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

羅昭雲對於民政基本放手,讓一些適合管理經濟、民生、戶籍、耕作的文吏來處理民政,使得西平郡的民心儘快穩定下來。

一些大事情,最後簽字和拍板都由他來定,沒必要事事躬親,那樣會把自己累死。

馬背上打天下,關鍵是靠開國君主有足夠的戰略和精力,用來打擊強勁的對手。

目前,天羅組織的三大部門,燕琅閣、青影衛、錦衣會都在湟水城鋪開,原本就有些底子,如今不斷涌來,在這個城內紮根,錯綜複雜起來。

要控制一片地區,首先要摸清楚魚龍混雜的底層,通過底層向上滲透,大廳地方的大家族、惡勢力等,纔能有針對性地打壓。

燕琅閣開始全面對湟水城的大小商賈、羌人大戶、地頭蛇等進行打探,青影衛出手,擊殺了幾個頑固的地方綠林賊首,將黑勢力除掉,重新洗牌灰色勢力,這樣新的衙門纔好開展各項民生工作。

元帥書房內,羅昭雲正在設計一款武器,長柄陌刀!

隋代正規軍使用的刀,多是橫刀,細長如劍,只是在刃口處按照刀的形式打造,刀身筆直一些,劍刀混合型武器。

陌刀也存在,只是因爲冶鐵、鑄造的水平有限,每一把厚重的陌刀要五十多斤重,揮舞起來相當吃力,屬於重甲兵的武器,可以專破騎兵,但能使用的武士,往往都是身強體壯之輩,很難挑選和補充,不具備推廣性。

除非練出內勁的武者,使用五十多斤的兵刃,纔不顯得吃力,但要持久作戰,還是很耗體力和內勁的。

古代兵器之所以這樣重,並非人的體質多麼好,而是冶鐵水平的限制,如果不重的話,武器的質量無法保重,容易在砍殺中斷裂。

羅昭雲根據涿郡燕雲堡內研製的鍊鋼法,儘管還很粗淺,無法跟後世工業革命期間的鋼材比較,但是,在隋唐時代已經算是高出一籌了。

利用這種鋼材打造陌刀,鋒利無比,而且重量能夠減輕一半,極大具備普及型,可專門設置陌刀步兵營和騎兵營。

同時,羅昭雲調來了演武堂的一些年輕軍官,在這裡練兵,他們懂得不少理論和兵法,適合做教官,提升隊伍的素質和戰鬥力,額外打造特種部隊,設置番號爲血狼、虎牙、戰鷹小隊等,適合執行特殊偷襲任務。

.........

李家父子南下進軍西京的路線,事沿着汾河東岸南下,直搗潼關,然後從潼關往西,進逼大興城。

此時唐軍面臨了一大障礙,就是霍邑雄關,堵住了南下的路。

霍邑北鄰汾水,右面靠着霍山,地勢險要,雄關天險,易守難攻,駐守此關者乃是隋朝一員虎將宋老生,名字雖然有個老字,但他並不老,人到中年而已,不算朝廷一流將軍,卻鎮戍地方,穩重老練,附近叛軍來攻,大小數股人馬都被他清剿滅掉。

唐軍行至霍邑西北四五十里外,李建成、李世民停軍,在雀鼠谷一帶駐紮,數日後,李淵也統領十萬大軍抵達,這時候,山西一帶趕上了雨季,一連十餘日都沒有放晴,大雨滂沱,使得河谷內山洪滾滾,軍隊無法前行。

李建成派人探路,發現沿途數十里的路線都泥濘不堪,車馬難以通行,而且許多路道被山洪衝得坑坑窪窪,到處積水,暫時不適合趕路。

滯留半個月後,軍中的糧草已經不足,李淵派出了一支輜重隊回返晉陽,卻也因爲降雨關係,停留在某地,暫時沒有了音訊。

其實,那支隊伍已經消失了,被一羣來歷不明的黑衣人雨夜中襲擊,全部擊殺,然後掩埋了屍體,從世上消失了。

李淵越等越急,一旦等糧草虧空,十萬大軍餓肚子,很可能就地要兵變了。

軍中忽然有人散播了消息,說糧草已經耗盡,很快無法度日了,而且劉武周破了雁門郡就要攻打太原郡,唐軍很可能要葬送在途中。

這股消息傳開,使得唐軍頓時有些軍心不穩,人心惶惶。

李淵聽到風聲後,立即召集文臣武將議會商討。

“最近軍中謠言四起,軍心浮動,不利於行軍,爾等有何看法?”李淵詢問。

劉弘基神色複雜,說道:“這些謠言,不止一股,有的再傳李氏當有天下爲假,有的渲染糧草要空,有的加大吹捧劉武周要攻克晉陽城,都會我軍不利,似乎有人推波助瀾,應該派人查一查,是否我軍中有其它勢力安插的奸細。”

李淵有些想不通,思忖說:“奸細,究竟是哪一股勢力,這麼歹毒心思,把我唐軍作爲死敵?”

李建成道:“最大可能就是劉武周,他如今佔據雁門郡,比鄰太原郡,跟我唐軍利益衝突最大,而且這幾個傳言,似乎都跟劉武周有關。”

“有道理!”李淵點點頭,不過他穩重慣了,說道:“並不排除其它勢力的可能,比如仍忠於朝廷的情報組織,甚至李密、薛舉、樑師都、竇建德,都有這個可能,不希望我唐軍做大,順利抵達大興城。”

只是李淵決計沒想到,那是出自燕琅閣的情報人,在唐軍中散播出來。

裴寂道:“唐公,眼下宋老生據霍邑雄關,屈突通佔據了河東郡,先後堵住咱們的去路,此行崎嶇坎坷,充滿變數,眼下劉武周聯合突厥兵力,正在雁門郡聚集,不日就要攻打太原郡,晉陽乃是我們的根基所在,將士們家眷都在那裡,不容有失,不如,我軍立即揮師返回,先守住晉陽纔是當務之急。”

李淵也有此意,微微點頭,不少文臣武將也意識到事情嚴重性,在此多逗留下去,恐怕有變,都想着極早趕回。

劉弘基搖頭道:“不可,這樣返回晉陽,士氣必泄,恐怕再無南下的良機和銳氣,開弓沒有回頭箭,決不能掉頭,無功而返。”

李世民素來信奉劉弘基的智計,也附和他的提議。

於是主戰、主退的雙方爭論起來,各說各的道理,使得李淵也陷入舉棋不定,進退兩難的狀態。

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後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九百三十七章 揮師北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孫密談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八百零六章 克澠池第九百三十七章 揮師北上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誠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四百九十四章 強勢歸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話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五百七十章 勢成騎虎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二百一十六章 術士之言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軟禁杜總管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言可畏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門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三百章 歡喜冤家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紈絝枉法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六百一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