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十節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喜一悲兩件大事一前一後地進入宮來,原本武則天想普天同慶,沾沾勝利的喜氣,但聽到武承嗣的消息,不由得跌坐寶座,喃喃地道:“(武)大郎,你何至於此!”

她心知肚明,武大郎是氣死的!

武承嗣夢寐以求的是做皇帝,他也費盡心思,甚至是卑微屈節,想想,女皇的親侄兒,文昌左相(最大的宰相),堂堂的王爺,居然對武則天的面首們,那些賤貨低三下四地,爲他們當馬伕,只求他們在武則天面前爲他說好話,以便讓他得償如願。

可惜他水平太差,看不出武則天那是將那些男人當玩物而已,哪會聽他們的話。

但不管怎麼樣,人死爲大,想起武承嗣的好處,彷彿那個稱呼着“姑母”的孩子還在膝下,武則天長長嘆息,對上官婉兒道:“擬旨,以皇太子之儀安葬武承嗣!”

上官婉兒微微一驚,但沒說什麼,取用文房四寶,飛書而就。

武則天這道聖旨引發鬨動,大家都說武承嗣生前不能做太子,死後還是過了一把太子的癮。

現在宰相們有楊再思、李迥秀、蘇昧道、李嶠、房融等人皆阿諛奉承武氏,遂全票通過。

三省的大官們通過了,禮部表示沒竟見,流程即將走完,卻在一個小環節給卡住了。

禮部給事中宋璟封駁了這份詔書,認爲與禮不合,豈有不是陛下親子而得爲皇太子的?!

給事中的官職等級爲正五品上,爲門下重職,分判本省日常事務,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可直接批改駁還詔敕。百司奏章,得駁正其違失,事權甚重。

武則天君臨天下,強勢無比,所發詔令無人敢攔,卻沒想到給宋璟攔下。

宋璟,邢州南和人也,家世不差,是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

他十七歲高中進士及第,授義昌令,後升任監察御史,撰爲給事中,他率性剛直,乃響噹噹的清流。

武承嗣得爲太子追贈,宋璟堅決反對,廷議上當着武則天和諸大臣的面前,他大聲響亮地道:“……魏王不是陛下子嗣,豈可得封太子,臣身爲給事中,職責所在,不敢奉詔!”

武則天陰沉着臉不作聲,其他人則服了:“這位給事中要逆天啊!”

給事中雖有封駁之權,但往往得賠上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畢竟奏摺的另一頭,是說一不二的皇帝,是權勢赫赫的

旁邊的武三思迫不及待地跳將出來道:“大膽!魏王乃陛下親侄,與陛下同姓,今魏王辭世,普世悲傷,陛下深憫之,贈與皇太子追封,你卻說三道四的,須留你不得!”

他向武則天輯首道:“……臣彈劾給事中宋璟無情、無仁、無義,不足以立廟堂上,當黜退之!”

武三思當然要從重、從快地打擊宋璟,殿上所有人心思雪亮:“武承嗣可爲皇太子,哪怕是身後之事,那麼與他同樣性質的武三思,豈不是能夠活着的時候,可封太子了!”

這小子想做太子了!

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不可不加以利用。

武黨中人,還有張黨(張昌宗,張易之)的大臣們同聲附和道:“臣等附議!”

他們對宋璟是深嫉之,心中佩服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更對他嫉妒無比。

是的,他是聖人,我們是小人,那麼就請聖人出去吧!

羣臣輿論喧譁,一邊倒紛紛指責宋璟,大有烏雲摧頂城欲毀之勢。

幫宋璟說話的大臣有沒有?

朝中有四方勢力:武黨、張黨勢力最大,次一些的是皇嗣李旦、駙馬及公主的勢力(稱爲公主黨,韋晞把太平公主推到前臺),李旦是個乖孩子,不敢逆違武則天,而公主黨雖有實力,但工作原則是韋晞和太平公主不在朝時,大事上不會硬出頭。

一時茫然四顧,竟無人能夠爲宋說話,但宋璟夷然不懼地道:“不爲皇帝親子,不可爲太子,此爲綱理!”

他舌挑羣臣,口水四濺,名士之風盡顯無遺。

別看宋璟就一個人,但他腦袋靈活無比,直斥其名地道:“武三思、楊再思、李迥秀、蘇昧道、李嶠、房融……諸位大人,你們若能把家產、門萌送給家中侄子,兒子不給予好處,誰做了,我就向誰賠罪,願負荊請罪,是我錯了,如果你們這樣做的話!”

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留給侄子不給兒子?!

怎麼可能這麼做!

剛纔洶涌的人羣居然啞火了,誰都辦不到這樣的事。

涉及到立侄子,立兒子之爭,大家爭得熱鬧,但到了自家頭上,肯定是留給兒子的!

豈有愛侄子不愛兒子的,兒子是自己的,侄子與自己雖有血緣,終究是外人的

廟堂上醜陋的一幕給冷眼旁觀的武則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終於看出那幫傢伙的真面目了。

公道自在人心!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武則天心中冷笑:“這幫傢伙說得好聽,只不討好武三思,盡是要求朕立侄子爲皇嗣,但真要他們去立侄時,卻一個個退縮了。”

“既然如此,此議罷了,武承嗣按王禮下葬,停朝三日,以示哀悼!”武則天揮揮手,意興闌珊地道。

……

回到內宮歇息,武則天與上官婉兒談起此事,上官婉兒默然半晌地道:“爲皇嗣者,必爲陛下所出,方可保宗廟長久!”

“爲朕所出……”武則天笑笑,打趣上官婉兒道:“不分男女?”

上官婉兒的回答是“陛下聖明!”

知她聰慧,武則天不爲已甚,拿着報捷文書與上官婉兒道:“你家良人又立殊功,朕都對他是賞無可賞了!”

今時今日,

“駙馬並不在意權勢,權勢只爲保護他的妻子而已!”上官婉兒回答得極是得體,武則天大悅,突有奇想道:“聽聞駙馬所破的君士坦丁堡乃天下雄城,能與神都相提並論,朕欲巡幸,婉兒認爲如何?”

“此乃美事,公主與駙馬必竭盡全力,恭迎聖駕!”上官婉兒極力地贊成地道。

第一五九節 步騎各半(第9更求訂閱)第六一七節 實在話第三五八節 唐吐大戰(八)第九四十節 備戰歐羅巴第七十八節 唐甜底細第一三三節 打還是跑?第五一八節 鋼鐵產業(二)第七一五節 戰第二八五節 帝國軍事會議(一)第八百二節 論弓仁掌軍第八十二節 雄鬥第四八十節 攻倭戰略第五三一節 大法會第一百十六節 追大叔第千十二節 哈扎爾汗國的崩潰(二)第五十八節 山莊夜話(一)第九三九節 漢語之星第一四八節 一個要求第三六八節 論功第六十八節 新都山餘孽第五三一節 大法會第三五六節 唐吐大戰(六)第三八九節 馮小寶改名韋晞第六百四節 打它!第二七五節 班師回縣第四九五節 殺入倭京(二)第七八四節 城主太小,做總督吧!第九百節 扎拉漢的怨念第三九二節 公主大婚(三)第九二十節 飲宴起風波第二百五節 指點迷津第三二二節 嘿嘿,表哥!第五六五節 李賢之死第四四十節 史萬超一勝三第八六三節 我也會幫你數錢第七一二節 大食人的對策第六三二節 不能亂第八五二節 水戰(三)第六六十節 慄特人低頭第四六八節 宗教事務第八八十節 一碗饃第五七九節 報捷洛陽第三十四節 衛生標準第七十節 廷見結果第五三七節 議立軍情司、兩司馬第九六五節 鄉下村長不如城裡打工皇帝第四三七節 一路突進(二)第二百二節 軍中之事第二十七節 小寶的朋友圈第三百節 諸事了了第三節 辛酸的穿越生活第五一六節 武后氣度第八六十節 兩軍對戰(二)第七五十節 大決戰(二)第二六一節 河西馬得失第二八八節 私語第二三九節 大通河軍校第八二三節 過雪山第九三十節 急調徐有功第六十三節 你是面首第五二三節 韋老叔破突厥(二)第七六十節 大決戰(十二)第三六二節 致命一箭第六八三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一)第四八五節 國造佐佐木第七二八節 逼退“叔父”第三三九節 龍夷之戰(二)第七七八節 化學彈面世第一百二十節 同一片星空第八八六節 烈火焚城第八七二節 兩種不同結局第二六八節 死亡行軍第七九四節 錢是好東西第六六五節 送別戰友太平公主第七七六節 抗拒從嚴第四八七節 一頓飯換個唐粉第五六九節 聰明人(二)第一千五節 火槍兵袁風(一)第九五二節 戰事將起第六三四節 科舉改革第二十七節 小寶的朋友圈第七七七節 攻打木鹿城第二六九節 堅持就是勝利(一)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四八六節 不戰而逃第四十九節 破關第八一八節 炸藥和槍第九三一節 終結來俊臣第七一一節 巴士拉城入手第三四七節 荒城之月第二六一節 河西馬得失第四二四節 見面論弓仁第七三七節 白衣大食出兵第六五九節 怕字怎麼寫第四四三節 終露餡第八十三節 事情挑明第一二七節 弓箭大磨盤第三八七節 無復吐谷渾第一二二節 不要辜負第三十一節 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