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節 說服

最年長的首領諾羅敦說道:“馮都尉,我道是什麼難題,原來是要我們起漢名說漢語寫漢字,其實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早就用上漢語了!”

他說的話,正是流利的漢語。

“你說的是漢語不假,可是你部族大部分人都不會說漢語,而且你的名字諾羅敦,恕我直言,這個名字我不懂!”馮小寶搖頭道。

吐谷渾部族的上層說漢語是時髦,但中下層則基本上不會說漢語。(就象封建時期的倭國與朝鮮,上層普遍會說漢語,下層則不會)

馮小寶赤果果地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不可不防!”

話確實有道理,吐谷渾人談論,一片嗡嗡聲。

有人問道:“漢化之後,我們還可以祭祀祖先嗎?”

他們怕馮小寶來漢化後,強迫他們的祖先改漢名?

“當然要祭祀祖先,紀念祖先是我們漢人的傳統美德,漢化就從你們這代人開始,祖先則不用改名了!”馮小寶溫和地道。

下面又是一片嗡嗡聲,部族首領思八汗站起來道:“大家聽我一言!”

於是大家安靜下來,聽他發言道:“我只想說兩個內容!“

“第一個內容,跟着馮都尉有前途,有希望!爲什麼呢?他殺了一萬個吐蕃人,想想看有多少人象他這麼年輕,能夠建立這樣不朽功業的?”

“第二個內容,馮都尉的要求,說真的,讓我大吃一驚,他想的不是要我們的族人、美女、馬匹和銅錢,想的是要讓我們起漢名,說漢語,用漢文,思慮的是久遠之計!”

“想的是我們能夠在大唐立足,事實上,我想來想去,馮都尉說得非常好啊,我們漢化了,就是漢人了,做什麼都方便!”

思八汗講完,坐下後,部族首領達古倫也說道:“我們現在呆在大唐裡,喝着大唐的水,呼吸着大唐的氣,接觸的是大唐的人,你們說,大唐好不好啊?”

“大唐好啊!”有人帶頭,立即贏得所有人的支持。

大唐確實好,國家安寧、社會河蟹,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雖說許多地方遭災,也有許多的地方過得很好,就拿河州、鄯州一線因爲吐蕃戰事,朝廷軍費大量進入,讓地方進入了一個畸形的繁榮,三部吐谷渾的牲畜賣得很好,他們有了錢,能夠買到很多好東西!

“有那麼一個好機會讓我們加入大唐,我們不加入,還死死抱着已經不存在的吐谷渾的名字,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對!”

“加入大唐!”

“成爲馮都尉的部曲!”衆說紛紜,他們能夠理解部曲的意思,寧爲強人奴,莫入弱者列,頗有種寧坐寶馬裡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的作派。

成爲馮小寶部曲的決議獲得一致通過,統統投入了馮小寶的門下。

見大局已定,馮小寶丟出乾貨道:“涼州唐家已經答應將這片地區租給了我們,租期三十年,每年租金是一百匹馬、一千頭羊!”

他在地圖上劃出位置,大致是涼州西北地區,牧區不小,草質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租金也不多,給的是良心價。

“這片地區大概能夠生存萬人以上吧,大夥兒去到那裡,不要與唐家發生衝突了。”馮小寶吩咐道。

“謹遵主上之令!”(唐朝家主被叫做阿郎、阿狼,馮小寶覺得不好聽,要求主上)

至於租期三十年,若搞不出什麼名堂來,小寶忒夠無用了。

搞什麼名堂呢,馮小寶學偉人般大手一擺道:“相信三十年,我們就不用再呆在涼州了,我們將以嶄新姿態重回吐谷渾舊地,是我們漢人的地方!”

這話大家愛聽,重回舊地,哪怕是身份不同,也是好的。

如諾羅敦、思八汗、達古倫等老人,更是翹首以待王師西定吐蕃,重回那魂牽神繞的青海湖邊,再上湖心島。

“下一個問題,你們取什麼姓名好呢?”

“跟着主上姓!”這種說法最簡單,馮小寶搖搖手指道:“不必都一起,諾羅敦部族跟我姓馮、這個部族跟隨於我,思八汗部族跟唐十一娘姓唐,歸屬唐十一娘、達古倫部族嘛,大家都居於涼州,是漢武帝爲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就叫武吧!”

“謹遵主上之令!”

有了姓,名字則按馮小寶來了話“祖國山河美如畫,百姓安居福如海,”進行排輩再加第三個字,如諾羅敦就叫做馮祖蔭,他的兄弟叫做馮祖柏、馮祖桂,他的兒子輩則是馮國璋(沒錯,就是這個名字)、馮國平、馮國安等等。

達成協議後,找個吉日,請來了隴右道地方官員、駐軍將領、地方鄉紳、各部族長老,衆目睽睽下,共作見證三部吐谷渾人歸屬馮小寶!

儀式席天幕地,在野外進行,馮小寶高居主位,觀禮的客人則坐在一張張的馬紮上,分坐馮小寶左右,而三部吐谷渾人則都穿起了漢服,整齊地坐於馮小寶們的對面。

他向左相姜恪下了請柬,左相這麼大的官員,理所當然沒來,由其子侄輩姜諮作代表親臨現場。

姜諮宣讀檄文,檄是古代的一種文書,作用分爲三種,一是上級告示下級、二是官府曉諭百姓,三是我方聲討敵方罪狀,現在姜諮所讀檄文起到作用是一和二。

不用說,長篇大論的古文讓馮小寶聽得很是吃力,現場大部分的人同樣聽得稀裡糊塗,包括不少漢人!例如說唐軍軍官沒幾個知道檄文說了些啥,倒是吐谷渾人中好幾個傢伙,聽得眉飛色舞,搖頭晃腦,他x的他們居然聽懂了!

看來應該漢化的是那些沒聽懂的漢人,統統拉去回爐國文,包括馮小寶!

檄文大意是胡漢一家,引用太宗皇帝國說過,自古貴中華、賤夷狄,而今四海一家的形勢下就應是胡漢一體,大家就是一個融合起來的新民族也,太宗曾言:“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漢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爲仇敵!”

“當謹遵太宗皇帝旨意,胡漢一家,共同一體!”

“今有馮氏小寶,兼收幷蓄,收納吐谷渾三部爲部曲,行博大恢宏氣勢,奮昂揚堅定進取,賜三部吐谷渾人分別爲‘馮’‘唐’‘武’三姓,可享大唐之富足與太平,馮唐武三族幸甚!……”

姜諮唸完,落款是大唐涼州道行營,由涼州道行軍大總管姜恪簽發,並上報朝廷!

意思是得到了官府的承認,三部吐谷渾人正式歸化,併成爲馮小寶的部曲,此事確認無疑!

人們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贊禮官高呼道:“獻名冊!”

(下一更是中午二點半)

第四百六節 辦大事(一)第千八節 攻進都城(一)第八四七節 火車上的對話第千十七節 民心向背第四百七節 辦大事(二)第千三一節 (一)第一四七節 兄弟們第一六五節 三軍訓練第八五三節 水戰(四)第五六二節 伯喜歸來第千二一節 過山岩第二六九節 堅持就是勝利(一)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第六十節 唐甜喜歡小鮮肉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三一一節 都是老龜第七三七節 白衣大食出兵第九四四節 不殺一人第六三一節 憋屈酷吏第三八一節 調查第五一四節 我的權勢還是太小第四十五節 誰的麻煩?第三七十節 封大非川第五二七節 狄公相助第六百一節 酷吏年代第千四二節 (十二)第四七十節 麴薩若歸順第三八六節 獻俘第千三一節 (一)第二十七節 小寶的朋友圈第千六一節 兒子的婚事(二)第四四五節 屋漏恰逢夜雨第一三七節 風水輪得快第五佰節 苦樂兩重天第四八八節 可惜了!第九三八節 女戰神第八四一節 大和尚歸西第六百節 告密風潮起第五百六節 平定倭地第五十七節 女人的麻煩第七八三節 獻城(二)第六百七節 打它(四)第七一五節 戰第六六四節 太平公主開府第九七七節 瓜熟蒂落第六節 窮人翻身記(三)第五九十節 馬瘟第七一六節 卡西姆進言得生第四四六節 天路第八六一節 得了一匹好馬第一五九節 步騎各半(第9更求訂閱)第一九三節 石門之戰第五百五節 一戰殺千人第一千五節 火槍兵袁風(一)第七零九節 血麥第七七七節 攻打木鹿城第三十八節 授藝(跪求收藏與推薦)第三六十節 唐吐大戰(十)第一二六節 跑路前說幾句第五五八節 臨朝稱制第千六二節 神都鉅變第三七二節 不做年羹堯第八一四節 西征新態勢第二一四節 風乾牛肉風靡一時第六五九節 怕字怎麼寫第七三九節 持續攻擊第六百二節 無奈的丘神績第三十一節 大收穫第九二八節 捉拿來俊臣第五六六節 徵突厥軍議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七一八節 哈哈大笑第四二三節 獻給唐甜的歌第五七九節 報捷洛陽第一五六節 不沾因果(第6更求收藏)第二十一節 掉餡餅了第五四六節 扯蛋第五佰節 苦樂兩重天第二二五節 牛刺史第一三一節 打我埋伏?第六五五節 戰曹國第四四八節 類烏齊三頭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三三九節 龍夷之戰(二)第六八三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一)第一百零四節 左相姜恪第九五三節 達州攻防戰一第四九五節 殺入倭京(二)第六八一節 王子復仇記(二)第八九九節 完你的心願第七九十節 大臣們心思第一八五節 攻城戰第九十九節 唐家來人第三七三節 功成名就(一)第九七一節 她不是女神還是誰是!第九三三節 收稅第九八八節 不坐寶座第千五八節 歐羅巴初定第四七六節 回京第千三十節 明月出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