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新科狀元上大學

然而身爲武臣擔任樞密使,在大宋一朝來說並不多見,所以讓李顯忠這等武臣擔任樞密副使,雖然屈居於虞允文之下,但也是地位尊崇一時無兩。

當然,一向與虞允文交好的老搭檔蔣芾,則由樞密副使改爲戶部尚書。

而就是這二人的一升一降,已然體現了朝堂之上的勢力變動。這既是慶王趙愷的有意爲之,也是孝宗趙昚的點頭默許。

雖然恭王趙惇之事後,孝宗趙昚對虞允文等人沒有追究,但已然不像當初那般信任了。

所以無論是出於朝堂的一種平衡,還是爲趙愷日後接替皇位做準備,虞允文這些人勢必會成爲打壓的對象。

至於此次代替葉宇出面的百里風,則被直接升任爲宜州通判。這大半年裡,由一介布衣成爲宜州推官,如今又直接升任通判之職,這種做官的速度就是沈金川也沒法比。

孝宗趙昚本欲要對葉宇進行封賞,但葉宇卻在垂拱殿上婉言拒絕了。因爲他如今年紀輕輕就位居要職,已經是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若是在更進一步豈不是風口浪尖之上?

春闈的會試在這期間終於結束,考中進士的舉子名單也都位列貢院的金榜之上,今年的科舉較之於往年卻顯得隨意許多。

由於孝宗趙昚的身體狀況的原因,所以最後一關的殿試也就省略了,直接以進士榜單上前三名,欽定爲一甲的狀元、榜眼以及探花。

在這一榜進士之中,有兩個名字葉宇十分的熟悉,因爲這兩個人正是武青忠與李墨。

武青忠是他在巡視浙東寧德縣所結識的書生,話說與其妹武青音倒是有過交集。而且在福州的秋闈州試時候,葉宇還親自評定了秋闈第二名。

至於李墨,葉宇就更是認識,在滁州的時候無論是之前的葉宇,還是重生而來的他,都與這個李墨明爭暗鬥不知多少次。

這二人如今全部都在金榜之上,武青忠不負所望位列會試進士榜第一名,故而名正言順的成了今科的狀元郎。

而李墨幾經科場,雖然未能列入一甲前三,但也是名列第四,位居二甲首位!

武青忠如今高中榜首,自然要登門拜訪葉宇這位恩人。而此次葉宇也沒有絲毫的拒絕,當初在福州之時他避而不見是爲了避嫌,如今武青忠金榜高中倒也無所顧忌。

葉宇本以爲武青忠此次拜訪只是出於一種禮節,卻不料武青忠竟然當即行了拜師之禮。

這可讓葉宇頓時慌了手腳,心說這一甲前三可都是真正的天子門生,如今這一榜的狀元向他行師生之禮,這可是有違規制的事情。

最後在葉宇的勸說之下,這纔打消了武青忠的執拗念頭,不過武青忠當即提議要在清流書院進修一年!

武青忠的這個決定讓葉宇頓時感到一陣無語,心說你這好好地官職不當,幹嘛非要進入我的清流書院進修?

不過葉宇回思一想,若是能讓新科狀元進入清流書院進修,這倒是替清流書院打了一個響亮的活廣告。

看到了嗎?科舉雖然決定人才,但狀元也要到清流書院進修!

這說明什麼?說明清流書院已經凌駕於八大書院以及太學院之上,這個廣告不僅打得響亮,而且還十分的具有影響力。

所以對於武青忠的這個提議,葉宇並沒有予以拒絕,反而還十分的欣喜地接納了這個提議。

京城是大宋舉子聚集之所,一塊長長的榜單之上,三年的消磨與寒窗苦讀,也不過就是那幾百個名額,那麼剩下成千上萬的皆是落第舉子。

這些人各懷悲憤的不知該如何面對以後的路,也更無顏面對父老鄉親,所以在高中金榜進士們醉生夢死的時候,他們這些人卻是心情抑鬱難捱酸苦。

而就在這些落榜舉子準備收拾行囊準備各自回鄉,準備三年之後再戰科場的時候,一個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

新科狀元不願做官,甘願回爐進入清流書院進修一年!

這個勁爆而又新鮮的新聞,頓時成了京城爭相議論的話題,人們談論新科狀元之餘,更多地則是天目山下的清流書院。

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書院,能夠讓一榜的狀元甘願回爐進修?

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書院,能夠使得官位不做而去虔心專研學問?

這一連串的問題縈繞在衆人的心頭,同時也讓衆人想起了當初清流書院的對陣盛況!

是誰,豪言目空天下士,只讓尼山一個人?

又是誰,侃侃而談,使得三千太學盡俯首?

不錯,正是那個屢屢讓人高山仰止的葉宇葉承天!

一時之間,所有在京的落第舉子抱着好奇之心,紛紛涌向了天目山下的清流書院。

當衆人看到清流書院之中,不僅有新科狀元武青忠,還有如姜夔、陳亮以及楊萬里、尤褒等在職官員任教時,所有人都紛紛下定決心就讀於清流書院。

一場科舉,使得大宋舉子聚集於京城,既是朝廷擇優選材的盛況,也是清流書院打響招牌、擴充生源的大好機會。

也正是因爲這次的科舉會試,使得清流書院這個名字,永遠的記在了讀書人的腦海之中。

清流書院依舊在不斷的擴建,其規模是越來越大已經超出了一般書院的範疇。況且葉宇創辦的這所私人書院,裡面所涉及的分類學術過於繁雜,這種體制也漸漸地與當下書院背道而馳。

所以葉宇在書院步入正軌,且生源不斷倍增的情況下,當即決定將書院改名爲:清流大學!

書院是以傳道濟世、兼容幷蓄、自由講學爲特徵,形成了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種極具特色的制度。書院萌始於唐,盛於宋,廢於清,前後歷經了千餘年的歷史。

但如今葉宇所創辦的這所書院,已經遠遠超出了原本書院的範疇,隱隱有了後世大學體制的雛形規模。

所以將這所具有後現代意義的教學機構命名爲大學,是一件最爲合理的事情。

因爲這種大學的教學體制雖然源於西方,但是‘大學’一詞在中國古已有之。

(第二更……呵呵,繼續!)

第46章 新任知縣第187章 勸降已是不可能第126章 僅此而已第653章 萌娃葉玉樂亂入第102章 玉佩之中有玄機第244章 用意之深急收網第25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10章 陸府賀壽第124章 德壽宮中探緣由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248章 雲山霧水第90章 牛不喝水強按頭第161章 捷報傳來引朝爭第149章 黎大隱突襲營盤第2章 別無選擇第316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37章 黃龍吸水第34章 暗蘊清風第160章 選擇相信第98章 這個葉宇不能殺第118章 葉宇伸腿可真長第119章 御書房裡起紛爭第154章 葉宇現身成都府第269章 趙氏太祖耍心機第275章 車中旖旎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609章 遼軍之中兵變生第318章 城雖未破心已亂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27章 孤星獨吟第120章 天下疆域皆故鄉第60章 滁州之地我爲法第90章 師徒情深第85章 各懷心思謀求利第124章 丁家老宅第473章 我給你們講故事第10章 陸府賀壽第12章 指點一二第57章 手心手背本一體第28章 斷袖之癖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192章 多謝成全第763章 五國城再起波瀾第28章 斷袖之癖第65章 火力全開第267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87章 天下筵席終離散第59章 上元佳節第86章 勤學苦練第3章 欺人太甚第83章 佛經真僞終難辨第277章 新皇登基新氣象第264章 父子二人的對話第20章 地痞無賴第120章 天下疆域皆故鄉第102章 可惜明白太晚了第7章 天生犯賤第238章 廳中認女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18章 一招不慎輸江山第775章 相國寺內閱經人第613章 峰迴似有路轉時第135章 羊肉飄香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96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124章 丁家老宅第218章 宣化城中殺戮起第54章 原來是你第160章 生命盡頭恐遺恨第107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90章 離山之前論改革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353章 此後再無完顏氏第184章 自己挖坑第73章 萬物之始誰爲先第91章 權衡利弊放歸去第76章 靜水聽曲第622章 三軍鏖戰火如屠第260章 青雲議談第44章 婚期相撞第54章 原來是你第16章 王府門外閉門羹第62章 名動天下第249章 瞞天過海另有因第303章 見血封喉箭啐毒第31章 才子佳人第12章 男上女下第62章 名動天下第30章 濠州大地戰亂起第110章 星夜狂奔脫險難第262章 浙東四絕第57章 不忘初心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160章 生命盡頭恐遺恨第779章 三器組合異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