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發展道路

看見無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一干閣員們都是心有同感,蘇秦也出列奏道:“陛下,蕭相說得極有道理,眼下中大陸廣褒的地域內民族成分複雜,唐族之外的其他民族佔絕大多數,尤其是印德安地區,印德安人雖然分成幾部,但是他們人數合起來比起我們帝國本土的唐族就相差不是很大了,在中大陸這片地域上他們佔據着絕對優勢,這些地區除了一些城市相對較爲繁盛發達外,廣大鄉間和城鎮相當落後貧苦,但事實上這些土地異常肥沃,出產也相當豐富,究其貧苦落後原因主要就是因爲其生產力低下,農作物產量低,礦山勘測手段落後,採掘方式粗放,各種工業更是一窮二白,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這個地區廣大民衆的貧困不堪,財富也就集中在極少數貴族富紳手中,這也是他們之所以屢屢被其他民族所征服的主要原因之一。”

“眼下帝國接手了這樣廣大一片土地和如此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夠讓這些地區的民衆感受到帝國的統治下他們的生活有明顯改善,依然與以前本族貴族們的統治相差無幾,他們的內心深處就會慢慢滋生反抗對立情緒,就算是十年二十年內他們無力與帝國統治對抗,但是日久天長,這種情緒如果長期積累下來,必然會對帝國的統治帶來相當的負面影響。”

頓了一頓之後蘇秦似乎在斟酌着自己地言辭。就連其他閣員在琢磨蘇秦的言語之時也發現蘇秦似乎還有什麼看法要拿出來,只是看他自己也有些躊躇的模樣,大臣們也都猜測到這位副相接下來的言論只怕會令人耳目一新。

“其實臣並不十分看好像印德安地區這些人口衆多的地區,以臣內心深處的想法,像印德安地區這些地方完全可以讓他們自行維持一種自治狀態,帝國應該採取在經濟上滲透控制地手段來影響這些地區。這樣一來帝國不但可以源源不斷從經濟控制手段來獲得大量利益,相當於是爲帝國本土經濟發展輸血,另外一方面也不需要直接面對中下層民衆的不滿。帝國省下來的那些力量完全可以投入到地廣人稀的新大陸,那個大陸不但物產豐富土地廣褒,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裡絕大多數地區都沒有真正的文明和歷史沿襲,那些土著居民意識中根本就沒有民族和國家概念,帝國與其在中大陸這些地區耗費巨大精力,不如在新大陸上加強力量發展滲透,同時可以大量將帝國無地農民相信大陸遷移,這樣以來既能夠鞏固帝國在這個地區的統治。同時也能緩解帝國本土因爲土地兼併帶來的許多矛盾。”

蘇秦這一番話卻是在一干臣僚們中引發了軒然大波,放棄印德安?這個想法可是所有人未曾想到的,王繚提出了應該適度收縮帝國向外擴張的腳步,對於非重要地區地征服和控制主張以經濟控制爲主培養帝國在本地的代理人來間接統治設想,而蘇秦卻邁出了更大一步。居然有放棄印德安這種帝國花費了無數心思才獲得的肥沃地區的想法,這如何不讓衆人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

“蘇相,這印德安地區恐怕我們還是不能放棄吧?印德安民族事實上已經分裂成了幾部,各部關係並不融洽,且印德安地區土質肥沃。物產豐富,加上這個地區民風孱弱,素來有接受外來統治和文化同化的習俗。這樣良好地條件,只要帝國能夠下決心潛移默化通過各種渠道對這些地區加以同化和演變,我相信要不了百年光景,這些地區和民衆就會徹底融入帝國,而這個地區也必將成爲帝國的腹地。”

並不是每個人同意蘇秦和王繚的看法,至少凌天放就是這樣,他作爲中大陸人對於印德安民族的懦弱和甘於服從的民族習性深有了解,這樣一個民族無論周圍那一個民族崛起都必須踩在這個民族地肩頭上,而現在帝國正好可以踩在印德安民族的肩頭上。先行一步向前邁進,而其他弱小民族絕大多數都能夠作爲大民族復興崛起的墊腳石。

“是啊,雖然本人也贊同蘇相提出地加大力度在新大陸進行拓展的想法,但是印德安地區絕不能丟棄,先不說印德安地區的取得花費了我們多大代價,更重要的一點是,帝國終於在波羅的海和愛琴海上取得一個重要的落腳點突破口,失去了印德安,那梅利地區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帝國在那裡的統治也只有結束,何況波羅的海和愛琴海對於帝國來說也是至關重要,日後的時代必將是海洋時代,海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不可或缺地,它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便利漁業資源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一個更偉大的文明,所以印德安地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不能放棄的。”支持凌天放觀點的是回京述職的江南總督王宗奚,雖然他是地方官員,但是江南地位何等重要,而江南總督這樣的位置事實上絲毫不亞於帝國政務院的一個部長,甚至尤有過之。

“王大人所言的確有些道理,印德安既然已經納入帝國手中自然不可能放棄,本人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意圖,那就是現在帝國土地和人口都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龐大的水準,我私下以爲帝國再要去通過征服其他民族來擴大帝國領地已經沒有太大必要,當然對帝國安全具有威脅性的例外。帝國現在的中心工作應該轉移到發展經濟,尤其是優先發展工商業,根據情報總署傳回來的情報資料,無論是利茲王國還是法米尼帝國,他們之所以能夠走到西大陸諸強的前列,就是因爲他們在工商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尤其是工業發展,像西大陸南部地區工商業雖然也發達,但是卻主要依靠商業貿易來維持繁榮,這固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如果缺乏工業作爲依靠,這種繁榮就是一種暫時的假象,要想長期維持下去十分困難。”

“而工業發展需要充足的原料、廣褒的市場、充裕的勞動力以及必要的資金和技術,現在帝國幅員遼闊,超過了前朝任何時代,尤其是印德安和北方草原以及西南地區市場的納入使得帝國國內市場容量異常龐大,加上帝國海運事業也進入了一個空間發展階段,可以說市場條件已經具備。勞動力更不用說,無論是帝國內地還是印德安地區,充足的勞動力就從來是供方市場,完全可以滿足工業發展需要。資金問題對於帝國工商業來說也不成問題,帝國現代金融體制已經基本完備,無論是銀行體系還是股票交易系統都能夠爲工商界提供充足資金供應。技術方面,帝國工業也經過了較長時期的準備,積累了相當技術和經驗,一些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除了在原料問題上我們還需要加大在新大陸拓展以及在南方海洋地區的探索發現以求確保原料供應外,可以說一切條件都已經具備,完全具備了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的各項要件,帝國輝煌時代即將到來!”

蘇秦很少有如此興奮的時候,眉飛色舞的表情以及充滿煽動性的語言讓其他大臣都忍不住隨着他的表述而漸漸激動起來,帝國將迎來一個輝煌時代,尤其是現在帝國周邊已經沒有一個能夠威脅到帝國生存的勢力,無論是卡曼西斯羅還是倭人都已經淪爲末流,解決他們只是遲早問題,根本影響不到帝國經濟發展進程,這樣的時光只要持續十年二十年,帝國必將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大陸東方。

“對,蘇相說得對,要確保帝國擁有一個穩定而又充足的原料基地,新大陸無疑是一個最好不過的基地,現在帝國各級勘測部門已經在新大陸上發現了包括金銀銅鐵等各種礦產在內的豐富物產,尤其是這片土地上的農產品更是異常豐富,許多農產品都是我們這片大陸聞所未聞的,進入帝國市場後已經引發了強烈的震動,如土豆、玉米這一類高產旱地作物完全可以改寫帝國的農業發展進程,如果這一類高產作物能夠在帝國貧瘠地區得到廣泛推廣,那災荒必將離帝國越來越遠。”插上話的是楊正彬,談及這些問題他是最有發言權的,帝國在新大陸上勢力的拓展給帝國帶來的好處已經漸漸顯現出來,大量移民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新大陸帝國控制區,唐族最先還是通過官方渠道推動,而印德安族卻是自發進入,現在唐族在印德安族的刺激下也開始大規模進入新大陸,也引發了新一輪向新大陸腹地開拓的熱潮。

第104節 大手筆第109節 鴻溝第24節 爲官之道(1)第2節 聯席會議第57節 緊要關頭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102節 採訪第95節 另論第104節 亂!亂!亂!(2)第40節 風雨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101節 隱忍第101節 說服第102節 風捲殘雲第70節 四大公子第64節 遇襲(3)第12節 牛人第81節 大計(4)第42節 會師第62節 出賣第98節 偷窺(1)第65節 排行榜(2)第73節 齋浦渡第9節 勾引第76節 戰起第93節 震撼第6節 各有所求第71節 獅子與狼第83節 兩線(2)第21節 西線風雲(3)第14節 奇正(4)第28節 風向第83節 大計(6)第61節 繼續戰爭!第71節 出路第23節 備徵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21節 薄近塵出馬第7節 餘波未盡第1節 暗潮第3節 情感糾葛第97節 戰猶酣(1)第54節 驚變(3)第24節 聯手第82節 大計(5)第67節 戰略與戰術(1)第58節 風聲第78節 磨刀霍霍(4)第78節 大會戰(9)第31節 入局第9節 惡戰(2)第92節 暴富第52節 目標東方第6節 征服第28節 分配第12節 奇正(2)第18節 轉折第57節 梟雄第1節 變故第14節 社交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104節 交火(4)第88節 北伐(1)第33節 烽火第46節 外患(2)第34節 偏鋒第19節 緬郡第48節 餘韻第51節 佈線第97節 表演第106節 酒醉心明第31節 連環殺(4)第66節 平衡(2)第39節 借雞生蛋第71節 試探第13節 對進第114節 變生肘腋第57節 梟雄第107節 絕命殺(1)第10節 鋪開第109節 揭蓋第34節 李代桃僵(1)第83節 策反第30節 轉機第115節 喪鐘第1節 醞釀第43節 拉與打(1)第1節 攬才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68節 戰略與戰術(2)第82節 狡計第67節 海蘭要塞(2)第2節 政議第10節 暗流(2)第74節 絞殺第67節 船上(2)第24節 聯手第9節 潮落第100節 聯姻