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大事

趙石回府之後的第一場家宴便擺在老夫人的屋子裡。。。。。。。。。

廳堂不小,興國公府人丁不旺之處也再次顯現了出來,能上桌的,加上趙君玉和扣兒兩個,也就一桌人,甚至於再擺上幾張椅子,一張大桌也足夠容得下。

家人聚在一處,石頭娘這裡樂的眉開眼笑,這兩年,她歲數雖然大了,但越活躍健旺,早年留下的病根,時不時的能折騰一下,但大毛病卻再沒犯過。

以前還在自己屋子前面種了點菜蔬,現在孫子孫女一個個出現在眼前,也就不再侍弄他那點地畝,安心在府裡當起了老夫人,幾個媳婦後來一商量,將她宅院中又都種上了花草,日子過的分外舒心。。。。。。。。。

早兩年,她還想着回去鞏義瞧瞧,給丈夫上柱香,去趙家祠堂轉一圈,告訴祖宗,她給趙家生了個了不得的兒孫,這一支的香火雖然不盛,但總歸沒斷了。

但自從年後她想啓程回鄉的時候,從鞏義那邊傳來消息,兒子在祠堂里弄出了人命,一下子,她人驚的不輕,這個心也冷了下來。

與相鄰族人結怨,在她想來,兒子雖然做的有些過頭了,但自家兒子做了多少大事,在鄉里鄉親面前大發雷霆,定也有他的道理,所以鞏義那裡不回也罷,難道還回去看人臉色不成,就是委屈了孩兒他爹,別要沒人看顧纔好,不過這麼一鬧,遂也絕了她回鄉的念頭。。。。。。。。。。

而今。府裡又添了一個胖小子。她這些時日都是興高采烈。想着兒子才三十出頭年紀,再生幾個也不是什麼事兒,到是大婦範氏一直沒動靜,讓她心裡有些不落忍,但她的想法向來簡單質樸。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道理不光她自己唸叨,還經常寬慰大媳婦範氏。心慈之人,到了什麼時候,行止言談都透着一股寬容勁兒。

一家人歡聲笑語,不知不覺,便過去了許多時候。

這時,趙石纔像剛發現一樣,問了一句,“那兩丫頭呢,又野哪兒去了?”

旁邊的李金花當即便捂住了嘴,笑的肩頭直顫。種七娘不管那麼多,當即便脆聲笑了個前仰後合。。。。。。。。。。

範柔兒眼睛彎彎。還端着大婦的架子,不過看那模樣,就知道心裡不定樂成什麼樣子了呢。

圍在桌旁,忙來忙去的丫鬟婆子,也都大多漲紅了臉。

惜紅一邊給兒子夾着菜,一邊笑着柔聲道:“老爺,琴其海和達達兒真都去大長公主府了,走了有幾日了,這邊已經送了信兒過去,現在還沒回來,定又出去射獵了。”

石頭娘則樂呵呵的拿筷子點着趙石,埋怨道:“什麼丫頭不丫頭的,說的恁也難聽,不知道的,還以爲你說的是自家女兒呢,像什麼話。”

那邊種七娘已經對着李金花笑道,“我說什麼來着,夫君回來,一直在左右瞧着,定是怕自家的兩位草原公主跑了,讓我猜着了吧,現在才問起,不過欲蓋彌彰也。”

這時李金花給女兒擦了擦油乎乎的小嘴兒,揮了揮手,讓伺候人等都退了下去,才笑着搖頭道:“孩子們都在,說什麼瘋話,來,君玉,你帶扣兒出去呆一會兒。”

趙君玉左右瞧了瞧,站起身向扣兒招了招手,帶着歡喜連聲的妹妹出去了,李金花這才又道:“琴其海和達達兒真被大長公主殿下招去了,夫君這兩日若是有閒,便去瞧瞧,有大驚喜在等着夫君呢。。。。。。。”

聽到這個,石頭娘好像牙疼吧咂了咂嘴,種七娘也收攏了笑容,撇了嘴巴,範柔兒身子僵了僵,即便是惜紅,也不由自主嘆了口氣。

靖佳公主和趙石那點不清不楚的關係,興國公的女人們都明白着呢。

一桌子人臉色古怪,趙石心裡便是一拎,但隨即,便知道肯定不會是壞事,不然不會現在才藉着話茬說出來,驚喜嘛,再驚,也是喜事不是。 Wωω⊕ttκΛ n⊕C〇

放下了心,臉上便露出了笑容,他現在對女人的心思的把握,就算不怎麼老道,也絕非當年可比了,知道現在繼續說這個定要惹的妻妾不快,也便做漫不經心狀道:“吃飯,吃飯,西北風沙大,弄的米里都是沙子,還是家裡做的這些合胃口。”

一邊緩和着氣氛,一邊心裡也是嘀咕,奶奶的,驚喜驚喜,雖說帶個喜字,驚必定也是有的,幺蛾子最好別出的太大,不然怕是要難受。。。。。。。。。。

見夫君大人顧左右而言他,幾個早已聽到風聲的妻妾,心裡雖然還有點彆扭,但也都不願再在此事上糾纏什麼了。

糾纏也是無用,自家夫君膽大包天,和皇帝陛下的姑姑牽扯不清至今,她們說再多話,又有什麼用?

埋怨自家夫君花心?算了吧,滿長安問問去,說大將軍趙石好權柄的有,說大將軍趙石嗜殺殘暴的也有,說大將軍趙石好酒的更是不少,說大將軍趙石好財貨的也不少,但卻至今,也沒有說大將軍趙石好色的。

三品冠軍大將軍,早已開府建牙,興國公,爵位尊崇無比,這樣的身份地位,身邊卻只有這麼幾位妻妾,誰又能說大將軍趙石好色?

既然此事多說無益,興國公府的女人們各有各的聰明,便不約而同的開始給趙石夾菜,尤其是種七娘,發了狠似的不停動筷子,顯然,彆扭勁兒還沒過去,產後的女人,都是一般,無論身份如何皆是如此。

李金花這裡,眼瞅着石頭娘欲言又止的樣子,便直接轉開了話題,不過,這個話題卻是從一個嚴肅的問題,轉到了另外一個更加嚴肅的話題之上了。

“夫君身在軍前,可能還沒聽說吧,前些日子,京城出了一件大事。”

趙石看着碗裡堆積如小山般的飯菜有些發愣,聽了這話,索性放下了筷子,“嗯,什麼大事?和咱們府上有關?”

李金花輕輕搖頭,道:“說不上來,妾身只是覺得,夫君這次回來,怕是要在京師呆上些日子了,所以京師發生大事,夫君還是要仔細琢磨一下,不定什麼時候,便可能會牽扯進去。”

趙石神情漸漸嚴肅了起來,這個時候,廳堂之內,再沒有其他聲音了。

趙石心裡嘆了一口氣,他雖然稍微有些厭煩,但他能明白妻子的苦心,自從南十八離去之後,府中的幕僚到是添了兩人,這兩位都是南十八薦到府上來的,按說,都有着才幹,不然也入不了南十八的法眼。

但怎麼說呢,現在的興國公府,等閒人進不了這個門兒,進了這個門的人,也要細細觀察上一年半載再說。

至於說陳常壽,李博文,孫文通這樣的老人兒,卻各有各的缺點,遠不如南十八用的順手。

趙石點頭,“那就說說吧,什麼大事?”

此事真還不小,可以說是大秦立國以來,頭一次發生的科場大案,確實看上去和興國公府沒多大幹系,純粹文人鬧出來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自大秦進入成武一朝,因疆域越來越大,所以這幾年屢開恩科,而今年,科考之期定在了秋初,也是恩科。

這一次,進京趕考的書生士子們,人數又比往年多了許多,這是這幾年的常態,不須細表。

但今年坐鎮考場的,是一位飽學大儒,翰林學士周清。

這個人祖籍鳳翔府,自小聰慧過人,更曾是賢相楊感的門生,爲人方正,滿腹才學,不過此人缺點同樣明顯,爲人迂腐,固執,所以,此人從翰林院出來,便一直在御史臺爲官,一直到年紀老大,也沒從御史臺轉出來,更沒有去到地方爲官的經歷。

如今也只能算是在翰林院養老,主持修訂史書,但這人名氣不算小,可以算得上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了。

之所以選這樣一個人主持今歲科考,是朝廷對老臣的優容之舉。

但岔子也就出在他身上了,老頭兒有些太過固執了,要知道,這些年,隨着蜀中元氣恢復,蜀中文人士子們紛紛得了大秦功名,越來越多的蜀人開始進京趕考。。。。。。。。。。

而蜀中文華之氣,就算經過戰亂摧殘,也非是大秦可比。

所以,他前幾任科考主官,雖不會太過偏袒秦人士子,但三鼎甲中必定要有一個秦人士子,二甲之中,最少一半兒。

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大家都明白,這裡面並不公平,但不按這個規矩來,是要出大事情的。

但周清老頭顯然不這麼認爲,於是,今年科考的結果十分之驚人,三鼎甲全是蜀人,二甲中一個秦人都沒有,只有兩個河內士子,但河內崔王兩家,誰不知道,那是從河中遷過來的漢人,非是秦川男兒。

這就是周清力排衆議,力主公正的結果了。。。。。。。。

文榜一發,麻煩一下就大了。(未完待續。。)

第1307章 鬧劇第140章 來訪(三)第155章 祝壽(五)第1371章 聚飲(六)第340章 遇敵(五)第1442章 文樓(二)第611章 勸說第939章 道士第114章 盛怒第537章 來臨第1355章 踏青第405章 論人第571章 孤行第1271章 元康(二)第1165章 遠見第1132章 河中第1556章 拜會(六)第1372章 調侃第1184章 事多第1288章 思鄉第260章 佈置第1354章 放權第805章 種氏第247章 歸家第583章 末路第96章 計劃第786章 議和(八)第454章 條陳(三)第267章 猛將第1559章 包圍第1339章 惱怒(二)第1266章 韋州(十二)第127章 分說第824章 天妖(完)第1127章 回府第994章 戰前第43章 書吏第1569章 悚然第526章 賊窩第793章 家人第1543章 激戰第779章 議和(一)第1387章 兄弟第288章 戰略(一)第447章 大勝第474章 飛燕第897章 交底第267章 猛將第518章 雲涌(十八)今天只能一更了第634章 人來(七)第635章 定計第931章 見客第509章 雲涌(九)第1056章 宴請(四)第1357章 用人第621章 陛見(三)第335章 消息第677章 餘孽第1062章 天下第1164章 惱火第9章 十八第257章 變起(三)第1039章 自信第244章 國議(一)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三十九章 國武三第488章 老道第1264章 韋州(十)第3章 血色都市第1158章 拜會(八)第1091章 終結(四)第727章 意外第1178章 獻女第1410章 樞密第834章 信箋第1318章 偶遇第1章 聚會第1144章 君臣第568章 絕情第456章 驚變(二)第1257章 韋州(三)第109章 茶飲第340章 遇敵(五)第1461章 怪事第156章 祝壽(六)第1432章 興革第713章 開端(三)第1024章 揮兵第1278章 猶豫第111章 夜宴(二)第46章 跋扈第385章 狂戰(一)第1370章 聚飲(五)第842章 風浪第472章 內衙第1502章 訓誡第417章 家事(二)第170章 狀元第1362章 變更第1354章 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