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突襲奏奇功

第五卷和親大理

吳國公主英萍與齊國太子齊禕即將完婚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中原各國。齊王要下一盤大棋了。

吳國地處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吳國自吳王立國,一直受南方及西方各國襲擾,雖國庫豐盈,但國力不強,三軍抵禦不了諸如楚國這樣大國的入侵。

現近吳國急於與齊國聯姻,正是因爲楚國陳兵在邊境,大有鯨吞吳國的意圖。吳國已接連敗退,失地丟城,岌岌可危。

齊王在開‘春’後,就着手調集大軍,已命太子齊禕爲統帥,兵分兩路:一路有太子親自指揮兩萬龍驤軍及六萬徐州兵,作爲中路揮師西進;一路有子龍率領在荷城的青州兵,作爲右路南下。兩軍會於吳楚邊境,以吳**隊爲左路,對入侵的十萬楚軍展開決戰。

齊王與吳王約定,待打退楚軍,即爲太子齊禕和公主英萍完婚。

其時,無憂王齊祀也已經從陳地返回齊國都城魯城。齊王便命他速去右路大軍營中,接管右路大軍一應軍務,配合太子共破楚軍。

無憂王在回魯城前,已與駐守荷城、臨城的諸葛青雲見面,分析了當今天下大勢:中原各國齊國最爲強盛,唯陳國能與之抗衡;楚國好戰,吳國富足,秦國驍勇,燕國紛‘亂’,蜀國閉塞,大理國偏安,北夷、南蠻、西匈奴趁華夏各國戰‘亂’,紛紛擄掠侵襲。要想統一華夏,必先從一處着手,而南方富足之地正是最好的首選。

陳國新敗,短時間內不會再對齊國形成威脅;而燕國內‘亂’未止也無暇他顧;秦國有陳國相隔,一時也不必顧慮。而當前正是‘春’暖‘花’開之時,對南方的楚國用兵,可佔天時;有吳國呼應,又占人和;正好可以藉機吞併了楚國,將齊國的疆土擴大到西南。

臨城、荷城兩地有諸葛青雲鎮守,看住陳國與項國,可保齊軍攻楚絕無後顧之憂。

無憂王在魯城小住了幾日,即領命前往右路大軍。子龍所率右路大軍俱是從駐項青州兵中帶來的,有六萬多人馬。無憂王與子龍‘交’接了符印,就趕奔中軍大營,去見太子齊禕。

太子齊禕作爲此次齊吳聯軍的主帥,統領中軍八萬大軍,右有六萬齊軍;左有五萬吳軍。面對十萬楚軍自然是信心滿滿,定要一舉打敗楚軍,進而佔領楚地。

無憂王趕到中軍,太子齊禕與吳國王子英靖已在大帳等候了。那英靖當初曾一同在大都爲質,與齊禕、齊祀也算相識,這次又共同擊楚,見了自然熱絡。三人進了大帳,也不客氣,由太子齊禕提出了作戰的攻略,三路人馬同心協力,大敗楚軍,直搗楚國都城沙城。三人商議停當,太子設宴款待,自午至夜,秉燭促膝,暢談到了天亮。

無憂王回到右路軍中,和子龍又計議了一番,兩人皆認爲攻伐之事在於出其不意。現在楚軍已分兵對抗三路齊吳聯軍,設立了防線,攻其不備已不可能,但楚軍應當不會覺得齊軍會馬上進攻,因爲齊吳兩軍畢竟剛剛會合,人馬尚需整頓。而此時出擊,正可收奇兵奇襲的效果。

中午時分,子龍帶領着三千輕騎兵,奔襲到楚軍大營前的時候,楚軍巡邏和警戒的哨兵呼喊着,大營內的好多軍兵還在休息,當他們拿起武器準備抵抗時,齊軍一陣緊過一陣的箭雨已經落下。

子龍的戰馬騰空越過鹿角丫杈,大槍橫掃,十幾名擋在馬前的楚軍便飛了出去。營‘門’內的楚軍還帶關閉大‘門’,子龍已衝了進去,回馬擺動大槍,那幾十名楚軍就死傷過半,後面齊軍騎兵也已殺到,迅速的佔了營‘門’,而後往楚軍大營內衝殺,那些楚軍有的還沒來得及穿戴上盔甲,有的還沒拿起刀搶,就成了齊軍騎兵刀下之鬼。齊軍一面快速衝殺,一面點起火把油松,引燃楚軍的營帳,片刻間楚軍營內已是人仰馬翻,‘亂’作一團。

無憂王在齊軍大營見子龍的奇襲奏效,立刻傳令,全軍拔營而起,幾萬大軍蜂擁着撲向楚軍。楚軍被子龍的騎兵一下子攪動,營內的將領接到稟報,正待組織人馬進行反擊,就聽見對面齊軍喊聲震天,鋪天蓋地的一起掩殺過來。

齊軍左路軍當前的楚軍大將名叫孫啓陽,是位年輕的將領,受主帥委以重任,帥三萬人馬抵禦齊軍。也是年少傲氣,他並沒把眼前的六萬齊軍放在眼中,雖然也聽說齊軍將領子龍智勇雙全,曾大敗陳軍,但孫啓陽覺得子龍名難副實,當初勝陳軍,那是因爲陳軍弱殆,現在遇到自己,定要把子龍殺得片甲不留。起初他剛和子龍擺開陣勢,也是存了小心,但見子龍以自己兩倍之軍,竟幾天來無所舉動,便更輕視了對方。對手下將士的督促就鬆懈了許多,主將鬆懈,下面軍兵也就懈怠,猛然間被齊軍衝進營中,就慌‘亂’起來,加上被齊軍在營中放起火來,更不知是什麼狀況,主將的軍令也無法傳達,各自只是奔跑着躲避齊軍騎兵的衝殺。再聽到齊軍喊着震耳的殺聲,進攻的步伐踐踏的大地爲之戰慄。楚軍軍心更‘亂’。

子龍帶着百餘人,快速的衝營中帥旗所在的大帳殺過來,一路上大槍揮動,楚軍被挑落無數。到了帳前見一名楚軍將領,正坐在馬上指揮身邊的將校,認定他是楚軍的主將,催動戰馬,如一道閃電就衝到近前,手中的大槍就像索命的長蛇,刺向孫啓陽。孫啓陽也看到一名齊軍大將,如風般衝殺到了自己眼前,心裡一慌,急忙拿手中的長刀撥擋。奈何子龍馬快槍沉,大槍直接刺入孫啓陽的心口,整個人被子龍挑在了空中。

子龍槍挑孫啓陽,大聲斷喝:“楚軍主將已死,降者不殺!”

身後百十名齊軍也一同大喊,楚軍見主將被殺,更是無心戀戰,紛紛多名而逃,跑的慢的或是棄了刀搶,成了齊軍俘虜,或是被追襲的齊軍斬殺;三萬楚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齊軍順勢攻佔了楚軍大營,子龍帶着那三千輕騎緊緊尾隨逃跑的楚軍,掩殺而去。無憂王一面命人清剿看押楚軍降兵、傷者;一面傳令手下將領,隨後接應子龍。

逃出大營的楚軍有一萬多人,急急忙忙的如喪家之犬,就奔着楚地退去。孫啓陽大軍的身後三十里就是楚國的信城,城中有三五千守軍。天近傍晚,信城內的楚軍就見自北面有黑壓壓的軍馬過來,遠遠瞧着是自家的旗號,看樣子像是吃了敗仗,逃得急急火火的又像被人追擊。守將站在城頭呼喊問詢,逃到城下的楚軍說是前方孫啓陽將軍所部,被齊軍擊潰,敗下來的。守將也來不及關城‘門’,敗軍就涌進城來。

這邊守將急忙找敗軍的將領,問了才知道孫將軍依然戰死沙場。他們還在慌‘亂’,擁擠着進城,後面子龍的騎兵也殺到了。又是一陣的箭雨過後,子龍就已經到了城‘門’前。

那些來不及進城的楚軍分向兩邊逃散,子龍帶着齊軍就隨着楚軍殘兵殺進城來。城中原有的楚軍給敗軍一衝,加上聽說齊軍如何兇殘,三萬楚軍只片刻就被擊潰,也自驚恐不已。待見子龍策馬揮槍,如一個殺神出現在面前,肝膽都嚇破了,也一股腦跟着逃命。

萬餘楚軍剛入了信城,就被子龍又趕出信城,加上幾千名守軍,慌慌張張繼續往楚地敗退。

子龍留了一千軍兵把守城‘門’,帶了其他騎兵繼續追擊而去。無憂王帶大軍到信城已是入夜。問了子龍留下守城的軍士,說是子龍將軍已帶人追去近一個時辰了。無憂王急忙讓大將軍張彥坤帶了三千輕騎,務必追上子龍,接應他回來。張彥坤領令點起人馬就追了出城。

齊軍右路軍打破楚軍,乘勝又佔了信城,消息很快就傳到齊軍和楚軍營中。太子齊禕聞訊,馬上傳令向當面之楚軍發動攻擊,兩軍在陣前展開了大廝殺;那邊吳王子英靖也全軍出動,對當面之敵進行攻擊。楚軍孫啓陽戰死的消息已經讓軍心浮動,加上齊吳兩路大軍人馬佔了優勢,士氣又盛。楚軍節節敗退,分別退守廊城和華城。齊吳軍隊攻到城下,見天‘色’已晚,就安營紮寨進行圍城。

再說子龍,趁夜‘色’追殺楚軍,又追了三十多裡,看看天‘色’已晚,跟隨自己的千餘名騎兵也都人馬勞頓,就止住了隊形,聽楚軍遠去,才緩緩帶領軍兵回信城。途中遇到張彥坤的援軍,兩人略一商議,決定不如趁着楚軍敗退,就近的隨城不明戰況,兩處人馬會合,直接去佔了隨城。於是子龍和張彥坤帶了幾千輕騎,轉向隨城而去。

隨城距信城有百餘里。城中守將夏同濤,也已得到探馬回報,說前軍孫啓陽打敗,孫將軍陣亡,齊軍乘勝又佔了信城。他有心去救信城,看看自己不足萬人的軍兵,恐怕去了也是於事無補。只好吩咐軍兵,緊閉城‘門’,加強防備。

三更時分,守城的楚軍就見遠處人喊馬嘶,影影綽綽有一隊人馬過來,喊嚷着快開城‘門’,我們是信城的楚軍,被齊軍追殺,逃到這邊來。齊軍有隊騎兵冒進,被捉了,要獻給守城的夏將軍。

城上守軍遠遠的也看不真切,但見一隊軍兵裝扮是楚軍的樣子,推搡着一些被捆綁了的齊軍。就一面讓他們在城‘門’外等候,一面去稟報夏將軍。夏同濤一夜未睡,此時剛剛有些睡意,就聽軍兵報說城外來了一些信城的敗軍,還捉了幾個齊軍的追兵,要進城稟報重要軍情。急忙就穿戴停當,趕到城‘門’樓上。藉着城牆上的火把,能看到下面有幾百人,看裝扮是楚軍,押在前面的十幾個人,看樣子像是齊軍。就讓守城的軍士下去開了城‘門’。那隊軍兵還在進城,遠處就響起馬蹄聲,守城的楚軍原還要盤查那些敗軍。只聽那些敗軍望着遠處而來的騎兵,大喊着是齊軍的追兵,快讓我們進去,一呼拉就涌了進去。

夏同濤眼看那隊騎兵飛速接近,急忙在城樓上呼喊:“快關‘門’,拉吊橋。弓箭手準備!”

涌進城中的敗軍又一呼拉四下散開,下面的百十名守軍根本禁止不住,就待他們都進來了,準備關‘門’,卻不想那些敗軍拔出刀劍,就砍向守軍士卒。原來這對扮作敗軍的正是子龍與張彥坤所帶的齊軍,他們沿途從死傷的楚軍身上換了幾百身軍服,又捉了十幾個受傷的楚軍,問清了隨城守軍的將領名姓,就帶到城前詐開城‘門’。待一進城,躲在遠處的騎兵就衝殺出來,進城的齊軍襲殺了城‘門’的守軍,又衝上城牆,此時齊軍騎兵也已衝到了城內。

夏同濤急忙下了城牆,上了戰馬,提了長槍就迎戰進城的齊軍。迎頭就遇到子龍,子龍大槍一刺,雙馬‘交’錯的一瞬,伸手就抓住夏同濤的袢甲絛,把他摔倒馬下。

城中的楚軍被詐城的齊軍砍殺了一通,加上見齊軍騎兵已經進城,自己的將軍又被捉了,略作抵抗就紛紛逃散或是棄械投降了。

第8章 歸途遇山賊第4章 誘敵進上城第10章 糧草盡歸齊第8章 燕軍蠢蠢動第3章 子龍戰漢中第13章 宜城尋美味第3章 子龍戰漢中第6章 齊越再交兵第5章 伏殺李定坤第8章 首攻臨安城第3章 齊祿立首功第12章 熊飛初登臺第4章 蜀燕欲結盟第14章 夜巡生事端第3章 齊祿立首功第2章 將軍首攻城第3章 一怒爲紅顏第16章 成全忠義名第4章 唐門遇劉暢第5章 羣狼越牢獄第14章 大都過中秋第3章 定計收霍遠第12章 無憂訪各地第10章 瑩兒收許諾第1章 齊秦刀兵起第9章 路遇施援手第1章 英萍試瑩兒第13章 英雄揚美名第5章 用兵逼楚和第4章 兵圍齊瓷坊第5章 兄弟三分陳第5章 夜黑風火起第8章 閒暇遊晉祠第4章 四方烽煙起第7章 霍王守杭城第11章 比武校軍場第6章 城中擒霍遠第4章 定計追匪蹤第8章 太子治越國第6章 心事各自知第6章 心事各自知第6章 齊越再交兵第1章 中原起戰事第13章 瑩兒思無憂第2章 火燒平橋軍第6章 齊越再交兵第4章 久困內亂生第9章 鏖戰安城外第2章 休戰議和親第1章 順王中埋伏第1章 山匪戰陳軍第19章 三王定天下第3章 齊祿立首功第3章 一怒爲紅顏第4章 化緣遇惡霸第2章 山下老夫妻第9章 楚王身戰死第1章 順王中埋伏第9章 禪僧說因果第7章 霍王守杭城第10章 修心潭清庵第4章 久困內亂生第1章 英萍試瑩兒第4章 化緣遇惡霸第4章 蜀燕欲結盟第1章 中原起戰事第6章 衆女遇強敵第14章 夜巡生事端第2章 兩擒山賊王第3章 山林遇劫匪第8章 心怡見無憂第9章 路遇施援手第4章 誘敵進上城第1章 英萍試瑩兒第3章 山林遇劫匪第9章 齊軍佔渝城第10章 英雄惜英雄第12章 軟禁親家翁第6章 齊越再交兵第11章 走脫三王子第3章 天元掌焦城第4章 蜀燕欲結盟第19章 三王定天下第14章 夜巡生事端第11章 問道青城山第4章 定計追匪蹤第1章 府中迎遠客第11章 案涉公孫氏第4章 化緣遇惡霸第5章 用兵逼楚和第20章 亂點鴛鴦譜第7章 朝議暫休兵第8章 楚國生內亂第6章 陳使會無憂第20章 河圖與天垂第12章 四方會齊營第11章 秦軍棄安城第15章 探訪龍鳳汀第10章 修心潭清庵第21章 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