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經言

巳正,泉心閣四角的青銅鼎器中升起嫋嫋檀煙。

三聲鐘鳴過後,李不琢打開題卷。

考經言科時諸家學生的試題各不相同,但題樣都分爲貼經、墨義、修持三項。

鐘鳴後已可以看題,但李不琢不緊不慢磨好墨,等心靜下後,纔打開題卷。

題卷有半寸厚,貼經就有整整六頁,所謂貼經就是摘取經書典籍中的原文,減去其中部分字句,讓考生填補完整。

李不琢默唸貼經第一段經文:“三奔之道,當按奔景之神經……這是小道藏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的原文。”

李不琢對於這些經文是爛熟於心,不假思索,就開始書寫。

下筆時他不急不緩,用的是與小道藏原文相同的隸體。

隸體重濁輕清,斬釘截鐵,觀者還未閱讀內容,乍見到字體,就有莊重之感。

整整一個半時辰,日頭爬到天中,又向西移動,李不琢答完了貼經九十六題。

其中有的只填字詞,有的是整段默寫,幾乎涵蓋了整本小道藏。

擱筆休息了一會,李不琢將九十六題全檢查了一遍,沒發現錯漏,纔開始答墨義。

墨義,是對經書原文進行註釋,這對李不琢來說比貼經要難一籌。

夢中讀書時他兩耳不聞窗外事,那套《勘淵集》又是沒有註解的,雖然背下了全本,大致理解了經文的含義,但一人之力,怎麼比得上數千年玄門前輩繼往開來的成果。

靠着自身對小道藏的理解,李不琢半個時辰後,勉強答完了墨義的二十道題。

接下來開始答修持題。

修持就是煉氣,修持這一項考的內容比貼經和墨義難上數籌。

李不琢一看修持考的只有一題,題名:“玄牝如何?”

“這題……”李不琢一咂嘴,陷入沉思。

要答這一題,先要解釋“玄牝”的意思。

“玄牝”一詞,出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是道德經第六章的內容。

光憑這玄之又玄的一句話,很難將玄牝的意義具體化,並與煉氣術結合起來。

李不琢想了想,決定從“天地根”三字入手。

“道德經第一章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萬物之母,就是天地根,也就是玄牝。”

“而萬物之母,亦是可以名狀之‘道’……”

李不琢揮筆寫下“玄牝者,道也”。

如此一來,便找到了破題點。

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論述玄牝與煉氣修行的關係了。

這時候,答題就有了兩個方向。

一個方向是繼續深入,論述“道”和煉氣修行的關係。

要解釋“道”,那是聖人的境界,李不琢當然不會不自量力,他選擇點到爲止,腳踏實地,轉而化用了《悟真直指》中的一句話:“玄牝之門,號之曰玄關一竅。”

所謂“玄關一竅”,就是炁穴祖竅。

這祖竅,就在煉氣是氣感產生的位置——即臍下三寸,氣海的位置。

李不琢又提筆蘸了些墨,毫不停頓地開始書寫。

已經破題,確定了答題方向,接下來就是闡述實修過程中不能犯的忌諱,該如何實修,實修的一些心得體悟等等。

最後,再闡明煉氣即是求道,昇華主題,和開篇的“玄牝者,道也”首尾呼應。

李不琢提筆寫下最後一字。

“鐺鐺鐺!”

教習用手錘敲響鳴鐘。

李不琢鬆了口氣,看窗外的天色,原來已到黃昏了。

從巳時考到黃昏,整整三個時辰,李不琢都目不斜視,這時擡頭,才見到其他同學的模樣。

有人苦惱地咬着筆頭,有人唉聲嘆氣,有人氣定神閒。

李不琢摸了摸下巴,心想自己多半沒什麼表情。

貼經九十六題,不出意外應該能拿滿分,墨義就差強人意了,至於修持那一題,倒是答得能夠自冾,沒太大漏洞。

總的算起來,拿個乙等應該不成問題。

片刻後,教習將答卷收走,李不琢收拾了筆墨,往屋外走。

“李不琢!三個時辰沒停筆,一定是胸有成竹了,昨夜你說身體不適不去浮月坊,今天我看你還有什麼理由推脫。”白遊一考完就開始呼朋引伴,毫不在意教習不善的目光。

白遊的話落入燕赤雪耳中,她怔了怔,心想李不琢原來昨夜沒去跟這幫人廝混:“原來我錯怪他了?”

李不琢頓足道:“浮月坊的姑娘太美,我消受不起,近日煉氣剛摸到門路,不敢荒廢了。日後有機會,我請白兄去喝酒。”

說完李不琢直接回了學舍。

燕赤雪看着李不琢離開的背影。

浮月坊“大名鼎鼎”,其中勾欄瓦肆多不勝數,有那格調高的青樓甚至建在機關飛船上,每日耗費的燃料都數十萬錢。拋開地市不論,浮月坊就是十六州內第一銷金窟,那兒的女人有一身讓男人蝕骨銷魂的本事,李不琢二度拒絕白遊的邀請,真這麼有定力?

燕赤雪開始好奇了。

李不琢回到學舍,也沒心思想其他的,翻開小道藏,重新琢磨着今天答的墨義。

縣學藏書閣裡有小道藏的注本,今夜過後,就去找藏書教習借過來。

…………

泉心閣內閣,幾個教習頭束高冠,在燈前批閱題卷。

有錯漏的地方,就用硃筆一圈。

教習們閱卷速度一目十行,閱過的卷子,整理成摞,再交給首座上的教授。

教習們批閱的只是貼經、墨義,修持文章則要交給博覽羣書的教授去評定。

年逾古稀的沈默言鬚髮皆白,但小週天圓融的先天大成煉氣境界讓他精力遠勝普通人,他對百家學說都有涉獵。

“嗯?這學生貼經竟然全部正確,無一錯漏?”有人驚訝地說。

“哪家的學生?”

“是道家的。”

衆教習紛紛停止閱卷,貼經滿分的學生自從縣學設立以來還沒出過。

“這倒是好運氣,這出題恰好都是他會的。”有人說。

“不錯,他貼經全對,墨義就答得差強人意了。教授大人,您過目。”

閱卷的教習把卷子送到沈默言面前。

“這字倒不錯,不急不緩,凝重端莊。少年人有燥性,能寫出這樣的字的卻是不多,哦,這就是李不琢的卷子?”

沈默言看着題卷,微微頷首,隨即又看到修持文章,拍了下桌子讚道:“玄牝者,道也,這破題大氣堂皇!”看下去,又微微皺眉,“不過下面寫的,就有些眼界短淺,他寫的這守心法,放在小道藏原文中解釋沒錯,但太常祖師的注本上早已將此法改進簡化,他難道連太常祖師的注本都沒讀過?”

瑕不掩瑜,沈默言略微沉吟,想給李不琢評一個“乙上”,又一轉念,李不琢初入縣學,就在射藝科拿了第一,太順風順水,恐怕會產生輕慢之心,筆鋒一改,便給李不琢評了一個“乙下”。

擱下筆,沈默言看到李不琢那通篇無一道朱痕的貼經題卷,忽然想,李不琢會不會真的把小道藏全本背下來了?

又搖了搖頭,小道藏有整整四十七萬三千言,一般人強行背下幾卷,再往後背誦,前面的又忘了。

真要全書背下,非得上十年的功夫不可,年輕人哪有這樣的定力。

三百五十九:殺陣十:前代恩怨一百零二:劍靈初成一百零二:劍靈初成二百三十三:聖祖玉玦三百六十七:大道長河二百九十七:羅浮天闕(下)三百一十二:修爲恢復二百一十二:奪劍大戰四十九:宣賞五十二:姜太川六十:滴水不漏一百八十二:守壁大妖三百零六:龍池衆三百八十二:世間再無劍魁二百零四:煉我劍心(下)三百七十:趙長青七十六:桃塢堡一百一十八:木帝句芒一百三十六:吾名東君!二百五十六:白骨蓮臺四:直獄神將九十五:走水八十四:夜探白龍寺(三)七十七:槍術三百零九:夜襲聖柱七十八:調查三十:大學士手跡二百一十:入沂幽山七十九:兩種線索二百三十二:露頭三百一十六:六柱聖城二百零七:蜉蝣新生四十四:立身揚名(一)一百二十一:上山求援三十六:西風緊一百六十二:真形二百一十四:奪劍之爭(中)二百七十:閉關二百一十:入沂幽山一百九十一:點化之恩二百六十:佛胎魔種二百九十三:海螺三百二十:神魂鬥法八十一:夜襲一百一十四:酒坊改良二百五十六:白骨蓮臺二百九十二:海圖五十七:飲茶二百五十四:鬼哭梵唱三十八:龍門點名六十四:襲殺四十二:判卷六十一:護城河邊八十四:夜探白龍寺(三)三百五十九:殺陣三百:風息十九、文房四寶二百八十九:力挽狂瀾二百三十一:調查吳心七十五:掌書吏二百六十一:五勞七傷法二百一十五:奪劍之爭(下)一百四十二:聖言一字二百四十四:私兵(上)二:蛛樓十:前代恩怨一百八十一:青竹枝挑盡七十二碑二百三十四:神兵出鞘(上)三百一十五:謀算八十八:前朝餘孽四十三:奪魁!二百六十四:馮符盟約三百六十二:蒼知二百二十七:上任三百一十一:奸細八十三:夜探白龍寺(二)三百八十:褚家四十八:聖道一百六十四:府試之爭三百一十五:謀算一百:修行瓶頸二百六十七:潛入三十三:引鬼一百四十六:真人收徒三百七十四:泥胎一百七十七:壺天(五)二百五十二:招攬私兵(下)三百五十九:殺陣三百零四:烏秩之柱一百四十一:聖諭封賞九十七:剖腹七十四:手下第一百九十七:注命之術二百三十二:露頭六十四:襲殺五十五:田土務七十六:盲匠九十四:龍雀二百六十六: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