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中央考察組(2)

考察組在榆江的這些日子,考察組的駐地交通賓館一時間成了全省幹部注目的焦點。

考察組到榆江的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召開了全省推薦大會,楊志遠根據時間上的推算,這個6人名單應該快出來了,此名單到目前爲止屬於機密,作爲一省之長,周至誠省長肯定對這個6人名單清清楚楚,因爲考察組確定這個考察名單時需要和省委進行溝通,聽取省委的意見,與省委達成初步一致。但周至誠省長組織性強,他從不和楊志遠提起考察這方面的事情,省長不提,楊志遠自然也不會去問,也就無從知道結果,說實話,楊志遠和他人一樣,對最終會有誰進入6人名單充滿期待。

這天上午,楊志遠接考察組通知,讓其趕到交通賓館,考察組找其談話。

談話是名單出來後要走的又一道程序,比如說本省某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成了6名被考察對象之一,考察組一般會先到市裡考察,兩人一組,不斷找人談話,先找副市級及以上幹部談話,然後找財政局、經信委這些綜合部門的負責人談話,以便對其有一個更直觀的瞭解。圍繞6個被考察對象身邊的領導、同事、下級談一圈後,談話這一程序就算結束,考察組會將考察結果形成中肯的文字,告知省委,如果省委的意見與考察組不一致,考察組會將省委的意見一併形成文字,交由中央定奪。考察組的使命至此完成,回京覆命,至於中央用誰不用誰,不到最後,誰都無從知道。

楊志遠放下電話,心想這麼看來,這6人名單已經出來了,考察組這是要對這6個被考察對象進行更深入細緻的瞭解,如此一來,就需要不斷地找人談話,談的人越多,對被考察對象就瞭解的越透徹。楊志遠暗自思量,自己是省長秘書,對本省的幹部有所瞭解,考察組想向自己瞭解某位領導,是可以,但不應是現在,和他楊志遠談話只能是一個補充,可以談,也可以不談。這樣看來考察組這次找他楊志遠談話,肯定不會涉及到地市層面,應該是省政府的某位領導在這6人名單之中,考察組的考察先從此人開始。此人是誰?康裕還是其他副省長?楊志遠想了一遍,覺得都有可能。從現職的副省長中挑選一人進常委,很正常。

楊志遠進了省長的辦公室,跟省長請假,說考察組需要找他談話,需要去一趟。

周至誠省長一笑,說:“看來這組長也是務實之人,這麼快就進入程序了,行,你去吧。”

省長看來對考察組找楊志遠談話,是爲了瞭解誰一清二楚,楊志遠以爲省長會交代自己幾句,但省長什麼都沒說,揮揮手,只說:“志遠,讓小閩跟你跑一趟,早去早回。”

楊志遠笑了笑,心想省長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原則,考察組找他楊志遠談話,他楊志遠怎麼去評價某個人,那是他楊志遠的事情,他楊志遠有自己的認知標準,用不着多說什麼。

楊志遠下到二樓,本想找秘書長說一聲,哪想付國良竟然不在,楊志遠沒有多想,以爲付國良臨時有事外出了。楊志遠到了秘書一處,秘書一處,就剩二人值守,舒小雨她們竟然也都沒在,楊志遠一問,原來考察組此次約談的對象並不只是他一個,舒小雨她們同樣是接到了考察組的約談電話,上交通賓館去了。楊志遠笑了笑,讓秘書處上去一人,爲省長臨時服務,趕忙自己下樓。楊志遠此時已有感覺,覺得自己開始的估計只怕都是錯誤,考察組這次要考察的人只怕會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楊志遠可以想象得到舒小雨此時在考察組面前目瞪口呆的樣子。楊志遠心想省長的口風可真夠緊,這麼大個事,自己竟然到現在纔看出些端倪。

楊志遠下了樓,於小閩已經在樓下等他了,楊志遠上了車。於小閩啓動汽車朝交通賓館而去。

於小閩說:“志遠,秘書長這幾天都在幹嘛,老和他碰不上,神神秘秘的。”

楊志遠笑,說:“保不定秘書長也在交通賓館,考察組住在交通賓館,總有些後勤保障工作要做不是。”

於小閩笑,說:“這倒也是。”

交通賓館離省政府並不遠,考察組的入住是楊志遠和付國良幫助安排的,考慮到考察組這次到本省的目的,付國良就安排考察組住進了交通賓館的小樓裡,小樓獨立成棟,相隔甚遠,方便談話。考察組對省裡的安排很是滿意,連連誇付國良考慮的周到。楊志遠除了上次送考察組入住,來過這裡,這幾天他是第二次來。

楊志遠按要求來到三號樓,楊志遠經過一二號樓的時候,瞟了一下,發現一二號樓前停有省政府的車,不用說,此時,一二號樓裡,有省政府部門的同事或者領導已經先他一步到達,正在對某人的是非曲直作出直觀的評價,考察組都找誰談過話,這個無從保密,但具體到每個人會怎麼評價被考察對象,這就屬於機密,一般不會外泄。

三號樓上面有獨立的房間方便住宿,一樓則是一個大的會客室,楊志遠敲了敲三號樓的門。有人打開門,是中紀委的一名副處級幹部,考察組到榆江,楊志遠陪同付國良去接的機,雖然彼此不知名字,但也都有些面熟,副處長看到楊志遠進來,微微一笑,點點頭。楊志遠走了進去,發現這次和自己談話的,竟然是李長海,考察組三人一組,這一組除了以上兩人還有最高檢的一名處長。李長海看到楊志遠進來,微微一笑,和楊志遠握手,然後一指沙發區,說:“請坐。”

楊志遠參加過林原高架橋坍塌事故調查小組,發現這談話的座位很有意思,也有些講究,李長海所指的座位,位於李長海的右手第一個座位,如果按酒宴的排序,這個座位就可以算作是次席,也就是說這兩個座位是平等的,坐在這兩個座位上說話的兩個人都得微微側着身子,這樣的佈局,就是爲了使楊志遠他們這些被找來談話的對象輕鬆說話,不會過於拘謹。而楊志遠他們調查組就不一樣,一張桌子,椅子兩高一低,楊志遠他們居高臨下,被調查人員坐在低一等的椅子上,無形中就有了心理壓力。都是談話,一個是被調查,是懷疑對象;一個卻是爲談心,是自己的同志。一個簡單的座位,用心如此良苦,如此涇渭分明。

李長海是副組長,那他自然是這次的主談,李長海於居中的位置上坐了下來,待楊志遠坐下,最高檢的處長在楊志遠的對面坐下,中紀委的副處長則自己搬來一張椅子,坐到了楊志遠的旁邊,手持記事本,準備作談話筆錄。

一開始都是按既定的程序走,姓名、年齡、職務。然後是根據談話原則,在進行正式談話前,首先要對楊志遠他們這些約談對象進行一次例行的投票,這個投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是否同意中央提拔使用被考察對象;二是,對被考察對象進行一些量化打分,具體包括德、能、勤、績、廉等方面。

副處長把一張表格和鋼筆遞了過來,楊志遠一看,表格上印着一個擬考察也就是擬提拔對象的名字,這是一個楊志遠最熟悉不過的名字:付國良。

一看到‘付國良’的名字,楊志遠心裡的謎團頓時都解開了,所有的一切也就好解釋了,對得上路。周至誠省長讓自己和付國良一起上機場去接考察組的成員,謎底就在於此,省長一開始就有想法讓付國良進入擬提拔名單,付國良是省政府的秘書長,考察組的食宿行以及考察組需要與省長進行協調、溝通這方面的工作,付國良或多或少都會參與。付國良沒有進入名單倒也罷了,一旦入選6人名單,那付國良就得實行迴避,付國良自然也就不適宜再擔當考察組與省政府聯絡員的事宜,這種事情就得由他楊志遠接替。如此看來周至誠省長早有謀定,心思周全。

而考察組之所以在第一時間找自己和秘書一處的同志們談話,就因爲他們這些人和付國良走得近,對付國良的瞭解程度比其他任何人都深。楊志遠開始以爲考察組找自己談話,是爲康裕或是其他副省長,楊志遠當時就感覺有些說不過去,如果是副省長入常委,那首先要找的就是省政府的班子成員以及各位副秘書長,楊志遠他們這些小蘿蔔頭,一般不予考慮,而如果是考察付國良,那就另當別論了,舒小雨、楊志遠他們這些人就成了非找不可的人選。楊志遠其實剛纔到秘書一處,看到秘書一處的各位副處長都被考察組找來談話,秘書一處空餘二人,當時有所感覺,就朦朦朧朧意識到自己開始的想法有錯,這次擬提拔的6人人選中,只怕有付國良。

現在楊志遠一看的確如此,心裡暗自爲付國良感到高興。楊志遠現在已經看清局勢了,也有些明白付國良爲什麼會在6人名單之中。按說在馬少強之後,常委的序列中應該增補一名副省長才是,付國良要進一步也該是非常委副省長,沒有一步到位步入省委常委的道理。楊志遠明白付國良之所以能進入最後的6人名單,肯定與周至誠省長的舉薦有關,當然付國良現在還只是進入了名單,他最終能不能破格成爲省委常委還是得看周至誠省長的。省長舉薦付國良而考察組又樂意採納,楊志遠覺得唯一可以解釋的清楚就是,中央有讓周至誠省長接替鍾濤書記出任下一屆省委書記的打算,而作爲擬任省委書記,有一個常委的名額他有絕對的話語權,那就是省委秘書長,也就是說省長對付國良這幾年來的工作很是滿意,省長一旦接任書記,而付國良將接替文坤,成爲下一屆的省委秘書長。文坤還是省委常委,另有任命,十之八九,將接任宣傳部長一職。而省長一旦不能接任省委書記,那付國良自然而然在下一屆的省委常委中就沒戲。省委書記如果是另有其人,省委秘書長也會是另有其人,付國良還任他的省政府秘書長,沒得選擇。

面對表格,楊志遠自然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他對付國良太瞭解了。自然是同意中央提拔使用付國良,德、能、勤、績、廉等方面楊志遠給出的也都是全優的打分。

李長海看楊志遠填完表格,笑了笑,說:“楊志遠同志,你對付國良的評價蠻高的嘛。”

楊志遠說:“我和付國良同志相處有一年多了,因爲工作性質的緣故,我和付國良同志走得比較近,對其的瞭解也就較一般人深,付國良同志的品行端正,樂觀自信、積極大方;內在能力與外在能力都不錯。”

李長海點頭一笑,開始進入正式談話,楊志遠一一回復了考察組提出的問題,如實,中肯。中紀委的副處長在一旁作了記錄。談完付國良的事情,楊志遠以爲談話結束,沒想到李長海話鋒一轉,李長海說:“楊志遠同志,你怎麼看待官德教育這個問題?”

楊志遠心裡一緊,覺得這個問題只怕已經超出了考察組需要對付國良瞭解的談話範疇,這個話題應該與省長有關,這樣看來本省有人對省長的官德教育還是頗有微詞的。楊志遠說:“在我看來仁義禮智信是德,良心良知是德,遵紀守法、誠實無私是德,廉潔自律、不謀私利同樣也是德。‘德’的高低是對人的倫理行爲的評定,是對社會風尚的一種評判。而官德,是作爲一個官員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和必須保持的政治操守。”

李長海說:“現在有人說官德教育是一種封建思想遺留下來的糟粕,你又怎麼看?”

楊志遠說:“封建社會提倡做人要講誠信德行,做官要講操守,我不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岳母刺字,精忠報國,你能說這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糟粕的嗎?在我看來,在和平時代,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如果能夠做到忠於國家和人民、忠於法律和法規、盡職盡守,同時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公僕意識,懂得謙虛謹慎,求真務實,辦事公正,對上對下一視同仁,懲惡揚善,救危助困等等,如果這個官員能具有如此優良的行爲品質,那他同樣是在精忠報國,正因爲如此,所以我認爲官德教育是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有益補充,很有必要,值得嘗試。”

李長海看了楊志遠一眼,又看了兩位處長一眼,笑了笑,說:“有人說,所謂的官德教育是一個很虛的東西,是一種表面文章,你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楊志遠說:“你要認爲官德教育很虛,那我也表示認同,因爲思想、道德層次的東西,本來就沒有一個可以衡量和評判的標準。官德教育進行了,有沒有實效,誰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我認爲,教育的本意,就是要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一個人的行爲本質。岳母刺字,是把字刺在身上,而官德教育,是把字把一條條德行良知刺在一個個共產黨員的心裡。”

楊志遠說:“作爲一個掌握權力的領導幹部,在運用權力的過程中,必須恪守與權力相一致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爲,這樣纔會少犯錯誤和不犯錯誤。我認爲近年來屢屢曝光的官員違法行徑背後透露出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我們黨員幹部脫離勞苦大衆,一心爲私,官德缺失的問題。爲什麼現在的貪腐行爲越來越多,出事官員的職務越來越高,爲什麼出事官員所做之事匪夷所思,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民情激憤的地步,說到底還是官員道德淪喪。要知道如果手握公權力的官員喪德失恥,不僅僅是造成一時一地的不公,這種風氣一旦像瘟疫一樣蔓延,甚至還會動搖法治制度體系,而且一些官員的失德很可能造成了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短板’,使權大於法,亂用公權之風盛行,讓法失信於民,長此以往,國將危矣。”

李長海說:“楊志遠同志,你的見解犀利,但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一些?”

楊志遠搖搖頭,說:“這絕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要知道一個黨員領導幹部一旦喪德,思想麻痹,遲早會導致思想和作風上的腐敗,而這種思想和作風上的腐敗和單純的經濟腐敗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因爲它不僅會導致國家和民衆的經濟利益受損,而且還會從組織上和聲譽上敗壞整個幹部隊伍的形象,並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現象,唯我獨尊,根本不把天下蒼生當回事,長此以往,肯定會激發更多的社會矛盾。本省剛剛發生的馬少強貪腐事件,就是這樣一例高級官員喪失道德倫理,置天下蒼生的生命尊嚴而不顧的典型案例,值得反省。”

李長海說:“那你認爲官德教育就可以根除這種腐敗現象的發生嗎?”

楊志遠說:“所謂知恥而後能治,官德教育的目的也就在於防,而非治,而真正的治理則需要高層從上而下,從法律層面上加以約束、從嚴治理。”

楊志遠說完,說:“李副組長,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李長海呵呵一笑,說:“楊志遠同志,當然可以。”

楊志遠說:“那你認爲‘爲人民服務’這話是‘虛’還是‘實’。”

李長海看了楊志遠一眼,一時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是好。幾年沒見,他覺得現在的楊志遠比以前更爲睿智也更爲犀利,他一時也說不清楊志遠這樣是好還是壞,當今官場,世風日下,而楊志遠這樣一種個性如此鮮明鋒芒如此畢露的人,是否爲當今官場所容,還真是個未知數。

楊志遠也不知道,自己爲何會如此。這是組織談話,肯定會記錄在冊的,他大可以緩和一些,可是他心裡明白,考察組和自己的談話已經不僅僅是談付國良秘書長的人品、才學,它已經牽扯到了省長這大半年來在本省開展的官德素養教育、黨風廉政建設這個更高層次的問題,省長的肅風運動,只怕是已經危及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纔會借這次考察組的談話對省長的官德教育提出質疑。楊志遠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吐爲快,省長的肅風運動是對的,也是及時和必要的,他必須堅定地站在省長這一邊。

楊志遠知道自己位低言微,自己的話對省長有沒有幫助,他也就不得而知了,這也不由他控制,反正該說的話他楊志遠都說了,該做的他楊志遠都做了,問心無愧也就是了。

楊志遠走出三號樓,溯風已起,看來暖冬將去,寒流將至,本省的冬天真正來了。想想也是,眼看又快過年了,也該下雪了。

第17章 吉祥號碼(4)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12章 驚濤駭浪(3)第29章 刮骨療傷(1)第26章 尋根之旅(2)第33章 初具雛形(2)第24章 稻田養殖(2)第44章 千里姻緣(2)第15章 安茗家世(2)第8章 市長調研(2)第36章 會通奇蹟(1)第5章 魚苗事件(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5章 從政之道(1)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2章 楓樹灣(3)第27章 省委考察組(2)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19章 運輸問題(2)第2章 捨我其誰(2)第32章 昔日重來(1)第6章 有情翩翩(3)第24章 稻田養殖(1)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29章 魚躍龍門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3章 權力快感(1)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2章 楓樹灣(3)第11章 勿忘歷史(2)第14章 通普高速(1)第11章 勿忘歷史(3)第2章 師生情重(2)第12章 張憫沈協(3)第32章 人大議案(3)第8章 張溪嶺(2)第23章 蓄意阻擊(1)第9章 國慶長假(4)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23章 至關重要(3)第3章 先行一步(2)第24章 雨後新竹(2)第36章 會通奇蹟(1)第25章 豐收在望(2)第32章 熱淚盈眶(1)第1章 空降社港(3)第13章 思變之力(2)第2章 成竹在胸(3)第15章 風雨欲來(1)第11章 新年快樂(1)第19章 雄才韜略(1)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3章 至關重要(1)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34章 花香遍地第6章 有情翩翩(1)第31章 情深意切(2)第25章 洽談周(4)第15章 風雨欲來(1)第23章 蓄意阻擊(2)第3章 將軍令下(2)第4章 元旦前後(1)第4章 元旦前後(2)第5章 書記蒞臨(3)第6章 交通局長(1)第3章 權力快感(4)第21章 遠山如黛(2)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24章 稻田養殖(1)第19章 雄才韜略(3)第31章 情深意切(2)第14章 不離不棄(3)第38章 臨危受命(3)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2章 師生情重(3)第15章 風雨欲來(1)第17章 吉祥號碼(2)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22章 發展準則(1)第19章 雄才韜略(1)第34章 龍舟待發(3)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3章 多方會談(1)第6章 交通局長(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33章 旅遊畫冊(3)第21章 遠山如黛(4)第7章 公司成立(1)第11章 勿忘歷史(1)第5章 書記蒞臨(1)第25章 洽談周(1)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34章 龍舟待發(3)第1章 走馬上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