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難道又到風起時

一場談判,兩國最終達成協議。

宋遼從此爲兄弟之國,宋稱上國爲兄,遼稱屬國爲弟。

宋遼以塔里木河爲界,至此雙方撤兵。

同時關於吐蕃在遼的駐紮軍隊,則全權交予宋國與之交涉。

西遼的這個決定,倒是有種甩手掌櫃的意味:反正疆域我們是割讓出去了,剩下的就聽憑你們坐地分贓了。

這項協議的簽署規定,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兩國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遼國每年向宋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貫,牛羊二十萬匹,至崑崙關交割。

雙方於邊境互設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至於遼國因無端興戰,所需賠償宋朝的鉅額賠款一條,因雙方事先達成默契與共識,所以並沒有將其列入這項協議中。

這份協議的最終擬定,是以蔣芾爲首的朝中閣臣共同擬定的。

其實這份協議的意義,並不止於這些,因爲這份合議可以說,與當年澶淵之盟簽署協議雷同。

若非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彼此的位置互換了。

當初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多數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

然而在戰爭形勢有利的情況下,由於朝中衆大臣以及宋真宗畏懼遼軍的緣故,最後與遼訂立不平等和約。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而史稱“澶淵之盟”。

關於這個澶淵之盟的影響,後世史學家是衆說紛紜觀點不一。有人說這份合約看似屈辱,卻維持了宋遼之間長期的和平,對老百姓來講,是絕大的福音。

也有人說這份合約讓煙雲十六州徹底化爲泡影,致使北宋北方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爲北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但不論史論影響如何,如今宋朝擬定這份意義深遠的合約,其實就是大宋上下對當年屈辱的一種回擊。

政事堂中,蔣芾與朝中大臣商議着合約後續事宜。

待商議完宋遼後續事宜後,蔣芾隨後詢問在場衆人:“關於吐蕃分屬疆域的劃分,不知諸位同僚有何建議?”

宋遼之事已經結束,那麼接下來就是與吐蕃分配利益了。

“如今的吐蕃早已四分五裂,以赤穹爲首的王系部落不過是分支罷了,因此以下官愚見,可酌情分屬即可!”

“王大人所言甚是,下官也認爲如此,我大宋聲威赫赫,北滅金夏,南定羣夷,如今更是逼得遼邦稱臣獻納,他區區吐蕃分支又有何懼哉?”

“……”

“諸位,皆是這般想法?”

蔣芾沒有任何表示,而是看了衆人一眼,便輕聲的問了一句。

這一句詢問,九成的官員都紛紛點頭附議。

蔣芾平靜的坐在椅子上,在沉默了片刻之後,纔將目光投向禮部尚書潘之所:“潘尚書深諳邦交事宜,不知有何高見?”

“蔣老說笑了,下官豈能有什麼高見。”潘之所急忙起身,躬身便是一禮。

“誒,潘尚書不必自謙,此次我朝與遼邦合議之事,足見潘尚書之能爲。”蔣芾含笑以對,擺了擺手,“有話但說無妨,這裡既是政事堂,大可以暢所欲言。”

潘之所欠身一禮,認真地回答道:“關於此事,下官認爲不可大意。”

“哦?說下去!”

“尚且不說,當年陛下曾允諾過赤穹王子,就是如今我大宋內部國情,已經不容的我們再隔離友鄰。威信,我大宋如今已經樹立,那麼剩下就是予以恩惠了。”

“恩威並施……”聽了潘之所這番話,蔣芾輕捋鬍鬚點頭自語,“是啊,我朝廷連年征戰,如今倉廩府庫儲備不足,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事實。”

潘之所沒有再繼續下去,而是緩緩坐了回去,隨後卻給右側的武青忠遞了個眼色。

武青忠默契的點了點頭,隨後接過話題:“潘大人所言甚是,所謂勝不驕敗不餒,危難不失節義,顯達莫忘持重!”

“呃……”

短短几個字,就直接噎得在場衆人神色一滯,紛紛尷尬的不知該說些什麼。

武青忠意思其實跟直接,在國家危難時,一個個盡失節義,如今朝廷強盛了,一個個卻得意忘形起來!

如此不痛不癢的打臉,換成以往他們早就羣起而攻了,然而如今朝野上下,早已經不是他們的天下,所以在氣勢上不免緘默了幾分。

“關於朝廷府庫拮据一事,下官倒是有個議策,不知蔣老可否願聽?”武青忠在承接話題之後,順利地轉移了話題。

“呵呵,但凡是有利於朝廷之議策,老夫豈有不採納之理?武大人,不妨說來聽聽!”

武青忠躬身離席,隨即遞上一份札子。

蔣芾緩緩打開一覽,突然微眯的雙目陡然瞪了起來,緊接着用驚詫的眼神直視武青忠:“武大人,這就是你的議策!?”

“正是,有何不妥?”

武青忠對上蔣芾犀利的眼睛,絲毫沒有退讓。

“如此行事,你可知會是什麼後果?”蔣芾說着憤而起身,將札子重重地排在桌子上,“真是荒謬之論,武青忠你這是要動我大宋根基!”

武青忠沉着以對,認真迴應:“是否謬論,蔣老久經宦海,應當比下官看得清楚。下官這三項策議乃是循序漸進,並無貪功冒進之意,又何來動搖朝廷根基一說?”

“哼!無知後生,不知所畏!”

蔣芾沒有過多解釋,武青忠也沒有當衆解釋什麼,因此在場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誰也不知道武青忠的札子裡究竟寫了什麼,讓這個當朝的首輔竟然盛怒不已。

由於不清楚事情始末,衆人也不好出言搭話,因此一時之間整個政事堂,所有人都選擇性的沉默了。

而就在這時,堂外傳來稟告之聲:“諸位大人,劉司公前來傳旨。”

“有請留司公!”蔣芾急忙吩咐下去,隨後面向衆位大臣,“各位同僚,先隨老夫一同接旨!”

說話間,一名中年太監緩步走了進來,正是司禮監掌督劉武嶽,由於劉武嶽在宦官中的地位,因此被多數人尊稱爲劉司公。

即便劉武嶽有從龍之功,更是提督掌督理皇城內一應事務,但劉武嶽卻沒有倨傲到直入政事堂。

因爲這是大宋開國以來,給後宮以及宦官所立下的規矩。 щшш_ Tтkā n_ c ○

也正因爲如此,縱觀宋朝三百年,幾乎很少有宦官禍國殃民的事情。

劉武嶽來到堂內,微微欠身輕聲道:“打擾各位議事,還請見諒。”

“司公言重了,不知陛下有何旨意?”蔣芾幾步到了近前,拱手直接步入正題。

“確有旨意,諸位請接旨。”

話音剛落,整個政事堂中除了蔣芾,其餘衆人紛紛跪下了一片。

劉武嶽從身旁宦官所託玉盤中,恭敬地請過聖旨,然後展開誦讀:“赫赫天朝國威,豈在於百里之城千里之郭?因此朕決議,遼所納三十六城疆域,盡贈予吐蕃赤穹所部……後續事宜,則交由樞密院總攬!”

聽着這份旨意,在場衆人都是面面相覷。

他們既爲旨意的決議內容頗爲震驚,也爲當今陛下的行文感到無語。

自從葉宇登基以來,只要是親自頒佈的旨意,行文都是這麼的直接了當,絲毫沒有多餘的修飾詞藻。

這種近乎白話的行文,曾經讓不少大臣私下頗有微詞。

幸好葉宇的才華盛名冠絕至今,否則這些大臣都會質疑葉宇是個鄉野土包子。

“司公,陛下這旨意……”

蔣芾這個疑問,正是身後諸多大臣們共同心聲。

“蔣大人,稍安勿躁。”劉武嶽就將蔣芾拉到了一旁,壓低聲音鄭重地說,“陛下尚有口諭,讓老奴轉達於相國!”

“哦?司公請說!”

“兩句口諭,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二,朝中諸事就勞煩相國與鎮國公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蔣芾暗暗琢磨着這句話,似乎想到了什麼。

可就在蔣芾捕捉到什麼的時候,劉武嶽的第二句話徹底震住了他,蔣芾緊緊地抓住劉武嶽,壓低聲音訝異地問:“司公,難道陛下他……”

“陛下已於昨日子夜,微服出宮南下了。”

“什麼!陛下……”蔣芾心裡猜疑得到證實,更是驚得急忙又問:“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陛下乃萬乘之軀,豈能行事如此兒戲!?司公,你爲何不阻攔?”

劉武嶽搖了搖頭,無奈道:“陛下行事向來如此,相國大人您又不是不清楚。”

“……”

蔣芾一聽這話,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爲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每一次葉宇當甩手掌櫃,他都有種不好的感覺,這一次他真不知道這個主子,又要玩出什麼花樣了。

“此事非同小可,當務之急便是陛下的安全……”

劉武嶽聞聽此言,卻是擺了擺手:“相國放心,陛下乃是微服出巡,若是明目派人護衛,有違聖心尚且不說,如此豈不更是徒增兇險?”

“可是……”

“相國大人,這是陛下之意,您只需做好該做事情即可,至於其他,就無需相國您多心了。”劉武嶽深意地說了一句,“言盡於此,老奴就不打擾了!”

“司公,慢走。”

待劉武嶽率領衆內侍離開,政事堂的一衆大臣紛紛涌了過來。

“蔣老,您說陛下這旨意也太妄斷了!”

“是啊,陛下一直乾綱獨斷也就算了,畢竟多是合理之策,然而如今這份旨意,下官實在是不明白!”

“蔣老,你可要拿個主意,難道真要將……”

“好了!”蔣芾回身環視衆人,恆美冷哼道,“既然陛下已有決議,那就遵旨辦事便是,何來諸多微詞?”

“是!……”

後續的議事繼續進行,直到傍晚時分才結束。

當衆人紛紛離開政事堂,蔣芾默默地站起身來,凝望着暗下來天空,神情複雜的自言自語:“難道,這風又起了?”

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23章 煽風點火第155章 伴駕遊園第203章 有備而來第758章 什麼是連環戰局第3章 讓你背後暗發涼第104章 一見鍾情你信嗎第234章 兇器之中藏兇器第102章 玉佩之中有玄機第20章 地痞無賴第119章 大肆收禮第71章 浮雲暗動第178章 留個女子很必要第108章 可惜知道太晚了第89章 石室之中藏兵書第653章 萌娃葉玉樂亂入第779章 三器組合異象生第260章 那就送秦王上路第13章 是非分明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333章 不可告人的情愫第42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29章 竹杖銅錢第16章 葉宇大婚聲勢大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345章 南北戰場的瘋狂第23章 煽風點火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110章 故作謙讓智破陣第91章 華林一遊第159章 滴 強勢相擁第110章 故作謙讓智破陣第137章 一盤殘局第306章 陽謀區別於陰謀第50章 二人研究陰陽道第30章 濠州大地戰亂起第802章 潁州城東道法會第14章 不要技工要忠心第142章 偶然必然第322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275章 車中旖旎第70章 手化太極做體操第46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第1章 酒中鹹苦第163章 鳳陵客暗蘊三策第128章 究竟誰更加坦誠第90章 師徒情深第335章 愚弟的良苦用心第297章 柳千帆臨危受命第62章 名動天下第10章 有教無類第126章 僅此而已第94章 順勢而爲第97章 誰說公主摸不得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173章 救你出去第266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56章 爲了劫色第152章 口舌之爭第154章 打醬油了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58章 好色者來第129章 神武玉冊藏玄機第80章 笑將酒灑一窗風第69章 更換簾官第86章 勤學苦練第46章 新任知縣第80章 取名郭靖第131章 鐵劃銀鉤第282章 很多事情你不懂第71章 問天劍下血流河第28章 斷袖之癖第75章 抓了你的小饅頭第520章 一人牽動兩思憂第290章 失算的突襲騎兵第18章 冰釋前嫌第31章 才子佳人第794章 你先抱個美人歸第40章 冷麪死神夜孤狼第124章 德壽宮中探緣由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763章 五國城再起波瀾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544章 侯府靈棚事非生第63章 三角定律第120章 天下疆域皆故鄉第112章 月夜佳人第35章 劍落空山第304章 包天三錘震敵首第29章 叛我者死第131章 彎道拐多易便秘第25章 茶樓巧遇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10章 變幻局勢一觸發第734章 天生的貴賤之分第220章 月下圖現第587章 二女爭鋒引困擾第2章 別無選擇第137章 一盤殘局第66章 廢棄道觀述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