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降敵

大秦成武五年五月,木華黎率軍破豐州,並以李刑爲先鋒,繼續南下,兵鋒直指麟州,而這個時候,西夏東北路經略使李元翰剛剛率兵離開左廂軍司駐地,率兵往麟州方向而來。。。。。。。。

都說用兵之道,最忌左右旁顧,猶豫不決,也確實如此,援兵只稍稍耽擱,情勢已是急轉直下。

但這卻也怪不得李元翰,豐州乃榆林重地,城池堅固,又有左廂軍司精銳駐守,誰能想到會在區區數日之內,便陷於敵手?連勝州城,比豐州堅持的時日都要多上一些。

而麟州,更爲西夏東北之門戶,秦漢以降,此處皆乃北方御胡之重地,古長城從這裡綿延而過,直到黃河岸邊而絕。

從豐州草場向南,草色慢慢稀疏,隱見山巒。

沿屈野川南向,便是麟州治所,其地歷史久遠,據傳,秦人許多大閥,都起於此間,只是世事變遷,多年漢家之地,如今已爲胡虜所據多年,物是人非,只餘山水依稀罷了。

豐州被破的消息已經傳到此間,豐州守軍全軍覆沒,讓鎮守麟州的西夏守軍上下,震恐非常。

到了這個時候,沒有人再敢輕視於草原部族,逃到這裡的豐州守軍佐將馬勝,將豐州陷落前後事由說了。

他屬於臨陣脫逃,雖多掩飾,但最終還是被扣在了麟州。

而他傳過來的消息,也讓麟州守軍驚懼異常。。。。。。。

和豐州相比,麟州雖歷史悠久。足可稱之爲千年古城。但到得如今。位置上卻有些尷尬,不但有豐州在前,後面還有左廂軍司駐地彌勒洞。

每徵河東,此地無非便爲糧草中轉之用,雖爲長城之門戶,但當日之意義早已失去,又在榆林南端,戰略上的意義。被豐州完全取代,沒留下一點給它。

不過因其溝通南北,城中百姓卻比豐州多了不少,卻多爲商旅之家,南來北往,以交易貨物爲生。

當初李元翰離職,率兵剿匪,麟州着實興旺了一些日子,往來商旅不絕於途,麟州守軍上下。多有參與。

當李元翰迴轉,整飭最力的。其實當屬豐州,因豐州這裡,多數都是私販糧草軍械,論罪可要重的多了,而豐州守將仁多烈鳴,便是經略使李元翰放在豐州的心腹大將。

不過,麟州也沒好了,因其位置之故,軍中上下之糜爛,只有比豐州更甚,但話說回來了,麟州多年不曾有什麼戰事了,西夏屢次出兵河東,滾滾大軍從這裡過去,順便帶走麟州精銳。

但大軍迴轉,精兵強將,多數被抽調到別處,能回到麟州的,沒有幾個,當然,這裡面的原因並不止麟州位置尷尬的問題。

而是麟州治所設置已久,雖幾經變革,但此處確實地處險要樞機,無法讓人輕易棄之,長久下來,這裡難免便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大大小小的家族。

這些家族中人,多任職於左廂軍司,家中卻行的全是商旅之事,豪富之名著於左廂軍司軍中。

這樣的地方勢力,最是難以清除,不論是出於整治軍伍,還是嫉妒羨慕之類的緣故,受到排擠打壓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多少年下來,麟州大族家業破敗的不計其數,但就像野草般,割了一茬又一茬,根本無法杜絕。

等到西夏國勢日頹,這裡的大族更是跟朝中權貴有了很多牽扯,就更加難以整治了。

李元康當國之後,李元翰治左廂軍司,對麟州大族更是深惡痛絕,於是,麟州上下的日子便日漸艱難了起來,接連下來的禁商令,就讓麟州大族根基動搖,怨聲載道。

但幾次東征下來,每一次,無論是李元康,還是李元翰領兵,這叔侄二人都沒忘了麟州,各種手段齊齊施展,讓麟州大族苦不堪言。

這種地方勢力,和麻羅懷恩,環亮等還有着本質的區別,他們多數都是漢人,在軍中任職者多,但官居高位者少,讓人忌憚之處,往往只在於,他們所聯結的那些利益羣體罷了。

像李元翰這樣的党項貴戚一旦下了決心整飭,他們幾乎沒有多少的還手之力,無論左廂軍司還是朝廷之上,爲他們說話的人,都不會太過遷就,這其實也正是麟州大族無法坐大的主要原因。

待得李元翰暫且離職,麟州這些家族纔算略略鬆了一口氣,交易興盛,麟州自然也就興旺,李元翰不在之時,麟州這裡,簡直就成了西夏東北方向,市易之所在,大大小小的商人聚集在這裡,讓麟州上下,着實歡騰了一陣子。。。。。。。

可惜,好景不長,李元翰又回來了,跳騰的歡實,整飭的也便越加厲害,麟州上下,幾乎就被清洗了一遍。

這些年下來,麟州守軍本就已經只剩下八千戍卒,這一番整飭,卻讓麟州守軍驟減至五千。

即便是草原紛亂,因爲麟州離左廂軍司近的緣故,也沒有再加兵員補之。

等到勝州,豐州接連被破,麟州上下之驚恐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本就是無兵可用嘛。。。。。。。

急報左廂軍司求援那是一定的了,之後。。。。。。該怎麼辦,麟州守軍上下,誰也沒個主意。

經略使李元翰在此事上的處置,也是造成這種惡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爲爲了安撫麟州這些家族,麟州守軍整飭之後,從守將保令志多開始,多爲麟州大族出身。

恩威並施嘛,這個並不算奇怪,要知道,麟州大族就算一直不成氣候,但還是跟左廂軍司牽扯太深,無法根除,手段再厲害,從來也不曾讓這些麟州大族子弟的身影在左廂軍司消失過,只是讓他們經歷了一番番潮漲潮落罷了。

當然,這也是慣常的手段,無法指責太多。

但逢此劇變之時,麟州之薄弱,就顯得分外的致命了,而守軍的組成,也導致了麟州根本不可能像豐州那般堅守。。。。。。。。。。

敵軍還沒到,麟州城內已是一夕數驚,若非四城緊閉,百姓早已蜂擁南下,逃難去了。

麟州城內,此時其實已經混亂的無以復加,大族門下,事先得到消息,在豐州城被圍之時,便紛紛或賄賂軍兵,或依仗權勢,從南門逃出了麟州城。

這般一來,各種傳言,也在麟州城內開始散播開來,官員開始出逃,許多百姓,也堵住四門,哀哀求告,想要出城離去,而城門之外,還有鄉野流民,往麟州彙集,許多聰明一些的,則紛紛逃往長城之內。

大難臨頭的末日景象,在麟州這裡上演了個遍。

不過自麟州城守軍一個佐將,率部向要強開城門,逃出麟州城,卻被及時趕到的守軍制住之後,保令志多終於意識到,再不下嚴令的話,麟州城可能要亂成一鍋粥了,這纔派人緊緊守住四門,再不準放一人離開或者入城。

而此時,在保令志多的府中,麟州的守軍將領們,更是吵成了一團。

有說堅守待援的,有暗示不如棄城而逃的,有那麟州大族出身的軍中將領,更是滿懷怨氣的歷數族中歷代之苦難,那意思再明顯不過,朝廷無道,容不下我等,不如降了算了,草原部族素重商旅,麟州大族與他們也多有交往,與其打生打死,不如降之,不定比在西夏治下過的還要舒服一些。

就算各持己見,爭吵不休,但誰都明白,依靠麟州守軍自己,內外交困之下,想要將麟州城守住,那純粹就是癡心妄想。。。。。。。

守將保令志多頭疼之餘,也只能苦笑,瞧這個架勢就知道,如果敵軍先於援兵到來的話,麟州就是城破的下場,根本不會有第二種情形出現,就算徵城內百姓成軍,助守軍守城,也是白搭,他可是地道的麟州大族出身,麟州城的百姓行商都是把好手,爲此,甚至不懼艱險,甚至敢越過重重邊關,去到草原蠻子的地界。

但你要是叫他們在沒有任何好處的情形之下,跟人拼命,那是比登天還難,不如讓他們拿出錢財來獻給敵人,以求活命呢。

他是正經的党項人,自然不願降敵,李元翰叔侄再怎麼不講理,對於党項一族出身的麟州家族,還是會網開些情面的。

但據說。。。。。。。兀剌海城那個土皇帝,拓跋家族的死胖子,已經降了,如果那個逃回來的佐將沒有說謊的話,勝州守將麻羅懷恩也降了那些草原蠻子,還親自帶兵爲草原蠻子奪下了豐州重地。。。。。。。。。。。

這般說來,爲保性命的話,降了也就降了,棄城而逃?那是不折不扣的混話,逃到李元翰那裡,都得被砍了腦袋,能留下性命才叫怪事。

等到草原騎兵鋪天蓋地從北方席捲而來,早有準備的守將保令志多,引麟州衆將開北城城門,迎於道左。

麟州城,就這麼降了,波瀾不驚,好像本就應該如此一般。

但卻讓已經率軍來援的李元翰不得不停下進兵的腳步,暫時駐於屈野川畔的天狼原上。。。。。。。。。

求贊。)(未完待續。。)

第1387章 兄弟第1350章 周枋(三)第1278章 猶豫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483章 金州第1483章 勸諫第779章 議和(一)第456章 驚變(二)第1268章 使者第1173章 入宮第964章 降順第1532章 夜話第562章 話題第681章 相遇(四)第1343章 碰撞第1354章 開端第735章 算盤第273章 開拔(三)第1481章 決心第560章 劫後第617章 家族第314章 異數第373章 北行第1368章 趙氏第1366章 聚飲(一)第125章 打鬥第1210章 誘敵第112章 夜宴(三)第1115章 盟約(十)第742章 勤政第127章 分說第1414章 兄弟第103章 先生第1353章 失誤第1214章 財富第1542章 南下第168章 揚威(二)第1535章 議戰第815章 內衙(二)第1351章 周枋(四)第390章 爲官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914章 安達第60章 山賊第3章 鹽監第1361章 紛擾第1196章 縣事第1426章 論妃第545章 兄弟第295章 解州第1352章 官員第1108章 盟約(三)第1467章 鬥氣第1223章 降敵第698章 遊說第1504章 範本第180章 壽筵(七)第865章 歸去第927章 部衆(三)第464章 炫耀第829章 皇權第1139章 使節第1474章 大案(二)第375章 遇匪(一)第803章 漏風第1078章 重生第1412章 明遠第1515章 開端第1552章 戰爭第1404章 請命第1115章 盟約(十)第578章 激戰(二)第505章 雲涌(五)第279章 血流第1255章 韋州第1310章 君臣(二)第208章 年關(一)第1366章 賜婚第1133章 壓服第1266章 韋州(十二)第259章 女真第1299章 小事第300章 潰敵(一)第1065章 戰歌第543章 準備第1426章 震懾第890章 國武第1205章 平涼第521章 戰報(一)第734章 臨汾第1312章 君臣(四)第1074章 王庭第267章 猛將第1385章 寺廟第1037章 獻策(三)第919章 死戰(二)第425章 軍務第1172章 聯姻第1399章 烽煙第258章 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