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指揮三萬兵馬,出其不意,陣法多變,用兵詭異,加上有黑火藥之利器,奪城拔寨,勢如破竹。
弘化郡的幾座城池,先後被奪下,李靖每個城只留下一千人馬駐守,三萬大軍,繼續朝着延安郡進發。
雖然是孤軍深入的打法,但是李靖對於行軍、補給、陣法、地勢、天時等各方面的掌握,達到入微的狀態,不會受制於人,反而會利用各種條件,滿足軍隊需求,先後擊敗了數萬西樑地方戍軍,抵達延安郡邊界。
樑國的國都暫時遷到了延安郡的肥施城,與此郡邊界,相隔一座小小的因城。
李靖故意放出了消息,要攻打因城,然後長驅直入,趁着樑國大軍遠征,後方空虛,滅掉樑國。
他在邊界之地,佈下多路伏兵,要打擊前來阻擊的樑軍,威懾樑國的皇帝樑師都。
雖然只有三萬人馬,不足以攻破樑國都城,但虛張聲勢,號稱帶兵六萬,比樑師都五萬守衛兵馬還要多,消息傳出,頓時使樑國都城成,草木皆兵,人心紊亂。
這時候,城內的情報人員開始散播消息,說三方盟軍頻繁失利,已經削減了一半,即將被大華擊潰的消息,陸續傳開,不可抑止了。
“聽說了嗎,突厥損失一半人馬,樑軍和唐軍也是如此,根本就沒衝過大華的防線,反而有崩潰的架勢了。”
“你說依附大華多好,我們老百姓也能有好日子,偏偏跟突厥合作,他們都是狼子野心,進來也是爲了蹂躪中原,大華不是三方盟軍能夠打敗的。”
“現在大華的精兵,已經兵臨城下,用不了多久,就攻入樑都了。”
一支衛隊走到長街,大聲呼喝:“不允許胡亂揣測軍情,妄自非議者,將會被逮捕!”
樑國朝廷開始下令,嚴謹城內百姓議論軍情,宣揚前線失敗的消息。
不過越是這樣壓制輿論,反而起到相反效果,給百姓一種朝廷束手無策,故意遮掩的感覺。
樑師都召集幾位大臣和將軍在宮殿內議事。
“前線的確傳來緊急軍情,突厥十萬騎兵,被大華首日就斬掉了四成,給突厥一次重創,打擊了盟軍的士氣,如今幾番鏖戰下來,每日都傷亡巨大,但仍沒有攻破大華的防線,那座軍營土城,只是臨時修築的砂石土牆壁壘,根本不如常規城池的堅厚,卻使二十萬盟軍,進退不得,大華果然強悍。”樑師都感慨,覺得形勢有些騎虎難下了。
尚書陸季道:“陛下,目前我樑國也是沒有回頭路,只能堅定不疑走下去,因爲這個時候反悔,即便撤軍,得罪了突厥和唐國,但是大華也不會感激,等大華擊敗唐和突厥後,穩固關中,肯定會集合重兵來對付樑國,因此,我們只能硬着頭皮跟大華死磕到底。”
兵部侍郎劉蘭道:“根據情報,大華的李靖從西北秘密調回來,帶兵迅速佔據了安定與弘化二郡,逼近延安郡的因城,不得不防,否則,人心大亂,而且很容易被圍城,出現大患。”
大將軍劉旻道:“這是大華施的圍魏救趙之計,當年魏國大將軍龐涓進攻趙國,後者求救於齊,於是齊王派孫臏率軍援救,但是孫臏並沒有直接去救趙,而是趁機去進攻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王撤回龐涓,結果中途中孫臏的伏擊,桂陵之戰,齊大破魏軍。這一回,李靖也要效仿那孫臏,進攻我樑國都城,使得樑軍撤回,從而被伏擊。”
樑師都聽完之後,陷入沉思,這個劉旻頗懂兵法,所以提的諫言,值得他重視。
陸季道:“但是,李靖帶兵非虛,一旦拿下因城,下一個目標就是肥施城,若是我們無動於衷,使得大華軍隊兵臨城下,那可就危險了,我們不能大意。當年魏王肯定也知曉孫臏用計,但也不得不撤回前線魏軍以自保,因爲誰也不確定,孫臏是否要真的攻克大梁。今日也如此,若是不做撤軍準備,我們如何對付李靖統帥的精兵。
樑師都猶豫道:“幾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目前只能調集附近的兵力,跟李靖正面抗衡,阻擋李靖進攻都城,爲前線作戰爭取時間,倘若抵擋不住李靖的兵馬,那麼我都城就要往北遷走,回到朔方,引李靖北上,那幾萬大華兵馬,無法滅掉我樑國,但是前線的兵馬,儘量不調動,除非盟軍再次慘敗,步入窮途,再考慮撤軍,然後離大華遠遠的,出朔方,不與大華再交鋒,背靠突厥,相信短時間內,大華有心爭霸中原,不會對北面突厥用兵,我們樑國就會一直安全。”
幾位大臣聽樑師都這樣安排,紛紛點頭,算是綜合穩妥之見了。
……….
洛陽交鋒,王世充大破瓦崗軍,發動宮變,控制朝綱,囚禁楊侗的消息傳開,天下譁然。
中原的各方勢力,如竇建德、杜伏威、蕭銑、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勢力,全都驚詫不已。
因爲李密先前呼聲最高,瓦崗軍三十萬,兵強馬壯,猛將如雲,也是潛力最大的勢力。
可是在洛陽一帶用兵,卻接連受損,被一個大隋佞臣王世充給抵擋住,就有些掉身價了,此時,還被擊潰,損失慘重,諸多大將被生擒,十萬大軍葬送,自己只帶着殘兵,退到虎牢關,回滎陽去了。
如此一來,王世充的鄭國建立,虎踞龍盤於洛陽,一時如日中天,成爲中原新的大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