢 · 稻花香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時大祭第五百六十五章 小課堂第十一章 人間又喧囂了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生起始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三百六十二章 中原唯一綜合性重點大學第三百二十八章 珠沉淵而山媚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五百八十三章 秦趙之間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三百八十六章 仙人 · 庚桑楚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原人的開窗藝術第七十七章 正劍(下)第六百九十章 時代的道標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子的書室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素的猜測第六百九十五章 青史與夢第六十三章 虎姑婆,百骸骨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七十八章 望帝布,甘丹刀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臣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第八章 緣起緣滅第一百八十九章 雷崩第六百九十五章 青史與夢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六百八十五章 十年之後,再背一次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七百五十九章 天上的眼睛第一百零二章 仲夏之炎(三)第二百七十章 數字的“陰陽變化”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子之使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地游龍(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山阿女蘿第二百三十四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從天而誅第五百六十五章 小課堂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黑白飛熊第六百四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零九章 哪條野狗是趙高?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四十七章 乾了這碗瓊漿玉液!第四百三十章 八字真言第二百七十五章 鳳凰不如雞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風雨中劍氣近(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強買強賣第三章 劍神童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夢 · 牧野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牢勢第六百五十七章 鬼帝臨塵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七百二十五章 雁門風雨第一百五十三章 曾被“殺死”的故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時大祭第七百零八章 神宮已空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鬼!第六百零二章 儒家衆聖(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天子(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吾生也有涯第二百七十五章 鳳凰不如雞第七十四章 說仁德之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一太乙第六百七十五章 伸出來的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生真天人也!第五百二十一章 天下最大的威脅!第七百五十九章 天上的眼睛第六百三十九章 天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