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

羅昭雲來到大隋,已經六個年頭了,他已經成爲十六歲的年輕人,身材魁梧,英偉不凡,對這個時代的語言、習俗、文字等等,全都非常熟絡了。

他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古代的社會,適應了大隋將軍的身份。

正月初六,隋煬帝楊廣在今年第一次朝會上,就公佈了新的年號,即爲大業,這一年,就是大業元年。

大業的寓意很明顯,那就是隋煬帝雄心壯志,要做一番宏圖偉業,讓自己名垂青史,成爲千古罕見的明君帝王。

正月剛過一半,元宵節後,羅昭雲、宇文愷等人,就已經出發了,護送一大批車輛,裝着大批物資,從京城向洛陽進發。

這些物資多數是工部從國庫調撥出來,錢財銀兩,珠寶布匹等,需要購買一些建城的材料。

雖然說,需要的巨石、樹木、沙子等等多事從各地無償運來,由地方財政負責調度,但是建造皇宮用的許多金碧輝煌的材料,不少需要從商賈、胡商等手裡購買,這就需要資金週轉了。

羅昭雲的職責就是保護物資,還有建城現場的安全,責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畢竟洛陽在中原核心之地,周圍有不少糧倉、兵府屯軍等,即便有響馬盜、綠林匪、盜賊等,也不敢殺向洛陽附近,等若自投羅網。

所以,這次任務,應該沒有什麼危險性,但是要防止民工譁變、暴動,倒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大隊伍出了函谷關,浩浩蕩蕩,曉行夜宿,並不着急趕路,用了五天的行程,才抵達邙山腳下的平原之地。

這洛陽,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爲是“天下之中”。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中原文化首萌、興盛於此。

宇文愷叫上了羅昭雲和楊達,三人登上邙山,然後望着周圍的地形,雖說隋煬帝確定了一條軸線做都城的對稱線,但他畢竟不懂造城,這方面宇文愷纔是專家。

邙山下有澗水、洛水蜿蜒曲折,前方東西對峙,鬱鬱蔥蔥的兩座大山,二山中間好像一座天然門戶,伊水從南向北流過,那道門戶古人稱爲伊闋,後來人稱爲龍門。

龍門的西面是龍門山,東面是香山,舉世聞名的洛陽龍門石窟就集中在這座山上,多數是北魏時期開鑿。而香山此時尚未出名,因爲它的名氣是因爲武則天時在此開鑿了看經寺洞,刻了許多體態豐盈了飛天浮雕,直到二十一世紀還保存良多,成爲名勝古蹟。

宇文愷和楊達看完之後,交換了意見,竟然不謀而合,都是觀望地形,懂的堪輿之人。

羅昭雲此時發現,這個平時拘謹又隨和的楊達,其實也很有才能,只不過,一向低調,也不跋扈,在朝中多是老好人的形象,他當了十年的工部尚書,隋文帝夫婦的太陵營造,就有他的參與,與總管楊素相處非常融洽,深得楊素滿意。

隋煬帝登基之後,把楊達調到了門下省當了最高長官納言,負責皇令文書的審議,也是宰相之一,下屬有黃門侍郎、侍中,監管着城門局、尚食局、尚藥局、符璽局、御府局、殿內局等六個直屬機構。

楊達道:“陛下說過,這個洛陽城,規模不比達到新長安城的標準,達到一半便可。”

宇文愷嘆道:“是啊,新的長安城,已經住了快二十年,還有許多坊在荒廢中,這洛陽城,不必壯闊,但是要足夠莊嚴雄偉,凝聚精華。”

楊達微笑道:“哈哈,英雄所見略同,老夫也是這個想法。”

宇文愷又道:“不過,陛下交代過,要儘量節儉,不求奢華,那樣,恐怕難以造出什麼豪華氣勢來。”

楊達表面微笑,心說:那是陛下故意貼金,把自己宣揚成聖君形象,什麼節儉,什麼不求奢華,那真會是皇帝真實想法嗎?

“不如,等越國公到來時,由他定奪吧,我們還是規劃好城圖,把城池的長度測好,繪製出宮城、皇城等,前期工作做好,越國公一到,就正式開工造城!”

宇文愷聞言,也覺得有道理。

接下來,羅昭雲按照宇文愷的要求,指揮上千武衛府的衛士,開始用石灰在地上塗線,然後鑿下木樁定位,歷經了數日,把洛陽城的宮城、皇城、外城郭的長、寬都標了出來。

出了正月,楊素帶着一批府內功曹、司馬,還有一些朝中官員到來,組成建都的臨時機構,調度、執行各種營造任務。

宇文愷、楊達把洛陽城的建造思路說出來,由他定奪。

楊素微微一笑,他很瞭解楊堅、楊廣父子,就拿隋文帝來說,他在位期間,一直提倡節儉,但是最後建造仁壽宮,楊素仍是以奢華大氣、金碧輝煌爲主,最後讓隋文帝、獨孤後滿意。

帝王嘛,嘴上說的是一套,暗地裡想的,是另一套,作爲臣子,要懂得如何滿足帝王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光迎合他嘴上的那些虛假言論。

楊素義正言辭道:“我泱泱大隋,國力富強,天下太平,盛世到來,四方蠻夷來賀,這東都嘛,建造的規模,只有長安城的一半,這是可以的,但是絕不能太過簡陋,否則,如何讓番邦使者敬畏我大隋?如何讓天下百姓,認識到京城的超脫權力?故此,這洛陽城,務必豪華壯麗,濃縮以精華取勝!”

宇文愷、楊達聽過之後,心知肚明,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話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二百零五章 遭襲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人想你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擊得手第三百二十章 宴會不斷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征北伐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華學刊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四百六十章 輿論導向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襲營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隴關到手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一百八十四章 棄城投降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二十六章 拼殺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襲營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晉陽破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八十四章 棄城投降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羣妃聚第六百一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