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希望在人間(上)

(?)

寧缺是普通人,那麼他爲何如此自信,相信自己說的那兩段話,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而不會隨風而逝?因爲那兩段話與心理戰無關,和觀主說的話是他上一世的學識,和葉紅魚說的話是這一世的經歷,他算來算去,算不出來漏洞,怎樣看都是對的,怎麼想都可能成功,更關鍵在於他對觀主和葉紅魚的認知。

他認爲像觀主這樣的人,一定能被自己說服,他認爲像葉紅魚這樣的人,一定能被自己說服,像這樣的兩個人,總會有一個被自己說服。

如果能說服觀主,人間便在掌握之中,自然最好,如果能說服葉紅魚,分裂道門,書院必將最後獲勝,也很好,至於葉蘇……

葉蘇會死,葉紅魚事後大概會覺得自己很冷酷,很混蛋,還是說她現在已經想到了這一點,但依然只有寄希望在書院的身上?

寧缺站在城牆邊,看着遠處的雁鳴湖,發現天邊又有雪片落下,覺得扶着城頭的手冷了兩分,懷裡的陣眼杵快要變成一塊冰疙瘩。

是的,自從桑桑乘着那艘大船離開人間,回到神國那天開始,他確認她再也不會回來,再也無法相見後,某些變化便開始發生。

渭城被屠將軍死,她也死了,他對這個人間、對於那個神國,對於整個世界都再難保持足夠的情感熱度,思考做事變得越來越冷漠現實。

不是因爲痛苦而麻木,也不是因爲失望而要刻意冷酷。只是曾經把他的心暖過來的人已經不在,那麼他在漸漸變回當年的那個寧缺。

那個柴房裡拿着鏽刀,對着少爺和管家不肯去死的孩子,那個行走在死屍與食人者之間不肯去死的孩子,那個遊走在危險的野獸以及更危險的獵人之間不肯去死的少年,那個在梳碧湖畔砍柴殺人不肯去死的少年。

那是當年的寧缺、真正的他,沒有是非善惡,更不知道什麼是道德,不會在意婦孺無辜者的死活,無論是誰都只是他利用的工具。

三師姐在離去前。告訴了他那段秘辛。讓他知曉了葉紅魚那段恥辱痛苦的往事,他同情對方,卻毫不猶豫地開始利用這件事情。

當然,葉紅魚對於他來說畢竟還是特殊的。所以他交待陳七。不到最後時刻。不得揭破此事,即便揭破,他也很注意用詞。不會讓任何人知曉那件往事,能夠保住葉紅魚的名聲,他便覺得問心無愧。

至於葉蘇,他不在乎這位新教奠基者的生死,那是道門自己的事情,如果葉蘇能活下來,幫助新教傳播,書院已有預案,如果葉蘇死去,那麼必然成聖,對於新教的傳播、對於書院的目的,會有更多的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夫子的門徒,學的是書院的本事,繼承的是軻浩然的衣鉢,然而本質上,他是蓮生的傳人。

君陌遠在西荒,大師兄守着酒徒,現如今真正負責書院事務,引領書院走向的人是餘簾以及他,這兩個早已入魔的人。

不要忘記,餘簾在成爲魔宗宗之前,便是蓮生的希望。

如此看來,現在的書院,走的真的不是夫子的路子,而是蓮生的路子,蓮生如果死後有知,會不會覺得欣慰甚至狂喜?

但還是有些區別。

最大的區別在於寧缺沒有發瘋,他在冷靜地計算一切,冷酷地算計一切,比觀主所以爲的想的更深,他讓禇由賢和陳七出使桃山,用這般激烈的手段掀了餐桌,撕開窗戶紙,就是要迫使道門做出應對。

他很清楚,只要觀主沒有發瘋,葉蘇便不會死,葉紅魚不會叛離道門,道門只能用不變以應萬變,鎮人間以靜穆。

這個結局,看似是對他謀算的無情嘲笑,然而卻沒有人知道,這本來就是書院的目的,因爲他現在無比飢渴地需要時間。

寧缺扶着雪牆,望向灰暗的天穹,看着那輪暫時還沒有出現的明月,心想老師很難贏得這場戰鬥,但得替書院再多爭取些時間啊。

現在的人間,只有像觀主酒徒這樣擁有真正大神通的人,才能看清楚神國的細微變化,寧缺離那種境界還遠,但他有長安城這座大陣的幫助,所以他也看的很清楚,他知道月亮正在緩慢地變暗,令人悲傷地變暗。

夫子在與昊天的戰爭裡,逐漸落於弱勢,時間,似乎在道門一邊,對書院極爲不利,但他的想法不一樣,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爲了得到時間。

只有擁有足夠充裕的時間,他才能緩緩佈局,解決向晚原之困,他才能等待西荒深處的好消息,才能等待着道門不可彌合的裂縫越擴越大,真正重要的是,隨着時間緩慢流逝,信仰新教的人越來越多,昊天便會越來越弱。

得夫子教誨,得小師叔遺澤,得蓮生點化,得歧山大師青眼,在極樂世界裡修佛千萬年,與桑桑合體奔波千萬裡,他修道、修佛、修魔,無一不可修,對於信仰這種事情,認識早已直抵根本,昊天在他眼中不再高遠。

無數年前,道門替人類選擇了昊天,當新教出現,道門漸衰,昊天便會變弱,看似過於簡單的推論,卻是如此的正確。

所以對於書院和唐國來說,新教很重要,葉蘇很重要。

新教必須有時間傳播到更遠的地方,爭取到更多的信徒,葉蘇必須獲得開宗聖人的地位,無論活着還是死去。

爲此,寧缺不惜殺了數千人,替葉蘇和新教背書,卻有意無意間,對道門如何處置葉蘇,不給予任何評說影響。

他看着灰暗的天空,看着遠處的落雪,沉默了很長時間。

他覺得自己能夠把握觀主的想法,因爲畢竟月亮在變暗。

道門和書院,都認爲時間對自己有利。

就看書院和新教在人間合力,先削弱昊天,還是她先戰勝老師。

他賭前者,觀主如果不同意他的勸說,那麼便是在賭後者。

寧缺對這場賭局有信心,因爲無數年前,道門替人類選擇了昊天,最終卻把希望完全寄在昊天身上,而他和書院不一樣,把希望寄託在統一大陸的唐國,寄託在葉蘇和新教的身上,都是寄希望於人間。

希望在人間。

希望,本來就應該在人間。

他看着天上,如此想。

……

……

臨康城外有山,山上忽然出現了一座小樓,那是秋天的時候。

入冬後,風雪漸至,人羣也漸至,數百上千名虔誠的昊天信徒,跪在山坡下方,對着那座小樓不停叩首,自然沒人敢越過神殿騎兵的防線。

新帝死,劍閣崩,南晉臣民在今年經歷了太多事情,眼睜睜看着戰爭即將暴發,和北方那個強大的鄰國即將生死相見,民衆的情緒自然壓抑緊張不安,於是這座傳說住着活神仙的小樓,便成爲了他們跪拜的對象。

樓裡的兩個人不清楚這些事情,即便清楚,也不會在乎,以他們在人間的超然地位,要說是神仙,其實也並不怎麼誇張。

酒徒倚欄飲酒,欄上的雪被衣袖掃落,有的染在衣襟上,和這些天落在襟上的殘酒合在一起,沁出很奇異的寒醉味道。

大師兄在樓外崖畔,看着東方沉默不語。

前些天,唐國的暗侍衛從那邊傳來消息,一些不好的消息——宋國,可能會發生些事情,道門,有些人已經到了那裡。

他想去那邊看看,因爲葉蘇在那裡,卻無法離開,因爲酒徒在這裡,酒徒或者本來也應該在那裡,現在卻還留在小樓裡獨飲,則是因爲他。

不能獨行,這是大師兄和酒徒之間,也是書院和道門之間最重要的約定、最大的道理,誰都不能違反,否則便是戰爭。

他和酒徒若能不回人間,或者,人間還有希望。

第五 卷神來之筆慈航的船無理的佛第42章 御史張貽琦之悔悵第109章 少年背後生着黑色的花第112章 農夫的反擊第135章 當頭一棒第180章 山崖之上望長安第149章 前來的咫尺,或者天涯第86章 一個花癡第78章 暮色中的“學術討論”第73章 白骨山中一枯僧第189章 現在和當年的一些小事情第70章 前人意,後人癡第40章 讓他去第66章 一魚萬法第8章 曾經的同窗第27章 血腥歸座之路的開端第27章 花前月下(下)第95章 唐不亂第190章 新東西,新學生第33章 荒原的夜第37章 最後一句話第142章 登場第134章 各種最強(上)第287章 明槍第215章 將軍(下)第141章 看長安(下)第33章 筆落臨四十七巷第126章 七卷 天書(中)第204章 世間最強的……第41章 南海神官第192章 這裡是人世間第106章 又是一年秋風至第41章 火燒紅蓮寺第159章 嶄新的一筆第258章 秋歸第五 卷神來之筆慈航的船無理的佛第98章 娘娘萬歲!第201章 如果真有天道第90章 入魔(十五)第77章 國師的陣第19章 上馬爲賊(三)第74章 光明神殿裡的日子(上)第77章 國師的陣第77章 登天(上)第143章 二師兄的規矩(下)第149章 在佛的世界裡狂奔第50章 天空與大地之間,是唐小棠第98章 陋巷第81章 佛祖的筆記第138章 柳絮下的真相第37章 光明祭第161章 自今日始,你我不再命如紙第84章 長安城的關鍵第164章 彼岸第9章 心如磐石的侍衛們第27章 不畫眉,火焰與海水第222章 小樓傳說(下)第291章 本命,桑桑唱歌給冬湖聽第198章 第三本書第45章 御史張貽琦之死亡第45章 黃泥硯,白雪地第44章 那些不值錢的事第76章 身在黑暗,腳踩光明第104章 斷井頹垣第52章 神袍揮展第88章 一些小事第70章 前人意,後人癡第71章 書院第129章 闢地(下)第31章 和這個世界談話的方式(下)第45章 夏天將要到來第39章 她的信仰第80章 桃山雪亂第136章 一帖驚長安第123章 癡於花者,默然隨之第91章 鐵坊柴房殺人第160章 我們都是小孩子第221章 小樓傳說(上)第148章 青峽論劍(下)第237章 斬草第175章 湖畔飛他媽的劍第84章 人至賤第78章 同赴深淵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2章 昊天留給人間的禮物(中)第15章 照看(下)第5章 桑桑的病第219章 走吧,走吧第194章 掃地的老婦人第35章 明志第3章 唐人的樸素是非觀第133章 那片雪飄了下來第59章 深淵底,潭水畔第45章 找藥第197章 有人來到長安城第54章 斬不斷第170章 剪燭第122章 來戰!第34章 書癡世界觀改造的第一次驗收及花癡的傷慟第137章 那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