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歸納總結淺分析

葉宇向來認爲成功絕非偶然,而是一次次抓住機遇,也同時做了充分的應對準備。

否則平淡猶如一潭死水的南宋朝廷,又有什麼機會可以手握重權

所謂亂世出英雄,並不是亂世纔會英雄輩出,而是因爲亂世,纔會讓這些人有了展現的舞臺。

在這個雖然強敵環視,但是內部卻相對安定的宋朝前提下,想要迅速的發家與崛起,除非特殊事件的發生,否則終身只能屈居於一介文臣。

權力的獲得,談何容易?

八年來,葉宇所面對的機遇只有兩個,一個就是宋金之間的文化交流,讓他一夜之間成了天下共知的文壇領袖,這也讓葉宇在文臣的仕途上註定是前途無量。

另一個就是不久前的內外交困的戰局,對於南宋朝廷是一個災難,但是對於葉宇而言卻是天賜良機,所以他很早以前就開始着手佈局。

在發覺機會來臨之際,葉宇主動辭官退出朝野,爲的就是遠離局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大局。然後在敵人麻痹的時候,再借機反撲成爲救世主。

雖然後來因爲孝宗趙有的不配合,導致整個北伐佈局半路落空。但至少葉宇自此在軍中有了不小的名望,也成就了他如今的安樂侯。

不過也因爲孝宗趙有的不配合,葉宇逐漸覺悟到了一個道理。

就是在這個君主權力集中的宋室王朝,想要左右皇帝的意願,那自己就要有實質性的實力。

所以他主動請調出京,坐鎮福州剿滅福建諸州叛黨餘孽。

這在外人看來是失寵的表現,畢竟京城纔是權力聚集的中心,遠離了這個核心,就等於失去了朝堂權力話語權。

但是葉宇卻覺得,在自己朝中勢力已經根深蒂固之後,地方勢力的發展纔是相得益彰的做法。

福州,這個當年福王的大本營,他到任之後,明爲剿滅叛黨餘孽,暗中則利用恩威並施的手段,將這些官員勢力暗中聚集於自己的麾下。

當福建諸州的官員,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勢力時,名爲安樂侯的葉宇,也就等同於成了福王趙琢的翻版。

外加葉宇與川蜀吳挺達成共識,那麼福州與成都之間雖然隔着萬水千山,但是假以時日之後,必定會互爲犄角同氣連枝。

如今這種局勢正在慢慢形成,將來即便朝廷想要動他葉宇,也要好好掂量一番得與失。

安排好諸多事務的葉宇,這幾日倒是清閒了不少。

對於朝廷如何迴應民間傳言,葉宇並沒有報以十分的熱衷,反而對於此事採取了不理不問的態度。

而誠如趙悍所猜測的那樣,這一次的事件看似趙悍掌握主控權,其實真正地受益者卻是葉宇。

趙悍妄圖以兩虎相爭的局勢,以便爲自己換來絕地反擊的機會。其實葉宇又何嘗不是利用這個機會,促使達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利益合作與角逐的鬥爭中,誰也不是省油的燈,更不是三歲的孩童。

當趙悍在葉宇新婚之際拜訪,葉宇就知道他與趙悍的合作已經成了必然。

他葉宇放任趙悍這個敵人不管不問,爲的也就是這個攪屎棍不停地攪動。因爲只有不停的攪動,他葉宇纔有迅速上位的機會。

顯然,趙悍這個攪屎棍,無論是加速福王的叛亂,還是現今的散佈消息,都是間接或直接地幫助了葉宇。

此次傳言之所以風靡過境速度極快,這其中有趙悍不遺餘力的努力之外,其實葉宇在暗中也不是沒有做工作。

當初在京城的時候,蔣芾就多次向葉宇請示,是不是按照當初與虞允文的計劃,將葉宇的皇子身份暗中散播出去,以這種輿論壓力迫使孝宗趙有重視並作出表態。

但是葉宇卻多次的予以拒絕,因爲他覺得當時還不是時候。

輿論的製造與散播,雖然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刃,但是面對皇權這個敏感話題,若是沒有一些真憑實據,很難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葉宇需要等,需要等一個人,那就是絕命逃亡在外的趙悍。

因爲葉宇心裡很清楚,既然趙悍能夠選擇炸死,那麼必定是個不甘於服輸之人。

趨於這種不服輸的性格,會尋求一切可以反擊的機會,所以趙悍當初選擇了福王趙琢合作。

而在二人兵敗之後,葉宇想到了趙悍遲早會找到自己,故而葉宇在默默地等待趙悍到來。

葉宇相信,能夠在他發跡之前就能探知與暗殺,趙悍的身上定然有他所需要的身份線索與證明。

只是讓葉宇意外的是,趙悍掌握的材料遠比他預料的要多

等到了趙悍的主動相助,又讓蔣芾暗中推波助瀾,加上火蓮教數萬教衆的的有意散播,這種大夥燎原之勢的消息蔓延,自然會是讓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不過也有一點出乎了葉宇的預料,那就是這個消息傳播出之後,並沒有起到很大的爭端與激化,反而以一種理所當然的現象慢慢醞釀着。

就連一向喜歡口誅筆伐的文林士子,也只是在驚訝之後發出幾聲詫異,便順其自然的接受了這個傳言。

這反而讓葉宇準備應對的後續手段,被無情的落空了。

感到困惑的葉宇,經過幾番思考之後,終於明白了當下國人的心態。

這讓葉宇不禁感慨:自己這些年積累的名譽,果然在關鍵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信服作用

每一個民族,所崇尚的都是強者,而他葉宇,顯然在當下百姓以及文林之中,都有着無可替代的無數光環。

例如漢粉,以漢人血統純正爲驕傲。

但是我們所崇拜的歷代王朝,帝王純正漢人血統卻是寥寥無幾,但之所以有後世衆人的頂領膜拜,無外乎是崇拜強者一種心態追求。

無論是崇拜統一天下的秦朝,還是中國最強大的王朝唐朝,以及自詡華夏延續的明朝皇帝,非要較真起來的話,又有多少是純正的漢族血統。

但是人們會選擇記住光輝的一面,而不再去爭糾這光輝背後的真與僞,純與雜……

所以以葉宇如今在天下人的印象裡,若真的是趙氏皇族,那麼反而是他們最樂意看到的結果。

因爲對於君權神授的封建社會而言,皇室子孫的超然出衆,則是代表着國家將來的希望……

(今天出去有事,暫且一更,明天會恢復,在這一章裡,三生闡述了很多,因爲怕有些小讀者會暈,畢竟不是直來直往的打臉熱血文。再則就是引用了漢族血統論,三生無意爭辯以及樹敵,只是闡述一個道理。不過華夏兒女能有今日五千年曆史,就是一個融合,也沒有可爭辯的,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純,所以以文化傳承區分民族,纔是最正確的,朋友們,你們說呢?)

第268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83章 聯姻個屁第65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95章 親自出面勸柳蒙第540章 到了棋局收官時第62章 一縷茶香第161章 標點符號第25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1 名爲清流第205章 葉宇被逼撤北漠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783章 不單純的柴叔夏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30章 斷筋碎骨第14章 不要技工要忠心第152章 口舌之爭第23章 紅袖添香第735章 醉仙樓中風波起第90章 望江樓畔第144章 無筆墨痕第276章 踐行晚宴第79章 且以詭辯攬乾坤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49章 清流河岸第81章 不懂詩意一羣人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546章 趙昚宣旨認歸宗第772章 暗中較勁蘊波濤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133章 八大山人第6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2章 招蜂引蝶非我錯第203章 有備而來第91章 華林一遊第244章 用意之深急收網第88章 說你壞話又何妨第82章 秋闈州試第12章 賜封虛職尚書令第785章 策影令出風雲動第87章 純屬扯淡第341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593章 投彈又添新妙招第79章 軒然大波第277章 新皇登基新氣象第133章 八大山人第245章 那柄劍,不尋常第543章 福州二請葉承天第125章 指揮若定發政變第60章 百鳥朝鳳第53章 血腥之中顯春紅第93章 前往臨安第124章 德壽宮中探緣由第23章 孤狼難言述玄機第69章 更換簾官第80章 取名郭靖第780章 故人相聚把酒歡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107章 五行奇門覓尋蹤第334章 宋遼聯盟共伐金第68章 終南山中羣狼困第238章 廳中認女第596章 完全失控的宋軍第17章 繪製江淮地域第124章 不要懷疑我的話第119章 大肆收禮第14章 畜生蒿藜第30章 一短一長絕妙出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83章 古稀老人第98章 病情惡化難醫治第220章 牢房之中述根由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33章 退敵只在彈指間第160章 選擇相信第159章 頭痛欲裂猛撞牆第330章 兩國聯姻進行時第82章 秋闈州試第315章 朱仙鎮的圍殲戰第51章 甜棗大棒雙混合第262章 浙東四絕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96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6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152章 二把刀力斬敵帥第55章 絕色佳麗畫中來第349章 英雄氣短的無奈第58章 好色者來第117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96章 奉旨離京第228章 奉旨回京認歸宗第312章 恐會遭來非議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279章 北伐滅金的序幕第238章 廳中認女第232章 借題發揮狗咬人第602章 格外心事暗謀生第280章 藤原廣博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