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警兆

風拂青樹,山澗無聲,衆人震驚無言,佛輦四周的帷布輕輕飄拂,隱約可以看見裡面那位穿着僧衣的人影。

那位懸空寺高僧始終保持着沉默,因爲直到今日正面對那枝寒冷的鐵箭,他才明白原來這箭比傳聞中的更加可怕。

弓弦把寧缺眼前的世界分成了兩面,他看着被眼前絃線切割開、被箭簇瞄準的佛輦中的僧影,說道:“在世人眼中,懸空寺是神聖的不可知之地,而且你們遠在西荒極少入世所以愈發顯得神秘,但你似乎忘了我來自書院,對我來說你們懸空寺並不怎麼神秘。”

“從一開始的時候,我就知道你來自懸空寺,然而那又如何?我見過兩個來自懸空寺的僧人,其中一人被我殺了,還有一個現在是瞎子不知在世間何處流走。聽聞佛宗行走曾經去過長安城,他是你的師兄?他應該比你強大很多,但還不是一樣被我家大師兄趕走?”

聽到寧缺說自己曾經殺死過一名懸空寺僧人,修行者們愈發震驚,瞭解那一場發生在晨街包子鋪前的決鬥內幕的佛宗中人,臉上的神情非常複雜,曲妮瑪娣更是臉色慘白,悲痛地彷彿要昏死過去。

寧缺沒有留意場間衆人的反應,看着佛輦裡的僧影繼續說道:“所以我不明白,你雖然是懸空寺戒律院首座,但有什麼底氣當着我這個書院弟子的面大放厥詞,又有什麼資格來點評我書院的行事。”

一箭不發便震懾全場,鐵弓不動便逼得佛輦裡那位高僧無奈沉默,書院已然在這場對峙中獲得了極大的榮耀,而在局勢已定的前提下,寧缺這幾句極爲驕傲的質問,毫無疑問會讓懸空寺甚至整個佛宗都感到赤裸裸的羞辱。

唐人擁有寧折不屈的性情,不害怕品嚐失敗的苦酒,也不會吝於享受勝利所帶來的驕傲,這種特有的性格。讓唐人在戰場或外交場合上,時常讓對手覺得咄咄逼人,甚至辛辣到有些粗野。

至於書院後山,因爲小師叔的緣故也因爲二先生流傳在野的某些威名,所以在修行界裡的形象,向來也是驕傲到了點極。

所以山澗旁的修行者聽着寧缺的話雖然震驚,甚至有些替佛輦裡那位懸空寺高僧感到臉熱難堪,卻並不意外。反而覺得這才應該是書院應有的作派。

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黑色馬車裡那兩名很瞭解寧缺的姑娘,還有車前眼露困惑神情的大黑馬,都覺得今天的寧缺顯得非常的不一樣。

自幼生活在黑暗與血腥中。寧缺從來都是一個非典型唐人,而且他和書院裡的同門也有極大的不同,用葉紅魚的話來說。他就是書院之恥。

在表面的散漫下,寧缺骨子裡現實冷血到了極點,爲了生存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但他絕對不會追求勝利所帶來的虛榮感,在確定勝利之後,他更不會爲了展現自己的風采而去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危險的舉動。

如果換作以前,哪怕是荒原上的他,面對一位來自懸空寺的高僧,在已經取得勝利。拿到好處後,他絕對不會說這些話來激怒對方。

這說明隨着成長,寧缺終究還是被剽悍的唐風和強大的書院漸漸改變了很多,尤其是受到了二師兄的影響,他不自知的開始驕傲起來。

二師兄稟持的道理很簡單:頭可斷血可流,頭頂的高冠不能有絲毫歪斜,因爲那代表着丟臉。那是給書院丟臉。

今日在瓦山,寧缺沒有真正出手,卻已經震懾全場,可謂風光的無以復加,想來沒有給書院丟臉。也沒有墮了小師叔當年的威名。

但他說這番話,並不是單純爲了表現書院的驕傲。

他是真的很想激怒佛輦裡那位懸空寺高僧。

因爲當他瞄準佛輦時。震懾全場,逼得那位懸空寺高僧沉默不語時,他的身體裡忽然生出一道寒意,警兆大生。

晉入知命境後的修行者對自己將要遇到的事情,會有一種渺茫卻真實的預知,那種預知含混不清,甚至無法捉摸,卻足夠令人警醒。

寧缺不知道那份警兆是什麼,但隱隱感知到,今天的瓦山之行必然將遇到很多麻煩,那麼他不介意一開始便幹掉最強的那個敵人。

更關鍵的是,此事與桑桑求醫治病的事情有關,又隱隱指向對面那方佛輦裡,他想都不想,便要把那份警兆抹掉!

現在這枝鐵箭,蘊含着他最飽滿的精神,最飢渴的殺機,他知道如果這一箭不發,那麼今天便很難再射出同樣境界的箭來,所以這是他最好的機會。

即便如此,寧缺想要殺死那名懸空寺高僧,他自己肯定也會受到重傷,甚至會付出更慘烈的代價,但他不想稍後再後悔。

……

……

佛輦裡依然沒有任何反應,隱約可以看到帷布後那位懸空寺高僧盤膝而坐,似乎根本沒有聽到寧缺的話,也沒有什麼怒意。

寧缺眉梢微挑,想起佛宗功法的特點,蓮生大師在魔宗山門裡對佛宗的形容,不由微凜——佛宗高僧果然像烏龜一般能忍。

任何事情做到極致,便意味着強大,自幼見過無數生死,知道忍耐重要性的他,自然非常清楚,那名僧人越能隱忍,便越可怕。

山澗旁幽靜無比,有的修行者驚懼不安看着黑色馬車上瞄準佛輦的寧缺,有的修行者神情緊張地看着那方佛輦,沒有任何人敢發生絲毫聲音,就連呼吸都刻意地放緩,生怕因爲某些響動而導致那把鐵弓的弓弦鬆開。

場間的局面極爲緊張,如果不想稍後書院和懸空寺血濺當場,便需要有人來打破黑色馬車與佛輦之間這種非常危險的無形角力。

山澗旁沒有任何人能夠避開寧缺的鐵箭,但有人可以攔住鐵箭,不是用飛劍攔,也不是用念珠攔,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攔。

觀海僧用胸膛迎上那枝黝黑的鐵箭,臉上的顏色變得比鐵箭還要更黑一些,神情黯然說道:“十三師兄……何至於此?”

在長安城時初識這名年輕僧人時,寧缺便很欣賞對方,因爲這位僧人擁有真正的佛門澄靜氣質,卻不像別的佛宗大德那般故作高深,又因爲觀海僧的膚色很是黝黑,看上去就像小時候的桑桑那樣。

如果是別的事情,寧缺自然會給觀海僧面子,但今天不行。

他用鐵箭瞄準着那方佛輦,看都沒有看觀海一眼,說道:“箭是不長眼睛的。”

觀海僧聲音微澀說道:“箭無雙眼,但場間衆人都有眼睛,戒律院首座已然沉默認輸,師兄難道還非要射出這一箭?”

寧缺說道:“我的箭可沒有射出去。”

觀海嘆息說道:“那師兄在等什麼?”

寧缺說道:“我在等佛輦裡那位高僧不再沉默。”

觀海問道:“那如果大師一直沉默下去,師兄你又準備怎麼辦?”

寧缺確實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沉默。

雖然他對那方佛輦產生了極爲強烈的警惕,雖然他是夫子的親傳弟子,然而當着這麼多修行者的面,也不可能就這樣不講道理地一箭射殺對方。

霸道和驕傲有時候看着很相似,實際上卻並不完全相似,用二師兄的話來說,驕傲便是有道理的霸道,而霸道則是沒有道理的驕傲。

不管是邪門歪理還是強辭奪理,總之二師兄從來都很有道理,所以他認爲自己驕傲卻不霸道,他也希望寧缺能成爲自己這樣的人。

先前佛輦裡那位懸空寺高僧,先指責書院行事,又以前輩口吻訓斥寧缺,寧缺無論如何羞辱對方,都佔着道理,至少可以通過二師兄的事後審覈,所以雖然令衆人震駭莫名,卻不會引發非議。

此時的情況卻不同,懸空寺高僧連連受辱,卻自隱忍沉默不語,未露嗔怒之象,更沒有出手的意思,如果寧缺這時候強橫出箭,在世人眼中,書院所展露出來的便不再是驕傲,而是霸道。

觀海僧看着寧缺臉色,懇切說道:“師兄若堅持與首座一戰,便要先殺了我,師兄莫急着說殺我也是等閒事,就算血洗爛柯對您也是等閒事,然而師兄您今日帶着光明之女來瓦山想必自有重要之事,若到了那時可怎麼辦?”

這不是威脅,是很誠懇的勸說,且不說寧缺根本沒能力血洗瓦山,帶着黑色馬車直驅洞廬,就算他是當年的小師叔有這個能力,難道說在殺死爛柯寺羣僧後,還能希望歧山大師替桑桑治病?

寧缺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只是始終沒有想明白,先前用鐵箭瞄準佛輦時,令自己身體忽然寒冷的那道警兆,究竟預示着什麼。

佛輦裡的懸空寺僧人始終沉默不語,不敢接他這一箭,那麼此後即便再戰,這位僧人面對寧缺時,禪心也必然會受此影響,這位佛宗高僧確實強大可怕,但按道理而言,今日應該已經不能對寧缺的瓦山一行構成任何障礙。

但警兆依然存在,甚至越來越強烈,所以寧缺非常不安。

第173章 赴死第110章 四人行,有人踏湖而行第92章 我想我是海第183章 裁決大神官的安排第289章 將軍一戰白頭第191章 新一代的小師叔第197章 最後一口氣第14章 照看(上)第95章 唐不亂第113章 楊二喜和他的同伴們第202章 關於憤怒和勇氣的抉擇第87章 大潑墨,雲有些髒第25章 誰在拼命以求,誰在當壚賣酒第206章 坐困愁城第296章 掃墓第96章 天亦病(下)第43章 誰能知命第94章 石像與雞湯第45章 風在吹第57章 蚍蜉撼樹談何易,我於人間全無敵!(下)第77章 入魔(二)第106章 在潭邊(上)第38章 然後,沒有第99章 盛宴(上)第74章 在山上等着你第163章 不喜歡第190章 同步第58章 望天第64章 御書房第182章 荒人的腳踩在草原上(下)第220章 三年後,西陵見第57章 不識真佛在眼前第133章 西陵來信第262章 漁翁與邀約第135章 初一,巷有雪第170章 三元里的少年(下)第215章 借劍(中)第37章 尋尋覓覓青樓何在第164章 彼岸第185章 石在溪中走第144章 善飲者無赫赫之言第80章 書院的力量,金帳的滅亡無窮的歡樂將夜後記上尋書吧第5章 看與不看第126章 王子與乞丐第96章 雨中小鎮第78章 溪邊的人第72章 當年某人曾來過第89章 行走在佛光裡第189章 現在和當年的一些小事情第371章 冬至也第125章 築籬打鐵第275章 掌間有血,橋上有人第188章 來了輛牛車第133章 那片雪飄了下來第193章 元十三箭第163章 御宴第38章 花酒果子,意料中事第153章 一紙,一帖,雲後的兩記雷第24章 好傢伙第189章 舊崖生新綠第232章 真跡第123章 西陵之夕(上)第113章 落入阡陌間的馬車第38章 桃花雨裡等人來第191章 公主府裡的賣藝者第104章 斷井頹垣第180章 在青天上寫字第98章 兩岸第137章 看破天,佛掩面第101章 關於天地之簫的留言第52章 射與不射之間第93章 渭,無所留第13章 黑色烏鴉,紅衣神官第38章 渭城醉第123章 此時無聲勝有聲第20章 無人知是故人來第80章 桃山雪亂第58章 伸向天空的一隻手第26章 雄城,好久不見第19章 雪山裡什麼都沒有第121章 能修行之後你會去做什麼?第161章 神符,針眼,殘荷第16章 他從山中來,帶着小姑娘第175章 君子國的不甘(中)第151章 修佛(上)第131章 滿載而回第42章 希望在人間(上)第200章 有人來到人間第102章 盛宴(下)第47章 赴死第72章 當年某人曾來過第31章 善戰第160章 此路不通第59章 長安亂第107章 不變的人與事第85章 闖宮第37章 光明祭第115章 一覺醒來敵滅,重拾當年皮靴第56章 聖賢從來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