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青州使者

娶妾畢竟不是娶妻,張鉉就算給足裴家面子,但也不能真亂了禮儀,被世人詬病,所以裴致致雖然是風風光光進了益都縣城,但進張鉉府中卻比較低調。

次日夜幕來臨後,裴弘夫妻將裴致致送入了張鉉府中,家庭內部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只請了一些親朋好友前來關禮,盧清接受了裴致致敬的茶後,就算正式接受裴致致成爲張鉉的從妻。

當天晚上,一對新人如魚水交融,恩愛纏綿,裴致致也終於結束了她的少女時代,成爲了一個初嘗魚水之歡的小婦人。

但裴致致的提前進門卻是爲了分別,河北的戰機已經出現,張鉉也不得不暫別嬌妻美妾,在裴致致進門的第二天便火速趕赴戰場。

事實上,從張裴聯姻確定到裴致致進門,前後一共用去二十天時間,這二十天時間內河北風雲變幻,局勢跌宕起伏,青州軍也積極備戰。

局勢的急變在於竇建德和高士達之間意外發生了火併。

戰爭是由盧明月之死引發,盧明月被張鉉斬殺後,宋金剛繼承了他的事業,但宋金剛原來是魏刀兒的人,跟隨盧明月的時間並不長,一些跟隨盧明月多年的老將十分不服氣。

盧明月軍隊駐守上谷郡的大將叫做武重根,在盧明月還是遊俠時便跟隨他,他第一個不服宋金剛,當宋金剛宣佈繼承盧明月的消息傳來,他便帶着一千匹戰馬和兩千手下前來投奔竇建德,不料高士達得到消息,在河間郡北部搶先截住武重根,將武重根殺死,奪走了一千匹戰馬。

這件事讓竇建德極爲震怒,派人去討要戰馬,高士達卻矢口否認,連續幾次討要失敗,失去耐心的竇建德決定派三千軍隊進攻弓高縣。高士達也派三千軍迎戰,竇高兩人在弓高縣一帶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激戰,以竇建德的慘敗而收場。

時間已經到了大業十三年的四月下旬,在太原起兵的李淵已經奪取了太原郡、婁煩郡、離石郡和上黨郡、長平郡等五郡。目前大軍正兵分兩路進攻西河郡。

而河北的戰爭氣息也同樣濃厚,竇建德和高士達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河間郡樂壽縣是竇建德老巢所在地,竇建德的十五萬大軍便駐紮在這裡。

在樂壽縣南面四十里外的官道上,一隊十幾餘的人騎兵正護衛着一名文官疾速北上。不多時便進入了竇建德軍隊的警戒範圍。

一支巡哨騎兵攔住了他們,爲首校尉厲聲喝道:“你們是什麼人,來這裡做什麼”

文官不慌不忙道:“在下是齊國公張大帥派來的使者,特地來見你家大王。”

聽說是張鉉派出的使者,校尉不敢怠慢,拱手施禮道:“請跟隨我們去縣城,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使你們身陷險境。”

文官微微一笑,“那就麻煩你們了”

竇建德的巡哨騎兵帶着隋軍一行向樂壽縣城外的大營疾奔而去。

這名年輕的文官叫做房延壽,是房玄齡的族弟。現任兵曹參軍從事,爲人精明能幹,擅長辭令,被張鉉派來和竇建德進行接觸,探討雙方共同對付高士達的可能性。

自從十天前,竇建德軍隊在弓高縣慘敗給高士達軍隊後,巨大的恥辱讓竇建德堅決回絕了高士達和解的建議,除非高士達把一千匹戰馬還給自己,並賠禮道歉,他們纔可能有和解的可能。

但打了勝仗的高士達怎麼可能反而向竇建德認慫賠禮。惱羞成怒的高士達立刻在弓高縣增兵三萬,擺出一副準備教訓竇建德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姿態。

雙方矛盾越來越尖銳,戰爭一觸即發。

大帳內,竇建德正和謀士凌敬商談出兵弓高縣的細節。因爲前一戰的慘敗,使竇建德心中多少了一點陰影,他擔心再次被高士達擊敗,想求和都不可能了,高士達會徹底將他吞併。

凌敬年約三十歲,只是一個文弱書生。信都郡人,兩年前被人推薦給竇建德,竇建德便用他爲主薄,負責整理記錄文書,去年他極力反對竇建德渡黃河去濟北郡,竇建德卻不肯聽從他的建議,導致兩萬士兵全軍覆滅。

但竇建德是一個知錯即改之人,他回去後便升凌敬爲自己的記室參軍,成爲他的重要謀士之一。

凌敬明白竇建德的心思,微微笑道:“竇公和高士達的關係頗爲複雜,就如一山存二虎,若山下有共敵,二虎倒能一致對外,可現在的問題是一致對外也無法壓制山下之敵,一山就不能容二虎了,竇公和高士達之間遲早必有一戰,只是這一戰的時機竇公需要把握準確。”

“先生說得不錯,現在的局面確實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我不明白先生所說的時機,難道現在時機不對嗎”

“卑職所說的時機其實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指現在大隋和河北局勢是否容許這一戰,我可以再詳細分析......”

“不”竇建德有些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不用說這麼多,我聽不懂,直接坦率一點。”

凌敬無奈,只得苦笑一下道:“卑職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大帥有沒有實力打贏這一戰,打贏能後能不能妥善處理後事。”

“這個.....論實力,我和高士達其實也差不多。”

竇建德說得沒有一點底氣,他的實力其實不如高士達,高士達比他起事早,積累比他雄厚,而且高士達曾經在大業九年截獲一支隋軍兵甲運輸船,奪得幾萬套兵甲,士兵裝備比他精良,他只是因爲得到渤海會的支持,在軍糧方面略佔優勢。

事實上,他在弓高縣的慘敗也是他們之間實力的一種表現。

凌敬知道竇建德言不由衷,他沉吟一下又問道:“竇公有沒有考慮過和渤海會聯手”

竇建德從旁邊桌上取過一封信遞給凌敬,“這是高烈給我的回信,你看了就知道了。“

凌敬接過信看了一遍,高烈在信中全力支持竇建德和高士達決戰,並表示願意支持竇建德五萬石軍糧,但信中卻絲毫沒有提渤海會出兵之事。

“先生明白高烈的意思嗎”

竇建德冷冷道:“他就是那個漁翁,他一定會出兵,等我們兩敗俱傷時,他的軍隊就會出現了。”

說到這,竇建德嘆了口氣,“說句老實話,和高士達的戰爭我還真不想打,但不打又不行,我控制的人口已經支撐不了我的軍隊了,高士達應該也是一樣,我們兩軍皆不敢去招惹張鉉,只好自相殘殺。”

凌敬很清楚竇建德的苦衷,目前竇建德十五萬大軍,控制河間郡和信都郡,而高士達則有十六七萬大軍,控制渤海郡和平原郡。

由於青州對周圍民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四郡人口源源不斷逃往青州,以平原郡和信都郡的逃亡最爲嚴重。

可以說千匹戰馬事件只是表象,只是導火線,而人口大量流去青州纔是竇高兩軍不得不決一死戰的根源,當資源不足以支撐兩支軍隊時,除了自相殘殺奪取已經所剩無幾的一點點資源外,再沒有別的出路。

想到這,凌敬低聲道:“那竇公有沒有想過和張鉉的聯手”

竇建德一怔,此話從何說起

就在這時,帳外有士兵稟報:“張鉉使者前來求見竇公”。

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512章 立場不同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889章 出師未捷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794章 呂氏兄弟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637章 夜襲先鋒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391章 楊慶出兵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660章 夜襲唐軍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870章 王府新人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706章 李代桃僵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71章 獵殺敵酋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1187章 天下大戰(四十五)第141章 求見裴矩第36章 用之信之第296章 英雄大會(十二)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920章 微服私訪(下)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403章 主動上門第1154章 天下大戰(十二)第373章 山寨內訌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56章 危機到來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1060章 退兵江夏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1010章 青雲酒肆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1192章 關中危機(四)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528章 遼東柳城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657章 誘敵深入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311章 內部情報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