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啞口無言

一個月的時間裡,由葉宇口述爲主,姜夔與陳亮分班纂錄,如此浩大的工程,對於三人的身體來說,都可謂是一個極限。

還好三人都是年輕力壯,不過葉宇就更爲勞累一些。雖然他其中最年輕的,但是背後的劍傷卻帶來了諸多不便。

況且最後的撰寫定稿,也是由葉宇親自過目,可謂忙了個馬不停蹄。

日夜不停研究與撰寫書稿,可以說是葉宇第一次如此挑戰自己的潛能。

一個月下來,葉宇的傷勢是逐漸好了不少,但是整個人憔悴的慘不忍睹。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既定的時間裡,把這部《論證正注》的初稿寫出來了。

葉宇的這部《論語正注》,是以錢穆《論語新解》、程樹德《論語集釋》爲藍本,再由自己所聞所見的一些後世人的見解彙編而成。

不僅如此,這本《論語正注》之中,不僅認可了前人註解的思想,但也將一些歪曲地方加以扶正,使得苦澀玄奧的道理也明確了不少。

這部書在寫前面一半時,姜夔與陳亮還偶爾會問難辯疑,到了後半部,葉宇簡直是思如泉涌討滔滔不絕。

直到最後,姜夔與陳亮只能雙眼冒精光的佩服不已。如今二人不僅將葉宇當做師長,而是完全把他當成生而知之的聖人轉世。

《論語正注》全篇洋洋灑灑二十萬言,是以類似於朱子語錄的白話寫成,體例仿照錢書,先是集解釋義,後面則是對前面一段論語做出闡。

如此一來,這本書若是問世也不會太過突兀,因爲被後世尊稱‘朱子’的朱熹,如今已經在民間頗有影響。

否則當初金國的納蘭容舒,也不會親自前往桂巖書院與朱熹辯論儒術。由此可見,如今的朱熹已經漸漸有了一代宗儒的風範。

葉宇這部著作裡,以類似朱熹慣用白話語錄,既能讓以朱熹爲首的一幫文人支持,而且也讓這些束之高閣的精要,能讓普遍人理解。

隨後葉宇就將這審定完畢的《論語正注》,交由印刷作坊連夜趕工,只是爲了儘快讓這部書問世。

原本在姜夔與陳亮看來,這部書要想印刷問世至少也要十年半個月,甚至還會更久的時間。

畢竟這印刷一本書,在古代可是一件極爲耗費功夫的事情。

倒不是審閱以及版權一些瑣事,而是這印刷起來極爲複雜。活字印刷雖然已經出現,但是大多說印刷作坊仍舊慣用雕版印刷。

何爲雕版印刷?顧名思義,就是將所印的字句刻在特定的木板上,然後就這樣一頁書就要雕刻一塊木板。

如葉宇這樣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就是這雕刻木板都是一件不容的事情。

二人的估計沒有錯,但是他們算錯了一件事,那就是葉宇早就在買下的印刷作坊中,試驗成功了明清時期,技術成熟的木活字印刷。

當然葉宇很想製造個打字機,可是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這玩意實在是條件所不能允許,否則他第一個就打算製造了……

有了葉宇完善的木活字技術,這印刷起來可謂效率倍增,才短短几日的功夫就印刷了幾千部《論語正注》。

這個效率對於後世來說並不算什麼,甚至可以稱之爲低級效率。

但放在當下的大宋來說,幾天的工夫就已經印刷幾千部,可以說是個奇蹟。

因爲按照正常程序來說,就是這刻雕版也得幾天的時間。

當初葉宇暗中買下的三家印刷作坊,其實只有一家可以運轉,其餘兩家都已是倒閉的趨勢,因爲這印刷作坊在當下並不吃香。

爲什麼?一個字,貴!

刻雕版的艱難,直接說明了印刷的昂貴,印刷的昂貴直接使得這些不算富裕,卻又有出版書籍願望的文人望而卻步。

因此當下文人寧願去做耗費時間的手抄,這也是爲什麼有‘洛陽紙貴’的典故。這紙不是真的貴,而是爭相抄錄導致紙張緊缺的緣故。

終於在春夏之際,葉宇的這本富有爭議的《論語正注》出版了,很快就出現在大街小巷的書店之中。

而此書的作者標註上,除了葉宇之外,姜夔與陳亮的名字也赫然就在其中。

這讓姜夔與陳亮二人,既感到羞愧,又對葉宇感激涕零。他們知道,這本書的問世勢必讓他們聲名鵲起!

即便這本書最後蒙塵匿跡,但能與名滿天下的葉宇共同著書,他們的名字就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果不其然,此書一出,整個京城再次震動。

籍籍無名之輩著書立說,或許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但是這著書的是葉宇,那就另當別論了。

因此在葉宇的暗中傳播,以及本身名聲的影響下,發書當日,幾千部《論語正注》就已經銷售一空。

這可喜壞了一個人,不過不是葉宇,而是掌管三家印刷作坊的徐可。

徐可乃是楊輝的好友,自從葉宇收購了印刷作坊之後,見徐可頗有經營之才,又是恩師楊輝的好友,於是便將這三家印刷廠交予徐可打理。

徐可在請示葉宇是否在加工印刷時,卻得到了葉宇的回絕。所謂物以稀爲貴,這個時候還不是大量印刷的時候。

並且嚴令徐可,將這改進的活字印刷術極度保密!

一日之內,《論語正注》銷售一空;

一日之內,《論語正注》爭論不休;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這部書頗有爭議的同時,姜夔與陳亮的名字,成了京城乃至整個杭州熱議的話題。

正如姜夔與陳亮當初想的那樣,不論這部書結局如何,他們這一次是真的出了名,因爲是與葉宇共同著書立傳。

而對於這部書中的註釋解釋,更是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爭議不斷。

但是也不可否的是,葉宇每一個與當下不同的見解,都會引經據典加以論證。

如此一來,這幫大儒們雖然嘴上依舊是不服,但心裡也依然默默認同。

尤其是是這部書,葉宇參雜了朱熹以後的學術成果,因此這部書自然得到了以朱熹爲首的士林助陣!

京城既是政治的重心,也是文化孕育的中心,而葉宇這部書短短三日的時間裡,無論是朝中大儒,還是國子監的書院學子,都是圍繞這部書討論着。

除了討論葉宇這部書裡的註解對錯外,就是葉宇在這部書裡採用了標點符號。

這個標點符號一出,天下震動。

因爲只要是讀書人,一見到這標點符號,都知道這種符號的作用。

可那些老儒則產生了擔擾,因爲一旦有了這種符號,將所有經義註解,段句區分,那麼枯澀的經義就變得通俗易懂。

如此一來,既失去了看文章斷句的樂趣,而他們也會失去權威。

於是站出來對葉宇發動了攻擊,甚至有不少人在趙昚面前彈劾葉宇膽大妄爲,竟敢竄改前人留下的規矩。

趙昚也沒有想到葉宇在家養病,竟然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

而趙昚對於這幫人的心思也是看清楚,但趙昚卻似笑非笑的置之不理。

因爲誰捅的馬蜂窩,就讓誰去收拾殘局。

最後有不少人上門向葉宇質問,結果葉宇當即來了一句:“我自己寫書加標點符號,與你們何干?”

就一句話,將這些氣勢洶洶、位高權重的大儒們,堵得是啞口無言。

對啊,人家在自己作品上標符號,這是人家自己的權利,他們在這裡瞎吵吵啥。

可想想又不對,葉宇這個標點符號一出,天下文人不可能不效仿。到那時他們這些文壇大儒,那裡還有研究咬文嚼字的樂趣?

十日的《論語正注》風波,終於漸漸的平息了,而最終結果卻是讓這幫大儒大跌眼鏡。

因爲在葉宇這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註解下,大部分讀書人認可了葉宇的觀點。

曾經葉宇有意註解《論語》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開,而這幫大儒也是抱着看笑話的姿態。

因爲在他們的眼裡,葉宇的才學的確堪稱驚才絕豔冠絕一時,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但是葉宇註解《論語》,他們根本就不看好。因此在這期間,在孔德賢與張棣一幫儒臣的煽風點火之下,很多人都在暗中抨擊葉宇。

但是這個結果讓這些人,頓時默然無語。而至始至終,葉宇沒有露過面……

因爲這個風波,姜夔與陳亮成了京城名人。不久就被孝宗趙昚召見入宮中,在朝堂上詢問了這著書一事。

看着庭下神色拘謹的姜夔與陳亮二人,趙昚雖然神色平靜,但是心中卻是微微一嘆,思忖這兩人與當年葉宇入宮的表現可是相差甚遠。

當初葉宇泰然自若的入宮殿試,這一幕彷彿就在眼前。

隨後詢問了二人關於著書的事情,二人都是十分的謙遜,不敢佔據這份功勞。將葉宇一人口述,他二人負責爲撰寫編修的經過詳細敘述。

嘶!

一個月的時間著成一本,這本就十分的不可思議。如今這著的是《論語正注》,若非大儒嘔心瀝血幾十年,根本不可能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

可就是這種不可能的事情,又一次在葉宇的身上發生了。

第124章 德壽宮中探緣由第129章 神武玉冊藏玄機第39章 月坡亭下第229章 二女爭鋒第57章 手心手背本一體第733章 帝都的繁華夜市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550章 起死回生造勢成第11章 古爲今用第89章 石室之中藏兵書第40章 風緊火急葬三軍第478章 福州水師要擴建第238章 廳中認女第19章 何爲情愛第660章 你,可曾後悔過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71章 玉佩之事莫當真第55章 知縣登門第73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339章 彼此恩怨氣病身第14章 不要技工要忠心第74章 隱埋渴望第795章 迷離黑夜露殺機第33章 退敵只在彈指間第62章 名動天下第281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116章 父子二人心思異第43章 吳曦力戰馬承虔第248章 雲山霧水第30章 斷筋碎骨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48章 綢緞鋪中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66章 舌戰羣儒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74章 終南山腰起爭鋒第83章 古稀老人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245章 一首好詩第91章 權衡利弊放歸去第11 名爲清流第87章 天下筵席終離散第15章 擲筆斷絃第25章 漸陷漩渦覺權術第348章 冊立太子暗流涌第133章 八大山人第21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170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252章 葉宇的另類剖析第202章 酸甜苦辣第52章 算無遺策第96章 兄弟二人各藏心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298章 南葉北柳再相遇第41章 秋宮美子邀共乘第47章 對話雙王暗謀生第70章 手化太極做體操第30章 濠州大地戰亂起第294章 紅血伏屍遙千里第19章 何爲情愛第93章 前往臨安第103章 歸納總結淺分析第402章 並非泥巴任你捏第10章 來則不拒第94章 一場鬧劇第271章 夜讀春秋第154章 打醬油了第276章 腿軟了不聽使喚第66章 舌戰羣儒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120章 無根白銀第144章 無筆墨痕第337章 走向覆亡的金朝第49章 聖意相阻志難酬第76章 心心相印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68章 只爭朝夕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249章 瞞天過海另有因第226章 震動朝野的勝利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161章 標點符號第25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11章 花海之中纏情思第184章 自己挖坑第82章 忍耐片刻第38章 宮中亂象暗漸生第98章 這個葉宇不能殺第8章 沐浴春天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78章 善惡同源一念間第15章 何人爲證第18章 一招不慎輸江山第799章 但願是我想多了第758章 什麼是連環戰局第121章 半份竹簡引疑竇第5章 趙構心聲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38章 權臣之路多坎坷第3章 讓你背後暗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