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文武並重開先河

承天殿內,文武大臣分列兩旁。

三日不上朝的葉宇,在羣臣山呼萬歲後,一副慵懶的開始坐朝聽政。

“諸位有事起奏,無事就退朝司職。”葉宇習慣性地撣了撣黃袍,然後隨意地掃視殿內羣臣。

話音剛落,吳挺便手持笏板移步上前啓奏:“陛下,我朝北伐三路大軍,在平定金、夏之地後,遵陛下旨意向北推進,如今已收復草原白韃靼部與塔塔爾部……”

收復,葉宇聞聽這個詞,卻是心中莫名一笑,其實說白了,又何嘗不過開疆拓土的侵略?

但對於這本質性的問題,葉宇卻也不想粉飾什麼,暗黑如他這般的帝王,功過還是留給後人去評價吧。

這時吳挺突然話鋒一變,鄭重道:“然而遊牧異族向來難以管束,若是再行分兵鎮守之法,這對我朝大軍則是一個個沉重包袱,加上我軍連年血戰不止,士氣已然逐漸疲憊,微臣以爲可暫緩北伐大計!”

吳挺的這份疏奏,得到了一衆武將們的附議。

葉宇看了吳挺一眼,卻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將目光落在了蔣芾的身上:“蔣卿,你以爲呢?”

“老臣以爲,吳大人所言在理。”

“哦?”

蔣芾躬身上前,分析道:“陛下意在開萬世基業,乃是我大宋國威之幸,然正如方纔鎮國公所言,我軍連年征戰損失頗巨,須得暫緩休整軍備,如此纔是長遠之計。”

“朝廷府庫錢糧連年雖有積餘,然而也只能拮据支撐大軍用度,如今江淮災情不斷,使得朝廷府庫調度有了捉襟見肘之象,因此老臣附議!”

蔣芾身爲宰輔文官之首,這份附議陳詞得到了衆人認同。

葉宇沉默的俯視羣臣,隨後點了點頭:“國之根本,民生爲重,民之不存,國將安在?就依吳卿所奏,暫緩用兵!”

“陛下聖明!”

文武羣臣紛紛頓首,口出推崇之言。

葉宇對此只是笑了笑,倒沒有因此昏了頭腦,隨後又道:“江淮災情,朕心甚憂,還望蔣卿用心監督此事。”

“是!”

軍政之事談完,這時一人出列朝班,話語不急不緩:“遼國使臣於昨日抵達京城,不知陛下何時召見?”

出言上奏之人,葉宇可謂是十分的熟識,乃是一同發跡於清流縣的潘之所。如今潘之所已然是官居禮部尚書,早已不是當年身在福州失意之人了。

“此事不急於一時,就讓他們候着吧!”

“可是……”

葉宇見潘之所欲言又止,隨即峰眉微皺:“可是什麼?”

“如今萬國會館外圍,聚集了大批京城士子與百姓,揚言紛紛聲討遼國使臣,使得此次入京的使臣們個個自危,所以該如何迴應,還請陛下示下。”

“迴應什麼?”葉宇白了潘之所一眼,“這是我朝百姓們的熱情,更是少有的待客之道,如此盛情還需要回應麼?”

“呃……”

葉宇這一句話,堵得潘之所不知該說什麼好,更是讓在場羣臣噎得想發笑。

“陸游何在?”

“微臣在!”

葉宇一聲輕呼,在文官的最後走出一人,正是開封府尹陸游。

“朕給你三日之期,如今可有結果?”

陸游慌忙欠身行禮,身形微顫回稟道:“微臣……”

“怎麼,你可別告訴朕,這三日裡你什麼都沒有查到!”

“回稟陛下,行刺之賊人,雖用盡酷刑而不招供,但觀其樣貌卻並非我中原人,且能說出流利的契丹話,因此微臣認爲這幫賊人,定是遼國所派!”

見陸游信誓旦旦的樣子,葉宇卻直接反問一句:“何以見得?”

“我大宋與吐蕃部落連兵合擊遼國,在戰局上已經是佔盡了優勢。遼邦爲了緩和本國的頹敗之勢,明則以和親稱臣,暗中卻以行刺這等卑劣手段,其意圖是爲了讓我大宋內部出現混亂!”

“哦,這就是你的認爲?”

“呃……微臣……”

陸游額頭冒汗一臉慚愧,其實這番說辭分析,連他自己都覺得漏洞百出。若論吟詩寫文章他是一把好手,但這偵破案件真的不是他所專長。

他剛想說自己無能,卻突然聽到葉宇開口道:“有了線索與目標,那就繼續查下去,潘尚書。”

“微臣在!”

“既然此事牽扯兩國邦交,這件事情就交於你二人協同處理。在這件事情上,朕需要一個合理地解釋!”

“臣……遵旨!”

潘之所雖面露疑雲,但卻沒有細問,似乎明白了葉宇的話中深意。

相較於潘之所的疑惑,陸游更是覺得意外,顯然這個結果出乎他的預料。不過當下他也來不及細思,與潘之所一同領旨後,便默默地退了回去。

隨後朝堂之上,便是商論近期文武科舉的細則進展。

此次科舉不同以往,除了重視起了武舉之外,對於文舉也做了不小的改動。

朝野上下,很多人將此次科舉定義爲新科舉,因爲它與傳承隋朝的科舉大有不同。

隋唐發展下來的科舉,單就文舉取士而言,主要分爲經科、律科、算科以及進士科實事論文)。

然而由於文人入仕之風盛行,朝廷所推崇的也只有進士科,也就是所謂的一紙文章詩篇定前途。

其他科目朝廷雖然依舊取士,但卻也受到不重視的尷尬境地。

而這一屆的科舉考試,不僅改變了這一格局,而且還增添了不少考試科目,使之朝廷取士更加多元化,同時也無疑增加難度。

進士科依舊保留,並且在保留原有規格之上,分爲文史、仕官兩個體系。

所考的科目除了原有的進士科考的內容之外,在仕官這個體系上,增添了人文地理與刑律訴訟等內容。

除了進士科,文舉之中又多了一個理工科。

理工科也分爲理學與技工兩個體系,理學可以不苛求經義文章,但是對於術算、格物、繪圖、經濟等理論科目上,有着相當嚴格的要求。

至於技工,除了象徵性的考覈考生文化知識外,重點還是考覈考生在術算、土建、水利、醫藥、勘探、設計、施工等能力。

文舉大致分爲進士與理工二科,而武舉同樣也分爲武略與軍策兩個體系。

第48章 出人意料第60章 葉宇比他更優秀第796章 茶館之中紛爭起第76章 靜水聽曲第141章 九子屠龍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346章 深夜傳召立儲君第253章 貢院之外第622章 三軍鏖戰火如屠第286章 我玩剩下的把戲第9章 一株茶花惹心幽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191章 有聲有色第271章 夜讀春秋第140章 曠世一戰第601章 鐵爪飛鷹發飆時第39章 鐵嘴黑鷹第122章 裝瘋賣傻第96章 兄弟二人各藏心第15章 何人爲證第5章 趙構心聲第98章 岳家六郎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47章 對話雙王暗謀生第13章 琴棋詩書第41章 秋宮美子邀共乘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45章 一語三意第778章 月夜之下顯神蹟第98章 病情惡化難醫治第37章 神火降世可破局第259章 你真的運籌帷幄第65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13章 琴棋詩書第313章 吳挺此前的顧慮第170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46章 新任知縣第769章 御書:宋世流芳第151章 我本小人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605章 大軍又踏新徵程第311章 芳草萋萋宋皇陵第99章 二人月下話短長第83章 古稀老人第129章 神武玉冊藏玄機第776章 三大神器再聚首第126章 僅此而已第38章 心狠手辣第73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22章 大棒甜棗第58章 自古人心難琢磨第44章 分道揚鑣第796章 茶館之中紛爭起第244章 用意之深急收網第69章 更換簾官第1章 春雨秋蘭第14章 不要技工要忠心第15章 何人爲證第349章 英雄氣短的無奈第237章 虞杭坤順利歸附第309章 三軍強勢逼開封第71章 浮雲暗動第57章 不忘初心第125章 故事僅僅纔開始第140章 曠世一戰第42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37章 刑部天牢雙對弈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116章 七竅玲瓏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18章 一招不慎輸江山第60章 滁州之地我爲法第178章 留個女子很必要第281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26章 你別亂摸第258章 小人懷恨記千年第206章 花前月下第122章 陛下微臣不同意第598章 一條黑水阻行軍第11 名爲清流第117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114章 你不正常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352章 一張紅色的信籤第620章 金遼聯軍圍石鎮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547章 外面野花知多少第32章 林中相談第68章 一套丹青弄玄虛第781章 陳年往事陳年酒第96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61章 雨打沙灘萬點坑第262章 浙東四絕第102章 可惜明白太晚了第120章 防火防敵防女人第36章 暗潮涌動是非明第249章 瞞天過海另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