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先做孫子的爺爺

朱仙鎮,是開封府汴梁城最後的一座城防屏障。

朱仙鎮若是失陷,就等同於開封府就會徹底暴露在了宋軍的重重包圍之下。

而作爲能夠鎮守北宋故都的守將,烏延坪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爲了表達自己有進無退的意志,烏延坪下令,把軍中將領的家眷都集中起來,統一安置東京城裡某處。

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這是準備死戰的準備!

如果擋住了宋軍的攻勢,萬事不提;如果打了敗仗,我們前線拼光乃止,城裡這些家眷,也一起上路!

不得不說,烏延坪是個狠人,壓根沒給自己留下什麼餘地,頗有不勝即死的氣魄。

而金軍將士,也都知道沒有退路,除了拼死一戰外,倒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因爲所有人都聽聞了宋國皇帝的兇殘,對於繳械投降的士兵也是毫不留情,所以當恐懼到了一個極限,所存在的就是視死如歸的勇氣。

烏延坪又不斷使人軍中鼓吹,聲稱朝廷不會對他們坐視不管,前來支援的大軍已經在來的路上,這也給守衛東京的金軍將士服了一劑安心藥。

儘管這個時代的消息閉塞,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東京的百姓早就知道朝廷開始北伐了。

而且近在眼前的前線戰況,也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傳回來。短短三日之內,宋軍的行軍速度不僅讓東京(南京)留守將軍烏延坪感到震驚,更是讓開封百姓歡呼雀躍。

他們翹首以盼,只望着王師早定中原,結束他們“南望王師”的日子。

當官軍已經進入開封府的消息傳出後,東京城裡流言四起,都說女真人蹦不了幾天了,天子大軍兵臨城下只是旦夕之間。

東京,開封府。

這兩個詞,無論對當下的宋人,還是千年後的中國人,其實都絕對不陌生。

只不過,千年後的中國人想起前者時,基本沒什麼好的印象,沒準還在‘東京’後頭加個“熱”字,讓人浮想聯翩品味着,那電腦硬盤裡的島國愛情動作片。

但於當下的宋人來講,東京是一塊隱憂半個多世紀的心病。一百多年的故都,淪於狄夷之手,已經快六十年了。

這麼些年裡,東京的百姓大多年年過着“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日子,而隨着江南朝廷的屢屢敗績以及處處跪舔金國,讓北地的百姓漸漸地失去了愛國情思。

但是如今的局勢,又讓他們看到了撥開雲霧的曙光。

五十多年過去了,東京還是那個樣子,從外表看沒有什麼變化。仍舊是高大宏偉,絲毫無愧於它“帝都”的身份。

就連城頭上金國的旗幟,老百姓都快看得習慣了,很多淪陷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只從祖父那裡聽說這座城原是大宋首都。那皇宮裡曾經坐着趙官家,現在他們全都去南方了。

將近六十年的時間,至少是兩三代人的繁衍,當年京都淪陷的時候,那些年輕的小夥子們如今也都成了祖輩爺爺,甚至早已有人先一步入了黃泉。

老人們每每說及東京汴梁時,總有一種莫名的憂鬱感觸,每當說到京都汴梁,老人們總要添上一句:遲早有一天,趙官家還會回來……

這話說得久了,年輕一代根本不信,只當是前輩們的嘮叨罷了。

老人們每每見兒孫們如此忘祖,常常也是吹鬍子瞪眼一陣謾罵:“臭小子,爺爺我曾經也是給你太祖父當孫子,爲什麼如今成了你們的爺爺?這說明爺爺都是從孫子輩熬過來的!”

百姓的言語過於俚俗,但是話粗理不粗,一句對子孫的謾罵與教導,卻是飽含着歷經變遷的人生哲理。

從孫子到爺爺,這是一個人的年齡跨度,但又何嘗不是隱喻宋金兩國的關係,老人以這種方式作爲比喻,何嘗不是不是殷殷期盼着大宋能夠翻身當爺爺?

同時葉宇作爲大宋的新皇,如此不顧安危地神速行軍,除了時局以及身體狀況的諸多因素之外,其實還有一點顧慮是讓他隱憂的。

人,是萬物之靈長,因爲人的適應性極強,任何的惡劣環境都能夠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的接受與適應。

每個民族的百姓都有着發自內心的愛國情操,但是這種愛國情操在經歷三代甚至四代人之後,就會潛移默化的逐漸淡化。

這不是一個民族的錯誤,而是後輩們所生存的環境讓他們逐漸適應了敵人的統治,也逐漸淡忘了曾經的屈辱與血腥。因爲這斷血腥歷史,距離這些後輩們是在太遙遠了。

滿清統治華夏近三百年,爲何漢人還要俯首帖耳的效命清廷,一個個自命清高的漢人文臣整日談論高義,卻是爲滿清做了三百年的奴僕。

精通曆史的葉宇心裡很清楚,這歸根究底還是民族遺忘的劣根性,時間會沖洗一切血腥,也會淡化一切的恩恩怨怨。

這或許對於百姓而言未嘗不是好事,但是對於如今的葉宇而言,卻不是他要看到的現狀。

他不想當自己收復北地後,被北地百姓反謾罵成嗜血的侵略者。若真是那樣的話,對於他、對於自以爲傲的這個民族而言,又是一個多麼無奈的笑話!

所以面對民族意識逐漸淡化的當下,葉宇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

整個汴京城處於戰爭陰雲的籠罩之下,前線的軍情不斷地傳回來。阻擊部隊不斷被宋軍擊敗,三路南軍正挾勝利之威,向東京城迫進,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烏延坪爲了這一場仗傾全力,可以說是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背水一戰。

而葉宇在得知了戰況軍情之後,卻也不急於拿下汴梁城,畢竟汴京城與河南洛陽不同,這裡有着大宋國祚的象徵意義。

但是,決戰,也就這一兩日之內的事情,中原大地的歸屬,即將見分曉。

烏延坪的帥府中,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都是文武官員,其中不乏曾經仕宋的舊臣。從這些人的臉上很容易就看出,時局不利於金,誰也沒有把握能夠阻擋住宋軍兵鋒。

(漢家王朝的覆滅,都是自己人胳膊肘往外拐。遠的不說,就是抗日不過八十年,我們這些子孫後代還有多少意識其中的血腥,要不是整天抗戰劇進行無休止的洗腦,甚至國民子孫都不會銘記這段殘酷歷史,即便如此還有不乏有的人崇洋媚外,三生藉此章抒發一下個人情緒,見諒!)

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86章 趙悌之死第252章 葉宇的另類剖析第121章 半份竹簡引疑竇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29章 傲然目空天下士第119章 大肆收禮第548章 飯後運動更長壽第77章 林中殺機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84章 釜底抽薪定本心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220章 牢房之中述根由第111章 金蟬脫殼第29章 竹杖銅錢第174章 硝煙再起戰意濃第141章 九子屠龍第549章 盒中九龍烈火旗第168章 那裡發育不完全第303章 包天初會柳千帆第122章 陛下微臣不同意第46章 成了老子第791章 連番詔令天下定第11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569章 各存心機局再生第73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44章 分道揚鑣第72章 佛前發難第782章 趙斌皇太子第94章 一場鬧劇第155章 伴駕遊園第167章 稍後到我臥房來第126章 你能給予我什麼第771章 雙方撕咬紛爭起第319章 還都東京空盛世第778章 月夜之下顯神蹟第41章 何謂對錯第82章 秋闈州試第32章 濠州城外懸首級第129章 神武玉冊藏玄機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598章 一條黑水阻行軍第105章 柳家三代皆忠勇第75章 抓了你的小饅頭第244章 武家青音第245章 那柄劍,不尋常第93章 風雨欲來第189章 一場誤會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229章 二女爭鋒第123章 牆中冤情第27章 太學聚衆共施壓第106章 自古高處不勝寒第87章 天下筵席終離散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799章 但願是我想多了第108章 三元定頂第188章 菩提寺內第776章 三大神器再聚首第74章 隱埋渴望第261章 黎大隱率軍而來第271章 夜讀春秋第289章 宋金之間初交鋒第3章 讓你背後暗發涼第68章 一套丹青弄玄虛第266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39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231章 突如其來的兇險第4章 做回自己第2章 別無選擇第277章 新皇登基新氣象第48章 出人意料第44章 寶石山上雙雄會第40章 風緊火急葬三軍第12章 男上女下第36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313章 帶兵搜查慶王府第541章 召回葉宇引爭議第115章 純善之輩第117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85章 來者不善第299章 識破戰術另謀法第797章 文武並重開先河第151章 我本小人第76章 心心相印第47章 誰是孫子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16章 葉宇大婚聲勢大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224章 名爲問天第793章 如果時光可回溯第12章 賜封虛職尚書令第42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48章 綢緞鋪中第309章 三軍強勢逼開封第37章 黃龍吸水第87章 春宵一刻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606章 天上地下詭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