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覆滅

進入大營的秦軍,終於遭遇了攻擊。

三三兩兩的蒙古騎兵,開始出現。

無疑,他們很狼狽,也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爲慘重的損失。

他們和漢軍混雜在一起,經受了數千枚從天而降的石塊的洗禮,讓他們頭一次,也最後一次認識到了,漢人征戰利器的強大。

很多蒙古勇士,直接被砸成肉泥,有的則被四處飛濺的碎石擊打的千瘡百孔。

在這樣的武器面前,他們引以爲傲的弓箭,彎刀,都成爲了可笑的擺設。

最爲可怕的則是,雷鳴般的巨響中,很多蒙古勇士被撕成碎片,戰馬在巨響聲中,屎尿皆流,將主人掀下馬背。。。。。。。。。。。。

蒙古戰士的鮮血,流淌的從未如此廉價,此時,他們和卑微的漢軍,沒有任何的區別,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

兩位蒙古千戶,赤老溫當即被石塊砸成肉泥,博爾忽幸運一些,只被碎石擦傷了額頭。

不過,蒙古人終究是蒙古人,他們用勝利以及敵人的鮮血,澆灌出了屬於自己的驕傲,不管他們有多野蠻,但毫無疑問,他們是當世之上,最爲優秀的軍人之一。

由蒙古戰士組成的軍旅,也是最爲強大的軍隊之一。

在承受了這樣突如其來的傷亡之後,即便失去了戰馬,即便滿身傷痕,即便已經陷入混亂,即便在嚴陣以待的敵人面前,勝利已經變得渺茫。。。。。。。。

但同伴的鮮血,以及那地獄般的場景,卻並未讓他們失去作戰的勇氣,反而徹底激發了他們的野性。

只要還活着,只要還能站起來,只要還能握緊彎刀,弓箭。。。。。。他們便不會退縮。

他們如同狼嚎一般,呼喊着長生天的名字。從營地的各個角落冒出來。

或還騎着戰馬,或者步行,義無反顧的朝着密密麻麻的秦軍軍陣衝了上來。

他們期待着,用自己的頑強和悍勇。像以前那般,讓敵人驚慌失措,最終取得勝利。

箭矢終於開始在天空飛舞,喊殺聲漸漸響徹於開封城外。

漢人軍伍的強大之處,也在此時顯露無疑。

他們有條不紊的邁動着腳步。嚴明的軍紀,順暢精確的指揮系統,以及多年的訓練,在這一刻都獲得了回報,讓殺戮成爲一種機械式的行爲。。。。。。。。。。。。

這幾乎可以說是兩個文明的碰撞,殘酷而又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

大隊的蒙古騎兵終於漸漸開始出現在秦軍眼前,秦軍腳步減緩,開始出現傷亡。

戰爭中,最壯烈,也最爲殘酷的地方。終於徐徐揭開了面紗。

箭矢開始密集了起來,箭矢入肉的噗噗聲,聽上去分外驚悚。

戰馬悲鳴着倒地,刀槍在戰士有力的揮舞下,進入敵人的身體,拋灑出大片的鮮血。

窮途末路的蒙古騎兵,用最爲壯烈的方式,爲自己奏響了覆滅之戰的終章。

失去了馬速,以及迴旋餘地的蒙古騎兵,在成片的步軍面前。已經沒有半點優勢可言,戰馬被長槍刺穿,紛紛倒地,將馬上的騎士壓在身下。

密密麻麻的秦軍士卒。有節奏的向前不停涌動,所過之處,皆是蒙古騎兵被斬的面目全非的屍體。

騎兵,在這樣嚴整的步軍大陣面前,被推的連連後退。

倉促集結起來,並承受了慘重的傷亡的他們。像麥子一樣一層層的被戮倒在地,再沒有站起來的機會。

這是在戰場上很難見到的景象,只要稍微清醒一些的騎兵將領,便不會讓部下陷入這樣的窘境。。。。。。。。。。。。。。

但今時今日,在這樣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戰術之下,一切都成爲了現實。

縱橫來去,以大範圍迂迴,包抄,騷擾爲手段的蒙古騎兵,被圍於方寸之地,任他們的戰士再是英勇無畏,再是不懼生死,也再無往日半點威風可言。

王勝保,陸相兩部,輕鬆的兩翼蒙古人殘敵,開始向蒙古騎兵的兩翼,發起了攻擊。

騎軍真正的重甲騎兵,終於第一次出現在了戰場之上,也象徵着,大秦的國力,再一次達到了一個頂峰。

沉重的馬蹄聲,讓大地開始微微顫抖,一身重甲的秦軍騎兵,終於出現在兩側。

此時,萬餘蒙古騎兵,慢慢蝟集於大營之中,還在負隅頑抗。

他們不是沒有想到,要在兩側迂迴,拉開距離,擺脫這種令人極爲無奈的窘境。

但他們混亂的建制,以及時間上,都不允許他們做出這樣的戰術動作,軍令根本無法傳達下去,他們此時還能聚集在一起,只能說他們的勇氣可嘉,除此之外,再無亮點可言。。。。。。。。。

兩側的蒙古騎兵驚慌的呼嘯起來,並自發的開始催動戰馬,迎向敵人。

但一身重凱的重甲騎兵,在這樣的戰場上,足以稱之爲像蒙古騎兵這樣的輕騎兵的噩夢。

撞擊的悶響聲中,蒙古騎兵,無論人馬,皆被撞的飛起,他的箭矢,落在秦軍騎兵的甲冑上,只能激發一陣叮叮噹噹的亂響,彎刀斬在上面,也只是一連串的火星。

間或有秦軍騎兵,被射中甲冑縫隙,一頭栽下戰馬,但更多的騎兵則是揮舞着他們特製的後背大刀,將失去馬速,錯身而過的蒙古騎兵一刀兩段,並蠻橫的一頭撞進蒙古人的軍陣當中,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無可阻擋,蒙古人在這樣的衝鋒面前,往往要付出幾倍或者十幾倍的代價,才能將一個這樣的鋼鐵怪獸殺死。

這無疑是他們所見過的最爲可怕的怪物。

蒙古人的勇氣,在迅速消失,他們也是人,也會疲勞,也會害怕,也會驚慌失措,只是因爲他們在寒冷嚴酷的環境中,生活的太久,所以極爲頑強罷了。

太陽漸漸升上頭頂,卻被浮雲所掩蓋,在大地上留下斑斕的光影。

戰事終於來到尾聲。

秦軍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象徵着勝利的到來。

蒙古軍崩潰的很快,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便是此戰的收尾了,每個秦軍將士都知道,追亡逐北,將是他們現在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乘勝追擊,秦軍略略打掃了一下戰場,便開始以王勝保,陸相兩部爲先導,快速北進。

至此,兩個蒙古萬人隊,多數覆滅於此戰當中。

蒙古千戶博爾忽戰死,蒙古千戶赤老溫戰死,以下百戶等蒙古將領,多數戰死於開封城下。

俘虜的蒙古騎兵,有兩千餘衆。

他們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並沒有多少區別,在失去作戰勇氣之後,迅速的選擇放下武器,做好了成爲奴隸的準備。

但這裡不是草原,大將軍趙石一聲令下,俘虜被集中於一處,圍上來的秦軍士卒,刀槍並用,立時將兩千餘蒙古降卒屠戮一空。

蒙古人的屍體,密密麻麻堆疊在一起,並被一把大火,燒了個乾乾淨淨。

蒙古騎兵,第一次被成建制的消滅於戰場之上,見證者,卻只有他們的敵人。

而且,悲哀之處在於,這些大秦士卒,除了勝利的喜悅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因爲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時代,離他們還很遙遠。

他們比蒙古人更加的驕傲,勝利的到來,也顯得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當秦軍大軍,出現在黃河岸邊。

正在正相搶奪渡船的河北潰卒的命運,也就已經註定了。

蒙古人爲他們贏得了逃走的時間,但可惜的是,能夠在此戰中逃脫的人,屈指可數。

對岸已被秦軍佔據,逃上渡船,也只能順流而下。

而大部分河北兵馬,並沒有這樣的幸運,在秦軍到來之後,紛紛跪倒在黃河岸邊,等待最終命運的到來。

趙石這一次,仁慈的多。

令張柔等降將,收攏降卒,做好進軍河北的準備。

三天之後,趙石已經身在黃河北岸,此時,有人將燕王李任權的人頭,送到了他的面前。。。。。。。。

這樣的事情,自古以來,發生了太多次了,所以不用怎麼驚訝。

李任權本想逃去山東,卻爲心腹所殺,人頭也被送了回來,至於他的兒子和義子的人頭,只能說是附帶而已。

趙石並不怎麼關心這些,李任權,早已是冢中枯骨般的存在,當年他就不曾將其放在眼中,今時今日,更是如此。

他要的是河北,李任權是生是死,在他看來已是無足輕重。

但李任權,對於京師的君臣們而言,意味可能不太一樣。

所以,他立即命人,將李任權的人頭送去了長安,這位大秦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位叛將,終是身死異鄉,做了無頭之鬼。

匯合了段從文部,兵力驟增的秦軍,前面可謂是一片坦途,燕城近在咫尺,其他府縣,傳檄可定。

毫無疑問,河北此時差不多已然算是歸於大秦治下了。

只是此時,北邊張鋒聚部,正在面臨四萬南下的蒙古騎兵的考驗,帶領他們的,則是成吉思汗,鐵木真。。。。。。。

第1456章 風陵第1188章 氣惱第1102章 商人(五)第1171章 年禮第162章 分配第114章 盛怒第424章 來客(二)第1419章 書信第371章 誓言第1352章 官員第328章 鏖戰(二)第1017章 封號(二)第1476章 入宮第153章 相抗第718章 開端(七)第203章 嚴苛(五)第1051章 諸事(二)第63章 殺戮第539章 善後第548章 故交第713章 開端(三)第1500章 運氣第1343章 大事第466章 準備第793章 家人豪三百零一章潰敵二第236章 血夜(四)第789章 家書第99章 捉賊(三)第745章 春來第273章 開拔(三)第1219章 攻守第1530章 學問第1395章 虎牢第310章 心結第702章 湖畔第573章 窮途第569章 陌生第965章 長遠第1234章 山匪(二)第1137章 相見第1206章 進攻第1203章 訓誡第1355章 偶遇第239章 血夜(七)第156章 比鬥(二)第1401章 商隊(二)第51章 兒戲第169章 揚威(三)第125章 打鬥第846章 暴起第162章 動盪第352章 祝壽(二)第1562章 大軍第986章 清除第1144章 君臣第105章 故人第1456章 風陵第1393章 安撫第382章 豪傑(六)第386章 回京(一)第554章 解圍第233章 血夜(一)第1271章 元康(二)第二百九十二章第888章 故地第1201章 祭祖(二)第1287章 繳獲第676章 追查第897章 交底第642章 逝去第1168章 言儲(二)第1564章 相議第409章 獎懲(十三)第295章 解州第250章 小方第156章 祝壽(六)第726章 解州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498章 心態第529章 宣旨(一)第986章 清除第1271章 元康(二)第606章 夜談(一)第382章 倒黴第12章 行路第147章 出行(六)第458章 童生第387章 回京(二)第1426章 震懾第649章 偶遇第1385章 寺廟第1082章 冬天(二)第1167章 言儲(一)第1073章 獻策(二)第988章 軍議第1183章 兵部第805章 種氏第1474章 大案(二)第911章 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