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將道教立爲國教

作爲一個強勢獨斷的帝王,葉宇在這方面行事很是到位。

這恰恰印證了當年虞允文的預言,他們所擁立的這個年輕人不是個察納雅言的仁君!

朝會上因爲一件小事,就將幾名位列朝班的官員,一擼倒地削職爲民永不錄用,這種將君權獨斷髮揮淋漓盡致的做法,自大宋開基以來也是極爲少見的。

蔣芾與嶽霖一干文臣也集體選擇了沉默,因爲他們誰都看得出,這是當今陛下在有意地借題發揮!

大宋立朝以來都是秉承祖訓,貫徹實施重文輕武的國策。

但是自從葉宇登基之後,這項國策雖然沒了明確摒棄,但從不斷以武官替換文官來看,文官們也看清楚了當今陛下的本心意圖。

即便如今談不上崇武抑文,但也是有着打壓文官的趨勢。

北伐之前,蔣芾、嶽霖等人尚且可以進諫勸言,但是如今北伐雖未有徹底,但已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此武官勢力如日中天的冉冉崛起,已經讓他們失去了應有的底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葉宇有意打壓優越感極強的文官集團,他們這些人雖有微詞卻也只能默默的沉受着。

因爲葉宇不似趙昚那般優柔寡斷與仁慈,也不似當年趙構那樣軟弱膽怯受制於臣子,恰恰有着鮮見地鐵血手腕與殺伐果斷!

除了商議繼續北伐之事外,關於撥款修繕皇陵之事,葉宇也是在羣臣的紛紛進諫後,仍舊是獨斷專行力排衆議行駛自己當初的決定。

即便身爲太上皇的趙昚出面勸說,葉宇也是絲毫的不給面子! wωω●Tтkǎ n●c○

爲此葉宇還親自下了詔命,向滿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道明瞭自己良苦用心。

“……國祚不興,山河破碎,中原之地淪爲金人鐵蹄踐踏,我漢家百姓蒼生終日惶惶險遭滅絕之憂,然歸其根本是何人之錯?……蓋因趙氏官家歷代昏聵不思進取,方釀成靖康之國恥!趙氏一族之過錯,卻累及天下數萬子民,故而趙氏有負於天下百姓……”

?宇洋洋灑灑概述了上萬言半白半文的理由,其中的中心思想主要在於兩點。

一則是說趙家的皇帝都是罪人,沒有能夠保護好這片漢人江山,以至於發生了靖康之恥險些滅了國。所以趙氏一族是個罪人,自己做了孽,卻讓自己的子民承受滅國災難,所以十分的慚愧難當!

如今雖然收復中原回來了,但也是用數萬漢家兒郎的生命換來的。

這些英烈將士浴血奮戰埋骨荒丘,至今都得不到一塊墓穴安置,而本就是罪人的趙氏皇族,又有何顏面去修葺恥辱的皇陵!?

二則是說留下荒棄的皇陵而不修,就是讓將來後人牢記這一段歷史教訓,更是警醒世人勿忘國恥!

殘缺,容易讓人牢記與緬懷,更比書中的文字道理,更能直觀的表達什麼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葉宇的這些論述類似於罪己詔,但顯然要比罪己詔立意更高,更讓天下人感受到這位年輕帝王的魄力。

能夠在百姓面前如此大氣魄的公開認錯,可謂是自古以來頭一回,要知道自古帝王下罪己詔也是極爲少見的。

更何況葉宇此次不僅自謙自己有罪,更是連帶趙家的列祖列宗都奚落批駁了一遍。

這對於當下的環境裡,那可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自古是子不言父過,作爲皇帝就更是如此來,所以先輩立下的規矩以及判決的鐵案,子孫們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敢輕易地去更改,即便這個規矩與判決證明都是錯誤的!

這就是古代以身作則的孝道,雖然這種孝道可以看作是形式主義的愚孝,但當下真的是一種等同律法的桎梏枷鎖。

但即便如此,葉宇還就真的做了,不僅做了而且十分徹底,不僅在天下人面前數例了徽欽二帝的罪行,而且還要將殘垣斷壁的皇陵,作爲勿忘國恥的永久紀念地!

大不敬!實在是荒唐!

這是趙氏宗親所有人的同一心聲,宗正寺不止一次的上奏進諫,但是換來的卻是一概駁回!

甚至因爲此事,趙氏衆多元老宗親紛紛前往宮中請願,想要以此讓葉宇能夠收回成命。

然而他們越是威逼施壓就越會遭致帝王的不滿,更不用說是葉宇這種乾綱獨斷的人。所以不僅沒能勸服葉宇收回成命,反而有不少趙氏宗親因此而住進了刑部大牢!

滿朝文武對於葉宇此舉是頗有微詞,但是對於天下的百姓以及文人來說,卻是將葉宇直接上升了堯舜一般的高度。

因爲在封建禮教的思想禁錮下,皇帝那就是天命之子,天子即便是犯了錯,百姓們首先想到的是奸佞之臣進了讒言,與天子本身沒有任何的關聯的。

而且自古皇帝都善於遮醜,這一點嗜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避免,否則他也不會塗改歷史與翻閱起居錄了!

也正是因爲這樣,葉宇的這種另類言行,纔會讓他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葉宇此次不僅打壓一些本該打壓的人,也是一舉賺夠了天下民心,可謂是一舉雙得名利雙收!

……

在遷都汴京不久,葉宇特意頒佈旨意,賜封全真教掌教真人丘處機爲國師,並將終南山劃給了全真教以作道場!

此舉既是圓了恩師王重陽的遺願,也是爲了答謝全真教曾經在西北戰場,以及北伐事業上的多番襄助之恩!

這幾年全真教或明或暗都幫助不少,但是遠沒有濟公給予葉宇的幫助巨大,但是即便是這樣,葉宇卻沒有想過去扶植佛教。

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葉宇的本心很排斥佛教。

自古便有‘佛門大興,則滅國’一說,佛門不事生產,佔地佔田坐吃山空,若是佛門興起的話,圈地的惡劣情況,以及所謂的超脫思想,就會衍生無數民生問題!

佛門大興,不止會使人變成兩腳羊消磨意志,男的勘破紅塵做和尚,女的月·經不調做了山中尼姑,加上佛門戒條那麼多,若是整個國家都勘破紅塵無慾無求,豈不是要亡國滅種?

歷史上信奉佛教的國家,不是積弱滅亡就是窮困潦倒,葉宇可不想自己幸苦打下的江山,成爲沒有攻擊性的‘聖人’國度!

神佛之論,葉宇向來只是看作一種學術、一種思想教化衆生,畢竟那些虛無縹緲的境界沒有人體驗過,真僞與否誰也說不清楚道不明。

思想的自由,難以評論佛道之間的對與錯,但顯然道家思想暗含治國之道,對於政權的穩固有着一定積極作用!

所以葉宇決定將道教立爲國教,當然,道教教義中的消極思想,將來需要有所改動!

改道教教義使其變的平民化大衆化!使其道教教義具有侵略性,就像十字軍東征一樣,不信道教的都是異端分子,會下地府十八層地獄受苦。

同時將道教的戒條尺度放寬,完全吸納基督教的平民化,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也可以經營產業入仕爲官!

如此一來,何愁不興!?

第603章 順利攻下宣化府第59章 強行納妾三元樓第154章 葉宇現身成都府第10章 來則不拒第90章 離山之前論改革第24章 硤石山中遭埋伏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57章 手心手背本一體第75章 記名學生第254章 月夜鷹鴿第31章 恩威並施第194章 妄談而已第774章 車內父子論忠奸第348章 冊立太子暗流涌第24章 硤石山中遭埋伏第93章 不知不覺天亮了第695章 炮船開火搶登陸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86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49章 瞞天過海另有因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109章 五行八卦困二人第30章 一短一長絕妙出第90章 望江樓畔第58章 好色者來第77章 一不小心閃到腰第237章 移花接木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228章 奉旨回京認歸宗第301章 引蛇出洞再開局第329章 一種無聲的打臉第802章 潁州城東道法會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91章 與時俱進是正道第31章 一箭奪命鎖雙魂第190章 一萬戰俘並不多第24章 天子之劍第101章 朝野上下皆沉默第249章 福州科場第38章 宮中亂象暗漸生第218章 宣化城中殺戮起第11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20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第96章 奉旨離京第262章 佘侗誠的好消息第98章 岳家六郎第102章 玉佩之中有玄機第14章 不要技工要忠心第126章 僅此而已第49章 清流河岸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338章 中都城外金軍潰第780章 故人相聚把酒歡第601章 鐵爪飛鷹發飆時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7章 天生犯賤第86章 蛛絲馬跡第599章 王處一前來獻策第346章 深夜傳召立儲君第262章 佘侗誠的好消息第274章 遠去地落寞背影第65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96章 奉旨離京第229章 臨行前的送別宴第122章 裝瘋賣傻第107章 天縱奇才第90章 望江樓畔第290章 無所不能第271章 茶館閒聊波濤起第66章 廢棄道觀述衷腸第308章 大宋皇帝的口諭第540章 到了棋局收官時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64章 神力少年摔倒馬第72章 佛前發難第92章 安樂侯爺你有病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60章 葉宇比他更優秀第269章 趙氏太祖耍心機第16章 月下中秋第262章 佘侗誠的好消息第774章 車內父子論忠奸第20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43章 小樓二人心思變第324章 朕要燕雲十六州第344章 晉王府中父子裂第347章 君臣三人心機藏第11章 古爲今用第83章 聯姻個屁第74章 隱埋渴望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112章 奇聞之中又生奇第797章 文武並重開先河第6章 沒有看法第87章 純屬扯淡第785章 策影令出風雲動第116章 父子二人心思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