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大案

東漢張仲景曾着,傷寒雜病論。

晉人張叔和,得傷寒雜病論殘篇,續編爲傷寒論。

不說前人如何如何,只說傷寒本身。

在這個時代,傷寒無疑是個所類極雜的大科,除了包括各種外感引起的熱病之外,還包括了各種溫病和急性溫病,也就是時人談虎色變的瘟疫。

至於瘟疫,則是多數傳染性疾病的統稱。

因爲大多傳染性疾病先期的症狀,都是發熱,頭暈,嘔吐等,又因多數無法達成有效的治療,所以,也就模糊的歸類於傷寒之中。

而河東人王景,在杏林盛會上論述的,自然不可能是平日裡常見的因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和發燒。。。。。。。。。。。。。

他論述的正是傷寒中最可怕的瘟疫。

而之所以能折服衆人,奪得魁首,也是因爲他論述的三種疫症,從發病,到傳染,再到死亡,說的都非常的詳細,非是親眼目睹,怕是無法做到這一步。

只這一點,便能讓人不由自主的生出佩服之心。

會在疫症上下功夫的人,大多皆是濟世爲懷之輩,有着大決心大毅力,這個毋庸置疑。。。。。。。。

最重要的一點,王景和別人專注有所不同,他主張,預防爲主,治療爲輔。

在如何預防這幾種疫症上,他闡述了相當多的手段。

而且,他還以河東最近一場疫病爲證。

那是大秦景興年間,也正是大秦第一次太原大戰之後。

雖是嚴冬季節,但因爲戰亂的關係,還是出現了疫情,也正因爲是冬天,疫情並不重,他和幾位河東名醫聯手,使用了不少防治手段,所以這次疫情並沒有蔓延開來。冬季還沒結束,疫情便得到了控制。

他毫不諱言,戰亂是疫症最主要的誘因之一。

尤其是在金人轄下的時候,戰亂頻仍。北方時有大疫,而這也給了他太多的機會,能面對這些危險的疫症,同樣也讓他積累了無數的經驗和教訓。

他的師兄弟共有十餘個,亡於疫症者。十四人,他的祖父,乃金國御醫,和他兩位醫術精深的叔父,皆都亡於疫病。

由此可見,這個醫術世家,在疫病當中,做出的努力了。

在這一點上,各地名醫,和他都沒辦法相提並論。

雖說。他的治療疫症上,並無多少推陳出新的真知灼見,但他開宗明義,便說是應以預防爲主,所以,這道也說的過去。

而在疫病預防上面,不管中人如何刁難,又問出多麼刁鑽的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

而且,在傳染源上。他比前人要多走一步。

他詳細的說到了自己所提出的三個疫症的源頭,水源,糞便,屍毒。唾液,食物等等,都被他一一列舉了出來,並加以細緻的說明。

如果趙石在這裡,一定會認爲,如果給其人一個顯微鏡。這人一定能找出細菌出來。

這無疑是一位臨牀經驗極爲豐富的大夫。

雖說,有些人還是不那麼心服,但無論的論點還是論據,在此次杏林盛會上,卻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能奪得此次杏林盛會榜首,可以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此人杏林盛會之後,便立即被錄入太醫署,因其人身上還有着軍職,是太原種懷玉力薦而來,所以,不久之後,又被延入國武監,可謂是一步登天。

當然,這人也是後來秦軍軍醫的奠基人之一,後來着述成說。

可以說,在疫病防治上的貢獻,並不讓於前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景大秦京師成安之後的擴建,以及舊有城市的改造上,也有着堪稱卓越的見識並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不是說這位名醫精通土木工程,而是因精於疫病防治的關係,對城市中的壕溝,水源,茅廁等,都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

而在他的着述當中,也着重提到了這一點。

城市人口聚集之所在,最易引發疫病,所以,他要求,務必妥善處理廢水,廢物,建築務求寬敞亮潔,水源更需嚴加守護,不得與其他用途之溝壕聯通等等。

於是乎,他不但在長安大城中留下了自己獨有的印記,而且,在其他大城巨邑,也都或多或少,留下了痕跡。

後人評說古代城池,多言秦人所建城市最爲恢弘壯麗,街市佈局,尤其是水源以及水道系統,最爲合理完善。

在這個上面,王景其人,功不可沒。

。。。。。。。。。。。。。。。。。。。。

杏林盛會終於徐徐落幕。

與會的名醫們出來的時候,很多目睹之人都吃了一驚。

這些名醫各個形容枯槁,眼睛中也帶着血絲,走路有如夢遊,神思倦怠,不知情的,一定以爲這些老傢伙不定就是房事過度,弄的身子骨都快受不了了呢。

不過,這些人都是醫術精深之輩,多擅養生之道。

知道這些時日,身心過於亢奮,若不善加調養,過後定要大病一場,所以各人回去之後,都是各施手段。

最後還是病倒了兩位,其餘到是無事。

這麼一來,又爲這次盛會添了無數談資。

當然,盛會最重要的一環,這個時候也開始了。

與會名醫,當即便有其人被太醫署招募,又有兩位擅治外傷的名醫,得到了國武監的邀請。

一位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拒絕,另外一位卻是欣然應允。

香侯府這邊只延請了一位。

就是三十個名醫當中,唯一的一個女子。

秦州人,李碧。

連香侯府都沒敢派府中女子參會,就怕府中女子醫術不足,惹了旁人恥笑。

而李碧不但能在杏林盛會之上露面,而且與衆多同行較技,不落下風,可見,這位名叫李碧的女名醫在醫術上有着怎樣的造詣了。

當然,女子從醫。又不是出自國武監,多數是精於婦科無疑,李碧也無例外。

不過,其人精於行鍼走脈。尤其讓人忌憚的是,對毒之一道,有着不凡的造詣。

這是行醫之輩最忌憚的一種人了,若非其人是個女子,很多人都會直言斥其爲旁門左道。

當然。用毒之人,多善解毒,爲善爲惡,也不過是存之於一念的事兒。

而這位女子能參加杏林盛會,也定然不會是邪惡之人。

不過,香侯府這邊兒還是考量再三,才發出了邀請,雖說還是讓人覺得有點不妥,但香侯府的女人們也有自己的心思。

後宮女子相爭,用毒者多。此女若是入府,將來後宮貴人求到門上的時候,肯定不少。

當然,讓香侯府用毒害人,那絕對不可能,只能是解毒一途。

而在這之前,還要求到晉國公府門上,讓晉國公派人去細查此女底細才成。。。。。。。。。

剩下的十幾二十位,紛紛進入了長安權貴府中,只有一兩位或是戀棧鄉土。或是認爲京師乃是非之地,不願就留,而回去地方之外,其餘。皆都被名利所動,留在了長安之中。

各人皆有所得不說,大頭其實還在後面。

京師長安最大的一間醫館,在這個冬天算是熱鬧了。

三十位名醫,不管有了怎樣的去處,都被再次召集起來。於醫館中掛牌行醫。

這是正經的揚名之舉,也是給這些名醫實實在在的好處之一。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杏林盛會,也就算是圓滿結束了。

之前盛傳的那些參會的好處,並沒有都一一兌現。

但對參加了此次杏林盛會的名醫們來說,收穫還是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在醫術上,開闊了眼界,收穫良多不說,名聲也着實宣揚了出去,又能在長安立足,有的還當即獲得了官職,這其中每一件,都是行醫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名醫們心滿意足,並期待着新的開始。

但光就此次杏林盛會的效果而言,其實只能算是馬馬虎虎。

參會的人太少,與會之人也無法做到毫不藏私,會後的交流更是幾近於無,除了得到一些方子,記錄了一些有價值的醫術觀點之外,並無多大收穫。

也就更不用提什麼改變觀念這樣的大題目了。

香侯府那邊可能極爲滿意,但趙石連續十餘日聽了杏林之會的細節,便不再打算關注後續的事情了。

在他看來,這次杏林之會,也許是個好的開始,也許只是曇花一現,誰知道呢。

他現在也沒那個閒心,去專注於打破一個行業局面這樣的事情上。

所以說,一番花樣下來,也許讓長安上下,都覺得今年年末無比的新鮮,也許旁人會認爲,香侯府和晉國公府這次出了大風頭,邀到了不少好名聲,但在趙石想來,除了造就了這些名醫的名聲之外,趙石還看不到多少真正的收益。

但他也明白,這必將又是個長遠工夫,就像香侯府那邊,已經開始在琢磨着,要舉行下一屆杏林會了。

香侯府的女人們到是想着投桃報李,回點什麼給晉國公府這邊。

但想來想去,一羣女人不由氣沮,拿得出手的東西還真想不起來。

這也是晉國公府的權勢全面超越香侯府所致,只是女人們不太願意承認而已。

最終,晉國公府算是享福了。

之後香侯府護衛晉國公府內宅的女衛增加了近一倍,女人們還在晉國公府中開設了學堂,專門教授晉國公府丫鬟,近侍等內宅下人們學識。

如此種種,不用一一贅述,而這架勢,明顯是把晉國公府內宅,當做自己家來經營了。

當趙石去到公主府的時候,靖佳公主就有點反酸的說了一句,不如把香侯府和晉國公府合爲一處,豈非更加方便一些?

實際上,說出這話的時候,靖佳公主興致很不錯。

因爲又一件大事發生了,和公主府脫不開干係,也算是出了她一口惡氣。

當然,這件事對朝廷來說可不光彩。

此時,杏林盛會也已結束,並迅速冷卻了下來。

前年,有蜀中皇商張某暴斃於金州,經過近兩年的探查,終於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出來。

刑部捕頭終於“找到”了張某死後,立即失蹤了的一個小妾以及跟隨小妾一起失蹤的賬房先生。

於是,“大案”乍起。

茶商與光祿寺官員勾結,僞造賬目,私吞皇供,謀取私財事,被刑部報上了中書。

然後迅速傳入宮內,皇帝陛下震怒,接着便轉大理寺以及御史臺下的都察院。

風起於利州路,最終蔓延到了整個光祿寺。

戶部立即派人封存了光祿寺往來賬目,此時正值各地皇供入京,探查起來更爲方便不假,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亂。

實際上,像光祿寺這樣的地方,大家都心知肚明,再廉潔也廉潔不到哪裡去。

不查則已,一查就都是窟窿。

和商人打交道的官員,自古以來,廉潔者能有幾何?

其實,這是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用過於苛責官員有多貪婪,換句不好聽的話,兩邊都不是好東西,狼狽爲奸是早晚的事情。

本來,朝廷正處於動盪漸息之時,如今又起大案,對朝廷來說,並不是好事。

但若是案子出在光祿寺這樣的衙門,卻又兩說。

這地方,皇親國戚扎堆,皇帝陛下樂見其成,就算沒這個案子,他也正打算尋他們麻煩呢。。。。。。。。。

至於朝臣,很多人更是歡欣鼓舞,打下來一隻兩隻皇親國戚。。。。。。嗯,很不錯的事情嘛,可以搞一搞。

上下隱隱有了共識,於是,大秦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貪腐案,就此誕生。

戶部很快就接管了光祿寺的各個職責,皇商們滯留京師待查,混亂之處,也很快被戶部聯合兵部刑部彈壓了下去。

京師又熱鬧了起來,這回,杏林盛會不再是新鮮名詞,而光祿寺三個字成了重點。

出人意料的是,首先遭了厄運的不是下面的小官兒,更非是那些戰戰兢兢的皇商。

第一個壞了事兒的卻是“年輕有爲”,堪堪就要接任光祿寺卿正的光祿寺少卿劉景堯劉大人。。。。。。。。(未完待續。)

第1110章 盟約(五)第372章 歸來第155章 比鬥第482章 參議第1558章 攻防第805章 種氏第844章 圍營第1417章 商議(二)第918章 死戰(一)第255章 變起(一)第1153章 拜會(三)第1330章 入宮第1296章 交易第140章 來訪(三)第79章 僧道第46章 跋扈第170章 狀元第252章 決定第1286章 考量第1章 聚會第787章 宣旨第973章 圍獵第1148章 國策(四)第750章 太子第657章 講學第261章 府中(一)第957章 幕僚第1465章 家宴第1343章 碰撞第775章 鏖兵(八)第614章 靈光第1035章 獻策第1341章 應對第414章 山林第1363章 進言第1566章 不安第767章 燒糧第1479章 張承第1517章 簡字第766章 瘋狂第418章 聖旨第1307章 鬧劇第925章 部衆第281章 歸來(二)第1370章 聚飲(五)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1427章 夜談第1080章 速度第1365章 滑頭第533章 戰機第476章 大戰(二)第156章 祝壽(六)第1078章 重生第430章 遊園(三)第76章 波瀾第1363章 進言第1275章 戰果第958章 北上第202章 嚴苛(四)第1424章 相交第1565章 相議(二)第1006章 忠誠第1387章 佛事第942章 刺殺(二)第1403章 女人第195章 音境(一)第147章 出行(六)第724章 洛陽第1011章 朝野第654章 建府第323章 大戰(一)第246章 故人第1356章 大將第971章 忽難第830章 截殺第1447章 遊玩第1115章 盟約(十)第1089章 終結(二)第212章 年關(五)第224章 馬匪第274章 開拔(四)第1229章 軟硬第1109章 盟約(四)第299章 夜戰(二)第496章 風起(五)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244章 國議(一)第1294章 城歡第674章 喋血第1086章 震撼第754章 離間第936章 權勢第1358章 考量第1259章 韋州(五)第1345章 暴怒第374章 軍隊第1423章 告示第692章 新鮮(六)第183章 刺殺第501章 雲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