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登門

毫無疑問,種氏如今是京中最顯赫的將門。

即便晉國公府與之相比,也要遜色三分,因爲這是個龐大的家族,枝葉繁茂,根基深厚,在李氏韜光隱晦,鄭氏分崩離析,折氏被拔光了一多半的牙齒的今天,沒有了多少掣肘的種氏可謂是一枝獨秀。

而種從端前兩年中了風,開口說話都困難了,種氏主事之人,也就順理成章的換做了種燧。

這一點尤爲關鍵。。。。。。

種燧這人,心性堅毅,野心勃勃,並不算是一個好的繼承人。

這麼說可能有點矛盾,但和種氏聯絡有親,又身在樞密院的趙石看的很清楚,這樣的不知收斂,早晚有一天,會耗光皇帝陛下的耐心。。。。。。。。

因爲從景興年間開始,大秦兩代君王都在有意無意的消除這些門閥世家的影響力。

也許,將來長安城中會出現很多世家豪門,聲勢也許並不弱於當年的長安五姓,但現在嘛,卻還不是繁花似錦的太平盛世。

當政的,是心計深沉,目光遠大的成武皇帝。

其實,在幾年前種燧爭奪樞密使之職失利之時,這種考量就有所體現,只是那會兒,皇帝陛下的心思,還在其他兩家身上罷了。

所以,趙石想讓種燧出京領兵,也算是一番好意,成武鼎革到了今天,政治立場什麼的,有的時候已經無足輕重,皇帝陛下即便對種氏並無厭惡之意,有那麼一天,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對種氏下手。

如果種燧還在朝中,首當其衝者,必定是種燧無疑。

這樣的一天其實已經不遠了,張承這個樞密使做的很稱職,雖然一直在努力擺脫着趙石的影響,一些事情上做的並不很得趙石心意,但無論眼光還是手腕上。都要比種燧稍勝一籌。。。。。。

不過張承任職樞密使的時日已經所剩不多,到時張承卸任的時候,種燧幾乎是天然的接任人選。

那個時候,皇帝陛下會很爲難。趙石也將面臨取捨,說不定,刀光劍影,便因此而起,與其那個時候糾結。不如趁早謀之。

不過,謀人容易,謀己卻難。

種燧受家世所累,這輩子恐怕也難以再進一步了,而他趙石,卻也爲聲名所困,其中之爲難,外人如何知曉。

都說他晉國公黨羽遍佈朝堂內外,但這兩年你瞧瞧,他不理政事。放手權柄,從皇帝陛下數起,再延及親近友好,有哪個真心實意來到他面前,相勸幾句?

多數都是不聞不問罷了,爲的什麼?還不是都想着,大將軍趙石這個時候退上一步兩步,也許對朝廷,社稷,乃至於各人更加有利?

這種事兒。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已。

當然,老大別說老二。趙石看的很清楚,卻也自忖比旁人心善不到哪兒去。

像種燧這件事上,他也不是完全都存着善意。

如果種燧這次出京領兵,必然是一路偏師,面對的又是名將嶽東雷,束手束腳。可想而知,再加上水土不服,除了精兵可以依仗之外,怕也就沒什麼了。

這麼說來,地利人和皆不在手,戰事艱難之處可想而知。

種燧用兵偏穩,這是趙石最放心之處,不過吃點苦頭怕是在所難免,一旦有所失利,鋒芒必爲江善所掩。

到時候,論功行賞,種燧也就別想着爭奪樞密使之位了,卻還能讓大勝的秦軍上下,認識到前途任重而道遠,不起驕敵之心,一舉兩得,甚爲合適。

未戰,戰事走向多數已是瞭然於胸,這樣的本事,得益於多年征戰的經驗,也有對歷史一知半解的因素在裡面。

所以才能從容佈置,盡顯大秦權臣之本色。

月色之下,李金花看着心事重重的丈夫,心疼之餘,卻也不再多問,相比於這些朝堂中事,自家女兒那點子事故,真真可謂是無足輕重了。

李金花回去後宅,趙石卻沒閒着,又將府中幕僚們都叫到面前,分派一下任務。

讓陸敖盯着戶部動靜,孫文通跟兵部打交道,南十八坐鎮府中,另外幾個人傳遞往來文書,可以想見,未來幾個月,晉國公府其實和京中很多衙門也差不了多少了。

第二天,趙石一大早便從晉國公府起行,去參加朝會。

早朝上,多數人都是心不在焉,連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所以這一天的早朝很短,早朝之後,幾位三品重臣,直接被宣召入宮。。。。。。。

直到日暮時分,衆人才紛紛出宮,也象徵着大秦的戰爭機器終於啓動開來。

幾位重臣不約而同,在宮門前停了下來,等人到齊了,略微商議一下,這才紛紛告辭離去。

選將調兵,各人皆有己見,需要中書和樞密院相互溝通,各人回去,也要寫一份奏疏出來,這一晚上,誰也別想消停。

趙石回到府中,剛飲上一杯熱茶,腳跟腳的,便有人來訪。

趙石知道,麻煩事肯定不少,但沒想到這會兒便有來人,太心急了些。

讓他更沒想到的是,來的人是御史中丞張世傑。

щщщ◆ Tтká n◆ ¢ Ο

張世傑也已有了老態,只不過,在他身上,已經無法找到當年那個落拓長安,不敢回鄉的士子的影子了。

只要靠近他,你就會覺出幾分冷意,目光鋒利的好像刀子一般亂飄。

沒辦法,從大理寺,到都察院,再到御史中丞,他的宦途軌跡,決定了他的處事方式,當初的溫文君子,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他的形象,其實跟傳說中唐時來俊臣,狄仁傑有些相仿,皆爲皇帝爪牙,爲諸臣所忌憚。。。。。。。

監察百官,大權在握,與中書,樞密分庭抗禮,實際上,已然來到位極人臣。百官側目的位置上了。

而御史臺也正因爲有了他,才能另起爐竈,從受中書轄制的境地中脫穎而出,愈顯權責。。。。。。。。

作爲御史中丞。張世傑也一直在謀求一種超然獨立的地位。

而科舉制度的改革,以及武學的建立,確實給了他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御史臺下面的衙門的人員任免,更少的受到來自其他衙門的干擾。

張世傑本人。也屢次流露出,在都察院,軍察院,御史等處任職之官員,不再任意轉任其他文武職位的意思,志向遠大,卻也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了。

一直以來,張世傑也在尋求趙石的支持。

但在趙石看來,這麼下去,御史臺差不多也就成了錦衣衛。

監察百官。再有了處置之權,不是錦衣衛是什麼?

尤其是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苗頭,軍察院的觸角是軍中虞侯,都察院的觸角則是各地按察使。

再要不受中書,樞密的牽制,你想做什麼?

沒了趙石的支持,張世傑多少也就息了心思,因爲在他看來,這位表弟纔是朝廷中最爲開明的重臣。他說不成,那麼旁人九成九也是如此了。

不過說起來,這幾年,趙石對他的觀感從當初的不待見。到後來的稍稍敬重,直到如今,則變成了多少有些親近了。

原因嘛,除了他們地位越來越相近之外,也因爲這兩年間,在趙石面前。直言不諱勸趙石不要過於疏離於朝政,提防小人作祟的人裡面,就有張世傑一個。

非常難得,也讓趙石覺得,張世傑雖然迂腐了些,但爲人還算不錯。

實際上,張世傑其人,是個非常有政治抱負的人,同樣也是個非常典型的讀書人,心懷天下,操守嚴謹,品性高潔,不太擅長陰謀詭計,進退之上,拿捏的也不太好,行事也總帶着些迂腐之氣。

這樣的人,能夠走到今日,只能說是因緣巧合,不然的話,一輩子可能就要碌碌無爲,在鄉野之間成爲一個憤世嫉俗的隱者罷了。

不過,說這些沒用,事實是,出身鞏義縣的兄弟兩人,此時皆是位高權重,乃當世有數的權臣。。。。。。。。。

張世傑的來意,趙石猜不到。

不過等張世傑說上幾句,趙石便也明白了。

這位御史中丞大人出宮之後,一路不停的跟過來,只不過是想問問他,這軍察院到了戰事起時,當行駛怎樣的職權。

這也是成武興革的後遺症之一,很多東西都很新鮮,新鮮的讓御史中丞這樣的朝中重臣都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關鍵時候,是該宣示威權,還是該一切照舊。

這當然是有違於張世傑本人的政見的,但沒辦法,杜山虎卸任在即,一輩子風風雨雨,到了晚年,卻吃了個大虧,讓杜山虎有些心灰意懶。

在軍察院任上虛應故事,讓人無可奈何。

張世傑幾次想撤換掉杜山虎,但杜山虎這樣的老資格,張世傑動不了。

這是皇帝陛下,以及武臣們安插在軍察院最硬朗的一根釘子,除非年紀到了,不然的話,誰都不能輕易動搖他的位置。

而到了戰時,問題也就來了。

按照張世傑的想法,是不是能派人到軍前,切實掌管軍中軍紀,差不多也就相當於當年監軍的職責了。

在御史臺商量了幾次,杜山虎隨意糊弄,其他人也莫衷一是,讓張世傑非常之惱火。

所以,他只能在宮中廷議之時,一言不發,但過後,卻直接來尋趙石商量。

趙石也是苦笑,這樣的事情,你找我來商量?

不過想一想,也就釋然了,不找他還能去找誰呢?

實際上,這個糟爛事,根子上還在於武人勢大,當初要是按照種燧的奏議,將軍察院設在兵部,會更加名正言順一些,辦起來也更順利。

但無論是皇帝陛下,還是中書那羣文臣,都極力反對,這纔將軍察院設在了御史臺下面。。。。。。。。。。

實際上,還是文武相制的政治理念在作祟。

而樞密院,兵部這邊有些不甘,還是由他趙石提議,爲杜山虎謀了這麼個位子,才平息了各方爭執。

這會兒張世傑找上門來,讓他怎麼說呢?

張世傑不知道其中內情嗎?他當然清楚,但還是找上了趙石。。。。。

這其實就是他執拗迂腐的地方所在了,他認爲這麼做我沒私心,全都是爲了國事,所以不怕旁人說什麼,也不怕得罪人,更不怕趙石不高興。

趙石確實不喜,作爲軍人,對於文臣干涉軍務,天生就反感至極。

大秦還好些,若是像東宋,南唐那樣,讓文臣領兵權,趙石這輩子恐怕都難有出頭之日,除非他去死讀書本兒,考個狀元什麼的。

“大哥,鞏義張氏已是大賈之家,接的還是皇商,大哥。。。。。。難道就這麼一直下去,遍樹政敵,可想過你我一去,將來家人子女若何?”

文不對題,張世傑愣了愣,接着一雙眸子便直勾勾的盯着趙石,半晌才淡淡道:“當初我在東宮時,因父喪而出奔,輾轉來去,擔驚受怕,虧得表弟力挽狂瀾,纔有今日明主在位,國勢漸彰。”

“而今。。。。。。看來,表弟已無當初之銳氣,我來的錯了。。。。。。”

說完,大袖一甩,就要告辭。

趙石撇撇嘴,就知道跟他說不到一路,“行了,不需作態,咱們說正事兒。”

一句話,讓張世傑也非常不舒服,我激你一下,你不大包大攬也就算了,怎麼能這麼無禮呢?

不過不管怎麼說,趙石對他的姿態,和以前沒法比,不然這會早不耐煩了。

而對於張世傑來說,這位表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也早已根深蒂固,只是他自己很多時候不願承認而已。

“這事兒吧。。。。。。”趙石慢悠悠的開了口,“需要看時機,現在時機不對。。。。。。。”

說着說着,趙石也算理順了思路,“新衙門,新氣象,冒冒然想要派人去軍前,不過自取其辱,大哥沒領過兵,不知道軍中主帥在大軍中有怎樣的威權,別說軍中將領,便是那些軍中虞侯,你派了人過去,他們都未必瞅你一眼,若是派的人途自逞強,結果只能是一個,把腦袋丟在那裡,軍察院名聲掃地罷了。”(未完待續。)

第1360章 陰暗第255章 變起(一)第1506章 滅遼第1057章 激鬥第1243章 西涼(七)第1181章 相悖第484章 舌劍第1111章 盟約(六)第958章 北上第93章 應答(一)第71章 狠辣第977章 乃蠻第1039章 自信第509章 雲涌(九)第1571章 尾聲(二)第1303章 女子第1175章 麻煩第864章 吉兆第309章 兩帥第1349章 周枋(二)第770章 鏖兵(三)第603章 孩子第1032章 交戰(五)第451章 因由第306章 擒王第1362章 開監第385章 歸去第863章 收官(二)第844章 圍營第702章 湖畔第277章 初到第863章 收官(二)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613章 哭了第756章 施政第83章 風雲(一)第854章 中書(二)第823章 天妖(五)第1076章 分封(二)第1348章 彩頭第687章 新鮮(一)第1034章 相爭(二)第1350章 周枋(三)第247章 歸家第390章 爲官第1483章 勸諫第739章 嘮叨第1489章 收穫第41章 傷勢第1402章 糾結第23章 衝動第31章 內亂第550章 天蕩第352章 祝壽(二)第1134章 晚間第1520章 長亭(二)第283章 叢林第440章 演武(二)第1322章 年關第474章 飛燕第1147章 國策(三)第1062章 天下第486章 發作第160章 襲寨第1159章 朝局第106章 反拙第1552章 戰爭第151章 殺人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1370章 聚飲(五)第950章 思慮第1511章 婚姻第71章 狠辣第1274章 白晝第684章 相遇(七)第303章 魏王第599章 皇子第554章 解圍第1430章 書信(二)第972章 女奴第1172章 聯姻第1093章 終結(完)第1462章 麻煩第441章 遊園(四)第1045章 大勢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536章 勇氣第1421章 建軍第281章 歸來(二)第1251章 陸相(二)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1351章 周枋(四)第6章 獵熊第3章 血色都市第1189章 廷議第1384章 向西第1229章 軟硬第254章 夫婦第229章 暗流第1059章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