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節 定帥

朝廷上上下下相當關切攻打吐蕃誰爲統帥之事。

這不,宏大的貞觀殿上穿紫佩金羣臣畢集,他們將與天后商量出兵攻打吐蕃之事,趁他病,取他命,幹掉吐蕃是唐朝君臣上下的共識。

韋晞也在隊伍的行列中,他的位置相當靠前,在一片至少四十多歲的將帥大臣當中他的黑頭髮相當醒目。

文左武右,他的對面是侍郎級別,他看到了武承嗣,也認識了裴行儉,兩位侍郎對比,涇渭分明,武承嗣囂張輕佻,形容淺薄;而裴行儉則顯得胸有成竹,毫無煙氣,已到了喜怒不形於色的地步,果真是不怕差,就怕比,換作我是至尊,也不會派武承嗣爲帥。

另一位有力的競爭者薛仁貴沒有上殿,他目前沒有官身,雖然朝中有人關照,無奈自大非川之戰後一直倒黴,他因爲一樁殺人的事務牽涉到他,流放象州,最近才遇赦而還,暫沒資格上殿,尤其是在這樣的大朝,身份低一點的都無法進殿。

天后升殿,羣臣參拜,行揖禮畢。

因爲這等敏感事務,天皇不能參與,以免激動引發病症。

事實上,一些老封建的臣子對於天后牝雞司晨的事頗有怨言,問題是家天下,主公不得力,主母理事天經地義,反對無效。

朝會上,先是幾名大臣上奏了一些政事,天后乾淨利落地將他們一一理順。

當中有郭待舉的表現,他告訴大家說三百萬貫國債已經入庫,成立了貴重金屬勘探部隊,另有鼓勵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派兵理順西域,同時經營廣州、泉州、杭州、登州四州海港,增加外貿。

他的策略有褒有貶,老封建認爲朝廷向私人借錢丟了朝廷臉面,問題是他們也答不出一個好的辦法,竟然是要天子節衣縮食,減少宮內開支,爲天下臣民表率。

天后看到這樣的奏摺又是好笑又是好氣,因爲宮裡的用度自去年打吐蕃起來已經減少一半,再縮,想讓皇帝喝西北風嗎?

老封建們彈劾郭待舉無用,讓皇家丟臉,成立了貴重金屬勘探部隊,同樣挨御史狂批,認爲攏民之舉,但他們一樣找不到什麼好的來錢方法。

開展貿易,有擡舉商人嫌疑,違反朝廷士農工商的排名,自然引發反彈。

商人想出頭,作夢!

做事難,郭待舉連挨御史們彈劾,好在高官都有唾面自乾的能耐,且得到了天后和執政大臣的支持,認定他稱職。

做戶部尚書,朝廷要花錢時,有錢給,那就是好尚書。

一些大臣則將目光掃過韋晞,眼神複雜,他們知道內幕,郭待舉的策略來自這位新鮮出爐未久的駙馬爺,他真有能耐,文治武功極有水平,他纔多少歲啊,很可能三十歲就成爲當朝執政!

他現在文官已經成爲四品刺史,只要打多幾仗,不封他作侍朗也說不過去,做到侍朗,道路開闊,進可當尚書,退亦可以侍朗身份主持部務,年紀輕輕,取得成就對他不成問題。

而且,他站天后這邊!

不行,須當狙擊他的進程,就算不能阻滯以後,也要力擋今次。

幾乎是轉眼之間,作爲堅定的保皇派,李義琰即定下了對付韋晞的策略。

……

“此次吐蕃內亂,兵部可曾定下策略?”天后問主持軍務的武承嗣道。

“當趁其內亂,出兵攻打,以洮河道十萬步兵爲主力,配以諸州約十萬步馬軍,共二十萬兵力,徵發十萬民夫,行滅國之戰!”武承嗣答道。

“誰可爲帥?”天后再問道。

“按諸位大臣推薦,有李謹行(他的地位比起韋晞還要高)、韋晞、薛仁貴、裴行儉和臣等五人!”武承嗣連忙回答。

“你也在其中,武承嗣!人貴有自知之明,陣上你殺過多少人?”天后冷靜地問他道。

“這,臣汗顏!”武承嗣硬着頭皮道.

“既然知道汗顏,那你就不要有非分之想,以免誤軍誤已。”天后吩咐他道。

“臣遵旨!”武承嗣低頭應道,暗歎無奈啊。

雖然她任用私人,但天后的可怕之處在於她永遠清楚派什麼人去什麼位置,知人善任,擁護她的大臣們因此信服她。

“上得軍陣,就要殺人,殺人多也不代表去到的職務合適,但不在軍陣上殺過多少人,不可爲主帥。”天后稍稍解釋道。

“天后聖明!”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義琰出班,先拍拍天后馬屁,旋即向着一旁的薛元超拱手問道:“薛相公,敢問你支持誰呢?”

“薛仁貴!”薛元超斬釘截鐵地道,亦出班再向天后舉薦道:“仁貴三箭定天山、破鐵勒九姓;新城救援戰力挽狂瀾;金山之戰,僅以本部兵馬擊潰敵十萬;扶余川斬殺萬餘,高句麗聞其名無不投降。雖則在第一次大非川之戰敗北,然忠於國事,非戰之罪也!”

(非戰之罪:第一次大非川會戰,正所謂是打老仗的軍頭都有感覺,薛仁貴嘆息說:“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伏,當年魏國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知道此戰必敗!”明知有敗無勝,仁貴卻依舊前行,只論爲國盡忠。)

“薛相公說得甚是有禮,臣附議!”李義琰向天後鞠身道。

他赤膊上陣,搶得先機,別說天后愕然,諸臣也是一片吃驚的樣兒。

因爲兩相少有意見統一的時候,要是兩相經常意見統一,夥同顛弄,操縱朝綱,那還得了!

真要是如此,這樣的事多了,朝廷必得換上一個不統一的宰相。

團結一致的大臣團伙,肯定拆散,否則還有帝后說話的地方?

“你m的!”

“草!”

……

如果有人會讀心術,當可聽得一片咒罵之聲,那是給搶了盤中奶酪的大臣們的罵聲。

在朝廷術語中,這個叫做“淹了”,兩相勢大,同時出手,口水猛烈,將朝堂給淹沒!

有他們說,沒別人置喙之處。

什麼叫做“同中書門下三品?”他們可是宰相,禮絕百僚,天皇天后都得給他們面子。

不再有人說話,說了也沒用,就算天后想反對,但與兩個宰相當衆硬頂的話,得考慮一下後果,易造成朝廷風波。

且薛仁貴簡在帝心,他對天皇李治有救命之恩,易得李治同意。(當年李治呆皇宮裡,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衝至玄武門(可見還是落後),守衛將士都逃了,只有薛仁貴向皇宮大呼示警,李治得以躲過,不久大水就淹沒了他的寢宮!)

如此,天后頜首,攻打吐蕃統帥,似乎是板上釘釘,定爲薛仁貴!

第八百節 俺繫好銀第六三六節 韋氏被出首第九七十節 破阿瓦爾人第九二五節 來俊臣強檔出擊第五七八節 契丹之戰(三)第三四二節 龍夷之戰(五)第六十七節 金刀刀王第三一一節 都是老龜第三六七節 戰後議事第八節 跛豪第九八六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八)第二十節 立足(二)第十九節 立足(一)第四三二節 最大的帶路黨(三)第五三二節 議廢豐州第八一三節 老虎的眼淚第三五十節 名將之路第七二一節 昭德KO承嗣第七七八節 與哈里發話別第五三九節 女特務頭子第五八十節 功德無量第九九六節 我們做了好大事啊!第七九八節 軍紀測驗第九百三節 帝國餘輝(一)第四八三節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第五六十節 風暴欲來第千三八節 (八)第五五一節 太平不太平第四三二節 最大的帶路黨(三)第五五七節 大風波第千五九節 武三思是菩薩轉世?本宮不認識他!第二八二節 陪公主逛街(求收藏)第七零九節 血麥第一五五節 見三官(第5更求訂閱)第九一八節 與武承嗣狗咬狗第一四二節 當官的收入第四八八節 可惜了!第五四八節 大家都沒事第六十三節 你是面首第五七八節 契丹之戰(三)第一百零五節 進軍青海湖第八六一節 得了一匹好馬第六百八節 攻略突騎施第三三七節 難忘今宵第一九二節 我還沒熱身呢第四百三節 落子佈局(二)第四八八節 可惜了!第千四八節 (十八)第四七七節 太平公主的好第四十三節 出戰第七六四節 哈里發被俘?第二七八節 三大球聯賽第千三十節 明月出祁連第三條路第一六九節 船老大的哲理第二五九節 險惡的綠洲第三六七節 戰後議事第七四三節 過河第七四五節 大食軍攻城(二)第三八十節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三六九節 論家三律第二三八節 山地師之爭第五三二節 議廢豐州第二十四節 實力節節升第一八二節 戰小城之二第五百三節 不打不行第七八三節 獻城(二)第三百十節 伊萊雲丹的追殺(二)第五九五節 實習生太平公主第二八五節 帝國軍事會議(一)第貳戰第四四九節 有什麼吃什麼第四十九節 破關第六六二節 簡化漢字第四六九節 拜訪文成公主第六二五節 有底氣就是好第二十節 立足(二)第一八七節 醫院風波(二)第三二四節 表哥的應對第四七十節 麴薩若歸順第八一一節 胡大的故事(二)第五五十節 刺客,又見刺客!第一八三節 李瑾行與高侃第四三四節 清水河鎮遭遇第四一十節 吐蕃國舅爺第八八八節 破援第一千三節 可汗來了第七六九節 武懿宗的牙反被撥第一九十節 馬啊馬第千二三節 戰後必作總結第三四十節 龍夷之戰(三)第千五八節 歐羅巴初定第五四八節 大家都沒事第六八二節 王子復仇記(三)第三一三節 通湟防線第一九五節 三板斧半第六七四節 誰爲太子?第千四九節 (十九)第七九七節 滅大食主略第一六九節 船老大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