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七節 議劾馮小寶

清晨的大唐皇宮一片氤氳,宮人還在辛勤灑掃庭除,卻見到幾位穿紫佩金的重臣勿勿而來。

宮人臉現驚訝之色,這麼早,少見!

天皇李治一週前接到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的奏摺,彈劾右驍騎衛將軍馮小寶數宗大罪,讓天皇情緒大壞,加上其它事情,纏綿病牀。

昨天他精神稍好,天后遂召大臣們進宮商議。

計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來恆、張大安;

中書侍郎李義琰;

吏部尚書李敬玄(原尚書袁公瑜已然去職);

學士元萬頃;

黃門侍朗劉景先;

正諫大夫薛元超。

他們是大唐帝國的精英,集中一起,只爲商議吐蕃戰事。

這麼早進見皇帝,大夥兒臉色肅然,想着一會兒該當如何說話。

吐蕃是天皇心中的痛!

天皇滅掉高句麗,完成了之前親戚楊廣(楊李兩家是親戚)、父皇李世民沒完成的功業,正意氣風發時,吐蕃人跳將出來,滅掉他十萬兵,消息如晴天霹靂,讓天皇自此患病綿綿。

說實在話,天皇是個非常平和的人(天性如此),但一說起吐蕃,就象給踩了尾巴的貓般情緒暴躁,有時甚至變得歇斯底里。

論起馮小寶,哪怕是位高權重的重臣,心中都隱隱的不舒服,看他不慣。

從三品的禁軍將軍,二十歲出頭就成了於己大夥兒平起平坐的朝官,雖說是武職、職事官,不是寄祿官,但也非同小可。

屢立功勳,天子垂青,世人讚頌!

他太年輕了!

有一種可能是升得快跌得重,但也有一種可能是成爲宰相的機會很大——他年齡上的優勢實在太大了。(武職轉文官在大唐並不少見)

就算熬,幾十年也能夠熬到宰相一級,只要他不犯二的話。

有誰象他這麼年輕就已經宰相在望了?

想想誰都不會舒服,哪怕是學士元萬頃是天后方面的人亦如此。

別人看馮小寶的赫赫功績,只會驚歎他年輕,而大臣們看得更遠。

年輕就是好啊,該不該藉此給他上點眼藥呢,拖延一下他前進的步伐?

大臣們心忖着,走在宮道上。慢慢的向前挪動。

太陽終於出來了,淡藍色的天幕被漫天的紅光所取代,今天是個大晴天。

……

“臣等叩見天皇、天后!”諸臣給躺在榻上的李治和坐在榻邊的武則天見禮已畢。

“平身!”武則天道。

“謝天后!”

李治身體不行,堅持帶病來見臣子,而武則天因見重臣,則不垂簾,直接面見。

“……臣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彈劾右驍騎衛將軍馮小寶其罪有多!”

“一、不思進取,不圖報國!其兵強馬壯,朝廷待其不薄,以禁軍待遇給之,卻在龜茲城下不參與攻城,亦不繼續出兵進攻,臣嘗與之約定,請其出兵于闐,卻按兵不動,美其名爲修整,終日文恬武戲!”

“二、年少得志、頤指氣使、飛揚跋扈!仗其京城驍騎衛將軍身份,欺凌友軍……”

“三、尾大不掉,難以節制,不顧大局,一意孤行,不與友軍配合!”

“四、好大喜功,不諳兵法,竟以騎兵攻城,前所未聞,朝廷騎兵得來不易,造成嚴重傷亡!”

……

大殿上,正諫大夫薛元超唸完修明仁的奏摺,狠狠彈劾馮小寶,大夥兒都知道咋回事了。

皇帝陰沉着一張臉,馮小寶是他提拔於草莽之間,倍加恩賞,寄予厚望,卻鬧出此等問題,豈不讓他大丟面子。

當然,也有可能是修明仁誇大,惡意攻伐,但正如張大安所講的:“修都護乃軍中宿將也,說話不至於假!”

張大安,開國公張公瑾之後也,爲同中書門下三品,位高權重,此話一出,諸人難以反駁。

“不然!臣以爲此乃手足參商也!”

元萬頃陣營問題,不得不幫,儘管他也對馮小寶妒忌不已。

“雙方職事官階相同,不同隸屬,出現爭執份屬正常。”元萬頃故作輕鬆地道:“不信,我們可以看看馮將軍的奏摺,必定不會給修都護講什麼好話。”

他話題一轉道:“馮將軍乃客軍,遠來救援,此爲大義也,臣以爲,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一意爭權,並不理讓,試問,將來誰還敢救援友軍?臣向天皇與天后建議,當兩相和解,着兩軍同舟共濟!”

他是中庸之道,李治臉色稍雯,他也不想他自己提拔的將領在前線丟臉。

不想中書侍郎李義琰嗤之以鼻道:“笑話,軍中最講軍令統一,政出多門乃是大忌,兩相不服,兩兩誤事!”

他朗聲道:“唯今之計,當將馮小寶調離西域,然其兵既到了西域,一來一返,浪費軍帑,可令馮小寶歸於修明仁的指揮,如此軍令統一,以利軍事!”

衆人紛紛點頭,畢竟人家老將,資歷高,(散官)官位高,豈能讓修明仁居於馮小寶之下!

元萬頃一聽就覺得壞了,這建議給他執行,那馮小寶還不得給修明仁圈叉圈叉了!

情急之下:“臣以爲,馮小寶自治軍以來,多爲孤軍作戰,都獲成功,若讓其居於他人之下,不利其軍也!”

來恆聽得大笑道:“荒謬!國之大戰,諸將彙集,豈有單領一軍獨立諸軍之外,當集中一切力量,力破吐蕃!退一步而言,馮將軍協助修都護,可以大軍聯合行動之訣,有利於他將來獨擋一面,他正缺乏這樣的經驗!”

來恆的話,說到了李治的心中,他頻頻點頭。

畢竟來恆聰明,不與皇帝爭議之前修明仁彈劾馮小寶其罪真僞,否則皇帝下不了臺,惱羞成怒之下,與諸臣硬頂,誰都沒面子。

所有的大臣都以爲好啊,馮小寶嘛,你這麼年輕,就多多聽聽老將的教誨吧!

就連皇帝也以之然,皇后持不同意見!

“馮小寶自入伍以來,積極進軍,殺敵數萬,而修明仁之前如他這樣年齡,豈有多少功業,其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本宮以爲,可令其獨立一軍,不受他人節制,俾使大功告成也!”

皇后硬頂皇帝和大部分與會大臣,只得元萬頃一人支持他,但元萬頃的根基淺薄,敵不過諸臣,還是皇后上陣硬扛。

李治乃優柔寡斷的人,而且也怕皇后,給皇后這麼一說,頓時拿不定主意了。

然而兩宰相都堅決要求軍令統一,馮小寶只能屈居於修明仁之下。

嘿嘿,大唐的大臣都是有脾氣的,可不同於最後一個皇朝的奴才!

正在此時,又一份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的奏摺到來,這次是正諫大夫薛元超首看,負責給大夥兒念一下。

他飛快地看過奏摺,臉色有夠精彩!

第九二十節 飲宴起風波第五三四節 上官婉兒!第八七十節 營內營外炮聲轟第五十節 伏路截殺第四四三節 終露餡第八三七節 火焰中的殺機第九二二節 來俊臣勞而無功第四三六節 一路突進(一)第七九七節 滅大食主略第五三五節 速泡婉兒第九三八節 女戰神第三四五節 唐軍部署第五八八節 劉仁軌卒第八七二節 兩種不同結局第二四四節 陣戰(二)第七九十節 大臣們心思第九七二節 寶地在手第三二六節 不嫁表哥第千三九節 (九)第四八三節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第九八九節 幸福與不幸第千九節 攻進都城(二)第七八八節 李昭德倒臺第三五八節 唐吐大戰(八)第千四四節 (十四)第七八十節 尼沙布爾城主第八四二節 國好帝不安第三一八節 劉公到訪第一七五節 對質(二)第六百七節 打它(四)第千五二節 (二二)第八百五節 很鬱悶的大食人第七四九節 大決戰(一)第三六四節 祈禱第五一四節 我的權勢還是太小第四九三節 倭廷餘則成第四七五節 狄仁傑暗訪登州(二)第二八七節 燒尾宴第四一三節 大相歸天第四四四節 阿史那小強第三二一節 李敬玄來也第九六二節 天上掉下的大餡餅第三四三節 李敬玄的野望第九百十節 薩利希亞小山上第三十七節 用槍(跪求收藏與推薦)第六五四節 破何國第三百六節 好運杜孝升第七十五節 十三羅漢第八九四節 優秀的帶路黨第四六六節 進入邏些!第三五二節 唐吐大戰(二)第六九一節 破曹國第九四四節 不殺一人第六一五節 德武服人第一二七節 弓箭大磨盤第七九二節 宗教事務第一二四節 回家第六九九節 周軍策略第八四四節 坑孃的女兒第九五五節 御前會議第一二八節 我要文工團第九百三節 帝國餘輝(一)第三百一節 吐蕃對策(一)第九九四節 好在他們不知道有中餐第一百十二節 青海湖邊第六八五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三)第二四五節 攻寨第三四二節 龍夷之戰(五)第五四七節 盡是扯蛋第五四五節 勇氣可嘉第四八八節 可惜了!第四四十節 史萬超一勝三第六六二節 簡化漢字第二十五節 小寶學騎馬第一百零八節 打大部族(一)第五八二節 裴炎倒也第一二五節 斷杆第千六二節 神都鉅變第四四三節 終露餡第三九三節 公主大婚(四)第五七九節 報捷洛陽第三八二節 騎兵進攻戰第六八四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二)第六二五節 有底氣就是好第六一四節 和談第二八六節 帝國軍事會議(二)第五四五節 勇氣可嘉第四八九節 牛肉乾征服倭人第一六五節 三軍訓練第七十三節 想增添人手第四九三節 倭廷餘則成第一九七節 捉女將第八七五節 史萬超又勝出第六百節 告密風潮起第五八八節 劉仁軌卒第八十六節 學習騎射第八三七節 火焰中的殺機第千三一節 (一)第七九一節 信我者就得救第五一二節 唐家不賣馬糞,卻做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