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血腥不燃畏難消

當納合圖率領殘餘幾百殘餘,倉皇逃回峽山口之際,卻在途中迎面遇到一隊人馬

照如白晝的火炬之下,千餘名宋軍將士呈一字形排開。

居於中央的高頭馬背上端坐一名將軍,在火光的映照之下隱現蒼老的面容。

納合圖倉皇受阻,隨即用長刀一指前方老將,用不純熟的漢語問道:“前方宋將,報上名來”

“老夫李顯忠,恭候將軍多時了”老人頂盔摜甲神態自若,右手持有青龍刀平靜地望着納合圖。

“李千斤,原來是你”

納合圖聞聽李顯忠三個字,頓時也是心頭一震。隨後藉着火光映照定睛一瞧,果然是讓他一直頭疼的宋將李顯忠

李顯忠冷冷道:“將軍還記得老夫,可真是難得”

“你知道本將軍今夜要暗渡峽山口?”

“重要嗎?”

“你……”

“將軍,老夫勸你下馬受降,否則……”

“住口”

納合圖氣結無語,隨即催動他那已經受傷的戰馬,向前邁動了幾步之後才勒住戰馬,長刀一橫凜然道:“那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

“冥頑不靈這峽山口就是你葬身之地”

李顯忠見納合圖決意死戰,也就懶得與納合圖多作脣舌之爭,隨即一聲令下便吩咐弓箭手射殺金兵。

諸多小說演義之中,多是爲將者先要苦戰幾個回合,然後再雙方大軍進行交戰,這顯然是一種極爲扯淡而又無語的戰鬥。

爲了突出猛將的牛叉技能,而忽略了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

兵者,詭道也

若是因爲兩位將領單打獨鬥,而能夠解決一場戰鬥的,那朝廷還要養兵做什麼,直接選派一批超級無敵武術高手橫掃天下得了。

所以面對這種戰況局勢,老將李顯忠顯然是個持重老練之人,自然不會白癡到不過戰局,而去與納合圖單打獨鬥

納合圖率領麾下七百名金兵意圖衝破防線,可是連番的兩輪箭雨又是死傷一片。

這時的金兵已經衝到了近前,李顯忠隨即讓弓箭手紛紛退後,後方的八百名步戰宋兵涌了上來。

“給我殺”

李顯忠掌中青龍刀赫然一抖,藉着搖曳的火光透着森森地寒光,接着一馬當先衝入了前方的金兵之中。

納合圖見李顯忠已經催馬殺了過來,他於是也提刀催馬迎了上去。

以納合圖的目測來看,李顯忠的麾下步兵不過千餘人,彼此的兵力懸殊並不大。所以對於納合圖而言,衝破這道防線並不是難事。

可最要命的是,這個這支宋軍的指揮者是李顯忠。

李顯忠綽號李千斤,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在金國也是衆人皆知的事情。所以他納合圖今日與李顯忠對上了陣,心中也是十分的沒有底氣。

峽山口,這個山水都不算出名的地方,之前曾有過兩次出彩的典故。

上古時期,有大禹治水途徑此地開通水道的典故,之後就是作爲淝水之戰的戰場之一,而成了後世兵家必爭之地名垂史冊。

如今在這個小小的峽山口中,宋金兩大陣營卻在此處交上了火。

雖然之後從硤石山趕過來三百名宋軍弓弩手也加入戰鬥,但這種戰鬥規模滿打滿算不過兩千人。

李顯忠與納合圖都是可以率領數萬大軍的戰將,如今卻在這個窄小的峽山口,發動了不過兩千人的的戰役。這種極不合理而又真實存在的戰爭,在之後的史冊之中留下了極其戲劇的一幕。

戰爭是殘酷的,宋金雙方的將士都是死傷無數,最後宋軍在以犧牲六百人的代價下,將這七百名驚慌失措的金兵全部剿滅。

而李顯忠也是再與納合圖幾經交鋒之後,將納合圖一刀斬落於馬下

雖年邁花甲,但依舊是寶刀未老勇猛無敵

天漸漸地亮了,李顯忠看着死去的幾百名宋軍將士,心中卻有些不好受。

這其中有對死去將士的緬懷,更重要的是金兵的強悍與宋軍的羸弱,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他這位老將很是難受。

其實整個戰鬥過程中,李顯忠所率領的軍隊,不過是他李家的一千五百名親衛部隊。

而在硤石山上,納合圖所看到的大軍盛況,也不過是李顯忠所做出的假象罷了。將所有的火把都綁在了小樹枝上,幾千支火炬,隨着山谷之風吹過不停的搖曳着,宛如無數宋軍高舉火炬一般。

其實兩面山頭上只有三百餘名宋軍弓箭手,同時按照李顯忠的吩咐高聲吶喊混淆視聽,故意弄得是聲勢浩大,致使納合圖等一衆金兵倉皇逃串。

宋軍的突然出現本身就已經讓納合圖感到意外危機,再加上如此聲勢浩大的一陣吆喝,那勢必會讓這位金國將軍大失方寸。

其實這不過是李顯忠採用並模仿了古代的戰術罷了,也並非是什麼獨自首創。

當年苻堅率領八十萬大軍領兵伐晉,號稱自己的大軍能夠投鞭斷流,結果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淝水之戰讓他徹底敗退。

八萬退了八十萬大軍,這是中國戰場上有名的戰例

李顯忠原本以爲,自己率領千餘名將士阻截納合圖,可以不吹灰之力就可以剿滅這羣殘兵。

因爲與金國交鋒多年的李顯忠心裡清楚,金國大軍戰力如此之強,是因爲騎兵機動性。

而這一次納合圖爲了迅速渡過峽山口,馬匹根本就沒有大量的引渡,這就使得金國騎兵的優勢成了劣勢。

可是在金兵種種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一千多人的合力圍剿竟然己方仍舊損失很大,這讓李顯忠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宋人常常以胡人善於騎兵爲先天優勢,爲自身尋找一個合理失敗的理由,可見這些不過是一種無力抗爭的託詞

如今說明金兵的步兵戰力,一樣優越於宋兵

這一刻不知爲何,李顯忠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如今在京城享樂的葉宇葉承天。

自從恭王趙悍叛亂之後,李顯忠與葉宇倒是相處過一段時間,當時他曾就宋金戰力與葉宇探討過。

當時葉宇說了一句話,李顯忠此刻卻突然覺得幾位貼服

“血腥不燃,終究是人形木偶;畏懼不消,終究是軟骨侏儒”

當時他聽着極爲刺耳,如今李顯忠卻訕然一笑自語道:“呼老夫真的老人,看來葉小子說的沒錯……”

發出一聲感嘆之後,將青龍刀收起,留下一隊人打掃戰場掩埋雙方死去的將士。

而他則率領軍隊火速趕往濠州,因爲此刻的濠州北面的淮河沿岸,已經成了宋金對決的主要戰場

由於戰鬥的持續打響,爲了更好的指揮淮河戰役,所以直接將指揮處從廬州直接遷移到了前沿陣地。

而在濠州城裡虞允文卻是焦急的等待着消息,此前面對金兵多次襲擾,他虞允文都是沉着應對未有絲毫的憂慮。

可是今日他卻是變得有些猶豫,似乎心頭有什麼事情在懸而未定。

“報大帥,李將軍回來了”

“哦?快快有請”

就在虞允文神情焦慮之際,李顯忠回到城中的消息讓他心頭大喜

不多時,李顯忠領着一個粗布包裹的頭顱走了進來。虞允文幾步迎了上去,急切問道:“屬實?”

“屬實”

“那”

虞允文聽到屬實二字,緊繃地神情頓時稍緩了不少。隨即低垂目光,看向李顯忠手裡的帶血布包。

李顯忠將那個帶血的布包防禦桌前,隨即躬身道:“虞帥,此乃金國先鋒大將納合圖的首級,還請虞帥過目”

聞聽此言,虞允文是面露喜色道:“看來他沒有騙老夫”

李顯忠見虞允文自言自語,於是便疑惑道:“虞帥,末將有一事不明……”

“將軍是想問,虞某這消息是從何而來?”虞允文擺了擺手,已然猜到了李顯忠所問之事。

“正是莫非虞帥在金國軍中安插了耳目?”

這是李顯忠最爲疑惑的地方,因爲就在昨日午後,虞允文將他傳喚到軍營之中,說是夜間會有金兵從峽山口暗渡淮河。

當時他抱有諸多質疑,因爲誰都知道峽山口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的橫渡,就更別談什麼悄悄暗渡了。

可是聽着虞允文說的不似假話,再說三軍主帥也不能輕而戲言,況且虞允文連敵人什麼時候暗渡,有多少人都清清楚楚,所以李顯忠就覺得虞允文一定是得到了什麼消息。

但這也只是一種推測,爲了防範於未然,他就親自帶領七百士兵前往下山口設伏。

這是出於眼下兵力不足的情況,纔會只帶了七百人前去。同時李顯忠此舉,也是對自身實力一種自負的表現。

而虞允文一直憂心的根由,除了對李顯忠的擔心之外,也是在顧慮這則消息的真僞性。

如今李顯忠凱旋歸來,有斬獲了敵人先鋒主將的首級,虞允文也覺得沒有可以隱瞞的了,索性就將這消息的來源告知了李顯忠。

因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消息,他需要與李顯忠仔細參詳一番。

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325章 紫檀木盒有深意第110章 心少一點第29章 叛我者死第21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6章 成了老子第501章 二人坦承述前因第75章 完顏長樂巧施計第94章 順勢而爲第44章 婚期相撞第296章 一路凱歌氣勢宏第197章 可是我卻當真了第45章 生財有道第587章 二女爭鋒引困擾第64章 出水芙蓉配妙詞第64章 黃山毛峰第71章 問天劍下血流河第68章 只爭朝夕第174章 硝煙再起戰意濃第302章 潁州城下戰火燃第31章 恩威並施第6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16章 王府門外閉門羹第15章 宋金之戰近在前第329章 一種無聲的打臉第309章 三軍強勢逼開封第224章 名爲問天第158章 三觀盡毀第43章 小樓二人心思變第253章 貢院之外第92章 進退兩難第60章 百鳥朝鳳第55章 知縣登門第276章 腿軟了不聽使喚第56章 空降美人第111章 花海之中纏情思第296章 一路凱歌氣勢宏第81章 城西面館第15章 擲筆斷絃第82章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23章 紅袖添香第104章 一見鍾情你信嗎第69章 男兒本色第88章 無根浮萍第70章 巨鷹抓攝撲狼羣第33章 退敵只在彈指間第66章 廢棄道觀述衷腸第61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43章 小樓二人心思變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86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606章 天上地下詭異生第18章 一招不慎輸江山第90章 美人沐浴第784章 莫忘當初爲官心第622章 三軍鏖戰火如屠第171章 一場大火第342章 何謂十六字箴言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224章 名爲問天第143章 墨生五彩第25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122章 裝瘋賣傻第340章 臣妾真的做不到第309章 三軍強勢逼開封第77章 一不小心閃到腰第69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618章 京城之事幾思量第199章 進駐紹興第235章 白日做夢夢未醒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135章 羊肉飄香第61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292章 揚州城下戰鼓起第84章 一份殘卷第108章 可惜知道太晚了第226章 震動朝野的勝利第117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97章 皇權之爭纔開始第37章 黃龍吸水第776章 三大神器再聚首第27章 美人心計第7章 原來一切皆陰謀第117章 地 朝堂風波第53章 有錢有地真闊綽第46章 成了老子第763章 五國城再起波瀾第45章 趙氏子孫出異類第524章 茶館之中說書人第65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3章 玉屏山匪第14章 經商之道第27章 美人心計第72章 重陽宮前先發難第323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769章 御書:宋世流芳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69章 遼軍陣營暗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