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問道青城山

淨賢帶着衆弟子離開忻城,就往五臺山方向返回。請記住本站的網址:。走到沙河地界,就看到有人探頭探腦,見了一行人就往鎮內跑去。淨賢心下想着:難道是鄧公子又要生什麼事端?便皺着眉頭,叮囑大家小心。

衆人走到離鎮子不遠處,就見鄧公子帶着一幫人急匆匆的趕過來,老遠就拱着手,做着揖,嘴裡唸叨着:“幾位師傅可回來了,我都等了好幾天了。師傅們要是再不回來,我都要去忻城接你們去了!”

聽着他這沒頭沒腦的一通說辭,把淨賢也弄得愣了。

鄧公子走到近前,逐個的和淨賢及衆弟子見禮,然後一定要請衆人去府上一坐。清真記着當吃過的苦頭,就冷冷的說道:“我們就要回到山上了,幹嘛還要去你府上!你不會又想什麼壞心思吧!”

鄧公子趕緊的對清真作揖,咧着嘴,苦笑着說:“師傅呀,我哪敢呀,我現在是一心向佛,天天行善,不信你問問他們!”說着往後一指,後的家丁奴僕紛紛點頭,七嘴八舌的說:“少爺現在是我們這裡的鄧大善人了!”

淨賢也是心生戒備的問道:“鄧公子,既然你能改邪歸正,一心向善,那自然會得到佛祖的庇佑。我們現在要趕回潭清庵,就不在你這裡逗留了。”

鄧公子見衆人對他還是滿懷疑慮,知道淨賢和衆弟子還是不放心他,也就不敢再勉強,往後揮揮手,兩個家丁就擡了一個箱子上來,鄧公子說道:“大師,我受我家老爺子的囑託,準備了千兩紋銀,要捐到潭清庵,還請大師收下。”

淨賢一聽,真的是大吃一驚,‘啊’了一聲,然後看着鄧公子,問道:“鄧公子,你這是何意呀!”

鄧公子想了想,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對了,師傅們化緣是記在善緣薄上的,我這回又差點辦錯了。來來來,大師,給我記上,鄧華、鄧剛父子,認捐千兩紋銀的香油錢。隨後我就讓老婆送到潭清庵!”

淨賢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只好合十頌着佛號:阿彌陀佛。

鄧公子見淨賢諸人不願過多搭理自己,就呵呵一笑,自嘲道:“我有心請佛,菩薩沒空!也罷,那就讓我恭送諸位師傅出鎮。”

衆人在鄧公子及家丁的簇擁下,走過鎮子。待鄧公子等人都回去了,淨賢率着衆弟子又走了一會了。淨賢看看天色,對弟子們說道:“現在是晌午時分,我們去前面找戶人家化些齋飯,然後趕緊的趕路,在天黑前看看就能回到潭清庵了。”

正巧前面正好有處村莊,淨賢和瑩兒她們就走到村口,看看村頭有戶人家,清悟就自告奮勇走在前面,透過籬笆,可以看到裡面有位年婦女正在提水。清悟就上前敲敲門,那婦女也看到了清悟及後的淨賢等人,知道是幾位比丘尼,就放下水桶,來開了門,望着門外的清悟。

清悟趕緊合十問好,然後說道:“女施主,我們是潭清庵上的比丘尼,外出化緣回來,路過您這裡,想在您家化頓齋飯。”

那婦女聽說,就趕緊讓着衆人進來,嘴裡說道:“師傅們快進來,我前兩年得了病,還是去你們庵裡求的藥,這纔好了。快進來坐吧,只是我今不知道師傅們來,也沒有做什麼好飯,師傅們要是不急,就等我一下,我去地裡摘些蔬菜,做了招待師傅們!”

淨賢趕緊攔着道:“女施主切莫客氣,出家人只求一粥一飯果腹即可,不必再去張羅!”

那婦女卻拉着淨賢坐下,自己往屋裡喊着:“孩子他爹,你快去後院摘些菜來,潭清庵裡的師傅們在家裡吃午飯!”

隨着她的喊,一個小孩子先跑出來,後面跟着一位年男子,孩子生的虎頭虎腦,那年男子卻是一臉的憨厚。看到淨賢等人,憨憨一笑,也不說話,轉就帶着孩子往後面走。

不一會兒,父子兩個就抱着一抱黃瓜、豆角之類的蔬菜回來。那婦女就接了過來,放在井臺上清洗,清悟和清真她們也走過去跟着幫手。知道淨賢等人食素,那婦女又仔細的刷了鍋,然後用素油很快的就炒了幾個菜,又下了一鍋麪,招呼淨賢她們坐下來吃。那婦女及年人帶着孩子卻在一邊看着,淨賢看孩子正眼巴巴的望着桌上的飯菜,就讓着主人夫婦一起和孩子來吃。三口人卻是搖搖頭,說是待會兒另作了吃。

淨賢也就不再客,讓瑩兒等人快吃了,還要趕路。

辭別了村的年夫婦,淨賢帶着弟子就加快腳程,在太陽落山前,就已經能夠看到前面的環秀山和山下的潭清村了。走到村口時,庵裡的兩個弟子已經在迎接了,說是淨慧師太吩咐的。衆人都是讚歎不已。

此時,在蜀青城山下,三個年輕人正遙望着巍峨的大山。這三個人正是無憂王和熊飛、呂徵。

無憂王對於青城山也是早有耳聞,早就有前來拜會的心思,只是還沒來得及過來,卻是先得到消息,這青城山的人去五臺山潭清庵,要對瑩兒動手。這讓無憂王十分惱火,他接到平王的飛書,即刻讓古月天和鮑鋒趕到潭清庵,秘密保護瑩兒。自己則將屬地的公務交給諸葛青雲,然後帶着熊飛、彭雲展、葉行和呂徵他們就啓程往青城山過來。

青城山距蜀國都城成城約有一百三十里,這裡一年四季樹木蒼翠。自張天師在此開創五斗米道,至今也傳延數百年。唐時杜甫有詩讚美青城山:自爲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爲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青城山作爲華夏道家的聖地,歷代都有天師出自此山。現今青城山的慈遠真人俗姓張,乃是張天師的嫡系傳人,不但精通道義,而且更是兼修道法、武功。其延承並開創的青城山武學,乃是華夏上乘的武功,慈遠真人也是當今爲數不多的絕頂高手之一。

無憂王先在山前的泰安鎮尋了客棧住下,彭雲展早早就自己上山了,葉行也是和無憂王等人分開而來,另尋了地方去住。無憂王休息了一,今才動往青城山而來。店裡的小二知道這幾位公子是來登山的,又收了呂徵的銀子,自然早就把上山所需的應用之物給準備妥當了。

青城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景,山勢清幽,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說。青城山上的建福宮就是青城山道派的主修所在,從山下,沿着石梯緩步上去,沿途都是樹搖泉流,景緻引人入勝。

無憂王帶着熊飛和呂徵一路走來,一個多時辰的功夫就到了建福宮前。看着眼前的建福宮,無憂王也不覺慨嘆,此地正是道家修仙得法的妙地。

建福宮門前有兩個道童,看到無憂王三個人走上來,就迎了上去,問道:“幾位公子,可是來找仙師的?”

無憂王點點頭,說道:“在下齊祀,前來拜會慈遠真人,有一事不明,前來討教。”

道童頷首答禮,說道:“仙師已經在建福宮等候了,請隨我來吧!”

無憂王聽道童如此說,只是笑笑,就跟在後面走進建福宮。熊飛和呂徵卻是對望一眼,熊飛輕聲和呂徵道:“這牛鼻子老道難道真的是神仙,居然知道我們來?!”

建福宮內,大依山而建,氣勢恢弘,古木參天,又覺氣定神清。無憂王一面走一面四下看着,點頭不已。道童引着無憂王繞過前就到了後,在一處門外,道童示意無憂王稍待,一個道童就走進去稟報。

不多時,一位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道長就隨道童走出來。看見無憂王先是定神注視了片刻,隨即點點頭,說道:“無量天尊,公子此來甚好,讓我青城山增色不少。貧道慈遠見過公子。”

無憂王也頷首致意,說了聲:“見過道長,晚輩齊祀這裡有禮了!”

那慈遠道長已經走出門,就對兩個道童吩咐道:“我與齊公子去後面山上,你們就不必去打擾我們了!”

道童領命就往前去了,慈遠真人則帶着無憂王就往後山上走去。後面山勢就變得突兀起來,山路也不似前面好行,有的地方几乎沒有道路,只是有人踩過的痕跡而已。但慈遠在前面走得極爲輕巧,一點看不出上了年紀的樣子。

無憂王和熊飛在後面緊緊跟隨,又走了有一個時辰,看看天色已是正午。慈遠帶無憂王到了一處山峰前,只見山峰峭立,登峰而立,眼前頓覺氣象萬千。雲霧繚繞,夾帶着溼氣在山峰下飄過,時而又有霧氣撲面過來,朦朧了四周的景色。

站在一處平緩的岩石上,慈遠招呼無憂王過去,待無憂王站到了自己前,慈遠真人稽首開口道:“貧道慈遠,見過無憂王下。”無憂王也再次還禮。

慈遠真人輕輕嘆口氣,說道:“王爺來我青城山,想必是爲了我那兩個徒弟的事吧?”

無憂王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道:“也不盡然,晚輩也是早有來拜謁真人的打算,此次算是適逢其會!”

慈遠真人也點點頭,說道:“貧道本事方外之人,不應問世俗間事,只是齊蜀交兵,蜀國太子劉暢曾在我門下受教,算是我的弟子。劉暢和王爺應該也是有所交集的,前幾我那兩個弟子回來,告訴我他們受劉暢所託,暗去了五臺山,要帶在那裡修行的王妃到蜀國來。不料被王爺派去保護的人給勸止了,我聽他倆回來的說法,王爺拍在王妃左右的是曲通吧!”

無憂王點點頭,說道:“既然真人直言不諱,晚輩我也就將心的疑惑向真人說了吧。現在天下各國分立,戰亂時起。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總要有天下統一的時候,我們齊國和蜀國刀兵興起,也是在所難免,我與劉暢原就相識,也算故交。我們爲敵爲友也都是勢所,我本不在意。但是我有一事不明,請問真人,您的兩位弟子如何知道我的內人在五臺山修行?!”?...??

第17章 齊祿暗生情第8章 歸途遇山賊第2章 子龍見故人第1章 突襲奏奇功第1章 使團聚大都第10章 修心潭清庵第1章 勞軍共歡慶第6章 飛刀壓唐門第6章 朝議逞口舌第9章 堂中廢惡徒第7章 霍王守杭城第9章 巧用離間計第6章 朝議逞口舌第12章 欽差到宜城第2章 雙美拂清音第9章 英雄說過往,飛龍挫強寇第3章 參禪閒論道第2章 兩擒山賊王第1章 使團聚大都第6章 城中擒霍遠第5章 兄弟三分陳第5章 無憂怒衝冠第18章 巾幗論天下第8章 歸途遇山賊第8章 潰兵退山林第2章 秦淮遇心怡第5章 出手施懲戒第2章 無憂暗調兵第13章 李瓏陷地牢第14章 鐵豹再稱雄第6章 心事各自知第6章 城中擒霍遠第12章 無憂訪各地第19章 三王定天下第12章 齊祿封監國第3章 定計收霍遠第8章 閒暇遊晉祠第4章 唐門遇劉暢第1章 使團聚大都第5章 霍遠占上城第4章 誘敵進上城第18章 巾幗論天下第6章 齊越再交兵第5章 情勢突生變第14章 大理偃月陣第5章 霍遠占上城第12章 離間淨街虎第3章 勸退夜襲人第8章 閒暇遊晉祠第3章 一怒爲紅顏第10章 英雄惜英雄第1章 又現九尾狐第4章 先發治兇徒第9章 巧用離間計第8章 泛舟小垂釣第11章 蜀王獻蜀國第4章 四方烽煙起第11章 案涉公孫氏第5章 情勢突生變第1章 節定擒賊計第5章 霍遠占上城第8章 誇武校軍場第10章 英雄惜英雄第15章 李典反宜城第5章 情勢突生變第8章 楊允反中計第14章 夜巡生事端第14章 夜巡生事端第13章 英雄揚美名第9章 路遇施援手第12章 齊祿封監國第2章 李玲再蒙難第9章 相見得相識第14章 大都過中秋第16章 兄弟談軍陣第10章 糧草盡歸齊第3章 齊祿立首功第7章 品茶風月樓第5章 各國懷心事第14章 妖狐再現身第8章 歸途遇山賊第9章 齊軍佔渝城第5章 情勢突生變第16章 應和奪瀘城第14章 妖狐再現身第14章 大理偃月陣第12章 齊祿封監國第3章 屬地頒法令,恩威齊生效第4章 定計追匪蹤第2章 子龍見故人第16章 兄弟談軍陣第6章 各家執各詞第7章 楚越兩相殘第5章 羣狼越牢獄第5章 羣狼越牢獄第4章 兩虎再交鋒第3章 醋海橫生波第2章 平王說往事第1章 越王賜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