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折騰

自從趙石回府,藉着年關的餘韻,得勝伯府中着實熱鬧了一番,但過得幾日,也就消停了下來。

這個時候也就顯出趙石如今雖是顯赫,但根基卻弱來了,他在京師任職也有幾年了,但結交的人卻少了些,幾天過去,過府拜訪的人也就不多了。

而到府拜會的人中間,也多是京師的趙氏族人,其他的還有種家來人,商量婚期的事情,再有就是羽林左衛將校夠得上身份的親眷,幾波人下來,也就沒什麼人來了,和他大婚之時是大相徑庭。

根基薄弱,卻又位高權重,讓許多人望之卻步,身份低的不敢上門,身份高的又沒交情,所以就多出了許多的尷尬出來。

當然,趙石卻不管那麼多,先是去李府拜會了一趟,沒什麼好說的,李府上下現在頗有些同仇敵愾,所見皆爲冷眼,但哪裡嚇得到趙石?理直氣壯的在李敢當面前爲自己和李金花擇下婚期,走的時候,連句客氣話都懶得說。。。。。。。。

後來聽說自己走後,李敢當當即摔了杯子,連這位頗懂隱忍之道的老將都被氣成這樣,就更不用說李家其他人了。

但趙石只是在心裡冷冷哼了一聲,要說出使川中之前還有與李家修好之意的話,那麼等到給李成義安個罪名押送回京,再擠走了李敢當的心腹劉忠國之後,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幾乎已將李敢當給得罪死了,沒了多少轉圜的餘地,若非兩家婚事幾乎就是賜婚,想來李敢當都有可能悔婚的。

不過趙石也不放在心上,李家兄弟三人,一個差點被流放到邊塞,一個則已是他的同盟,剩下一個李敢當,也不過是和他平級,爵位與他還遠有不如,加之李家頹勢畢露,李敢當去後,根本沒什麼了不得的人物支撐局面,江河日下已是可以預期的了,比之那一***打下去還沒打死的曲士昭都有所不如,還真沒什麼可讓他多想的。

若非李金花一直與這個伯父還有些香火情分,李家會更難堪也說不定,這個時候趙石護短的性子就顯了出來,心裡一直在發狠,等你李老頭去了,你那幾個王八蛋兒子侄子的,看我不折騰他們出尿來。

其實說起來,李敢當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了,將侄女撫養成人,也算愛護有加,這些情分本是最大的籌碼,但一來二去,弄到現在這個地步,不但沒得多少好處,反而結下了怨恨,要不怎麼說呢,臣不忠則國敗,子不肖則家亡。

只趙石那年去了李府一遭,聽得那些閒言碎語之時,其實就已給李家埋下了禍根,再經之後一折騰,哪裡還有什麼情分能惠及子孫?不過話說回來,換個旁人,最多是與岳家疏遠罷了,但碰上趙石,卻也算是李家倒黴,便如現在,還沒等媳婦過門,就已同岳家鬧的勢同水火的,除了趙石,滿京師尋摸去,也不定能找出幾個來。

不過這事在趙石來說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婚期定的快速非常,日子也近,李家那邊估計也是被噁心的不行,巴不得將李金花這個喪門星嫁出去了事,所以趙石四月間就能娶李金花過門了。

李家這邊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趙石則有那麼幾分欣喜,立即派人去西山大營知會李金花,讓她也別回李家受那個閒氣,若在軍營中呆不住,就到原來她家老宅那裡待嫁就是,到時候八擡大轎過去,就算沒有一個孃家人撐着,他也能讓李金花風風光光過門。

不提李金花得知消息之後的那份歡喜和擔憂,之後趙石府上卻迎來了第一位真正算得上尊貴的客人,香侯陸飛翼,大秦唯一的一個世襲侯,輕輕鬆鬆就鬧得一個京師大族,四品武將之家灰頭土臉,若是男人的話,除非皇帝昏聵,不然斷沒有存在的道理的。

和香侯府結下交情實屬陰差陽錯,現在他內宅那裡,都是香侯府派人值守,連老太太的佛堂也是香侯府幫着建的,也就是現在趙石還只一子,若多上幾個女兒的話,香侯府可能已派了女教授到府上了。

有來有往,這交情才處的深,人家這麼出力爲的是什麼,趙石心知肚明,可以說,一直以來,他這邊是佔了便宜的,香侯府的女人是那麼好請上門看家護院的?有了香侯府的女人在,家宅平安想不放心都不成。

而香侯陸飛翼此來,雖不是興師問罪,但也差不多,陸飛翼雖然年輕,又是女子,但管着一大家子人,皇宮內眷還佔了多數,氣勢哪還用說?

寒暄客套少不了,但客套過後,第一個問的就是李成義的事情,香侯府的人都不笨,幾個從宮***來的女官兒更是成了精。

問了問陸飄,就什麼都明白了,李成義個世家子,怎麼就會那般急色?偷闖女營不說,還窺人沐浴,滿京師尋去,也找不出個如他般色膽包天的遊蕩兒,定是這小子其蠢如豬,被人陷害了。

但香侯府的臉也擺在那裡,陷害也就陷害了,香侯府有這個底氣也有那個能力不讓人小覷了去,於是不光是李成義,李敢當也跟着倒了黴,香侯府的女人較真起來,連皇帝都得忌憚三分,何況他人?

但想拿香侯府當槍使,你也得掂量掂量,握不握得住槍把子。。。。。。。。

所幸趙石這裡對那女營還不錯,回府的女兵精氣神都有的瞧,有的學了一手治外傷的醫術,有的將紮營行軍諸事也摸索的有模有樣,有那聰明的,還能在練兵領兵之法上有些心得。

這就都是趙石的功勞了,雖然看得緊,沒讓女營幹些出格的事情,但總歸有了交代,讓陸飛翼多少有些滿意,不然的話,女人發起瘋來,麻煩的還在後頭呢。

李成義的事情趙石並不諱言,而是實話實說,當時軍情緊急,不管是爲穩定軍心,還是其他什麼,都必須握緊軍權,李成義之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李敢當在雄武軍中威望甚高,硬來是不成的,這纔出此下策云云。

事情是張鋒聚,杜山虎做下的,出謀劃策的卻是段從文,時候都聽張鋒聚說了,幾個人都是他的心腹將領,雖非出自他的授意,但這時卻全都攬在了身上,其實這手段直可謂下作的,也只有趙石這樣不怎麼在乎名聲的人才會直接認下來。

那香侯陸飛翼到很有男兒氣概的揮了揮手,表示此事就此揭過不提,當然最後免不得勸上一句,得勝伯以後行事務必要謹慎纔好之類的話了。

之後她也不糾纏爲何將女營送回長安的話題,顯然雖說心中不爽的很,卻也對趙石此舉有了體諒,而是隱晦的探問女人在這大秦的天下間到底能幹些什麼有益於國,有益於民之事。

這個女人也算是一個異類了,聽明白之後,趙石心中暗歎,女人天生弱勢,又是在這麼個時代,能做些什麼着實不好說。

話說到這裡,趙石也不想跟這位野心頗大,卻還有些迷茫的香侯府府主囉嗦了,只是道了一句,女子可行醫,可經商,也可讀書育人,但從軍嘛,我勸府君還是絕了這個心思,那是地地道道的男兒事業,女人家一個兩個還成,若想成軍,除非拿得動刀槍的男人都死光了。。。。。。。。。

香侯陸飛翼聽了臉色漲紅,想也不想就開始辨白,無非是將花木蘭,平陽公主之類的搬出來,還好有些理智,沒將武周皇帝也舉成例子。

趙石聽了只是搖頭,冷笑不已,話就說的更加明白了,只舉了一個例子,金州女真攻城拔寨,總驅敵方百姓爲先導,以若敵方將士戰心,若軍中多有女子,讓女真胡虜俘了去,然後於兩軍陣前肆意侮辱,身爲軍人,豈非羞愧欲死?一個不好,本該堅守,定會領兵浪戰,爲一人而置全軍於險地,值得不值得?但若不去,軍人的血性在哪裡?

若女軍被圍,大軍救是不救?敵軍若以女軍爲餌,將置大軍於何地?

女人心腸柔弱,若是領兵,那就更糟了,該救時不救,不該救時偏偏去救,豈非苦了麾下將士。。。。。。。。。別跟我提李金花李將軍,汾水之畔,我軍被圍,本來她已率兵殺了出去,最終卻還帶兵迴轉,險些被金人圍住,驚險之極,我欠她良多,但身爲領兵之人,怎可有婦人之仁?

最終,那陸飛翼是負氣而去,趙石之後也不去管它,戰爭讓女人走開,從心理和生理上都是有道理的,這位香侯異想天開,卻想弄出些女將軍出來,過上個一千年都不成,何況是現在?

當然,他心裡未嘗不是想着藉此跟這些女人遠些,李敢當的遭遇表明,女人雖然不能打仗,但論起陰謀詭計來,比之男人也不差多少。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女人的報復心有多重,沒過幾日,香侯府輪守的時候,府上就來了一位銀屏婆婆,說是婆婆,其實只四十多歲,身材修長高挑,樣貌端莊,可以說是風韻猶存。

但這位銀屏婆婆來了府上,不幾日便在府中練武場上大顯神威,一杆河北大槍殺了府中護衛屁滾尿流,宋人逢也是使槍的好手,對上方火羽是不成,但平常人在他力氣未盡之前若想近身,那是想也別想。

見獵心喜之下,上去試手,結果悲劇的很,幾個回合下來,被人家一槍挑飛了手中鐵槍,大槍舞動,在他衣服上戳了無數小眼兒,偏偏絲毫沒傷到皮肉,卻嚇的宋人逢臉色刷白,神乎其技,也不知是怎麼練的,不過在府中顯足了威風,更開言授徒,讓府中護衛們趨之若鶩。

直到後來,趙石才從宋人逢嘴裡聽到,這銀屏婆婆多數是出身幽燕之地,一手槍術定是幽燕豪傑盛傳的定軍槍,大開大合,有橫掃千軍之勢,所以名之定軍,幽燕豪傑,使槍的也是最多。

當初遼人得了幽燕之地,義士王翻起兵抗遼,據說就使得一杆大槍,槍回九曲而不折,後來兵敗,此人單人獨騎,殺透重圍而出,遼人鐵騎正逢盛時,追逐不休,王翻見不能脫,返身殺回,直透數陣,直殺人遼人中軍,殺人無數,最終力盡而歿,而那王翻據說使的就是定軍槍。

可惜,幽燕之地淪於胡虜之手百餘載,幽燕豪傑多已凋零殆盡,再無人能使出那般神妙莫測的槍法了,不想現在卻從一女子身上再現於世。。。。。。。。。

瞅着宋人逢一臉感慨的樣子,趙石直想笑,即便是那方火羽好像沒他說的那般神勇無敵吧?若是大軍征戰,真讓一個人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大軍臉面何存?這些草莽傳奇顯是說的有些過了。。。。。。。。

不過趙石心知這是那位香侯不能心服,所以派來了這麼個奇人,落落這邊的威風,也好告訴他,女子中不缺巾幗豪傑,對於這種頗有些賭氣成分的挑釁,趙石卻哪裡在乎?

到是他閒來無事,也到校場上瞧了瞧,那銀屏婆婆冷冷清清一個人,但一杆大槍使出來,卻如驚濤拍岸,烈火焚天,堂堂正正之間,蘊着一股揮之不去的慘烈氣息。

這是真正從戰陣中磨練出來的槍法,不求存己,但求傷敵,很難想象,這麼個清冷的人,竟然能使出這般烈性的槍法。

比了比,趙石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那口陌刀使的太笨了些,和李金花比不了,眼前這個槍術大家,更比不得,騎上馬,說不定好些,也說不定更糟。。。。。。。。

校場上圍着一圈眼巴巴的護衛,身高馬大,一個個都健壯的和狗熊相仿,但卻被個女子壓的擡不起頭來,趙石瞧着也是晦氣,轉身離去。

那銀屏婆婆顯了威風到也就消停了下來,並沒再鬧騰什麼,更沒說要跟羽林猛虎較量一番的言語,很有分寸,但每天在校場上教訓一羣徒弟卻是風雨不綴,名聲也漸漸傳了出去,都知道得勝伯府上有位槍法如神的婆婆,至於香侯府的女人當了得勝伯府上的教頭一事,就衆說紛紜了,顯然,看笑話的人也不少。

事後,那位香侯也沒露面,而是鴻雁傳書,短短一句話,問道:“得勝伯還覺女子無用否?”

趙石這裡想了想,回書一封,“萬里挑一,府君當真煞費苦心。”

也沒說的太過,其實他覺着,這人和方火羽差不多,都屬於奇人異士那一類,雖然厲害,卻不適合軍陣廝殺,因爲成不了規模,後世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成不了規模的東西,再好影響也是有限。

不過這下真的捅了馬蜂窩,沒過幾日,府中熱鬧了,香侯府那邊來了十幾個,這會不是練武的了,而是琴棋書畫都拿的出手,有的還能出口成章的一羣女才子,也沒經趙石同意,只稟告了石頭娘,就在府中堂而皇之的辦起了女學。

趙石後宅女人本就不少,還頗多識文斷字的姑娘,這麼一來,生源可是充足的很呢,當趙石察覺出異樣的時候,連趙翠兒,範柔兒之類的都成了人家的門生弟子,京師更都傳遍了,都道得勝伯不知怎的獲了香侯府青睞,竟得香侯府中人教授下人學問,當真讓人羨慕云云。。。。。。。。。。

當然,這私下裡到底怎麼說的,傳的,還真不好細糾。

趙石有些惱了,還真糾纏不清了怎的,於是將陳常壽叫來,措辭去信一封,大意就是說,這裡閒雜人等頗多,若是香侯府中人往來過於頻密,恐有損香侯府清譽等等。

不想,信是遞過去了,那邊幾天沒動靜,然後就是宮裡太后娘娘發了一封明旨過來,於是乎,香侯府的大姑娘小姑娘的竟然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出得勝伯府後宅了,讓許多人眼珠子差點掉下來,也有許多人羨慕的眼睛發藍。

一個更加意外的後果就是,上門求幕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這醉翁之意又豈在那酒裡?連南十八都有些哭笑不得的道了一句,這女人還真是得罪不得。

趙石則是心道,應該說是有很硬後臺的女人得罪不得纔對,瞧瞧這都是些什麼事兒,文的武的一陣亂來,折騰不死人也膩歪死人,女人發起狠來的樣子他不是沒見過,但有權勢的女人發起狠來,到是頭一次領教,連太后那裡的旨意都隨便的請下來了,還能說什麼?

還好的是,顯然香侯府那裡還算剋制,只好像賭氣般鬧來鬧去,小伎倆是有些,但還沒鬧的不可開交。

奶奶的,老子忍了,趙石無奈的在心裡咒罵了一句,接受了眼前這個局面,但就好像在大炮隆隆聲中轟開的國門,不平等條約那叫接踵而至。

過不了一月,讓趙石嚇了一跳的是,兩個信佛的皇貴妃登門兒了,當然,這兩個皇貴妃可不是景帝李玄謹的貴妃,而是正德皇帝的,正德皇帝過世之後,這二位便出宮到香侯府榮養,這種情形,在大秦歷代皇帝默許之下發生,讓宮中妃嬪在皇帝駕崩之後,多少有些盼頭兒,算是個善政。

而香侯府爲何多年屹立不倒?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有這些女人在護着,香侯府歷代府主又都謹慎,沒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發生,皇家這邊漸漸也就沒了多少顧慮,聽之任之了。

在香侯府當然要比在皇宮自由的多,但再自由,對於這些身份特異的女子也是有限的緊,多少年了,規矩齊全,想改也不是那麼容易,而今太后一封明旨,卻是又讓香侯府的女人找到一個去處,於是乎,皇貴妃出現了。

這種動物走到哪裡規矩都是奇大,車馬依仗,一樣不少,讓趙石一個頭變兩個那般的大,說是來這裡談佛論禪,其實還不是來散心的?

忙活了一天,石頭娘那裡的誠惶誠恐自不必提,當晚趙石就摔了杯子,將自己那裡種的大樹砍倒了兩根,黑着臉讓南十八寫信給香侯府,老子這裡不伺候了,南十八這裡好說歹說纔給勸住了。

使的還是個拖字訣,聖旨一直遲遲未下,西山大營的軍將都已加官進爵,回家逍遙去了,唯獨趙石這裡一連一個多月也沒得到傳召入宮的消息,趙石到是不怎麼心急,李士芳偶爾過來一趟,也說耐心等候,必有恩旨到來,朝廷諸事,沒傳出什麼旁的風聲出來。

等就等吧,清靜些也好啊,每天陪石頭娘說說話,再去瞅瞅兒子,小丫頭那邊也安撫好了,不再有什麼現在就想要個孩子之類的荒唐念頭,多清閒的日子,經過一載殺伐,又受了重傷,多少殺氣雄心都留在了金戈鐵馬的戰陣之上,回到家中,只想清閒幾天罷了。。。。。。。

但被這麼一折騰,趙石也耐不住了,雖未直接去尋香侯府的晦氣,卻是在第二天就讓人遞了摺子去宮內,要面見太后娘娘,以侄孫的身份給太后娘娘請安。。。。。。。。。

(阿草也說兩句,爲什麼小說中冷酷的主角沒幾個呢?因爲冷酷到底的人不好描寫,爲什麼呢?因爲寫的過了就是殘暴,殘忍,暴虐,那樣的人相信沒幾個人是不反感的,就像阿草看了一部修仙小說,殺完這個殺那個,勉強找個理由就開殺,冷酷是有了,但阿草覺着,那就有些過了,冷酷不等於殘暴,也不是說非要血流成河,六親不認才能襯托出主角是多麼的冷酷無情。

而且寫到現在,阿草已經努力在將主角的性格向較溫和的一面在轉變,也儘量做到自然而然,但筆力不夠,還是多少有些僵硬,不過阿草還是堅信,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不停在變化的,不可能冷酷到底,只有這樣的人,也才更有發展的空間。。。。。。。。)

第839章 老頭第902章 勇烈第761章 驚濤第93章 應答(一)第825章 樞密第260章 佈置第1421章 建軍第469章 貴客(二)第1343章 大事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488章 老道第1240章 西涼(四)第1138章 入城第777章 落幕第53章 心思第1487章 商量第1190章 廷議(二)第636章 定計(二)第311章 邸報第375章 遇匪(一)第1216章 棄軍第628章 人來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223章 降敵第1413章 分院第1056章 宴請(四)第1170章 內外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921章 死戰(四)第1332章 對議第306章 擒王第933章 問答第430章 遊園(三)第628章 人來第1347章 談論第595章 隊伍第1232章 匪類第1233章 山匪第1187章 酒樓第1423章 校場第1441章 文樓第527章 比武第1067章 強弱第779章 議和(一)第1402章 商隊(三)第786章 議和(八)第167章 揚威(一)第1550章 享受第1313章 君臣(五)第691章 新鮮(五)第651章 教武第248章 立誓第894章 戰爭第174章 壽筵(一)第1452章 夜飲第608章 夜談(三)第1145章 國策第1319章 見歡第529章 宣旨(一)第992章 小勝第1311章 君臣(三)第74章 夜戰第1420章 壓服第677章 餘孽第1396章 破敵第1401章 歸程第571章 孤行第1571章 尾聲(二)第1264章 韋州(十)第241章 天明第678章 相遇(一)第1454章 老僧第918章 死戰(一)第533章 揭短第1031章 交戰(四)第170章 狀元第1435章 驟聞第162章 分配第1199章 指點第968章 洪流第401章 獎懲(六)第733章 決斷(四)第1000章 衝擊第423章 來客(一)第1275章 戰果第602章 歸家第45章 說笑第740章 碑林第697章 道人第31章 內亂第154章 開場第440章 演武(二)第1492章 過往第915章 混亂第925章 部衆第1013章 女眷第975章 王子第88章 衝突第101章 捉賊(五)第79章 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