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

王世積因爲部將親信的告發謀反罪,被隋文帝高度重視,動用了大理寺、都官(刑部)聯合糾察審判,由越國公楊素主審,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參與。

很快,王世積被打入京城大理寺的牢獄,宿衛士抄了王世積在長安城內的府邸,所有族人全部抓起來,女眷也都收押了。

過不數日,案件擴大,有王世積府內的一名司馬上奏:“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胄、左僕射高熲,並與世積交通,受其名馬之贈……”

楊素拿着奏章,露出冷笑,早已佈下許多虛假證據,使王世積百口難辯,當即入宮求見隋文帝,把案情最新調查上陛下。

楊堅翻過奏摺宗卷,臉上透着一股威嚴,渾身散着殺機,當即下旨:賜罪臣王世積一死,抄家沒爵,直系三族皆斬,女眷一律打入教坊樂營,淪爲宮妓和官妓,從此皆爲奴隸身份。

高熲、元胄、元旻等人牽扯案中,由於許多門閥貴族和大臣站出來擔保、勸諫,沒有被斬,卻被撤掉一切職務,而皇甫孝諧卻因檢舉告發有功,提升爲右衛府直閣將軍,留守京城。

故此,在開皇十九年深秋,高熲被罷免上柱國、尚書左僕射等官職,以齊國公歸家閒居。

可沒過多久,齊國公府的國令被宇文述派人收買,上言告發高穎“陰事”,稱高熲之子高表仁以司馬懿的故事勸父忍耐,文帝聞言後大怒,下令將高熲除名爲民,不再錄用。

………

長安城內,太子居住的東宮,在紫微城東側,東城和外郭屏障,守衛的極爲嚴密。

東宮承暉殿,玉階金壁,黃瓦朱檐,殿內富麗堂皇,殿角的白銅仙鶴嫋嫋地吐着獸香,滿室曖流涌動,溫暖如春。

殿室內,太子楊勇,和一些輔佐之臣,正跪坐軟蒲上,坐而論道,商議當前政局形勢。

雖然邊疆一帶和武將家裡多用了胡凳胡椅,但是朝廷大員和貴族家裡,依舊沿續漢人風格,講究周禮舊制,這是一種心理,比如他們認爲胡服適用,但是格調上,依舊不是能與漢服相提並論的,重要場合,穿漢服纔算是正裝一樣。

楊勇今日已經三十四歲,比楊廣年長三載,一身蟒袍玉帶,相貌英俊,氣質雍容,性格寬仁和厚,率意任情,不善矯飾,也正因此,纔會在與晉王爭權中,逐漸失利,從絕對優勢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殿內聚集了十幾人,都是他的心腹,有太子左庶子唐令則,右庶子劉行本,太子家令鄒文騰,太子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太子洗馬李綱,長安豪俠劉居士,高穎之子高表仁,名將韋孝寬之孫韋圓照,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玉璽下士何竦等東宮屬官,以及姚察、魏澹、劉臻等一些文人謀士。

“表仁,說說令尊近況如何?”

高表仁是高熲嫡長子,參與政事很多,他娶了楊勇的女兒,大寧公主,按輩分是楊勇的女婿,同時,楊勇還娶了高熲之女高良娣,按這個輩分,他又是楊勇的小舅子,親上加親,所以利益擰在一起。

“回太子殿下,家父已經被剝奪爵位,貶爲平民,親信將領王景將軍被賜死,只要當今陛下在位,估計很難重新啓用了,不過父親大人畢竟當政二十載,提攜門生無數,恩蔭不少地方望族子弟,人脈仍在,只是無法站出來當領頭人了,請殿下及時調整部署,向陛下、皇后澄清冤名,重獲信任,否則,晉王那邊要佔據大勢了。”

太子楊勇皺起眉頭,臉色發沉,他性格耿直,忠厚溫和,不喜僞裝矯作,愛就是愛,恨就是恨,愛恨分明,不像晉王楊廣那樣,喜歡作秀,順着當今陛下、獨孤皇后的心思,僞裝作態,他心有牴觸,看着噁心。

其實,他也明白,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對他猜忌很大,已經很反感他,對他有了歧見,而楊勇性子直一些,脾氣倔強,我行我素,由於他在開皇元年就被冊封爲太子,二十年過來,早就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習慣,以爲自己就是日後的九五之尊,性格更加執拗清傲一些,現在再讓他低下身子向父皇母后委曲求全,楊勇覺得自己做不出來,因爲骨子的性格,二十年已經養成了,很難改變。

此外,獨孤皇后生下楊勇的時候,只有二十歲出頭,非常年輕,對孩子沒有那麼深母性關懷。他屬於嫡長子,接着又先後生下楊廣、楊俊、楊秀、楊涼等兒子,在一個家庭內,往往最不得意的就是大兒子,最寵愛的就是小兒子,更何況帝王之家,骨肉親情最薄弱的地方。

許多皇子、皇女一出生,周圍就被宮娥、奶孃、內侍們伺候、撫養,跟親生父母接觸的時間太短,也得不到像民間百姓家庭那樣父母呵護,親手哺育養大,所以彼此之間的感覺,難做到兄友弟恭。

這些年,因太子的利益集團跟皇帝、皇后的利益時常衝突,彼此誤會越來越多,已經不是解釋幾句就能化解的。

楊勇搖頭一嘆,神色恢復不少,說道:“父皇和母后,被晉王蠱惑,受其表現所欺瞞,已經對我提防似賊,如臨大敵,解釋已經沒用了。”

唐令則一身儒衫,臉龐方正,濃眉如墨,焦慮說道:“目前晉王那邊,有楊素代表的部分楊閥,宇文述代表的部分宇文閥,以及獨孤閥、裴閥的支持,關中八大門閥,已佔了一半!我們這邊,只剩下元閥還在支持太子,其餘李閥、長孫閥、竇閥都中立在外,躲避太子和晉王的招攬,有意避嫌。”

李綱心直口快,直接插話道:“是啊,眼下因涼州總管王世積一案,陛下趁機小題大做,捕風捉影,把高丞相,元胄、元旻兩位大將軍撤職,目前掌握官掖禁御的左右衛府兵權已失,我們缺少了軍方有力支持,在長安城,形勢已經大爲不妙。”

“除八大門閥之外,還有哪些勢力堅定不移支持本王?”楊勇詢問。

鄒文騰答道:“回太子殿下,其餘關隴門閥,還有地方望郡的豪族,以韋世康爲代表京兆韋氏、以於翼爲代表的於氏,以蘇威爲代表的蘇氏,以柳敏爲代表的河東柳氏,他們門閥的影響力,在朝堂上不如那八大老牌門閥。”

楊勇嘆息一聲,他心中也明白,八大門閥,勢力極大,以李閥最壯,楊閥次之,其餘六閥差不多,都是在西魏、北周時期,就有祖上擔任八國柱、宰相等忠臣,一連數代,開枝散葉,家族直系、旁系在隋朝內擔任官職者,達數十上百人,影響力非常大。

即便高熲在隋朝擔任二十年僕射宰相,權力很大,但高家都無法擠進八大門閥行列,那已經不是一個人的成就和努力,而是祖祖輩輩數代的積累。

“太子殿下,如今形勢不利我等,既然無路可退,不若鋌而走險,我們東宮十率宿衛,忠心者至少有三千侍衛,加上劉某暗中培養的武士、豪俠、部曲、食客等,也有上千人,不論逼宮,還是刺殺,襲擊晉王府,殺入宮廷,都夠用了,強過這樣坐以待斃。”劉居士武功出衆,相貌威猛,極有煞氣,一雙鷹眼凌厲如刀,顯示出他殺伐果斷,是個厲害至極的角色。

他的話一出,殿內十多位輔臣、門客全都臉色大變,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語,已經不是爭權,更像是謀反,一旦走露風聲,他們這羣人可都要被斬殺,禍及家族滿門了。

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五十三章 血腥鏖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一百三十章 護行出發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二百一十六章 術士之言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五百七十章 勢成騎虎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氣大傷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閒談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奪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絲苦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九百三十七章 揮師北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九十八章 閣樓小酌第七章 識破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八百七十八章 相見歡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三百章 歡喜冤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四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六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圖改變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違反軍令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