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國策(二)

成武皇帝龍顏大悅,舉起酒撰笑道:“幾位愛卿的恭維之言,比旁人說的可要中聽許多,幾位愛卿皆乃國家棟梁,,得之,朕之幸也,來,爲我君臣相遇相得,飲勝。。。。。。。”

君臣相敬而飲,吃了幾口菜。

“西夏爲我大秦心腹之患,居我側後,時刻窺伺,而今遣使稱臣,可見,朝中已無俊傑。。。。。。如今,朝中議論紛紛,無有定見,大將軍還京,本應休息些日子,但今日既然來到府中,朕便要問一句,愛卿對此事有何建言?”

此爲題中應有之義,種遂和方謙都不會感到驚奇,吐蕃,西夏來使,在京中已經駐留多時,鬧得朝堂上下,沸沸揚揚,若是皇帝陛下深夜造訪定軍侯府,沒有說及此事,才叫奇怪了呢。

不過比之方謙,種遂卻是之前和趙石有了一番相談,知曉大將軍已有定見。

而方謙這裡,卻是不禁豎起了耳朵,屏氣凝聲,作爲禮部尚書,有着中書論事之權,這個時候聽得一言半語,在中書說話,便有了底氣,說不定對將來仕途,也有着莫大的影響,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站對了陣營,比旁人自然要領先一步。

這樣的便利,他可斷然不會放過。

趙石沉吟了一下,組織了一下話語,在西夏的事情上,與幾位軍中將領,都有過交談,思慮也已漸漸成熟,不過相比這些舊部,在皇帝陛下面前的說辭,必定要組織的清晰一些。。。。。

說起來,之前與皇帝陛下書信往來,已經有了很多鋪墊,對於他的意圖,皇帝陛下恐怕也是清楚的很,這時相問,問的不是泛泛而言的大略。怕是其中細節了,而且,皇帝陛下也需要一個說辭,來說服羣臣,更多的是說服自己。

半晌過後。趙石才緩緩道:“以臣之見。西夏人並不可信,這個怕是朝中諸公也很明白,畢竟咱們大秦與西夏已經打了太多年的交道。”

只一句話,方謙便聽出了些味道。插言道:“稱臣納貢,割讓疆土,即使不可信任,也着實讓人心動啊。”

趙石點頭,接着道:“正是如此。才更應放眼於將來,西夏人向不強盛,存國至今,靠的便是這般手段,首鼠兩端,勢弱之時稱臣,勢強之時,攻掠疆土,契丹。女真,兩國盛於北地之時,西夏人皆有稱臣之舉,然契丹,女真由盛而衰之時。西夏人反口,猙獰畢露,此等胡人之國,漫無信義。依仗地利之便,左右搖擺。才享國直到如今。”

“我大秦如今,已有一統天下之勢,但恕臣直言,一統中原,並非一日之功,無論後周,南唐,兵勢雖弱,卻有教化百姓之功,民心歸附,視我大秦如虎狼,揮兵攻之,或可逞一時之快,然想平定中原,卻是任重而道遠。。。。。。。”

種遂點頭道:“此爲深謀遠慮之言,大將軍先圖河中,河東諸地,恐怕正是圖的北地民心易附了,而從這些年大軍征戰看來,大將軍之遠見,着實讓人欽服,北地處區區幾座重鎮之外,其餘,皆是望風而降,奪之即平,平之即附,如此輕易,與河洛一地相比,真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他這話裡自然是有着水份的,即便是趙石自己,當初北渡黃河,攻取河中之舉,也純屬無奈,能走到今日地步,不過是因勢利導所致罷了,要說什麼深謀遠慮,卻是有些過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既然已經走到如此地步,大將軍趙石也確實在北地縱橫開闔,創下無人可比之功業,那麼,此時再說什麼,也無人能夠反駁。

還是那句老話,時勢造英雄,反過來,卻又是英雄造時勢,這纔是世間之正理,沒有誰能一望便是十年百年,世間之英雄豪傑,不過都是陰差陽錯所造就而已。

趙石頷首,毫不臉紅的繼續道:“不錯,北地易取,中原難下,中原之徵戰,必定頗耗時日。。。。。。”

成武皇帝一直沉思着,此時方自若有所思的開口,“如此觀之,若允西夏之請。。。。。。怕是要留下大患了。。。。。。。”

“陛下英明。”

趙石輕擊桌案道了一句,“以微臣看來,攻伐中原,將以年計,國力之耗損,無法計數,最爲耗神的,怕還是安定所據之地民心,而河南,兩淮,堅城無數,到時,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據地相爭,吃虧受阻在所難免。”

“而在北方,蒙古諸部與女真相爭,數載之內,恐怕就會有個結果了,到時,北方有敵在側,中原鏖戰不休,,一個不慎,後果難以想象。”

“而西夏居我側後,去西涼府後,龜縮於一地,怎能甘心?不如趁此良機,一舉拔之,消我側後之憂,怎能爲眼前小利而動,留下如此心腹之患,讓我大秦無法傾力而爲?”

此時,種遂振奮不已,方謙卻臉色發白,他這個時候,纔算真正明白了這位大將軍的意圖,到底是文臣,對於軍事上的事情,並不敏感。

所以覺着,大將軍攻掠北地,建功而還之後,卻驟然打算揮兵西夏,太過突然了些,而且,還是在西夏派了使臣來大秦的時候。。。。。。。。

想到這裡,他卻是猛的恍然,西夏人這個時候派了使臣來大秦,怕是有人瞧清楚了大將軍的意圖,畏懼之下,纔會如此。

朝中許多人,怕是將因果弄的顛倒了過來。。。。。。。

這個時候,趙石卻已經再次加重砝碼,“陛下不必憂慮,微臣謀劃數載,如今已有九分把握,剩餘的一分,也不過是西夏有着地利之便,許能在兵鋒之下,苟延殘喘些時日,怕是不能速戰速決而已罷了。”

這個時候,成武皇帝終於開口,但確實能看的出來,即便說的這個地步,皇帝陛下也有着疑慮,“愛卿既然已謀劃至此,朕也安心。。。。。。不過,愛卿還得跟朕說一說,這一戰怎麼來打,也好讓朕,呆在長安城裡,少幾分心焦吧?”

這純粹是一句玩笑之語了,皇帝陛下的憂慮,和一些朝臣的擔憂,以及趙石這裡的顧忌,其實如出一轍,最終的關節之處,其實還在東軍身上。。。。。。。

趙石一笑之間,顯得越發的沉穩篤定,這個時候,所有的顧忌,都要拋開,不然的話,稍有舉棋不定顯出來,卻只能增加皇帝陛下的擔憂罷了。

“陛下容稟,微臣已經將大將木華黎留在草原,只要陛下點頭,明年開春,木華黎將率數萬草原各部騎兵猛攻西夏之河南地,據微臣估算,明年夏末,木華黎將率兵於西夏左廂軍司決戰屈野川左近,即便不勝,也能拖住西夏左廂軍司。。。。。。。。”

“明年初夏,可詔吐蕃歸義王,率兵出喀羅川,北上擊西涼府,然後北上,攻掠甘州,肅州,瓜州等地,如兵力不夠,可令慶陽府鎮軍助之,在明年立秋之前,定要將西夏右廂軍司玉門關內。”

“延州鎮軍,明年夏末出兵,攻掠綏州,龍州等地,直趨無定河,威脅西夏左廂軍司側後,順便呼應殿前司禁軍,以及慶陽鎮軍攻蕭關,打開西夏門戶,等蕭關一下,延州鎮軍或可北上,攻取夏州,銀州等西夏重鎮,與木華黎兩面夾擊右廂軍司。”

“或也可轉向西南,與其他兩部沿葫蘆川北上,攻韋州,會師於靈州城下,靈州一下,興慶府便在眼前,到了那時,西夏滿地戰火,救無可救,守無可守,党項貴戚,若不想爲我所俘,必然往西北逃竄。”

“興慶西北,皆戈壁沙漠,當年西夏人祖先便崛起於此,也該覆滅於此,或可有一二幸者,逃到黑水,而那時,我大秦兵威正盛,只需傳信於西遼,契丹人若不拱手奉上,當爲我大秦將來覆滅西遼留下最好的藉口。。。。。。。”

這樣的野心,這樣的氣魄,這樣的周詳佈置,深諳軍事的種遂已是完全拜服。

當年數十萬大軍攻夏,諸路大軍皆爲精兵猛將,定下的大略,是諸路齊進,合攻靈州。

左路軍頓兵於西涼城下,雖然拖住了右廂軍司,卻在西涼城下,一拖就是數月,而中路軍,先挫於蕭關,後頓於韋州,勉強來到靈州城下,已呈強弩之末。

而延州鎮軍,作爲那時大秦最精銳的一部,在無定河邊,大敗西夏左廂軍司,斬獲無數,但。。。。。。。。之後,翻山越嶺,在西夏人不斷的騷擾當中,糧草困頓,飲水具缺,還沒有到靈州城下,便已經崩潰了開來。

右路軍大敗,靈州城下的中路軍也隨之潰敗南逃,最悽慘的其實還是左路軍,消息不通,又有着遲疑,最終在西夏大軍合圍之中,幾乎全軍覆沒於西涼城下。

那一敗,給秦人的教訓太過慘痛,之後嚴防死守,幾乎數十年間,再無人敢提攻取西夏之事了。

而今,大將軍趙石的策略,幾乎與當年一般無二,但無論是軍力,還是大局,卻未戰,就已讓人感覺勝券在握。

說到底,還是大勢已成,沙場較量,卻已經落在了後面,不知不覺間,西夏人已經四面皆敵,大秦卻可以從容選擇攻取之地。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怕就是名將之所以爲名將吧。。。。。。。。。。

第177章 壽筵(四)第833章 平靜第803章 漏風第420章 明尊第471章 激鬥第1155章 拜會(五)第1335章 質問第772章 鏖兵(五)第730章 大防第686章 小敘第841章 寧陰第201章 嚴苛(三)第306章 擒王第286章 探子第597章 提議第1438章 舊情第19章 血戰(六)第493章 風起(二)第1214章 財富第965章 長遠第843章 大軍第96章 計劃第1182章 權爭第1045章 大勢第814章 內衙第186章 豔遇?第62章 追蹤第1310章 君臣(二)第588章 君言第475章 大戰(一)第142章 出行(一)第1097章 商人(三)第919章 死戰(二)第854章 中書(二)第221章 校場(二)第316章 來意第1章 聚會第119章 驚訝第856章 中書(四)第1452章 夜飲第624章 處置第1169章 爭辯第1282章 天狼(三)第1364章 馬伕第143章 出行(二)第88章 衝突第1371章 聚飲(六)第903章 北進第1354章 放權第220章 校場第637章 國武(一)第1557章 序曲第1065章 戰歌第398章 獎懲(三)第632章 人來(五)第1317章 孩子第319章 夜談(一)第1360章 聖心第410章 獎懲(十四)第1345章 肺腑第315章 香侯第688章 新鮮(二)第518章 雲涌(十八)第962章 突襲第918章 死戰(一)第782章 議和(四)第1296章 交易第612章 不歡第594章 自污(四)第1365章 滑頭第1493章 過往(二)第624章 處置第68章 縣城第468章 貴客第562章 話題第1366章 賜婚第1010章 螟蛉第351章 祝壽(一)第616章 親族第1005章 降俘第322章 兩軍第951章 知府第825章 樞密第994章 戰前第1463章 亭會第569章 陌生第841章 寧陰第1234章 山匪(二)第1531章 惱怒第1108章 盟約(三)第352章 祝壽(二)第581章 戰後(二)第1400章 商隊第1513章 請假第54章 糧草第715章 開端(四)第1163章 下風第374章 軍隊第700章 亂子(一)第38章 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