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朝堂之上風雲起

無論何時何地,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

在宮,是皇權之爭;

在朝,是黨派之爭;

在軍,是殺伐之爭;

在野,是江湖之爭;

無外乎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小說裡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誰也無法置身世外。

大宋軍隊對外擴張的同時,汴京城中卻已是劍拔弩張暗流涌動了。

自從冊立楚王趙斌爲太子後,朝堂上的風向標已然開始慢慢轉移。原本是晉王柴叔夏略佔上風的勢頭,因爲太子的冊立的緣故,而漸漸被蔣芾、嶽霖等人壓制。

但作爲同樣監國的大臣之一,柴叔夏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一直是與蔣芾在朝堂上明爭暗鬥相互打壓。

而在爭儲一事上落敗的柴叔夏,隨後又再次出手予以還擊。

柴叔夏在太子冊立之後,向病重的葉宇主動進諫,聲稱太子年幼對政務不明,而他與蔣芾二人若遇難以決斷之軍國大事,須得有人能夠出面坐鎮予以決斷大局。

這個提議合情合理,最後幾經商討後,一致認爲在如今的後宮之中,能夠有分量主持大局的也只有皇太后柴婉月了。

後宮不得干政,這是自古以來皇家的禁忌,$,≧.所以即便當今皇后蘇月芸身爲六宮之主,但也只是統領後宮而已。

而作爲葉宇的母親,又置身於朝堂與後宮之外的人,也是目前最有資歷,且最有分量的人選了。

其實除了皇太后柴婉月之外,原本應該是太上皇趙昚最爲合適。

可惜自從遷都汴京之後,趙昚便身着道袍出家了,並且決定一生看守鞏縣皇陵,再也不過問朝中之事。即便是葉宇病重的情況下,趙昚也只是派身邊侍從入宮探望了一次,而他本人並沒有再踏出皇陵一步。

這其中的緣由,看似不同尋常,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一個父親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孩子一個個死去,自己這個身爲父親的帝王,卻只能任由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對於年輕人而言並不算什麼,自古棄子、殺子之事並不少見,但是人到老年最見不得的就是老來喪子。

短短的幾年之內,太子、慶王、恭王先後在陰謀之中喪生。

雖然最後讓葉宇這個小兒子成功登位,總算老趙家沒有絕後,並且展現了歷代趙氏子孫所沒有的魄力,但是間接殺害兄弟的那一幕幕權謀,讓他這個做父親的早已經心生寒意,更是感覺身心俱疲。

所以趙昚早已經疲憊不堪,況且有了葉宇這個出色的孩子,他相信大宋的江山無需他在從旁看護。

不過致使趙昚心灰意冷選擇出家禁足皇陵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在於當今皇太后柴婉月的多年怨氣未消。

趙昚曾不止一次的試圖緩解二人多年的恩怨,但是最終還是沒能獲得對方的原諒,兩人雖同處皇宮大內,卻是猶如仇人一般。

他深知自己一生罪責難以補償,加之自己厭倦了權術,最後選擇將自己永禁皇陵這條路。

而從柴叔夏建議需有人坐鎮朝堂開始,以至於到了皇太后順利接掌,這其實就是柴叔夏無形中出手一種伎倆。

蔣芾那邊有着太子當旗子,他這邊有了皇太后柴婉月的坐鎮,無疑是給他這晉王黨增加了籌碼。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太后柴婉月的攝政,隱隱使得天平有了些許傾斜。

因爲太子可以廢除與冊立,又何曾聽說太后輕易廢除的?

所以柴婉月這個分量不可謂不重,而且柴婉月又與他柴叔夏是親兄妹,關起門來都是一家人的事情,這無形之中又是給簇擁太子的蔣芾等人增加了壓力。

勢力的平衡,就會有無休止的紛爭,朝堂之上你爭我奪權利爭鋒,最後爭得臉紅脖子粗後,便將事情交予皇太后柴婉月處理。

如今的柴婉月居於婉月宮,由於身份的改變自然不能以昔日火蓮教主的裝扮示人,故而卸去了往昔的暗黑面具,以輕紗遮面、珠簾爲屏接見羣臣。

太后柴婉月由於心繫皇兒葉宇病情,對於朝堂之上的雙方爭執與彈劾,自然是處理起來心不在焉。

於是柴叔夏則乘機以表體量之心,聲稱大凡諸事可由他這個兄長處理即可,太后妹子可安心照顧皇帝外甥的龍體即可,反正咱們纔是一家人。

親兄長都已經這般開了口,柴婉月也的確是心繫皇兒病情,便順勢索性做個甩手掌櫃,將一切事務交予兄長便宜處理。

如此一來,可是給了柴叔夏的發揮空間,這麼久收集的黑材料,無論是真黑還是漂黑的材料,反正是整垮了蔣芾身邊的幾個文官小臣。

爲此事蔣芾親自求見太后,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的迴應。

如此一來,就更是滋長了柴叔夏的黑人膽量,在短短的一個月裡,柴叔夏與朝中的孔德芳等人,準備的黑材料那是層出不窮,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朝中蔣芾的文官集團。

柴叔夏的這番行徑,隱隱有了一手遮天的趨勢,不過在這場朝爭之中,除了兩黨爭鋒之外,自然有着一些朝臣選擇了中立態度。

他們既不願意依附蔣芾爲首的一黨,共同抵禦柴叔夏的一手遮天。也不願意站在柴叔夏這邊,與太子的文臣班底爭鋒相對。

這裡面就有武青忠、孟桐、潘之所等人,這些人自成小團體不願幫襯任何一方。

而這兩黨也不願意強勢逼迫這些人,畢竟這些都是當今陛下的親近之臣,當今陛下一日未能駕鶴仙去,那麼這些人就是他們在朝堂之中的禁忌。

面對柴叔夏、孔德芳等人的瘋狂打壓,蔣芾與嶽霖等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既然當今太后偏私於本族兄長晉王,那麼他們就要集體前往福寧宮,只求當今陛下主持公道。

福寧宮外,蔣芾率領一衆大臣位列在外等候着,等候病入膏肓的葉宇傳召。

可是等候了許久,也不見葉宇的口諭傳召,蔣芾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於是與身後幾位大臣吩咐兩句後,便要拾階而上準備進宮面聖。

“陛下寢宮禁地,未經傳召不得入內!”蔣芾剛準備邁步進入福寧宮,就被宮外的一名侍衛擋住了去路。

“本官乃是當朝首輔,曾有陛下特諭……”

“未經傳召,不得入宮,蔣大人請回!”

蔣芾正要開口解釋自己有陛下給予‘無需傳召即可進宮面聖’的特權,不曾想自己的話剛一說出口,就被鎮守宮門的侍衛給擋了回去。

第190章 一萬戰俘並不多第41章 火光赤巖映天起第32章 林中相談第255章 麻辣鴿弊第155章 伴駕遊園第51章 甜棗大棒雙混合第39章 月坡亭下第785章 策影令出風雲動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97章 誰說公主摸不得第85章 桂榜之上第113章 偶得良駒過三關第23章 紅袖添香第5章 趙構心聲第129章 神武玉冊藏玄機第170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281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184章 自己挖坑第207章 紅城古堡有來源第29章 叛我者死第27章 孤星獨吟第336章 血染江北映山紅第75章 抓了你的小饅頭第61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587章 二女爭鋒引困擾第249章 瞞天過海另有因第172章 好人永遠沒好報第175章 地裂石崩阻援軍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128章 究竟誰更加坦誠第25章 茶樓巧遇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262章 佘侗誠的好消息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274章 遠去地落寞背影第9章 接手染坊第109章 挾持公主欲潛逃第37章 刑部天牢雙對弈第262章 浙東四絕第734章 天生的貴賤之分第238章 廳中認女說說請假二三事第59章 上元佳節第54章 原來是你第69章 更換簾官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252章 葉宇的另類剖析第598章 一條黑水阻行軍第16章 王府門外閉門羹第569章 各存心機局再生第501章 二人坦承述前因第71章 玉佩之事莫當真第734章 天生的貴賤之分第79章 且以詭辯攬乾坤第105章 黑夜無聲隱殺機第102章 天子門生第786章 棋局天下第一帥第775章 相國寺內閱經人第276章 踐行晚宴第45章 趙氏子孫出異類第140章 曠世一戰第605章 大軍又踏新徵程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83章 聯姻個屁第778章 月夜之下顯神蹟第42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32章 濠州城外懸首級第128章 究竟誰更加坦誠第264章 兩幅真跡第214章 反撲正在進行時第92章 引狼入室第56章 爲了劫色第61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549章 盒中九龍烈火旗第62章 楊政竟有私生子第99章 櫻花精美易相思第122章 陛下微臣不同意第47章 誰是孫子第271章 茶館閒聊波濤起第79章 願爲兄弟退一步第83章 古稀老人第229章 二女爭鋒第51章 甜棗大棒雙混合第39章 月坡亭下第92章 安樂侯爺你有病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13章 是非分明第276章 踐行晚宴第616章 亂石鎮中隱玄機第763章 五國城再起波瀾第102章 玉佩之中有玄機第125章 指揮若定發政變第15章 何人爲證第583章 掃蕩遼軍三十里第299章 識破戰術另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