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暗潮涌動是非明

而且這支隊伍隨着日期的遞增,也在不斷的龐大着。無論這個案情誰對誰錯,但這些以葉宇爲榜樣的學子們,紛紛認爲這是一次對葉宇的誣陷。

而究竟真相如何,現在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案。

案情尚未審理,這兩股勢力的施壓,就已經鬧得是滿城風雨。衆人也是在這一刻,才真正認識到了葉宇在士林中影響力。

而且這個影響力仍然不斷遞增着,因爲這件案情僅僅隔了三日,以杭州臨安爲中心,附近的幾個州的寒門士子聯名上書。

其上書內容並不是討論對與錯,而是直擊核心要點:蠻夷外邦王子,多次意欲羞辱我大宋,即便死於本朝又有何懼?豈能因一介蠻夷王子,而毀了大宋社稷之砥柱!

葉宇一夜之間,成了這些士子口中的社稷砥柱。

這種猶如瘟疫一般額蔓延速度,讓滿朝文武都不由得心頭一驚,就連一向自詡孔門後裔的孔德賢,如今也是爲之動容。

他是想到了葉宇如今的士林地位,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葉宇的影響力竟然如此恐怖。

這些士子如此不問對錯就聯名上書作保,這既是一種無知的盲目表現,也體現了葉宇在這些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

不得不說,這一刻的孔德賢,真的感覺到了害怕!

他害怕先祖的儒學正統,會因爲葉宇的出現,將來會慢慢的走向沒落。

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實無論是法家、道家、兵家、墨家、以及諸多學說,其實都是一種文化學術,衍生起來也都是具有治國之道。

之所以儒家成爲傳承的正統國學,其實就是儒家對弟子入仕有着積極推崇,而這些人在之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滿朝文武皆是出自儒家,那麼儒家自然是成爲立國之本。

正如中國·共·產·黨皆篤信馬克思主義,那麼黨國衆人就摒棄儒家,將馬克思主義作爲共和國的立國之本。

所以孔德賢比誰都清楚,儒家的學術並不是萬世永固的,能不能永固要看適不適合時事。

如今這些士子都如此盲目的推崇葉宇,而葉宇雖然是出自科舉正統的儒門弟子,但縱觀出仕一來的言行舉止,顯然是是與儒學的條規背道而馳。

按照他的話來說,那就是離經叛道!

所以他怕了,真的怕了!

馬車緩緩地停了下來,孔德賢緩步走下馬車,擡頭看一眼面前的高大門樓,尤其是恭王府三個字尤爲醒目。

當他走進王府深院後,跟着府內管家來到了書房。

“下官孔德賢,見過殿下!”孔德賢進入書房,當即殷勤地向趙惇行了一禮。

“坐!”趙惇坐在桌案的後面,隨意翻閱着書卷。

“謝殿下。”孔德賢施施然的坐在了一旁,雖然不是第一次見恭王趙惇,但終究還是神情緊張着。

趙惇翻了幾頁經書,隨後將其丟在了桌案上,然後輕聲問:“近日這些學子鬧得可真夠兇的,孔大人,不知你有何看法?”

“回殿下的話,微臣以爲這些人妄論朝政不辨是非,因此,微臣建議將這些上書的學子,隔去功名永不錄用……”

“這就是你的看法?”恭王趙惇沒有置評這種做法的對與錯,而是就勢反問了一句。

孔德賢是久經世故之人,自然懂得察言觀色,他看得出眼前的這位王爺,對他的建議並不滿意。

“下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你越是如此就越顯得朝廷不公,那麼他們對葉宇的熱情,就會成比例的不斷攀升。那麼……”

恭王趙惇直接打斷了孔德賢的話,隨後一轉身面對孔德賢,用手指戳了戳孔德賢的心臟位置,頗具戲謔道:“那麼你的小心思,不僅不能得償所願,恐怕還會助漲了葉宇的聲譽!”

見趙惇看透了他的心思,孔德賢慌忙道:“殿下所言甚是,是下官考慮不周……”

“孔大人既然身居國子監之職,何不用職務之便組織反擊,如此一來反而要比你說的要有效得多。如今這葉宇一案還未有審理就已經如此滿城風雨,那麼將來,葉宇就有可能恢復自由之身!”

孔德賢聞聽此言神色一驚,愕然道:“殿下,關於葉宇殺害高麗王子一事,不是已經證據確鑿了嗎?難道……”

“陛下若不想他死,那他就不會死!”

“可是高麗王子之死,若是不能合理的處理,恐會造成兩國政局危機!”

“高麗王子?不過是個小國王子罷了,在陛下的心中,葉宇的性命遠比這個王子重要,甚至比……”

恭王趙惇說到這裡神情略帶複雜,不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言語有失。

隨即稍作停頓之後,轉移話題道:“如今又有衆多寒門士子聯名上書,所以陛下可能會因此而放了葉宇,而你也看到了此人如今的影響力!”

“是的,下官實在是有些隱憂,此人開創的清流書院,其中將儒學列爲次等學術,若是此人長此以往下去,我儒學正統的根基將會被動搖!”

孔德賢說的心中所想,也是他當下的隱憂所在,所以無論是於公於私,他都希望葉宇從此不要再出來!

“你既然知道這些,那該怎麼做,想必無需本王再多說什麼了……”恭王趙惇幾步來到窗前,迎着涼風習習而自語道。

“下官明白!”

落日的餘暉漸漸隱去,書房裡只剩下了恭王趙惇一人。

這時從外面走進一個黑影,恭王趙惇沒有去看來人,而是自語問道:“老鷹,安排的如何了?”

“回稟主公,已經安排妥當!”

得到老鷹的肯定回答,恭王趙惇滿意的點了點頭:“嗯!很好,三日之後的天,也該變了……”

“那個葉宇,要不要屬下……”老鷹說到這裡,用右手做了一個殺人的手勢。

“暫時不用,如今他已經身陷囹圄,對本王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脅,況且如今局勢不穩,京城諸多學子人潮浮動,若是此刻將其滅口,會徒增不必要的事端!”

恭王趙惇說到此處,卻是悠然一笑:“況且本王如今並不想他死,因爲只有他的存在,才能安撫這幫寒門士子,也能間接地替本王拉攏人心……”

第155章 伴駕遊園第254章 一腳踏入生死門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264章 父子二人的對話第9章 不解風情第299章 識破戰術另謀法第602章 格外心事暗謀生第164章 葉宇心中兩詩人第146章 太白酒樓第124章 丁家老宅第41章 何謂對錯第151章 我本小人第117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254章 月夜鷹鴿第733章 帝都的繁華夜市第15章 宋金之戰近在前第81章 貌合神離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223章 一念生死第613章 峰迴似有路轉時第4章 永生銘刻炎黃魂第14章 畜生蒿藜第16章 王府門外閉門羹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335章 愚弟的良苦用心第17章 借鑑島國小電影第14章 我們是否在助他第524章 茶館之中說書人第29章 鳳陽城破飲悲歌第212章 宋軍發動閃電戰第314章 兩軍相遇朱仙鎮第39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133章 八大山人第801章 難道又到風起時第146章 太白酒樓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108章 機緣巧合見入口第345章 南北戰場的瘋狂第49章 七月十三第40章 一夜七次第11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115章 純善之輩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265章 東臺閣上認親母第119章 出使日本引轟動第139章 一起上吧第762章 遼軍潰逃五國城第38章 權臣之路多坎坷第801章 難道又到風起時第65章 茶道留香第117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31章 三千太學皆俯首第24章 硤石山中遭埋伏第38章 權臣之路多坎坷第264章 兩幅真跡第42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654章 一開始就註定了第237章 移花接木第36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347章 君臣三人心機藏第4章 一場好戲第352章 一張紅色的信籤第16章 茶館之中論時事第184章 小河岸邊表白聲第70章 手化太極做體操第155章 伴駕遊園第89章 石室之中藏兵書第36章 暗潮涌動是非明第80章 取名郭靖第552章 大戰將即蓄勢發第168章 那裡發育不完全第136章 宣旨回京第212章 宋軍發動閃電戰第81章 不懂詩意一羣人第85章 劫掠有道第602章 格外心事暗謀生第198章 官商勾結第208章 羊皮卷中隱玄機第27章 孤星獨吟第622章 三軍鏖戰火如屠第45章 蒼天之下皆吾土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91章 華林一遊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295章 親自出面勸柳蒙第81章 紅塵萬丈何時盡第170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348章 冊立太子暗流涌第158章 三觀盡毀第74章 隱埋渴望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734章 天生的貴賤之分第220章 月下圖現第13章 琴棋詩書第57章 不忘初心第58章 赴任在即先離去第322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