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兵部

“樞密之事,大致起之於唐,之前多流於形式,並不見重,初衷今已不可得之,歷經更迭,漸盛。”

“唐末紛亂,掌樞密事者,握軍權,驅有司,朝中之臣競相傾附,相輔之臣拜於門下,進可行廢立之事,退也權傾天下,尊崇無人能及,遂使內外紛爭,無日或休。”

“待中原漸平,各國初立,思及前事,多廢樞密權柄,分予有司,後周南唐不去說它,只說我大秦,樞密與兵部分掌軍事,相互掣肘,又有中書置於其上,機要之處,京軍諸部提調之權,再非樞密可以執掌……”

“到得如今,軍國大略,邊防,戎馬,漸爲外方將領所左右,宮禁宿衛,招募羽林諸事,更不可得,遷補,屯戍,賞罰等威權,漸歸兵部,如此這般,再過些時日,樞密院中,怕是隻剩下一些參贊,簽押之責外,再無其他了。”

“如此,也便形同虛設,不如儘早廢之,還可免了,將來有人兼掌門下樞密事,權重於朝之憂,不過如此一來,兵部入中書參政,難免爲人所制,之後必成文人掌兵,兵事即廢,也便流於守成,再難奮進了。”..

“此歷朝之痼疾,多有沿革,無法解之,也就不需多言了……”

隨着南十八侃侃道來,在座之人都聽的入神,雖然對樞密院都不算陌生,但其中多有見解,聞之,便有耳目一新之感。

而這裡的又都是些聰明人。都是明白。南十八說起這些。不但是在給這位從草莽之間躥升起來的大帥講解其中要害,而且,也有着另外一層含義。

樞密院不可輕廢,若真是時機到了,不如取之……

趙石不置可否,又與幾個人商量了一陣,便打發衆人離去了。

本來他還想着去見一見李承乾,但在樞密使汪道存這裡碰了一個硬釘子。那邊就要慎重一些了。

樞密使汪道存一個人還不算什麼,若是其和李承乾有了默契,那還真是麻煩,去了也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和南十八幾個商量之下,到不如等到皇帝陛下召集羣臣議事之時,在御前光明正大的跟人爭辯一番了。

趙石想了想,進兵中原,還是揮兵西夏這樣的軍國大事,雖然機密爲先。但也瞞不了太長的時間。

一旦大軍調撥,糧草輜重流水般的往西北過去。哪能真個做到不透一點風聲?

所以,他也安下了心來,靜等着宮中召喚。

接下來的幾天,他這裡已經開始琢磨着,不如趁這個時候,去城外轉上一圈,射獵,和巡視城南莊田什麼的,掩人耳目的藉口不會少了,順便正好跟靖佳那邊商量一下,轉移家財的事情。

想的挺好,但還是沒走成。

因爲他這裡安下了心,兵部尚書李承乾那邊卻是等不及了。

眼見朝廷動兵在即,朝中也多有傳聞出來,大將軍趙石回京快半個多月了,先在拜訪了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然後入宮見駕,出來就去拜見了樞密使汪道存,他這裡的親近人等,四處打探消息。

但所得寥寥,只是知道,在樞密使汪道存那裡,兩人密探一番,談的什麼不太清楚,但卻曉得,兩人談的並不融洽。

之後好像也印證了這一點,因爲聽聞樞密使汪道存隨即上書於陛下,說了一些事情,但卻一直沒有什麼動靜,到是隱有傳言,樞密使汪道存與大將軍趙石意見不合,有了爭執云云。

實際上,李承乾心裡明鏡似的,無非是明年用兵的方向上的不同罷了,要不是這個,李承乾也想不出來,以這兩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經歷,還能爭論其他什麼?

而他也明白,汪真如在樞密使的位置上時日無多,臨了,好像要幹些什麼大事出來,不過歸根結底,也不過是戀棧權位罷了,汪真如這些年,別無多少建樹,這好像是要在臨去之前,留下點什麼的意思?

如果是這樣還則罷了,但之後汪道存屢屢請他前去樞密院議事,這感覺可就糟糕的很了。

他和汪道存也算是相爭多年,沒有任何的私交,兩邊有事,公文往來是常態,即便是發生了什麼大事,也不過相互知會一聲,多數不是在中書,便是在御前碰面,各抒己見罷了。

他們的關係很明確,有着上下之分不假,但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對手。

如果說他與趙石之間是私怨的話,那麼與汪道存就是朝堂上無可爭議的政敵,因位置不同,權責相互牴觸,而產生的對立。

這樣的關係,讓他們根本無法建立起任何的私交,誰也無法向對方低頭,誰要是稍微示弱,在威望上以及權位上的損失,將讓他們無法忍受。

他們或許有的時候會有所默契,但要說誰來就誰,卻都是不可能的。

很顯然,汪道存在用着手段,要將事情弄的大一些,而且,還想同他建立一些默契。

不過李承乾可不想趟這一灘渾水,而且,他也有着自己的判斷。

說實話,除了朝廷政爭之外,他更傾向於先伐西夏,再定中原,從純粹的軍略角度來看,平定西夏,對於將來中原之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牢固的後方,讓大秦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就如當年平蜀,不但除去了一個後患,而且,讓大秦有了一個糧倉。

之後四處征伐,都是建立於這個基礎之上,若非糧草充足,大秦如今哪能如此強盛,威加於諸國?

沒有了西夏的牽制,大秦征伐中原,將再無後顧之憂,即便略有小敗,於大局也是無損。

從得到的消息看,他的這些想法,卻與那位同爲景王府舊人出身,與他深有恩怨的傢伙不謀而合。

而在他看來,此乃軍國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管是汪道存,還是大將軍趙石,在這個事情上做的那些,他都看着不太順眼,私心太重,真真愧對朝廷恩遇。

當然,雖然鄙夷着這兩位可謂是宿敵的傢伙的爲人行事,但要說該怎麼做,他也有些猶豫。

這個時候,一些心腹以及幕僚的進言就無比重要了。

最終打動他的一句話,是他府中幕僚金老夫子意味深長的說出來的,“冠軍大將軍年歲幾何?”

不用多說什麼了,只這一句,就足夠了,說來也是可笑,當年那人的年歲,也正是他最瞧不上的地方,如今讓他下定主意的,卻正是基於這一點。

實際上,幕僚們說的再多,也只是幫助他下決心而已,他宦海沉浮這許多年,有什麼是他想不通透的?

而又有人進言,“汪真如年紀老朽,不合陛下心意,如今又與趙柱國相爭,去位之日怕是不遠了,大人方當盛年,何不趁勢爭上一爭,以遂多年心願?如果大人爲樞密使,兵部多有故舊,卻非是汪真如可比呢……”

這一下,李承乾是真的心動了。

多年夙願,無非是走到位極人臣那一步罷了。

於是,兵部尚書大人立即將自己的侄兒叫了過來,將拜帖交給侄兒,並口述一番說辭,讓其帶到了興國公府。

言辭懇切,姿態放的極低,想要請趙石過府一敘。

這無疑打亂了趙石的行程,不過李承乾主動相邀,和李圃那裡不同,這裡面的意味,卻差之甚遠了。

而更有意思的則是,吐蕃使者據說也是四處託人,想要見他這位冠軍大將軍一面。

許是吐蕃使者們在長安碰的釘子多了,學的聰明瞭一些,沒有直接上門,而是在四處走動,請託人情。

不過趙石回京這麼多時日了,吐蕃使者們纔算反應過來,不得不說,他們作爲使者,遲鈍的厲害。

因爲趙石是真正能夠影響到吐蕃稱臣之事的人,又與歸義王相交莫逆,這個時候纔想起四處託情請見其人,也只能讓人清楚的知道,他們在長安城中受到的冷遇。

相比之下,西夏使者消息就要靈通的多,在趙石回京之初,便已經送來禮物,並請求見上趙石一面。

但攻伐西夏在即,趙石也不願跟這些西夏使者多費什麼口舌,所以毫不猶豫的便拒絕了,連禮物都命人原封不動的送了回去。

也不怕西夏使者們察覺到什麼旁的意思,若非他們感受到了威脅,怎麼會不遠千里來到長安,一邊低頭俯首,一邊還送上大片疆土,以求和議?

至於吐蕃使者這裡,趙石也沒心思見他們,朝廷爲有定議之前,見了反而平添麻煩,在這個事情上,他並不打算太過影響朝廷的決定……

當日晚間,趙石便輕車簡從來到了李府……

求贊,真正的月底到了,阿草的速度卻怎麼也上不來,着急啊,主要是這一段總覺着艱澀,一段段的對話,總要前思後想,估計比文中的角色們還累,呵呵,只能繼續努力了,大家支持啊。)(未完待續……

———————————————————————————————

第1426章 震懾第104章 目標第275章 爭強第1420章 壓服第77章 重陽第648章 完工第472章 內衙第36章 聚衆第1473章 大案第160章 襲寨第1681章 來歷第489章 勞軍第837章 突破第846章 暴起第1493章 過往(二)第405章 獎懲(十)第74章 夜戰第1502章 訓誡第13章 遭遇第316章 來意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1205章 平涼第1300章 拖延第642章 逝去第265章 拜訪(三)第603章 孩子第297章 先鋒第963章 突襲(二)第108章 談論第623章 相鬥第1356章 大將第288章 戰略(一)第794章 抽絲第44章 麻衣第382章 倒黴第1075章 分封第988章 軍議第1404章 邀請第6章 獵熊第79章 僧道第141章 勸導第416章 熱鬧第1422章 太子第1418章 碰撞第750章 太子第1141章 家宴第1188章 氣惱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三十九章 國武三第1493章 過往(二)第742章 勤政第141章 勸導第1431章 整編第261章 府中(一)第1251章 陸相(二)第1505章 進攻第1466章 參劾第573章 窮途第1124章 盟約(完)第1158章 拜會(八)第1348章 周枋第306章 擒王第266章 陣前第18章 血戰(五)第1553章 戰前第893章 閉門第1559章 包圍第1319章 見歡第456章 驚變(二)第62章 追蹤第540章 宮城第1206章 進攻第1379章 啓程第1539章 豪傑第1244章 西涼(八)第1361章 紛擾第1262章 韋州(八)第184章 恩賞第711章 妹夫第549章 軍法第372章 歸來第4章 親事第1450章 評說第1194章 公主(二)第1443章 文樓(三)第580章 戰後(一)第159章 變生第1176章 評說第408章 親族(三)第368章 決定(二)第1395章 讚語第1422章 太子第107章 長安第644章 瑰寶(二)第1503章 爲父第277章 初到第378章 風雪(一)第1108章 盟約(三)第228章 進京(三)第1252章 峽口第1363章 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